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上邊一句話是引自法國著名的啟蒙作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不知道為什麼,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後,聽歌的時間反而少了。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抱著個mp4能聽一下午歌的時光好像不在了,現在聽歌的時間很少了,聽國語歌更少了。
前段時間女友在看101的時候喜歡上了《紅色高跟鞋》這首歌,我也聽著非常舒服,聽著聽著感覺不對勁了,這首歌與《Take It From Me》的相似度也太大了吧!
這兩首歌曲的節奏和節拍、和聲、風格、旋律、終止式簡直如出一轍,而《Take It From Me》是The Weepies的06年3月發行的,而《紅色高跟鞋》08年上映的電影《愛情呼叫轉移2》的主題曲,09年8月收錄在蔡健雅發行的專輯《若你碰到他》中。
抄襲與否還不好完全界定,但之前在《Take It From Me》的網易雲熱評中有這樣一句評論,可以說惹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眾怒。
這位網友在直言《紅色高跟鞋》比原創好聽,這下子評論炸開了鍋!!
可以說現在的聽眾的要求確實逐漸提高,再也不是以前那種隨便找點外國好的旋律就能糊弄的了。
這件事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聯想到前幾天看到的知乎上關於「你是什麼時候對華語樂壇感到失望的?」這一話題的討論。
我給大家理一理是不是這麼個邏輯。
對華語樂壇失望的,恰恰是聽歌較多且品味和要求比較高的一部分人。
華語樂壇可以說也是人才輩出,周杰倫、李宗盛、林俊傑、許嵩、李健,等等等等等一大部分優秀的創作人,好的音樂也是不好的,而他們之所以覺得失望,是因為一些他們覺得很不堪入耳的抄襲的歌十分火爆,讓他們為一些好的歌曲和創作鳴不平!
讓我們看一下知乎上的熱門評論。
有句話說的很好,不公平有的時候比做得差有的時候更令人憤怒!
而有的人對華語樂壇的失望,是因為在此評價一首歌要主要看的是這首歌火不火。甚至有人說當你指出一首歌抄襲的時候,批評這種行為的時候,是在酸,在眼紅,眼紅別人抄襲也能夠這麼火,你連抄襲的歌也寫不出來。
???這是什麼操作,這些人可以說是廣大抄襲者種植的韭菜了,沒事的時候割一割,嘗到甜頭的時候再去抄一首。他們還在傻乎乎的說著:「今兩股痒痒!」
華語樂壇遭到這樣批評也是一件好的事情。
一個事件遭到批評恰恰說明這個事件引起了關注,說明有人在關注抄襲的事件,這有利於華語音樂的進步。
他們批評的熱鬧。而我根本沒有資格批評華語樂壇,我之所以覺得歌不那麼好聽,可能只是單純的我老了,不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了,覺得從前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我有希望華語樂壇能成為全球公信的夢想,畢竟「中文歌才是最屌的!」那時候外國人想聽什麼歌都會來看看我們的排行榜!那種是感覺很棒的吧!。
不說了,聽一會周董的歌去了,我也去早日找回高中時候那種聽到一首新歌后激動的顫抖,牙齦發酸的感覺。早日找回那蓬勃的永無止境的好奇心!
祝大家: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傑克·凱魯亞克《達摩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