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趙國的五大名將,誰會是你心中的戰神?

2021-02-13 歷史與史記
一個名將,勝過十萬雄兵,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大國如果有足夠數量的兵力,又有名將來指揮戰鬥,何愁大事不成!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奔魏時居於大梁,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廉頗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徵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鑑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趙奢算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才,他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趙奢本來是一個管理趙國財政的小官吏,在後來卻能夠指導趙國的軍事作戰,甚至成為君主身邊的軍事顧問,作為趙國東方六國的八大將領之一,他是趙國的名將與廉頗、李牧在趙國的名聲不相上下。總之,趙奢是個牛人。

秦國就以為趙國為了保存實力不敢輕易出兵,放鬆了對趙援軍的防守,即刻攻打闕與,沒曾想到趙奢搶佔閼與北山高地,佔據了有利的地勢。趙奢趁機對秦軍發起進攻,閼與之圍隨之解除。閼與之戰的意義十分巨大,此戰之後,秦國不敢輕易對趙國下手。趙奢也因此戰而被封為馬服君,成為趙國的名人,地位一下子與廉頗、藺相如相不相上下。趙奢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能夠在戰場上隨機應變,就連軍事理論也是絲毫不輸於任何一個軍事大家的。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軍事辯論,便是講的他與田單的故事。趙惠文王三十年,相國安平君田單與趙奢交談,田單與趙奢的觀點恰好是相反的,田單認為兵士數目多並不意味著就好就強大,因為士兵數量一多,就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農業,造成糧食供應困難,是自己把自己給逼上了絕路。即使在古代,帝王的兵力也不過就是三萬,也能夠讓天下的人都臣服於他,這是田單的看法。

當時趙國自長平之戰敗於秦國之後,國力大大削弱。此後不僅受到秦國軍隊屢次進犯,而且其他諸侯國亦想趁機侵趙獲利。燕王喜四年(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慄腹與趙國締結友好盟約,並以五百金設置酒宴款待趙國國君趙孝成王。慄腹返回燕國後對燕王喜說:"趙國的壯年男子都死在長平之戰中,他們的孤兒還都沒有長大成人,可以去攻打趙國。"燕王喜召見樂間,詢問他的意見。樂間回答說:"趙國的四境都面臨著強敵,需要四面抵抗,故國中百姓均已習慣於作戰,不能去攻打。"燕王喜說:"我可以用五個人來攻打趙國的一個人。"樂間回答說:"那也不行。"燕王喜大怒。群臣都認為可以出兵攻打趙國,燕王喜便調動兩軍,兩千輛戰車,一路由慄腹率領,進攻鄗邑,一路由卿秦率領,進攻代邑。燕軍抵達宋子,趙孝成王派將領廉頗率軍迎擊燕軍。廉頗在鄗邑大敗慄腹部隊,在代邑大敗卿秦、樂乘的部隊,並擒獲慄腹(一說將慄腹斬殺)和樂乘。樂間於是逃到趙國。廉頗乘勝追擊燕軍五百多裡,順勢包圍燕國國都薊城(今北京)。燕王喜只得派人向趙國求和,趙孝成王不允許,一定要讓燕國將渠前來議和才行。於是燕王喜便任命將渠為相國,前往趙國議和,割讓燕國五座城池給趙國,趙軍於是解圍撤軍。

樂間、樂乘怨恨燕王喜不聽他們的計策,於是二人最終留在趙國,成為趙國將領,趙孝成王封樂乘為武襄君。龐暖對燕國作戰的勝利不但穩固他在趙國的地位,也使趙國重新贏得了在列強中的威望。戰國最後一次合縱行動終於達成,龐暖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聯軍統帥。這次合縱除了一向"謹事秦"的齊國和剛剛被打廢的燕國沒有參加外,三晉、楚國以及小國衛都參加了。五國聯軍於前241年收復了秦國從趙國奪去的壽陵(在當時恆山一帶)。龐暖認為,攻秦之師屢向西進攻,均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被阻,不如繞道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南渡河水,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至蕞(今陝西臨潼北)時與呂不韋所率迎擊秦軍相遇,這已經是鹹陽的大門口了。呂不韋分析聯軍情況,楚軍遠來,軍士疲憊,戰鬥力不強,但楚為大國,影響較大,如楚軍戰敗,則聯軍必不戰自潰。他遂決定先以精銳部隊,乘聯軍夜間疏於防範之機,突襲楚營。楚軍偵知,自行東撤,此後便遷都於壽春。四國軍隊聞楚軍先退,軍心動搖。諸將皆請退軍,龐暖只好應允。於是,韓、魏、衛之軍也都回國。龐暖怒齊附秦,同時消除無功而返的結果,率軍攻取齊國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趙國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後回歸趙國。儘管龐暖富智謀,善縱橫,但聯軍同床異夢,協同不力,終於無功而返。從此,山東各國再沒有實際的合縱抗秦軍事行動了。(後來趙、燕、楚、越四國曾有形成合縱的態勢,但是被秦國姚賈破壞,死於襁褓之中。)

這次龐暖率領的聯軍伐秦失敗雖然不全是他的責任,但是也體現出老龐暖開始力不從心了。他的兵法權謀也就止於這種程度了。前228年邯鄲城破。6年後,流亡的代王嘉被擄於秦軍,趙國徹底滅亡。下一年即前221年,秦滅齊,中國歸於一統。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武安君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個大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現了許多的思想流派
  • 春秋戰國時期五大經典戰役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各諸侯國爭奪霸主,戰爭頻繁。下面,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五大經典戰役。2、城濮之戰城濮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中原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的一場戰爭。城濮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詳細記載的戰例,也是誘敵深入戰術的典範。這場戰爭奠定了晉國中原霸主的地位,扼制了楚國的北進勢頭。早年晉文公重耳曾流亡楚國,受到過楚王的盛情款待,楚王問他:將來你要是當上了晉國國君之後會怎麼回報我?
  • 戰國十大名將:吳起排第六,樂毅排第四,那排前三位的分別是誰
    自禮崩樂壞後,諸侯國之間再不先「禮」後「兵」,不過春秋戰國仍是屬於我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其中戰國是我國的農業、科技、軍事和政治法發展的黃金時期
  • 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戰神都有誰?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戰神都有誰?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但中國歷史上就是有些人自命不凡。他們認為自己能力超群,不需要別人來指導,十分狂妄,目中無人,總是看輕對手,結果導致自己被對手打敗,付出失敗的代價。這代價,甚至是生命。比如下面這四位戰神。
  • 這一計堪稱名將剋星,遇到的往往死不瞑目
    因為對於這些名將來說,他們最大的敵人在後方。廉頗廉頗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王翦、白起、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他曾帶領趙國軍隊與他國作戰百餘次,未嘗敗績。早期他帶著趙兵深入齊國,攻下陽晉,威震諸侯,被拜為上卿,然後又帶著趙軍轉戰四方,攻齊伐魏,為趙國打下了大片土地。
  •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誰的實戰水準最高?
    其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來形容戰國時期這四位戰功赫赫的名將。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他們分別是:白起、廉頗、王翦、李牧。白起,戰國時秦國郿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
  • 春秋戰國著名戰役之秦趙「長平之戰」
    這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這一戰,加速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是戰國歷史的重要轉折,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結局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全程可分為五個階段。一、上黨歸趙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閼與。這時,魏人範雎入秦為相,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 戰國七雄簡史:一文了解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那麼,這七個國家他們是如何誕生的?但公爵數量很少,西周分封時,僅僅只有三個,其中兩個是周天子家的王室成員,另外一個是原商紂王的兒子,他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選擇投靠了周天子,周天子天恩浩蕩,封其公爵,就連丞相姜子牙也僅僅只是一個侯爵。【諸侯諡號】諸侯國的國君去世後,下一任國君和大臣會根據國君生平記錄,商討出一個諡號,諡號也通常稱之為做 「xx公」(比如齊桓公、鄭莊公等等)。
  • 春秋爭霸戰國兼併,為何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有統一的想法?
    自周天子遷都進入春秋以來,列國爭霸,互相兼併,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最後剩下十多個強國,進入戰國時代,世界沒有和平,反而攻伐更加的頻繁,早期周天子制度的宗法制度也崩潰
  •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選一位最具代表武將,哪些人能入圍?
    戰爭是人類自古以來逃避不了的一個話題,而我國則是歷朝歷代都名將輩出。相比之下,因為亂世的戰爭頻率高、規模大,所以在春秋戰國、三國、隋末這樣的動蕩時代成名的將領比之太平盛世要多上不少。那麼,我們就來找找這七個國家各自的名將,看看各國的將領中誰最能配得上讚譽。齊國是周朝建立後姜太公的封地,它處在東海之濱,佔據著魚鹽之利,連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都曾經為其效力。不過,如果要找出齊國最優秀的將領,筆者認為非匡章莫屬了,可能論起知名度,匡章並沒有別國名將那麼高,但說到戰績,他絕對不遑多讓。齊宣王時,匡章曾趁燕國內亂率兵十萬攻破其首都,也曾聯合韓、魏大敗楚軍。
  • 戰國十二大名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王翦居第五,第一不服都不行
    ;在常年的戰爭情況下,兵家發展極為迅速,誕生了很多名將,現在來盤點戰國時期十二大名將吧。但是趙奢卻生了個只會理論卻無實戰經驗的兒子,最終在長平之戰中葬送了趙國絕大部分機動部隊……TOP、10 司馬錯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 三國謀略放入春秋戰國竟得如此評價……
    軍團箭塔:可以在本國城池建一座箭塔,本軍團成員參與國戰時,每回合會有一定概率對敵方造成傷害,箭塔品質越高,觸發概率和傷害越高。軍團招募令:可以招募大將於10分鐘後進攻敵方任意城池,招募令品質越高,招募大將數量越多。有了強力且不可思議的軍團道具的加入,似乎這場國家間博弈更講究靈活和謀略了。
  • 中國歷史上能徵善戰的十八大名將,你最欣賞誰?
    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並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3個月後趙國即滅亡。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四、廉頗
  • 百名特種戰士789次激烈交火:春秋戰國是史上第一款射擊遊戲
    不過兩三槍,便徹底的倒下了…好吧,他們真的是春秋時的「盒子精」… 這個維持了一種緊張的平衡感的時期,被後人叫做戰國。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每個狂戰士都有被反殺的那一天 其實在這局遊戲中,有很多裝備一般的小國一直從開局堅持到了戰國的中期和後期
  • 華夏五千年戰爭史,孫武白起,韓信嶽飛等一大批名將,誰是戰神
    所以戰爭對人民生活來說影響很大,但是歷史的戰爭也出現了不少名將,那麼誰是你心中的名將那?在評價古代名將地位最高的二個評價一個是兵家四聖,一個是唐朝的武廟十哲,兵家四聖的說法有很多種不同,但是主要人物有,兵祖姜尚、謀聖鬼谷子、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計聖孫臏、尉聖尉繚、人屠白起、帝師王翦、隱聖黃石公、謀聖張良,兵仙韓信、戰神李靖、武聖嶽飛等人其中孫武、吳起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歷代學者談論兵家必談孫吳之道,這是世人皆知的。
  • 盤點戰國時期的十大戰役,每一場都屬於傳奇級,後世難以超越
    通過春秋時期的不斷兼併戰爭,到戰國時期,形成了七個最為強大的國家,在這兩百餘年的時間裡,又發生了無數的戰爭,這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就不多說了
  • 歷史名將排名:關羽僅62位 最輝煌竟是他
    後來率軍平定江西內亂和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此役甚是精彩),甚至獲得「大明軍神」之稱。73、李愬唐朝中後期大將,萬人敵李晟之子,教科書般的夜襲蔡州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奇襲戰的最高境界,一舉殲滅吳元濟,藩鎮割據的局面暫告結束,唐朝獲得短暫的統一和平時代。
  • 歷史人物:中國名將之狠將白起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人,秦穆公大將白乙丙的後人。秦國第一名將,戰國第一名將,中國第一名將,秦國三大幹將之一,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中國十大名將之一,被後世尊稱為死神、戰神。其實在我早年的時候並不喜歡白起,但後來越長大越喜歡白起,越欣賞白起。白起,他完全憑自己的戰功從一名士兵成長為秦國最高軍事長官,他是戰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大將,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功最為輝煌的將軍。
  • 春秋戰國時期的均勢——一種國際關係理論的解讀
    春秋五霸的陸續上臺,使我們想起了近現代法國、英國、美國等相繼稱霸世界;秦國佔優勢的戰國七雄在中國大地的龍爭虎鬥,我們想到了冷戰後由美國佔據主導地位的各大國在世界舞臺上的精彩演出;晉楚爭霸使我們想到了冷戰時期的美蘇兩極對抗;霸國操縱下的古代盟會使我們又想到了由大國控制的聯合國……由此筆者希望通過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均勢政策,對現今的國際關係研究有所啟示,使更多的人能夠有興趣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進而應用於當今的國際關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