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張學友:不老的傳說

2021-01-09 騰訊網

拾遺物語

在華語流行樂壇,

估計沒人能像張學友一樣,

從20出頭唱到近60歲,

如同常青樹一般光彩不減,演唱會場場爆滿。

他說:「到了80歲如果你們還願聽我唱,

那我就唱到80歲!」

7月10日是學友58歲生日,

謹以此文提前祝歌神生日快樂,

也祝他唱到80、90歲,永遠唱下去。

不老的傳說張學友 - 不老的傳說

1

1997年,張學友36歲,

他發行了專輯《不老的傳說》,

同名主打歌斬獲了當年勁歌金曲獎。

後來,《不老的傳說》成為音樂劇《雪狼湖》的開場曲,

《雪狼湖》在一年之內連映42場,

成為華人音樂劇史上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

再後來,《不老的傳說》成為張學友演唱會必唱粵語曲目,

它見證著學友日後的一次次輝煌——

「學友光年」演唱會連開105場;

「1/2世紀」世界巡演連開146場,

打破了麥可·傑克遜的123場吉尼斯記錄;

而今年1月結束的「A CLASSIC TOUR」巡演,

更是高達239場,打破了自己的記錄……

不僅如此,他的唱片總銷量超過6000萬張,

僅次於麥可·傑克遜,排名世界第二;

他拿的音樂獎有260多座,

是當之無愧的華人第一;

「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蕩」,

也成為一個時代的不朽印記。

他年紀越來越大了,跳舞也有些喘了,

但他卻也成為了真正的「不老的傳說」。

每次開場後,唱完幾首快歌,

他總會擦著汗水帶笑說:

「無論現場的你,認識我已經很久,

還是今天偶然來聽我的演唱會,

我都需要介紹一下:

我叫張學友,唱歌已經30多年了。

我的家在一個海邊,

家裡三兄妹,我排第二……」

2

這個名叫「張學友」的歌手,

生於香港的一個海員之家。

張爸爸讀書不多,早早就開始營生,

遍嘗了海上種種艱辛,

所以他給這個家裡排行第二的兒子取名「學友」:

「希望他一輩子虛心好學,

多學好的東西,做個有用的人。」

但張學友讓張爸爸失望了,

他不愛學習,成績平平,

「就是及格邊緣,很少考得好。」

他也不能子承父業,

「我從小就暈車、暈船,不能像我爸那樣趕海。」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玩,

「翻上人家房頂,

從這個天台跳到另一個天台,

根本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他家養了條狗,

他將繩子套在狗的脖子上拖著走,

「之後足足有兩個星期,那條狗一看見我,

就追著我咬,我只好拼命逃竄!」

上小學的時候,他就跟著大人一起買馬,

用細竹竿追打蒼蠅,

「還可以用橡皮筋射殺飛蚊,是不是神乎其技?」

媽媽徹底拿這個二兒子沒轍,

基本上逢一三五就打他,

「阿媽施鞭弄棍,可是十分順手的,

抓起什麼就用什麼打下去,有一次打斷了一根掃把。」

然而打完之後,

張學友立馬好了傷疤忘了疼,

又開始出去瘋:踢毽子、打羽毛球、上山捉金絲貓……

小學二年級的一天,

學友和堂哥打鬧,

堂哥握著一把刀揮向學友,

刀子突然脫手,飛向學友右臉。

頓時,在眼睛下面不到一寸的地方,血流如注,

「我媽送我去包紮,

醫生卻忘了打麻藥,我痛得當場暈倒。」

縫了五針後,張學友的臉上,

永遠留下了那道傷疤,

同學們也暗地裡叫他「刀疤友」。

他絲毫不為之介懷:「只要我笑得燦爛,

這就不是刀痕,而是笑痕。

它讓我提醒自己,經常要笑一笑。」

這條「笑痕」,這渾身使不完的勁兒,

就真的陪了他50多年。

▲ 張學友《大地恩情》

3

渾渾噩噩地過完童年,高中也快畢業,

張學友仍然不知道將來要幹啥。

他什麼都喜歡,什麼都願意嘗試,

「但沒有一樣玩得精。」

畢業前夕的一天,

在廚房做飯的媽媽突然問他:

「學友,你這麼喜歡唱歌,改日不如當歌星去吧!」

原來,每天瘋夠以後,

學友會一邊衝涼一邊唱歌,一首接一首;

祖母經常在外面高興叫道:「好!好!唱得好!學友的嗓子也好!」

唱歌就跟逗狗、打鬧一樣,

學友喜歡,但並沒想過要玩出什麼花樣。

聽媽媽說完,他還沒來得及回應,

一旁的表姐就冷嘲熱諷笑道:

「你看他那綠豆眼兒,怎麼可能做明星呀?」

媽媽立即反駁:「高佬泉、西瓜刨(香港早期演員)長那樣,

都做得了明星,他為什麼不可以?」

因為媽媽這句話,

張學友萌生了當歌手的想法,

「但家裡的條件沒法讓我去學唱歌,

我就跟著唱片唱。」

高中畢業後,因為成績差,

張學友沒再讀書,當了包裝工人,

「隔壁家的朋友在玩樂隊,

我下班後就借著他的吉他,

學會點樂理知識和自彈自唱了。」

1984年,香港舉行了首屆業餘歌手大賽,

學友媽媽非讓他去不可:「既然大家都覺得你唱得好,

那就去試試,不能拿獎也是個鍛鍊機會。」

學友去了,唱了關正杰的《大地恩情》,

「選這首歌,因為它夠短。

別看我平時瘋,上臺就膽怯了,

我只希望儘快唱完。」

雖然歌曲短,但正如祖母說的「學友嗓子好」,

憑藉好嗓子,張學友奪冠了,

寶麗金籤下了他。

然而籤約後,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三個月過去了,沒有一點消息。

籤了約又不發生活費,我只好回去工作了。」

▲ 張學友首張專輯

第二年,

寶麗金終於想起了這個「業餘冠軍」,

讓他去錄首張專輯。

1985年4月,

張學友首張專輯《Smile》發行了,

一口氣賣掉了20萬張。

張學友辭去了工作,

他再也不用當混混、不用打工了。

▲ 張學友首部電影

遙遠的她張學友 - 遙遠的她•Amour

4

1986年1月,

張學友發行第二張專輯《遙遠的她AMOUR》,

同樣賣到了20萬張。

他徹底火了,趁著這股勢頭,

同年,有人開始約他拍電影了。

張學友拍的第一部戲,叫《霹靂大喇叭》,

「裡面有一場打戲,

每次我一動,導演就喊『重來重來!』

別人一般三五個NG,那場我吃了六十多個NG。」

終於,導演滿意地叫了聲「行了」,

張學友當場躺在地上,

「仿佛身體都不是自己的。」

這場戲,張學友得到4萬港幣的片酬,

「雖然只有那些著名演員的零頭,

但比唱歌賺得多多了,也快多了。」

由此,

張學友又準備將事業重心放在拍戲上,

最多的時候,他一年拍了九部戲。

期間,新專輯的錄製也在同步進行,

但無論唱歌還是演戲,

對當時的張學友而言,

都只是掙錢的載體,

「我那時候喝酒、抽菸、飆車,

對女朋友羅美薇也是亂發脾氣。

年輕氣盛加上老天的眷顧,

讓我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知道唱歌需要練氣、保護嗓子,

不知道演戲需要從每個細節提升自己,

也不知道去關心羅美薇的感受。」

1986年,張學友第三張專輯只賣了5萬張;

1988年,他的第四張專輯又少了一半,只賣掉2.5萬張;

同年,他的第五張專輯更是只有2.1萬張。

▲ 張學友與羅美薇

未經世事風霜的張學友怕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歌不受歡迎了,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只知道我很害怕,

只想躲避和放棄。」

他開始酗酒,

「最厲害的時候,一周醉五天,

每天,我的臉都是腫腫的、紅紅的。」

有一天,他左搖右晃地走在一條巷子裡,

一個路人突然指著他罵道:

「你媽媽的!」

他想起,前不久父親退休了,

很高興地給他打電話:

「現在你紅了,我再也不用跑船了!」

他想爸爸媽媽,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回去,

因為就連一個路人都可以輕易指責他,

於是,他的火氣撒在了羅美薇身上。

終於,羅美薇和他分手了。

他萬分懊惱地去參加梅豔芳的的生日聚會,

「我上桌很快就醉了,抓起梅姐的蛋糕就一陣亂扔,見誰都扔。」

娛記抓拍下這一幕,

他又「火」了,

只不過火的性質完全不一樣了,

在不久後的一場共演上,

張學友走上臺還沒站穩腳跟,

臺下就響起一陣「張學友滾下去」的噓聲——

「張學友」三個字,

成了那段時間裡「壞脾氣」「人品差」的代名詞。

「當時,好多人勸我珍惜自己,

如果我聰明,就該去考慮這些忠告;

但是我好蠢,

我不僅搞砸了梅姐的生日會,

還搞砸了演唱事業,

搞丟了女朋友……」

1988年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學友顆粒無收,

屬於張學友的時代,似乎正在慢慢退去。

5

不久後,張學友隨劇組去泰國拍《喋血街頭》,

拍完後的殺青大會上,

張學友又醉得不省人事。

「第二天登機返回香港的時候,

朋友怎麼都叫不醒我,

最後還是用一個輪椅,把我推上飛機。」

這次出醜出到國外,他徹底清醒了:

自己「跌份」,已經跌無可跌了。

要麼就當個爛仔,繼續爛下去;

要麼就重新振作,跌倒再爬起。

恰在此時,寶麗金也讓他回去錄歌。

張學友已經13個月沒去寶麗金報導了,

但寶麗金的老闆鄭東漢仍沒忘記他,

「在我最失魂落魄的時候,

他(鄭東漢)從沒放棄我,

不斷地支持和鼓勵我振作起來。」

張學友回去後,寫下了第一首創作歌曲《舊信舊夢》:

「舊的夢,撩動淚在湧;

滲下了,在信中。」

他選擇了「重新振作」,他宣布了「戒酒」,

他拾起了唱歌的舊夢。

這首歌,被收錄進專輯《給我親愛的》,

「你聽這張專輯及其之後的歌,

再聽我之前的歌,

你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

之前的歌,全是為了唱而唱,

這以後的歌,我都唱得小心翼翼,

根據不同的詞曲,注入不同的情緒。」

第二年,在「十大中文金曲」的頒獎禮上,

《給我親愛的》裡的《Linda》獲獎了。

領完獎的回家路上,

他碰上了之前常去的酒吧的老闆。

老闆一臉困惑:「好久沒見你來喝酒了嘛!」

張學友緊緊攥住手裡的獎盃,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後都不會來了。」

▲《真情流露》

6

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

1989年,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只拍電影;

1991年,梅豔芳開了「告別歌壇演唱會」。

一夜之間,仿佛老一輩實力唱將都走光了,

這對香港樂壇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對張學友卻是空前的機會。

1991年這一年,張學友就連發了兩張專輯,

一掃香港各大獎項。

1992年,張學友的《真情流露》在香港就賣掉45萬張,

至今仍是香港地區銷量最高紀錄。

《真情流露》帶給人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聲音渾厚高亢有質感,情感充沛綿綿不絕,

這是因為張學友在氣息和唱腔上下了狠功夫:

「我的有些歌,換氣的氣口不是那麼好找,

怎麼辦?我就不換氣。

我戒酒後也把煙戒了,

人家練氣練一個小時,

我就練七個小時;

我每天跑900個臺階,

讓自己的氣息能夠足夠長。

同時我也下功夫練胸腔和鼻腔共鳴,

讓聲波在喉嚨、氣管和鼻骨間振動,

帶給人仿佛是胸腔發聲的奇妙感。」

這張專輯,得到了來自整個東南亞的首肯。

▲ 四大天王

張學友用功的同時,

劉德華和黎明也沒閒著,

他們都抓住歌壇耆老退休的機會,

不斷發歌,搶奪大獎平臺的大獎。

後來,郭富城憑一支電車廣告也進入歌壇。

1992年,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娛樂雜誌趁勢搞噱頭,

把張學友等四個人排在了一起,

於是,「四大天王」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吻別張學友 - 吻別

7

1993年,「叱吒流行榜」頒獎禮上,

司儀宣布:「自即日起,再也沒有『四大天王』的叫法!」

觀眾頓時譁然: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之前的一次賑災義演中,

張學友表示不再參與以「四大天王」為名義的演出:

「這個稱號對樂壇沒有什麼好處,

希望留下更多空間給年輕人。」

這年,張學友還發行了一張專輯,

那就是轟動樂壇的《吻別》。

這張專輯有多牛?

1993年,其年度銷量突破400萬張,

臺灣地區136萬張,

到現在仍是該地區和新加坡地區銷量最高的專輯;

截止2003年,

《吻別》銷量已超過2500萬張,

是華語唱片第一神作。

1994年,《吻別》傳入大陸,

在卡拉OK廳裡面,

主打歌《吻別》被稱為年度「國歌」。

當年有一個新聞報導:

有人去卡拉OK,看見沒有《吻別》,

就找老闆理論,老闆說:

「不是沒有,而是每個來的人都要唱《吻別》,那張光碟已經唱壞了。」

《吻別》火成這樣,

除了無可挑剔的唱功,

更多的則是細節上的技巧:

「副歌第一段顯得疲憊,那是失戀後的無力感;

第二段有些任性的情緒,那是失戀後的不甘心;

第三段透露著悲情,那是自悲自憫的惆悵感;

主歌則是孤單一個人的無力吶喊。

整首歌下來,對應不同的地方,

學友將哭腔、嘆氣、小噎等技巧拿捏得纖毫不差,

再加上餘音繞梁的鼻腔,

就算沒談過戀愛,你也會為之動容。」

傳到大陸後,《吻別》又傳到國外,

當時國際上對張學友這樣評價:

「只要張學友前進一小步,

整個華語樂壇就前進一大步。」

在杜拜的音樂噴泉,

反覆循環的30多音樂裡,

只有兩首中文音樂,

一首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另一首,就是《吻別》。

有人說,張學友的歌唱事業,

在這一年達到巔峰。

可真是如此嗎?

8

是的,在流行樂方面,

張學友的確達到了包括自己也難以超越的高度:

1995年,他成為首個在美國麥迪遜花園廣場開演唱會的華人;

同年,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

這一年到1996年初,他就完成了全年100場演唱會的戰績……

也在這個時候,他宣布暫時息影,

「這樣我有更多時間來專注音樂。」

當然,還有個原因——

他和羅美薇再度和好,準備結婚了;

結婚那天,林夕還特意給張學友夫婦寫了首歌: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同時,他開始籌劃音樂新形式——音樂劇《雪狼湖》。

「我看過一些外國音樂劇,

我覺得挺有意思。

那時候,香港沒有什麼音樂劇,

最多就是把國外的劇目拿來翻演。

我就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自己的音樂劇?」

於是,張學友去了美國學習戲劇理論、跳舞,

去圖書館看不同劇的舊片斷,

與職業戲劇演員一起排練,

下課後讀書自修。

「我之前的肢體特別僵硬,

在『四大天王』時期就是個笑料,

我就是從學戲劇開始,學會了跳舞。」

經過一年的籌備後,

1997年,《雪狼湖》正式在紅磡上演。

「流傳在月夜那故事,當中的主角極漂亮……」

伴隨《不老的傳說》的低吟淺唱聲,

胡狼和寧靜雪的悲情故事,

在一片花與湖相擁的場景中開始娓娓道來。

《雪狼湖》共計42場演出,場場爆滿,

結束之後,又有人說:

「這應該是張學友的巔峰了吧。」

然而,並不是。

▲ 「友個人」演唱會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張學友 - 林夕字傳

9

1999年,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

也是張學友在寶麗金的最後一年。

那年,他發行了《走過1999》和《有個人》兩張專輯。

《走過1999》成為他最後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專輯,

同年,「友個人」演唱會啟動了。

熟悉張學友的都知道,

這場演唱會,才是他的巔峰之作。

整場下來,沒有華麗服飾,

沒有奪目的舞臺設計,

甚至連一個伴舞都沒有,

「我覺得是時候做出新的嘗試,

將屬於我自己內在的東西表現出來,

讓樂迷能夠以音樂的角度來觀賞我的表演。」

整個演出,只有音樂,

只有個人,只是「友個人」。

從一開始抱著吉他的自彈自唱,

到《今晚要盡情》的快樂唱跳,

到《我應該》中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嘶吼,

再到《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裡對羅美薇的深情告白,

你無法不被張學友的歌喉所折服:

「神!真的是歌神!」

「唯一能把演唱會唱得比錄音棚還好聽的歌手!」

然而,這就是他的巔峰了嗎?

當然不是。

10

進入新千年,

中國的音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它不再只有流行和搖滾,

Rap、R&B、藍調、爵士、民謠,

越來越多的音樂類別開始在中文音樂中嶄露頭角。

2004年,當周杰倫、潘瑋柏等新銳音樂人正活躍時,

張學友發行了一張比較悶的專輯:

《Life Is Like A Dream》。

這張專輯相對而言,不是特別抓耳,

但它的特別之處在於,

裡面的每首歌,都是張學友作曲。

2001年,張學友的大女兒張瑤華出世,

「女兒稍微大一點後,總是問我:

『爸爸爸爸!什麼時候給我寫一首歌呀』?」

於是,學友就寫了《搖瑤》。

「我夫人又不幹了:

『女兒這麼小,你就給她寫歌了,

我嫁給你這麼久,你都沒給我寫歌!』」

於是,學友寫了《講你知》。

「那年,我的好友,

柯受良、張國榮和梅豔芳,

相繼去世了……」

於是,學友寫了《給朋友》。

這張專輯,確實不火,

它只會讓聽眾們開心、溫暖和流淚。

這張專輯,銷量一般,

但卻是張學友的巔峰,

因為它代表張學友從歌曲演繹者,

轉變為時代記錄者。

當然,你知道,

張學友的巔峰遠不止於此。

你最珍貴張學友;高慧君 - 不後悔

11

那麼,張學友還有多少巔峰?

2004年,張學友舉辦了「活出生命」演唱會,

這是僅有一場的演唱會,

他用一個蘋果貫穿演唱會始終,

他以翻唱Beyond、陳百強等歌手的歌,

告訴人們什麼是音樂造詣,以及如何做自己。

2006年,他參演音樂電影《如果·愛》,

2007年,《學友光年》演唱會上,

他將《雪狼湖》和《如果·愛》串聯起來,

開創了有一處成功的音樂劇。

2010年,他發行了專輯《Private Corner》,

這是華人音樂史上第一張玻璃CD,

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爵士風格。

而至於那些動不動一兩百場的演唱會,

更是不必多說的巔峰。

1985年出道,到今天,

張學友唱了34年。

他活著的意義,

不是要跟誰比,不是要超越別人,

他所做的,都是在跟自己比,超越自己。

當流行樂做到極致,

那就再進一步,將音樂劇做到極致;

當音樂劇做到極致,

那就再進一步,將演唱功底彰顯極致;

當演唱功底到了極致,

那就再進一步,將不同的音樂風格做到極致;

當音樂風格都能嫻熟駕馭,

那就再進一步,將巡演做到極致。

所有的東西,都有其極致,

但張學友展現給我們的是,

極致,沒有界限。

但相對於極致的界限,更重要的,

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張學友做音樂,是無意而為之,

但既然選擇了,就應該為之負責到底,

這其間,或許有彷徨、有挫折、有失意,

但千萬不能有放棄。

劍斷了,可以再鑄,

怕的是,重鑄的勇氣都沒了。

跌倒了也毋須怕,

再爬起來就是了,

不爬起來,你怎麼知道,

你是否就是下一個「不老的傳說」呢?

12

在香港娛樂圈,

張學友的「人品好」,是公認的。

曾志偉說:「學友結婚後,

都不怎麼跟我們吃飯聊天了。

每次叫他,他都說:『家裡有人等我開飯呢!』

要論責任感,誰也比不上他。」

1999年,世界小行星協會給了張學友為一顆小行星命名的機會,

張學友說:「就叫它MAY(羅美薇的英文名)吧!」

張學友每個系列演唱會結束後,

都會休整3到4年。

這幾年中,他經常早上5點起床,

洗漱完畢給太太和女兒做早餐。

那時候,家裡的傭人都還沒起來。

他把幾個雞蛋打在碗裡,

一邊使勁攪動,一邊輕輕哼歌。

哼的什麼呢?《講你知》?《搖瑤》?還是《不老的傳說》?

沒人知道;只不過,

窗外的天色,正一點一點亮了起來。

相關焦點

  • 「歌神」張學友「最強」十首歌曲,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起來慢慢聽
    華語樂壇歌手眾多,但是真正的「歌神」只有張學友一個。而且張學友「歌神」的稱號是在樂壇最為鼎盛的時期被大眾「加冕」的,所以含金量可見非同一般。當時娛樂圈有「四大天王」,但是張學友是四個人當中唱歌最為厲害的一位。時至今日「歌神」張學友在歌壇的地位仍無人可撼動。
  • 60歲歌神張學友,沒有畫面,鬍鬚花白無人知!
    60歲歌神張學友,沒有畫面,鬍鬚花白無人知!「四大天王」之一張學友,或許可以說是這幾年最沒有畫面的天王之一了吧郭富城還活躍在影壇,劉德華常青樹自然不用說,黎明還放下身價參加蒙面歌手節目但是張學友真的是沒有什麼畫面或許對張學友大家更為熟悉的是他的表情包吧!
  • 說說最喜歡的歌神張學友的十首歌
    之前寫過我最喜歡的港臺歌手,張學友是我最喜歡的男歌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最喜歡的他的10首歌,當然,這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喜好,無論歌手,歌曲都可以,畢竟音樂是無國界的,音樂是廣域的,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一場跨地域的空間交流。
  • 兜兜轉轉一個月沒搞定歌神 央視春晚張學友不來了
    剛剛過去的跨年大戰中,「歌神」張學友出現在江蘇衛視的舞臺上,引得歌迷意亂情迷,盼著能在央視蛇年春晚中再一睹風採。可惜,昨天下午,春晚劇組與張學友經紀人聯合聲明,稱因與春晚方面難以達到雙方預期的表演內容和形式,因而張學友只能遺憾放棄上春晚的機會。
  • 歌神張學友10大經典粵語歌曲,你聽過哪些?這首至今無人超越
    張學友不僅被稱為「歌神」,而且在「四大天王」中被大家公認唱功最好,他的經典歌曲數不勝數,比如《吻別》、《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心如刀割》等。雖然他的很多國語歌曲名氣大過粵語,但對於真正喜愛張學友的人來說,學友最經典的歌曲非粵語歌莫屬。
  • 歌神張學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
    20世紀90年代初,香港迎來了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92年四大天王正式命名,張學友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四大天王中最具唱功的一位,在華語樂壇享有「歌神」的美譽。唱而優則演,在20多歲的時候,學友也開啟了自己的表演之路。
  • 歌神張學友的金牌御用製作人,也是陳慧嫻看一次哭一次的人
    說到香港樂壇,絕對少不了當時的四大天王,而說到天王,在唱功方面首屈一指的當屬歌神張學友。歌神能成為四大天王之一,除了本身傲人的唱功傍身之外,絕對少不了背後的製作團隊,而首當其衝的功臣就是歌神的御用製作人——歐丁玉。
  • 歌神張學友當年唱了一首歌,連邁克傑克遜都對他豎起來大拇指
    對於歌神張學友的評價多到數不勝數,而我印象最深最激動的則是邁克傑克遜對歌神的讚揚和肯定。1996年張學友因為唱片《真愛》榮獲「世界華人最高銷量獎」,而這個獎項全亞洲只有學友得過,銷量獲得世界第二,僅次於獲得邁克傑克遜。
  • 張學友碧昂絲對唱獅子王,歌神歌后一起顯身手!
    張學友碧昂絲對唱獅子王,歌神和歌后一起顯身手!張學友在中國歌壇的地位毋庸多說,最近他與碧昂絲一起為《獅子王》對唱,想想都感覺到精彩呢!據媒體報首,張學友將與碧昂絲合作對唱動畫裡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今夜我屬於愛情)。歌神和歌后對唱,相信許多人都在期待收聽中了。許多外國大片在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都會配上中文歌曲作推廣,請上國內知名的歌聲來為歌曲演唱,那對國內觀眾的吸引力將會更大,利用發了明星效應也是影片、劇集或廣告的一種手段。
  • 張學友演唱會又抓逃犯,別再叫我歌神了,從此請叫我張Sir!
    然而除了蕭敬騰,最近的娛樂圈神人又添一位,他就是我們的歌神張學友了。而張學友的稱號除了"歌神",最近也新加冕了個"逃犯剋星"。說到張學友被叫做"逃犯剋星",那就得先從4月7號歌神的演唱會說起了,這就是故事的開端。在歌神的四五月份的演唱會上,警察分別通過偵察捕獲了兩個犯罪潛逃人員。隨後神奇的事情又發生了,在歌神5月20日的演唱會上警方又抓獲一名在逃嫌疑犯。
  • 60歲歌神張學友曝近況 鬍鬚白了像老爺爺 眼紅一臉疲憊
    60歲「歌神」張學友2017年曾來臺舉行「學友. 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叫好叫座,當時他留著小鬍鬚,狀態極佳,最近他錄影片替河北石家莊疫情打氣鼓勵,可見影片中的他下顎鬍鬚已經斑白,眼睛裡有些血絲,一臉疲累讓人有些心疼。
  • 歌神張學友獨寵容祖兒,破例為她出演MV男主角,場面好深情啊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摯愛張學友。聽張學友,是一生,一起,慢慢長路一起捱。風聲,雨聲,歌聲,聲聲入耳,一入坑便再難捨棄了。聽《情已逝》是那難追的情愫,聽《情書》是綿綿不斷的痴迷,聽《愛火花》是火熱的悸動,聽《回頭太難》是遺憾的長嘆,聽《祝福》是懇切的願景,聽《這麼近那麼遠》是拉扯的傷痛,聽《李香蘭》是愁上心頭……張學友的一首略顯冷門的《這麼近那麼遠》,卻備受張學友的珍愛,歌神曾在演唱會上說「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其實我才是這首歌的原唱。」經典歌曲的魅力就在於它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歌神張學友亂入!守望先鋒英雄魔性表情包
    歌神張學友亂入!
  • 張學友愛了羅美薇34年,她憑什麼讓「歌神」如此痴情呢?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四大天王」可以說是香港娛樂圈乃至全國最炙手可熱的存在,其中,張學友更是被譽為「歌神」,備受人們的喜愛和認可。除了在演藝事業上取得突出成就外,張學友的感情生活同樣是備受關注的,他與羅美薇相戀加結婚已經34年了,如今依舊甜蜜恩愛,羨煞旁人,他是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備受推崇。
  • 張學友《餓狼傳說》|歌壇經典情歌,你聽到「嗷嗷」的狼叫了嗎?
    愛會像頭餓狼,豈可抱著眠,她必給我狠狠的傷勢做留念……」今天「炫色映像」推薦的是張學友的成名曲之一的《餓狼傳說》。張學友《餓狼傳說》《餓狼傳說》由潘偉源填詞,劉諾生譜曲和編曲,歌曲收錄於1994年5月20日發行在張學友第14張專輯《餓狼傳說》中。當年,這首歌獲得第17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十大中文金曲的獎項。
  • 歌神張學友第一次演電影,扮成美女誘捕色狼,妖嬈性感不輸女人
    除了「無釐頭」周星馳、「大哥大」周潤發、「功夫王」李連杰、「拼命郎」成龍、「性感女」舒淇、王祖賢、莫文蔚等一線電影明星之外,香港影視歌三棲的「四大天王」劉德華、黎明、張學友、郭富城也演繹了眾多的經典角色。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歌神」張學友的第一部電影《霹靂大喇叭》。被唱歌耽誤了演戲的張學友,銀幕處女作就被安排扮女人,妖嬈性感
  • 如果我說這些表情包全是歌神張學友的電影截圖,你們會不會打死我
    印象中,香港四大天王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但是對於他們四人中最有好感的,肯定是歌神張學友。各種表情包走紅網絡不說,歌也唱得超好。接下來我將上一組截圖,如果我告訴你們這貨就是張學友,你們會不會打我?賤賤的表情配合上臺詞:我「賤氣」長了,劈差了,對不起...
  • 一代歌神張學友也不例外
    曾經在一個app上看到過一句形容張學友的話:只要有風略過的地方,那就一定有學友歌聲的迴蕩。其實這句話一點不假,畢竟一代歌神張學友在華語歌壇所創下的奇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他發布的專輯唱片曾賣到全國各地,銷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他差點就超越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麥可傑克遜。
  • 歌神張學友20大熱門國語歌曲,註定成為永恆的經典,你會唱幾首?
    歌神張學友不僅粵語歌非常經典,國語歌同樣經典,之前我們盤點了張學友的10大經典粵語歌曲,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張學友的20大熱門國語歌曲。第二十首:離人這首歌曲最早收錄在張學友1998年《不後悔》專輯中,據說當年張學友和林志炫都看中了《離人》這首歌曲Demo,同時出現在張學友和林志炫所屬唱片公司的收歌單上。
  • 名不經傳的他們,一個是張學友接班人,最後一個歌神都自愧不如!
    這位被稱為張學友接班人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香港寶麗金唱片總經理,可以說是掌握著香港樂壇最優厚的資源了,但是他毅然選擇了去做一名演員。本來能做張學友,卻偏偏跑去當周星馳,但是他的演技飽受詬病,有一部比較出名的無釐頭電影叫《越光寶盒》比較有名。他的歌曲《無賴》《答應不愛你》《美女與野獸》《黑風暴雨》黃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