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紅色天盾:中國中段反導測試獲得成功 能用彈頭直接撞

2021-02-24 利刃號

2021年2月4日,中國國防部對外發布了一條簡短的消息: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本著"越簡短事越大"的原則可以看出,這是一件大事。雖然中國進行反導測試的政治意義是我們無法揣測的,但是聯想到2月3日美軍出動RC-135S型飛彈預警飛機直飛中國山東半島進行偵察而言,中國本次中段反導測試成功,向全世界透露重大信息。

中段反導示意圖

"反導"一般指的是反彈道飛彈,特別是反洲際戰略彈道飛彈。自從二戰結束後,世界主要大國都發展出了以洲際飛彈為核心的全球毀滅性打擊力量,特別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裝備有數千枚各種性能的彈道飛彈,這些飛彈總計可以攜帶數萬枚核彈頭,並徹底毀滅人類世界,由於威力特別巨大,因此也成為世界大國的"鎮國之寶"。

人類最大戰略飛彈——蘇聯SS-18"撒旦"洲際飛彈,可攜帶2000萬噸TNT當量的熱核彈頭

但是所謂"有矛就有盾",由於彈道飛彈威力巨大,所以從其誕生的那一天起,各國就在研究如何對抗彈道飛彈,這就是現在常說的"反導"技術和"反導"武器。反導系統早在上個世界六七十年代,冷戰高峰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全球第一個部署的反導系統,並非是美國的NMD系統,而是前蘇聯的"橡皮鞋套"系統,而且該系統至今已經迭代了3代,從最初的A-35到A-135再到今天的A-235,一直是全球部署最全面,戰備水平最高的反導系統,在我國網絡上也被網友稱為"莫斯科的鐵布衫"。

俄羅斯A-135反導飛彈,該飛彈直接使用核彈頭,"以核反核",目前已經退役

反導技術的難點有兩個:難發現和難攻擊。難發現是指彈道飛彈飛行距離遠、速度快,而且彈頭目標小,因此難以被發現和鎖定。雖然戰略飛彈發射時體積巨大,通常有數十噸至上百噸的重量,但是飛彈的主要部分是火箭發動機和燃料儲備,目前各國設計的彈道飛彈中,發動機和燃料大約要佔到飛彈總重量的94%,而隨著飛彈升空,火箭發動機在耗盡燃料後會自行脫落,而飛彈彈頭在進入太空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速度高達10~20馬赫,因此很難被發現和鎖定。目前中美俄等國都建設有巨大的飛彈早期預警雷達系統,這種雷達系統大到有一幢樓房那麼大,有些乾脆是依山而建,憑藉著巨大的雷達功率,以便有效捕捉戰略飛彈目標。以美國著名的"鋪路爪"雷達為例,該雷達最大有效作用距離可達4000公裡,並且可以有效捕捉太空中籃球大小的目標,而這還是"鋪路爪"雷達早期版本的水平,現代飛彈預警雷達性能之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戰略飛彈的分飛彈頭其實很小,因此很難被有效發現和攔截,圖為美軍戰略飛彈配套的分飛彈頭,在其外側罩上一個彈頭外殼,再配套上導航裝置,其大小和一個大衣櫃差不多。

除了"難發現"外,攔截彈道飛彈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彈道飛彈的飛行主要分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三部分,上升段就是飛彈的火箭發動機點火,把飛彈彈頭送入外太空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飛彈的飛行軌道是固定的,而且由於大功率火箭發動機持續工作,所以飛彈本身的紅外目標非常明顯。但是這個階段飛彈通常是在其他國家本土飛行,所以即使被發現,也幾乎不可能被攔截。所以反導通常考慮的是中段反導和末段反導兩種模式。

巨大的彈道飛彈預警雷達,正是依靠這種巨大的雷達系統,可以實現有效的太空探測

其中末段反導的技術難度比較低,因為飛彈彈頭再入大氣時受摩擦阻力影響會降低速度,而且儘管彈頭再入大氣會遭遇"黑障"導致雷達探測失靈,但是由於彈頭和空氣摩擦會產生一千多攝氏度的高溫,紅外信號特別明顯,所以末段反導飛彈幾乎無一例外都使用紅外製導技術。目前末段反導技術各國都已經相對比較成熟,而技術難度大的是中段反導技術。

洛馬公司展示的反導飛彈彈頭,內部藍色觀測窗就是紅外引導裝置

中段反導同時匯集了難發現和難攻擊兩大技術難點:因為飛彈在大氣層外飛行時,助推火箭已經和彈頭分離,這時即使是分飛彈頭,其體積尺寸也不過相當於一個大衣櫃的水平,又在數十公裡高的太空中飛行,要在地面對遠在太空中,且距離數千公裡的"大衣櫃"進行精確定位,本身在技術上就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而且由於太空中接近真空,所以彈道飛彈的飛行速度最快,平均可以達到15~20馬赫的水平。而要在中段攔截彈道飛彈,就需要反導飛彈也具備足夠大的發動機,能夠把反導飛彈送入太空,從而具備攔截來襲飛彈的能力;同時反導飛彈的速度還必須足夠快,否則"追"不上來襲的彈道飛彈;最後中段反導飛彈還必須足夠靈敏,能夠在茫茫太空中捕捉一個只有大衣櫃大小的目標,還要將其擊毀,這個難度已經可想而知。

我國的反導技術起步相對較晚,但是得益於我國多年來航天技術的積累,所以發展速度還是相當快的。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個成功進行彈道飛彈中段攔截測試的國家,俄羅斯的那套"橡皮鞋套"系統雖然服役較早,但到目前依然只具備末段反導能力,而且由於俄羅斯人的制導技術不過關,所以長期直接使用核彈頭作為彈道武器,一直到A-235系統才改為常規彈頭,但是依然採用的是爆炸式反導,和中美兩國的碰撞式相比,技術上依然落後一代。所以從單純的技術角度上看,中國的反導技術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居於世界第二的水平。憑藉著先進的中段反導技術,美國對於我們的"核訛詐"已經越來越沒有意義了。

2月3日,美軍派遣專門探測彈道飛彈的RC-135S飛彈預警飛機直飛我國山東半島進行偵測

2月2日,美國媒體引述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查爾斯·理察的報告稱,美國和中俄有可能發生核戰爭、2月4日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也在媒體上"警告"稱中美有可能因為臺灣問題引發核大戰。在美國高官們連續發出核戰爭"警告"的同時,中國國防部公布了我們進行中段反導測試的消息,不得不說,確實有一番未雨綢繆,打造"紅色天盾"的意味了。

相關焦點

  • 美軍司令「核威脅」中國,中國以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回應——天盾已成!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想要憑藉常規軍事力量對付中國,顯然已經不可能了。所以說,理察在這敏感時刻發出「爆發核戰爭存在真實可能」的警告,就是在為利用美國的核力量優勢,繼續維持對中國的戰略性壓制創造藉口。中國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天盾已成!其實,反制美國的核訛詐,未必需要與美國展開核軍備競賽。
  • 陸基中段反導試驗「4連勝」,說明什麼? | 參考快評
    中國國防部4日晚間發布消息稱,2021年2月4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 境外媒體熱議中國成功測試中段反導
    境外媒體熱議中國成功測試中段反導,外媒關注中國測試中段反導:攔截能力比肩美國「宙斯盾」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 中國軍方2月4日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 西北大漠傳來好消息,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測試成功,攻防兼備實力不俗
    根據國內權威媒體以及國防部發布的消息顯示,在2月4日晚間,我國西北大漠再次傳來了一則好消息,據了解當天晚上,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 中國中段反導完成超高難度攔截測試,技術性遠高於美國
    2021年2月4日,中國完成了又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測試,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第五次成功完成此類攔截測試。有消息稱這次的靶彈是一枚雙級飛彈,從山西某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後飛往新疆民豐靶場,其一級發動機已掉落在了陝西榆林附近。
  • 中段反導——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訴說真理 | 超級學爸
    2014年7月23日,中國再次啟動CNMD系統試驗,在境內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2018年1月29日,美國陸基宙斯盾進行的標準-3 Block IIA中段攔截失敗;2018年2月3日,美國發布新版核態勢審議報告。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標誌著我國新一代大型反導攔截彈和新型反導系統已經具備實戰能力。
  • 中國深夜宣布陸基中段反導成功!
    4日晚間,中國國防部宣布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這是中國軍方第五次對外公開宣布中國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在此之前,中國軍方曾公布過三次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2018年2月6日上午,中國國防部主動發布一條簡短但重大的消息: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 外媒:中國中段反導攔截能力比肩美國「宙斯盾」
    中國國防部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引發外媒熱議。
  • 中國成功實施「中段反導攔截試驗」,這就是中國自信
    此平臺是《中國軍事》的衍生平臺,以彌補和防止《中國軍事》因一些問題而不能正常發布信息。在此小編向各位真誠的說一聲「謝謝,您們的支持」。視頻: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國防部:不針對任何國家,時長約44秒字越少,事越大!
  • 為什麼是中段攔截?解密反導攔截有多牛
    2月4日,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我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 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測試能粉碎誰的妄想?用子彈打子彈,意義重大
    我國深夜宣布成功實施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實驗,是我國時隔3年再次進行此類實驗,意味著我國在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方面正日漸成熟。
  • 中段反導試驗成功,美軍偵察機傳回消息,拜登立即表態:願意加強合作
    中段反導是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主要針對中程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能夠對處於太空真空飛行狀態的來襲彈頭進行攔截。中段反導的優勢是來襲彈頭在太空中更容易觀測到,並且攔截成功後殘骸會在進入大氣層時全部燒毀,不會對本土造成任何影響。中段反導要求各種預警衛星、海陸基觀測雷達、通訊系統、指揮系統、發射裝置緊密合作,任何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導致攔截失敗。
  • 解放軍試射中段反導,美軍飛彈觀測機未能升空,偷窺圖謀功虧一簣
    解放軍在2月4日出其不意地進行了中段反導測試,一枚超遠程中段反導攔截彈成功摧毀了大氣層外的模擬彈道飛彈,解放軍此前多次進行了類似的中段反導測試。對於2月4日的中段反導測試,國防部表示不針對任何國家。在解放軍中段反導攔截的時候,美國空軍的RC-135S飛彈觀測機卻沒有能夠升空,這次偷窺圖謀是功虧一簣,如此看來美軍所獲得的情報有誤。
  • 為擺脫「萬國牌」,印度反導要用自產「盾」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導,印度國產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已經完成,目前進行的所有測試都是成功的,包括雷達和反導飛彈。印度空軍和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正在尋求印度政府批准,以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附近安裝並啟動該系統。
  • 精確計算,中國需要多少反導武器才能攔得美國所有核飛彈
    一:前言中國已經成功試射了用於彈道飛彈中段攔截的紅旗-19型攔截彈,此前在2015年7月23日、2013年1月27日、2012年9
  • 薩德反導系統·THAAD-末端高空反導的利刃!
    由於該雷達採用波長較短的X波段和巨大的雷達陣面,雷達波束非常窄,其解析度非常高,對彈頭具有跟蹤和識別能力,能識別假彈頭,能將目標從誘餌或彈體碎片中識別出來。AN/TPY-2雷達具有多種先進的抗幹擾措施。
  • 中國為何深夜主動公布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消息?
    昨天在中國境內,我們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 中國可不是反導菜鳥,56年前就搞反導武器,還造出亞洲第一巨炮
    在2月4日夜間,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我們在中國境內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並強調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 當代中國,為何不再直接向太平洋試射洲際飛彈?
    用激將法,激中國往太平洋射洲際飛彈,正好讓美帝反導系統實戰演練一下,好摸中國的底牌。對帶真彈頭的洲際飛彈,美帝是不敢實戰攔截的。攔截別國洲際飛彈,相當於開啟核大戰按鈕。但對實驗發射的洲際飛彈,只帶模擬彈頭,美帝很可能模擬實戰攔截,演練一下整個NMD系統。即使沒有攔住,收穫也肯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