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二二八是對白色祖國的失望,轉向對紅色祖國的嚮往

2021-02-13 觀察者網

採編/ 觀察者網 小婷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這是一個在臺灣都很少為人所知的組織。從1987年成立至今三十年來,這個組織聚集了二二八之後「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以及他們的後輩,他們「在生活上互相關照,在理想上互相激勵」,砥礪前行,為了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默默堅持和鬥爭著。

在「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之際,觀察者網採訪了互助會現任總會長蔡裕榮,他同時也是1977年「臺灣人民解放陣線」案的當事人之一,這是一樁更不為人所知的歷史案件。讓我們在蔡會長的帶領下,揭開歷史面紗,理解今日臺灣何以如此。

我們的理想是社會主義,是祖國統一

觀察者網:您現在擔任「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些互助會的基本情況?

蔡裕榮: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是1987年戒嚴令解除後成立的。其實在成立之前,我們這些老同學出獄後分散在不同地區就有一些小群體了,平時會利用婚喪嫁娶的名義做一些聯繫。後來有人發起,認為應該成立一個全省範圍內的互助會,就利用一次吃拜拜的宴會,開了一個全省代表的籌備會,成立了這個組織。

成立之初我們有會員大概一千多位,97%以上都是坐過牢的,還有幾位雖然沒有坐牢,但跟這些前輩關係很好,也邀請他們一起入會。

一開始成立時,我們的活動主要限於成員內部做一些情感連誼、生活關照、思想激勵,為了要彰顯我們的理念,逐漸向外擴展。互助會的會員出錢出力,促進中國統一聯盟的成立,推動工黨(分裂後再成立勞動黨)的成立,還有推動夏潮聯合會的成立。

每個團體都有不同的受眾,像夏潮聯合會主要面向青年,勞動黨主要面向勞工。所以會員的活動,除了聚會、演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募款,讓這些統派組織能夠維繫下去,團結這些促統的組織。

我們的宗旨就是:在生活上互相關照,在理想上互相激勵,這個不是從互助會成立以後才這樣的,而是在坐牢的時候大家彼此就已經建立了這樣的情感,把國民黨的監獄當成共產黨的學校。

在臺灣反共的氛圍下,也很難伸張自己的理念,同志之間會利用方方面面的機會,來紓解自己鬱悶的心情。出獄之後,很多人在工作上受到阻礙,因為老闆怕被找麻煩,不敢用這些人,所以我們就相互之間介紹一些願意接納的企業。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舉行2016秋祭活動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228事件七十周年春祭儀式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互助會的宗旨是「在生活上互相關照,在理想上互相激勵」,這個「理想」是指什麼理想?

蔡裕榮:這個理想第一是指社會主義,第二是祖國統一。在我們看來,這是兩條並行的路線,沒有所謂的先統後左,或是先左後統。這個理想信念一直維持到現在。

其實在臺灣,我們的聲音都是被封殺的,即使從1992年開始我們每年都舉辦追思大會活動,但臺灣媒體就是當我們不存在,這是他們面對我們時採取的手段:即使你們辦再多的活動,我們就是不報導。所以社會上聽不到我們的聲音,包括大陸很多人也都不知道我們的存在,其實我們從1950年代就開始存在了。

今年是互助會成立30周年,當時成立時老前輩的年紀大概在55-65歲之間,還是活力旺盛,現在大多數都是85-95歲之間,活動力也衰退了,去年有一位101歲的才過世。我們目前有800多會員,第一代會員大概不到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是受難者的二代、三代,老前輩逐漸凋零,二代開始承接父輩或母輩的理想信念。

前任總會吳榮元【注】在接任總會長之後,我們還是有轉變,互助會開始直接的、獨立的對社會發聲,首先我們提出「還原歷史真相,伸張歷史正義」這樣一個對社會的訴求。

臺灣的愛國主義傳統從日據時期發展出來,但從上世紀50年代直到後續的反共社會結構下,基本上被鎮壓、湮滅掉了,所有正義的聲音被壓制下去,「臺獨」勢力和氛圍開始蔓延。

所以後來我們也做了些改變,開始在秋祭活動中向社會發出邀請,但實際效果也不是很好,主要是老先生先後凋零,很多人年紀也大了,沒有辦法長途跋涉來參加秋祭。

我任會長以後,戶外的抗爭活動都比較少通知老前輩了,但是走得動的老同志都會來。前幾天的互助會臺北分會會員大會,我還被老前輩批評,說這樣的戶外活動都不通知他們,他們了解我的用心,但是他們能夠出來,覺得自己還活的很愉快,覺得自己還有價值,這就是我們老前輩的精神,我們也要用他們這樣的精神教育下一代。

所以後來我們做了些老前輩的口述歷史,動員年輕學生來參與到這項事務中來。一開始很多老前輩是拒絕的,他們反對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口述歷史是在宣揚自己。

後來我一一說服他們,告訴他們:就用你們的歷史來教育改造年輕人吧,沒有你們的故事,年輕人都不知道那段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們才開始逐漸接受。這幾年我們總共做了150多位老前輩的口述歷史,基本上能夠講的都訪問到了。

觀察者網:能不能講幾位老前輩的故事?

蔡裕榮:比如我們去高雄拍攝影像記錄,一位老同學看到我們就哭出來了,說我身體已經不行了,看不到統一了,那一瞬間,我也掉淚了,這是他們一生的等待,但是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堅持了那麼久,臺灣很多人對這樣的情感還是不能理解,主要還是來自長期的反共氛圍,他們的聲音被完全湮滅了、壓制了。

還有一位已經過世的鄉下阿婆,叫宋烏梅。當時地下黨員在逃避追捕的過程中,她在鄉下提供住所、粗茶淡飯來給這些地下黨員,後來受到牽連被抓去判了7年。

其中有位老前輩就覺得過意不去,關了12年出獄之後,特意去拜訪宋烏梅。這位六十幾歲的老太太,原來是一位文盲,結果老前輩進去之後發現她在看報紙。宋烏梅對老前輩講,革命還沒有成功,要繼續鬥爭下去。

二二八是對白色祖國的失望,轉向對紅色祖國的嚮往

觀察者網: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互助會主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向今天的臺灣社會傳達什麼樣的訊息?

蔡裕榮:本來我們在26日有一個座談會,會邀請「二二八事件」親歷者陳明忠老先生,還有一些後輩參加,但因為臺盟沒法入臺,這個活動被迫取消了。

27日,我們有一個春季掃墓活動,之後去了臺北二二八的幾個歷史現場巡禮,28日當天舉行座談,主題是「戰爭與和平——省思二二八・展望兩岸未來」。

民進黨執政之後搞轉型正義,官方大力推動把二二八和白色恐怖作為轉型正義的基本內容,大力傳播二二八的災難,把二二八當作「臺獨」運動的起點。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們做了大量的口述歷史,根據這些老前輩的解釋,二二八是他們對白色祖國的失望,轉向對紅色祖國的嚮往。

所以我們紀念二二八,主要是告訴臺灣老百姓,二二八不是「臺獨」的起點,是對白色祖國的失望,轉向對紅色祖國嚮往的起點,這也是很多老前輩的親身經歷。

觀察者網:蔡英文政府推動所謂的「轉型正義」,其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成了她宣揚轉型正義的依據。這個論述為什麼能夠在臺灣獲得成功?

蔡裕榮:民進黨推動這個論述長達20多年,其實包括我們互助會老前輩的二三代,他們有時候都不了解父輩為什麼被槍斃、被關押,直接怪的就是國民黨可惡,抓無辜的人。

民進黨主要是宣傳國民黨可惡,而我們長期以來強調的是受難者可敬,當然國民黨也是可惡的,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受難者及他們的理想是可敬的,這是我們在同一事件上關注角度的不同,而國民黨可惡這個角度更容易操作。

二二八之後,國民黨也不是所有人都抓,而是有目的的抓,其實國民黨政府非常清楚有些案子的冤假錯,但是它為了統治,為了恐嚇老百姓,就算明知道有一些冤假錯,還是要處理成真的。

蔡裕榮(左)和宋東文

我們要豎起反帝促統的旗子

觀察者網:您是一九七七年「臺灣人民解放陣線」案的當事人之一,這個案件無論在臺灣還是大陸,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能不能簡單介紹下案件經過?

蔡裕榮:1974年,我當時只有22歲,進入淡江大學讀書,那時候淡大有個課外學生社團叫「時事研習社」,當時只剩下宋東文一個人。在招新會員上,我看到他們的廣告牌上貼著「阿拉法特」照片,身上披著一排子彈,手上拿著機關槍,感覺很酷。後來和宋東文聊了聊,沒有想到一見如故,我們暢談了一天一夜,就這樣加入了「時事研習社」。

當時我們看到很多學生為了補貼學費去做家教,去打工,就想著成立一個工讀生聯誼會,把家境比較窮的人整合起來,幫忙找工作,以及薪資集體議價,或者在校內找機會、找獎學金,針對各方面做服務。但是卻被課外組組長否定了,因為他覺得「工讀生聯誼會」的簡縮是「工會」,「怎麼能夠組織工會呢?!」

那個時候還處於戒嚴時期,我們對老政治犯的故事都有所耳聞,只是苦於在整個社會上也找不到有力的團體或組織,沒有主導性的力量。那個時候就想著能夠做些事情,實現自己的理想。

1977年在地方五項公職人員選舉中,我擔任省議員候選人蔡洪嬌娥的助選員。在選舉之前,包括我在內的六名青年被捕(其他五位為戴華光、賴明烈、劉國基、鄭道君、吳恆海),當局給出的逮捕理由是我們在1977年1月向外商投寄恐嚇信件,要求在六月底之前撤離臺灣,否則將採取暴力行動。實際上,我們發出的傳單後來盡數到了國民黨情治人員手中,一份也沒有發出去。

我們這個案件判決時,蔣經國決定縮小打擊面。

原因一是因為在審訊我們的過程中,美國大使館派人到保安處觀看我們的審訊,這觸犯了蔣經國外交上的大忌,是直接幹涉內政,第二是在美國的留學生發起的救援活動,也讓蔣經國決定縮小打擊面。

我們的判決是蔣經國親筆寫的交給警備總司令的,警備總司令再交給軍法處。所以相對判的比較輕,最後是三年感化。

觀察者網:這個案件對您個人的政治態度有什麼影響?您又怎麼評價它對1977年後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蔡裕榮:從我個人來講,通過這件事情,更加看清了當時臺灣政權的不正當性,我們這個組織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現象,代表了當時一批人的想法。蔣家王朝為了生存,給美國人當走狗,這是歷史最不正義的地方。他們配合美國搞什麼世界大戰備戰,讓大陸的社會主義建設與國民經濟的生產力發展受到很大的壓制。

臺灣是站在不公不義的帝國主義陣營,壓制自己的同胞,所以我們才覺得應該要豎起反帝促統的旗子,想要做些事業。整體而言,我們的案件本身對臺灣社會並沒有產生任何漣漪。

臺灣人民解放陣線,可以說是剛冒出芽就被撲滅了。在當時不能說是一支,但是有這樣的想法及立場的人,在出獄後很快就投入到以老政治犯及夏潮主導的群體,投入當時風起雲湧的黨外連動及其後的勞工運動。

尤其我們陣線的賴明烈投入最多,因勞累過度把身體都搞壞了。案頭戴華光,他認為恐嚇美商是為加速中美建交,讓祖國的建設可以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下發展,而這個目標也已經達成,出獄幾年後就返回他祖籍地河北定居。

觀察者網:「臺灣人民解放陣線」可以看做是白色恐怖時期臺灣左翼運動的一支。無論過去還是當下,左翼運動在臺灣都是步履維艱。從內因和外因的角度,您認為目前臺灣左翼運動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蔡裕榮:你所提的臺灣左翼運動的困境有哪些,我不方便說,對於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及長期監控我們的情治系統,應該都清楚我們的困難所在,但我們仍會迎難而上,克服這些困難,迎向統一的到來。

【注】吳榮元,1949年生於臺南,1972年就讀臺南成功大學時,接觸到《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遂與同學數人秘密籌組成功大學共產黨,並自製五星紅旗、印刷《共產黨宣言》,事發之後,先後被判死刑與無期徒刑,1975年因蔣介石過世遇特赦減刑,1986年出獄,投身臺灣勞工運動持續至今。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吳榮元曾與中國統一聯盟現任主席紀欣等6位臺灣同胞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

微博@觀察者網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動,老司機請提高警惕⚠️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合作/廣告/投放/溝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觀察者網App上都有!

如何獲得?

相關焦點

  • (紀念)曾重郎:我所親歷的臺灣「二二八」起義
    當時的心情是迫切需要了解祖國的歷史、掌握祖國的語言,以便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還積極籌辦了祖國歷史展覽會,讓廣大民眾參觀。  臺灣光復時,南京的國民黨中央政府在臺灣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委派陳儀為行政長官併兼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儀帶來了一大批接收官員。
  •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當年美日高度介入「二二八事件」
    歷史已奔流輾轉70年,而今年的「二二八」註定不大一樣。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早已證實,大陸有關部門將舉辦「二二八事件」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二二八事件」被視為「臺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一個正義行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可謂一錘定音、擊中「臺獨」痛腳。
  • 【遠望社論】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我們因此預期:今年的二二八70周年,「臺獨」必將利用執政優勢,大肆「紀念」這一不幸歷史事件,強力刻劃「中國萬惡論」,以合理化其「「臺獨」正當論」。果然越逼近二二八,各種「臺獨」觀點的紀念活動越密集出爐。
  • 紀念抗戰勝利,續傳紅色精神
    今天是9月3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4年浴血奮戰3500多萬同胞傷亡終於迎來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第74集團軍某旅紅軍連隊,組織開展「憶連史緬懷先烈,續傳紅色精神」主題活動,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
  • 周總理的日語翻譯曾這樣評說二二八
    本文為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王睿參加「林書揚的文論與實踐紀念研討會」,與談林書楊先生關於「二二八」省思的內容,以及相關的補充。在臺灣二二八事件70周年之際讀來,值得兩岸同胞再省思。2016年12月10日,夏潮聯合會在臺北主辦「林書揚的文論與實踐紀念研討會」,共發表十多篇論文。
  • 二二八事件與臺籍日本兵回鄉暴亂
    這一大規模流血事件、包括之後的「白色恐怖」,是國民黨當局不光彩的一段歷史,所以國民黨刻意掩蓋事件真相,而民進黨恰恰利用這一點,從起初的挑撥省籍矛盾、製造社會對立,到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又把「二二八」事件操弄成撕裂族群的關鍵歷史事件。
  • 75 年前的臺灣光復是臺灣回歸祖國的歷史裡程碑——紀念臺灣光復75 周年
    每年 10 月 25 日,是臺灣光復節,這是紀念 1945 年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日本戰敗投降、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半個世紀的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的紀念日
  • 祖國時刻掛念漂泊海外的「王琪們」
    無論過去、現在或是將來,每一個保家衛國的人,都會得到祖國和人民的敬仰、關愛和幫助。近年來,國內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風尚愈加濃厚。2013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出臺《烈士安葬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提高了烈士撫恤金發放標準,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舉行紀念活動。2014年至2016年,國家還先後分三批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 祖國北疆,一排排「小白楊」
    本期推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12):>《祖國北疆,一排排「小白楊」》編者按:界碑,神聖而又莊嚴,是祖國領土和主權的象徵,也是萬千邊防軍人心中的精神圖騰。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空節點,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聯合人民網,組織5路小分隊,深入祖國陸地邊防線,走進小白楊哨所、乃堆拉哨所、清河口哨所、北極村哨所……走近70個界碑,開展界碑描紅主題活動,感受祖國邊防的滄桑巨變、傾聽邊防軍人的無畏擔當。
  • 「二二八」事件:真相不能只講一半
    今年2月28日,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9周年紀念日,島內,臺當局舉行紀念活動,希望促進臺灣社會和諧,幾乎同時,孫中山蔣介石像被噴紅漆,有人藉機製造臺灣族群對立。每逢「二二八」紀念日,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都會成為某些臺灣民眾噴漆洩憤的目標。今年「二二八」,宜蘭市中山公園的孫中山蔣介石銅像再度遭潑漆,並被噴上辱罵字眼。不僅如此,國民黨中央黨部今天凌晨四點也被丟擲汽油彈縱火。
  • 【策劃】誰是我心中的祖國第一雷達站?
    NO.2 「紅色前哨雷達站」:「一把土、一滴水」精神的誕生地濃鬱,不僅因為86%的綠化覆蓋率,更因為一種枕戈待旦、忠於使命的戰鬥氛圍,營區燈箱上「擦亮祖國千裡眼,爭當信息潮頭兵」「開機一分鐘,戰鬥六十秒」等戰鬥口號令人熱血湧動。
  • 悔不當初:拋棄了祖國的人能走多遠?
    一位叫哈依爾德村幹部,躺在路中央,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說:「鄉親們,不能走啊,咱們世世代代是中國人,到那邊去要後悔····」沒有人理睬他,人們從他身上邁過去,頭也不回的超前走去,走向他們嚮往的牛奶、麵包和天堂。
  • 祖國,我永遠是你的兵
    此次活動,他特別為唐山戰友帶來了一首退役軍人之歌《祖國,我永遠是你的兵》。▲孫超團長清唱歌曲《祖國,我永遠是你的兵》,贏得戰友們滿堂喝彩        在唐山戰友熱情的邀請下,北京來的朋友們和我們共同聯歡。
  • 全省27所大中小學校共慶新中國70周年華誕,「祖國,我愛您!」
    五星紅旗來之不易,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將它鮮豔的紅色,融進了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之中。舞蹈 《永遠的腳步》阿壩師範學院一曲彝歌,唱響了民族文化的繁榮多元,唱出了彝族人民心中的美好嚮往。合唱 《嘉絨打麥歌》西南民族大學
  • 褚靜濤:美國與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美國駐臺北領事館策動部分臺籍士紳請願,要求聯合國託管,圖謀臺灣脫離中國版圖。美方的輿論誇大二二八事件的規模與死傷人數,揭露國民黨政權的殘暴,為染指臺灣製造依據。中央情報局支持廖氏兄弟請願,操縱臺獨活動。    二二八事件對戰後臺灣社會發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祖國不會忘記你們》—2021.2.20  子時 拙筆祖國不會忘記你們這一天讓祖國人民記住你們的名字團長祁發寶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戰士肖思遠戰士王焯冉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你們是祖國最驕傲的英雄雪山迴蕩英雄氣
  • 【中俄對照】普京在祖國保衛者日上的講話
    為紀念祖國保衛者日(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а Оте́чества),當地時間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位於莫斯科紅場外的無名烈士墓敬獻了花圈,以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儘管當天氣溫達到零下17℃,普京依舊脫帽完成整個儀式。
  • 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由此觀之,紅色記憶、尤其是對先烈個體的紅色記憶,其搶救、喚醒、以至傳承,事關重大、不可漠視。搶救紅色記憶時不我待,捍衛紅色記憶刻不容緩。隨著戰爭年代的遠去,一些烈士的後代對先人事跡愈加知之不詳,革命戰爭親歷者正在離我們而去,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日益湮滅,時間每時每刻都在沒收、溶解悠遠的紅色記憶。
  • 宣威徵兵體檢進行時:踴躍參軍 接受祖國挑選
    目前,宣威市徵兵體格檢查工作正在進行中,一批批有志青年滿懷報效國家的激情,接受祖國的挑選。一直有個軍人夢的侯文照今年已經是第四年遞交入伍申請了,他希望能成為部隊的一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應徵大學生侯文照說:「我連續四年遞交入伍申請,因為我的家人都喜歡當兵的,更重要的是磨練自己,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我覺得現在從大學出來了,軍隊也是另外一所學校,希望到部隊加強鍛鍊,為我們國家的強軍夢貢獻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