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道:「戰爭是一種巨大的利害關係的衝突,這種衝突是用流血方式進行的,它與其他衝突不同之處也正在於此。」
可見戰爭中必然有流血和犧牲,而武器的日漸先進更是使得戰爭的代價愈來愈嚴重,給一國的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二戰中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原子彈的威力本該讓廣島長崎百年內寸草不生,可如今卻已然人滿,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小男孩」和「胖子」的威力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儘管戰爭已經到了尾聲,只要日軍一日不投降,那麼傷亡就會延續一日。於是,出於儘快結束戰爭,減少同盟軍損失的美國軍方決定投入核武器,來加快戰爭的進程。
1945年的8月6日,美國B-29轟炸機在廣島投下了一枚原子彈。這枚原子彈有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小男孩」,可它的威力卻是一點都不可愛,其中包含了相當於12,000至15,000噸的TNT,能夠摧毀13平方公裡區域內一切的東西。
三天後,美國在依舊不投降的日本國內長崎市投下另一枚原子彈——「胖子」。
正是美國投下的這兩顆原子彈,促使日本政府宣布了無條件投降。
在長崎原子彈爆炸的第二天,日本天皇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做出了一次講話,對於投降的原因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繼續戰鬥,這不僅會導致日本民族的最終崩潰和滅絕,而且還將導致人類文明的徹底滅絕。」
隨著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場牽扯廣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隨著落幕,只是原子彈爆炸的已經成了事實,而爆炸給廣島長崎人民帶來的傷痛也是難以磨滅的。
二、巨大的傷亡,給當地民眾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原子彈投放後使得長崎廣島兩地的建築物幾乎都被夷為了平地,動物都被炸死,只留下依稀可見的骨骼。而人民死傷也是非常慘重,屍體隨處可見,且殘缺不堪。能夠僥倖存活下來的少之又少,儘管有倖存者也是殘疾的,只能夠用身體支撐著爬行。
此後,據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的計算,在這次原子彈爆炸中日本人民約有3.5萬人死亡以及6萬人受傷,已然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而原子彈研製的負責人格羅夫斯將軍卻稱:「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
在如今的日本長崎中有一個紀念原子彈爆炸的公園,公園的小水池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是當年在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們所留下的一句話:「我被巨大的熱氣卷進了這個水池裡,我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只知道等我醒來以後,這裡已經全部都是死去的人,這個水池裡也飄著一層黑乎乎的東西。我醒來後十分的渴,只好喝了這裡髒乎乎的水。」
而這些所謂的髒乎乎的水中絕不缺乏是炸彈釋放後所留下的核輻射物質,而當初倖存的人們也只不過是短暫地逃過了一劫。此後的幾周、幾月和數年內,有上萬人死於放射線疾病,並且在核輻射影響下,幾乎倖存者們都伴隨著終身後遺症,諸如脫髮、嘔吐、白血病……
除了這些身體上的創傷之外,還有著親眼目睹核武器爆炸所留下的心理創傷。
對於這些受過核輻射的人們來說,自己的後半生不僅要經受病痛的折磨,就連自己下一代患病機率也會大大提高。這樣的痛苦正是原子彈所帶來的影響,也足以可見原子彈的威力之大。只是令人好奇的是,既然原子彈的威力這麼大,為何廣島長崎兩地很快就住滿了人呢?
三、廣島與長崎的現狀:是不幸也是幸運事實上,在二戰後重建的時期,早有科學家對廣島長崎兩座城市的重建做出了預估:將數百年間都無法生活。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廣島長崎的發展卻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從上世紀的50年代起,日本政府便開始重建廣島和長崎。而在5年後便有人開始在當地居住,到如今更是成為了兩個非常繁華的城市,1994年的亞運會也是在廣島舉辦的。如此迅速的發展不免讓人疑惑難道原子彈的威力難道只是傳言嗎?
實際上,這兩枚原子彈有些「失水準」。核武器的威力自然是不用多說,但彼時美國投放在廣島長崎的這兩枚原子彈確實威力是比較弱一些的。作為美國首次研製出來的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從計劃研製到完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這樣短暫的時間註定了這兩顆原子彈的技術是並不完善的。
也就是並沒有達到原子彈的真實威力,因此爆炸後所釋放出來的放射性物質也就沒有太大的危害了。
其次,投放的位置有影響。彼時的兩顆原子彈都是沒有在地面上投放的,而是由美軍飛機在五百米以上的高空進行的投放,在高空中爆炸之後一些放射性物質經過了高空中的風後,所能夠到達地面的核輻射其實也就大大減少了。
再加上日本的地形多山地,輻射範圍也是大大地被阻擋了,殺傷力自然也就下降了許多。
而之所以能夠迅速地讓人們居住的大功臣則是日本本身的氣候條件。作為多山多海的島國,季風對日本國內的影響是非常大,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放射性物質逐漸被季風帶走,核輻射也就慢慢減少了。
若是要從長遠考慮,當然是等到廣島長崎真正不再受核輻射影響時再居住更好,但是日本本身就國土面積小,人口多,居住空間密集,重建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是迫不可待的。
時至今日,廣島和長崎的核輻射數值也已經低於國際正常指標,是能夠居住和生活的。目前,廣島長崎的總居住人數超過了160萬,並且是著名的旅遊城市。
這無疑是廣島和長崎的幸運,能夠在原子彈的威力下迅速地恢復。當然也不能說廣島、長崎居民就完全不受到核輻射的影響了,其中老年人有相當部分的人都是因白血病病逝,當年戰爭的代價還提醒著廣島長崎的人們。
小結毋庸置疑,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事件給日本人民帶來的傷害是深重的、是難以磨滅的,這也正是核武器在戰爭中所帶來的破壞力。只是,科學家研究原子彈的初衷卻並非是用來傷害無辜人民的生命。
昔日廣島長崎內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生靈塗炭、寸草不生已然足夠留下深刻的教訓,戰爭的代價無比清楚地提醒著人們,唯有珍惜和平,遠離戰爭才能避免再出現廣島長崎的悲劇。
回顧歷史上的戰爭,或許武力是國家間解決衝突的強有力方式,只是這樣的方式所帶來的結果並沒有絕對的輸贏,無論是贏還是輸,都會讓拼殺的戰士們和本國無辜的民眾犧牲性命。戰爭給人民所帶來的身體創傷、心理創傷都是極大的代價,是日後再多的補償都難以彌補的,因而珍惜與維護當下的和平,以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國家間的衝突有何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