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三年的民國青島市長李先良

2022-01-31 青島故事

1945年7月,李先良在嶗山太清宮後面的懸崖石壁上題刻「山海重光」四個大字留作紀念。8月15日,負責監工的葛秘書對李先良說,「今天刻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夠勝利,那就妙了",當天晚上,廣播發出消息,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後,李先良率部"搶著"進入青島市區,接受日本投降。

      

幾度見證青島主權更迭的太平路上的葉世克紀念碑又一次被改寫。這一次,重新書寫碑文,記錄抗戰功績。石碑正面「山海重光"四個金色大字由李先良題寫。李先良領導的「青保」(青島保安總隊)為了「山河重光"付出了巨大犧牲,在歷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嶗山之上,漢河西村有一塊石刻「光我河山」,也是李先良寫的。

        

李先良是江蘇吳縣人,出生於1904年,畢業於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1929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幹事。李先良來青島之時,正是市黨部被敵寇焚毀後黨務待重新恢復的時候。

 

1932年1月,日本僑民製造火燒黨部和打砸《國民日報》社事件,青島市黨部陷入癱瘓。1933年李先良來青島後,任國民政府青島市黨部幹事、委員、常務委員等,重整陷入停頓的國民政府青島黨務。1938年任國民政府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委員。(這時的姚作賓任日人青島維持會常委兼偽治安維持會總會長。)

 

1937年日軍攻入山東後,各地國民黨官員倉皇逃遁,呈無政府狀態。一些所謂的「遊擊隊"各自佔山為王,劃地為界。嶗山就有一支鋤奸團,這便是嶗山最早的遊擊隊。兵源主要是嶗山本地人,軍官班底多為原青島國術館的學員。

  

1937年7月1日在嶗山區(當時的李村區)朱家窪村成立以青島國術館訓練人員為骨幹的爆破大隊。大隊長是沈仁,現李滄區於家下河村人於承芳任爆破隊"點火正″。當時日本在青的九大紗廠擁有45萬紗錠,綿延於四方、滄口一帶達20餘華裡,並非筒單放火所能毀滅。沈鴻烈設計三條行動方案:一.人力毀機器,二、火力毀物資,三、炸藥毀鍋爐。

 

1937年12月18日晚20點,沈鴻烈實行蔣介石的"焦土政策」,一聲令下,日本人在青島經營的9大紗廠、啤酒𠂆、鈴木絲廠、豐田油房等所有日方工廠全被炸毀,大火燒了整整6天。

 

沈鴻烈1937年12月31日南下徐州,從膠縣過諸城,剛到臨沂七十裡埔與敵板桓師團遭遇,寡不敵眾,沈化整為零。其中一部分人返回青島,遂與留守青島堅持抗戰的孫式庵、朱乃武、於命九、於法章等聯繫。於1938年春在嶗山旱河庵(即玉清宮),成立國民黨第五戰區遊指揮部第二縱隊直屬第三大隊。組成人員以爆破日本紗廠之勇士和紡織工人為主,包括農民和小學教員等,大隊長孫式庵、大隊政治指導員朱乃洪,共計300餘人,200餘條槍。

    

1939年3月.李先良任魯東行署主任期間(此時姚作賓任偽青島社會局長),把青島市區零散的遊擊隊整編為魯東行署獨立營,率獨立營2個連進駐嶗山華嚴寺,稱青島保安隊。1941年改編為青保大隊,後又擴編為保安總隊,人數最多時有5000多人。

 

1942年李先良代理青島市長,兼任保安總隊司令,(1943年3月18日姚作賓升任偽青島特別市市長,兼任偽新民會青島總會會長、偽青島保安總隊長),並把市政府設在華嚴寺。此後幾年,李先良便以嶗山為抗日根據地。提出"抗戰"、「除暴"、"安良"3大行動口號和貫徹實施辦法。同時增設保安第二大隊,高芳先任大隊長。不久,兩個大隊合編為青島市保安總隊,李先良兼任總隊長,高芳先任副總隊長。後又增設一個特務大隊,大隊長由嶗山區南龍口村許京武擔任。到1944年,「青保"已增至4000餘人,高芳先任總隊長。

      

當時嶗山抗日的條件是很艱苦的。部隊彈藥槍枝奇缺,軍服一年只發一套單的、一套棉的;糧秣多是清水煮地瓜幹,堅持下來殊屬不易。但李先良憑藉嶗山優越的作戰條件,採取「避實擊虛"等戰術,重要成員和士兵多系嶗山當地人,山上作戰,爬山本領重要,這正是土著士兵最大的長處,也是敵人最大的弱點(敵人穿皮鞋),青保隊員熟悉每個山頭的羊腸僻徑。敵人從橋上走過,青保隊員在橋下的大石中間趴著不動。在抗日民眾的支持下,與日軍四處周旋,連克登瀛、大勞、黃山、柳樹臺、王哥莊、漢河、沙孑口等日偽據點,獲得大量布匹,在嶗山紮下根,成為駐青日軍的心腹之患。

        

在與日作戰中,青保打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戰鬥,共繳獲槍枝834枝、子彈26178發,斃敵384名,傷敵99人,俘虜406人。在歷次交鋒中,青保也屢遭磨難,損失不小。1943年7月27日,李村區石門一仗,日偽軍分9路計千餘人,在飛機掩護下,突襲青保防地。保安一大隊隊員身陷重圍,與敵格鬥達6小時之久,被迫轉移。是役,青保陣亡5人,傷53人。

 

1942年10月23日,日偽五六百名於拂曉攜機槍6挺,猛襲大庵子山保安隊駐防地,督察大隊長高芳先等被俘,被押至滄口敵憲兵的監獄。利誘、嚴刑、勒逼,但高始終不屈。他秘密聯絡獄內其他被拘人員,至12月3日深夜,殺死1名日兵和敵偽憲兵1名,取其鑰匙,率同被俘官兵及其他被拘人員30餘人破獄而出。

     

青保的戰鬥力雖小,但使日寇不得安寧,牽制了日偽的兵力,在抗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李先良堅持反共立場,多次與共產黨搞磨擦,把"剿匪"與「抗戰"、「除暴"、「安良」並列為四大口號,暴露出他反共的階級本質。這在青島光復後,他出任青島市長期間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青保"已轄有5個大隊,人數從4000增至6000餘人。活動區域以嶗山為核心的周邊100餘平方公裡,以華嚴寺為市政府所在地,「青保」總部則設在太清宮,並作為軍事骨幹和保甲長訓練的基地,白雲洞為機械修理所,太平宮為軍需品和後勤糧秣庫。此時,「青保"總隊改為青島保安師(「青保」總隊名稱仍然使用),李先良自任師長,高芳先任副師長。

保安師下設3個團,孫克宗任第l團團長,於承芳任第2團團長,董修璋任第3團團長。1945年李先良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執委、青島市長。(此時姚作賓被抓獲)。

       

李先良可能是一位好將軍,但絕不是一位好市長!  1945年李先良接管青島以後,青島出現了「五大復原「(妓院、舞廳、咖啡館、飯館、戲院遍地開花,「三大忙「:做官忙(青島曾有70多個辦事處)、投機忙、特務警察敲詐忙。

         

蔣介石下令國軍不得與青島美軍發生衝突,美國大兵胡作非為,李市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行業凋敝,物價飛漲,全市13萬工人處在飢餓與死亡線上。

          

李先良曾經居住在江蘇路27號(原日本駐青總領事官邸),李先良居青島14年,把青島作為了第二故鄉:「履遍全境,苦守一隅,於青島不啻故鄉,知之深而愛之切,故每瞻山之秀,海之雄,念民生之艱苦,輒思有意振興光大之。″(1947年出版的《青島指南》中李先良的文章序言。)

           

青島防守司令部1946年2月在青島成立。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夏楚中兼司令,第八軍第一六六師長王之宇、青島市市長李先良兼副司令。

 

1946年4月丁治磐兼任青島警備司令時,蔣介石親令丁氏「切實與美軍合作″,不久,蔣氏據特工報告,得知青島黨政頭目不睦,深為隱憂。在青島舉行「慰勞盟軍獻旗大會「時,發生一次「事故":籌委會原推定市黨部主任委員葛覃為主席,並由葛上臺講話,李先良不待葛氏到達,下令開會,自行擔任主席,即席致詞約五分鐘。

 

葛氏趕至,見已由李氏主持乃竟不登主席臺,返身離去會場。事後蔣介石令丁治磐「詳查具報"。1948年春,當了三年青島市長的李先良被撤去市長職務,由龔學遂接任,重慶大員葛覃的市黨部主任職務由童世荃接充。丁治磐的軍職由劉安祺取代,(八月三十一月丁治磐離開青島)。

        

1949年李先良前往臺灣,後赴美國進修,在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57年受聘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後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

               

(作者:郝守傑系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會員)

 

相關焦點

  • 青島武術的往事追憶
    招收的弟子有:即墨東夼:孫立卓(1901 一1981?);臺東太平鎮:李清揚(1901一?);平度下梨園村的李東垣,張進堂(人送綽號「小鍋腰」)、陳結巴、郝清桂之子郝鴻勳(1903一?),萊州人楊福江(1912-1992)、馬金海(1910一1979)等。
  • 系列報導|青島·解放日(一):前夜
    此時的青島市區,感受不到一絲春天的氣象,城區戒嚴,人心惶惶。    1949年春天,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早已硝煙散盡,俯瞰中國版圖,青島已是長江以北唯一保存國民黨軍事力量的孤城。雖然綏靖司令劉安琪在青島外圍豎立起三道防線,但人心思變,再堅固的城防工事也挽不回國民黨的敗局。
  • 青島海軍軍官學校成立始末
    對於桂永清出任海軍副總司令暫代總司令的背景,1989年出版的《民國高級將領列傳》(第四集)有記錄。大致情況是,1944年11月30日,世界二戰正酣,桂永清率軍事代表團赴英,主要任務是與英、美聯合參謀部加強溝通。駐英期間,他近水樓臺,與英軍高層人物頻頻接觸,對英國海軍管理體制和教育訓練方面了解尤深。其時,中國派遣一批年輕的海軍下級軍官到英國學習,蔣介石指令桂氏就近對其加以節制和管理。
  • 青島國術館的興衰
    1929年9月11日,當時的青島市政府頒布訓令,任命青島市代理市長吳思豫任國術館館長,鬱廷為副館長。同年11月,青島市長馬福祥到任後,繼任國術館館長。青島國術館是青島第一個官方武術管理研究機構。其成員設董事11人,科員8人,辦事員10人,教習若干。教學科科長楊明齋,人事科長高鳳嶺,秘書向譽久,教習高作霖等。這些人既是武林高手,又是武術教學能手,在當時享有一定的聲譽。
  • 交通銀行的青島情緣
    在這一期間交通銀行青島支行發行輔幣兌換券以順應當初的「膠平銀」制度。輔幣券共有兩種面額,四種版式。第一版以民國三年版橘紅色一角為版本,正面主體為橘紅色網格狀花紋,上書交通銀行,面值為一角,下方註明中華民國國幣一角整並有加蓋青島 字樣,背面是英文公告淺棕色字體,左右下腳分別是包培之與張謇的籤名由此可見這版紙幣發行時間大約為1923年至1924年10月之間。
  • 「真愛長護 美好常駐」:青島市長護險延緩失能失智項目啟動
    日前,以「真愛長護 美好常駐」為主題的青島市長護險延緩失能失智項目正式啟動,廣大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高危人群及其照料者,將獲得知識宣傳、照護培訓、賦能訓練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其中,宣傳項目將通過電視、廣播及新媒體等,面向全體青島市民,重點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開展延緩失能失智理念、知識和方法技能宣傳,提高大眾對延緩失能失智的認知,提升對老年人及衰弱人群的重視度和關注度,加強老年人自我安全、自我防範意識,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賦能訓練項目團隊則專門聘請行業專家對項目實施人員進行了失智篩查和康復技能培訓
  • 沈鴻烈與青島船塢
    1931年12月時任東北海軍聯合艦隊代總司令兼青島市市長沈鴻烈出於航務和艦艇維修的需要,倡議建立大型海軍修造船廠和可修理大艦的船塢
  • 百年青島.史上最全版青島老照片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代表清政府參加籤字的大清欽命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太子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李鴻章大人
  • 民國的交通PPP訴訟案
    本公司買受該路原案獲有該路一切權利,遇有損害,由財政部擔任保護,當即遵照民業鐵路條例呈請,於民國三年五月十五日奉交通部批令,稱周口店至長溝峪一線既據呈請前商規定在公司範圍之內並呈部註冊有案,此次賡績前案興築尚無不合,原呈應先行備案,是該部不應核准大豐公司修路,損害本公司之路權也。
  • 撤退到臺灣的軍政部青島被服廠
    許多山東難民隨著撤退的工廠來到這裡,形成了在臺灣的山東人村落,為了不忘原鄉,他們以「青島」名為青島村。  臺軍第二被服廠前身是民國35年(1946年)軍政部青島被服廠。  國民政府軍政部成立於1928年11月11日。其前身為原軍事委員會軍政廳。掌管全國陸海空軍行政亭宜,隸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由馮玉樣任部長,張群任政務次長,鹿鍾麟任常務次長。
  • 大數據下的青島大蝦事件
  • 83年前,中國海軍第三艦隊在青島集體自沉、悲壯阻敵!
    「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日軍對青島虎視眈眈,山東劃為第三路軍的防區,沈鴻烈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隸屬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東北海軍擔任了山東、河北沿海的防務,謝剛哲、張楚材分任海防指揮官。此時,中日海軍力量懸殊的形勢下,已無力在海上拒敵。
  • 古力蓋文化,青島獨特的城市痕跡
    1898年夏季青島暴雨後,德國海軍當局(總督府)按照最大的降雨量確定了青島下水道的尺寸和種類。
  • 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海員的娘家人
    德籍船員海上誤吸清潔劑,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聯合青島海事局聯繫中國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機三小時急救。資料圖片山東海員工會、青島海事局與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聯合開展的海員投訴案調解會。資料圖片  酒吧、電子閱覽室、購物、家屬接待室……以前,對於在長期穿梭在浩瀚海洋上的船員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朱英||民國時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國」印象(三)
    天津商會立即積極回應南京商會的這一號召,緊隨其後「漢口、北平、青島、廣州各市,亦均同聲響應,足見事理不平,人具同心」。各商會函電紛馳,相繼向南京全國國民會議選舉總事務所提出質疑:「何以農、學、工會會員皆有選權,而商則獨限於會員之代表」?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奇聞
    更具體地說,民國初年軍閥的出現是軍事近代化運動失敗的結果。所有的中國留學生要想進日本的軍官學校學習,必須在振武軍校多學三年,比日本人平白無故多花三年的時間。即便中國人入了軍官學校,裡邊的民族、階級和其他各種壓迫依然存在。而中國留學生能夠咬緊牙關完成軍事學業,心中必定抱有一股熱血。可是,等他們回到國內真正進入了軍界,甚至掌握了一定的地位和實力以後,卻發現軍事近代化僅僅是整個中國近代化的一部分。
  • 新華社長文聚焦青島製造樣本:「讓實體經濟的'本錢'越來越厚實」
    《中國製造2025》實施一年多,新華社記者走進青島,以「青島製造」為樣本,探尋中國製造之路。談起空客直升機何以能落戶青島,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會主任趙士玉至今對這樣一個細節記憶猶新,「我們跟德國人講,中國動車世界聞名,而中國動車近60%都在青島生產!也許這一句話觸動了他們。」走進青島,聚焦製造,一股濃濃的「青島底氣」撲面而來。「『青島製造』不僅有顏值,更有氣質。」長期關注青島製造業、到海爾達上百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說。
  • 2021青島·陸海聯動高峰論壇舉行
    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司家軍,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總會計師羅躍成,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出席論壇並分别致辭。趙豪志說,青島是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是「一帶一路」節點支點城市。
  • 年底民國八年,九年袁大頭,竟也能賣70萬,你家有沒有
    『袁大頭』由天津造幣廠首先開鑄,其後南京、廣東、武昌、甘肅等地的造幣分廠陸續鑄造,由於其銀兩分量足、信譽好,成為民國時期乃至往後更長時間中國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貨幣。在眾多袁大頭銀元中,民國八年的袁大頭銀元無疑使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