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的練習本和著色畫本對兒童的影響

2021-01-14 等一下等一下

有些數學和閱讀能力的練習本,讓兒童再三地面對這些相同的觀念,「三隻小鳥加上六隻小鳥——共有幾隻?」在使用陳腔爛調來提高「數目概念」時,很可能會限制創造的發展。一位這種練習本的作者跟我談起時,用下面的話來辯護這種方式:「我關心的只是如何提高數學能力,我不懂什麼藝術。」我的答覆是,我所談論的既非藝術亦非數學,而是兒童。在以內容為主和以兒童為主的兩種教學方法間,皆存在著這類混淆。


實驗證明,這種模仿的方法對兒童的創造力會造成不良的效果。例證之一,有一本普遍被使用的數學練習本,一個兒童必須重複畫七十六遍定型的兔子、八十八遍鳥、六十二遍風箏、八十遍汽球、三十六遍貓等,這類異於兒童本身概念的概念重複,非但使兒童局限於一種表現方法, 並且剝奪了他自己表達關係的表現方式;根據羅素和華格曼的實驗,有63%的兒童在接受鳥造型的提示後,便喪失了他們最先對鳥建立起來的感性,而變為定型反應。這種使用練習本的方法具有破壞性的效果,是完全與民主教學法背道而馳的,因為他們完全忽略了個人表現。


為了要了解此類定型圖畫的著色畫本和練習本對兒童的影響,讓我們經歷一下兒童使用時的心路過程,同時亦讓我們了解這種過程對我們的兒童所造成的後遺影響。



讓我們假設,兒童第一張要填滿顏色的圖畫是狗。當兒童面對這種跟隨既有的輪廓線去畫時,他已經喪失了以豐富的創造性去處理物我關係的能力。他對狗的關係可能是喜愛、友誼、厭惡或恐懼,但他並沒有表現這些感情,  而能宜洩快樂、厭惡和恐懼之壓力的機會。他在著色畫裡沒有表達焦慮的餘地,甚至沒有表現小民和愛蓮間個別差異的餘地。在填滿這些輪廓畫時,他們被限制作同一活動,而未顧及於他們個人的差異。當然,有些不了解這些連帶結果的兒童,因天性懶惰而沉迷於用顏色來填這條狗,但是,當他們以蠟筆來填彩時,  他們知道自己絕不能畫出像他們所填的那麼好看的狗,甚至在經歷這些活動時覺得十分自得,畢竟,他們將這條狗著了色。以後,在學校或其他地方,當這些兒童需要畫一些東西時,他就想起了著色畫本裡的狗,因為知道自己畫不出這樣的畫時,他便很合乎邏輯地說:「我不會畫畫。」


我曾聽許多老師和家長說:「可是我的孩子喜歡這些著色畫冊。」這的確是事實,但通常兒童不能區別何者對他們有益,何者對他們有害,他們喜歡的那些事物並不是經常對他們有裨益,大多數的兒童喜歡糖果而不喜歡蔬菜,  也許他們會永遠都這樣下去。但這樣並不意味著我們應將他們的食物改為糖果;事實上,兒童一旦被溺愛慣了,會喜歡受溺愛,他們變得依賴它,以至於他們不能再享受自由。在無數的例子中,我曾經看到父母親為他們的孩子做任何事——孩子只要伸腳便有人幫他們系好鞋帶,然後轉過身自然有人把他們的頭髮梳好——幾乎就像生產線般自動。這些兒童正是坐在玩具堆中,不知道如何去玩的孩子,或是在露營時獨自坐在角落裡,眼看著別的小孩盡情地享受他們的自由。



當兒童受了著色畫本的限制後,就很難再享受創作的自由。這種方法所產生的依賴性是深具破壞性的,經由實驗和研究顯示出,半數的兒童在接受著色畫本之後,便喪失了他們的創造性和表現的獨立性,而變為缺乏彈性且富於依賴性。


有些教師仍會告訴你說:「有了這些著色畫本,兒童可以學到在既定圖畫  (範圍)輪廓中塗色的紀律。這種說法亦經由實驗證明了錯誤,大多數的兒童都會超出著色畫本裡的既定範圍界限,而非嚴守於其內;  假如小民畫的是自己的狗,他會有較大的動機在自己畫的線條內著色。


因此,我們已經證明了,這類的著色畫本和練習本中所發現的模仿過程,無疑會使兒童的思想變得依賴成性(他們未曾獲得隨心所欲而創造的自由);它們使得兒童變得缺乏彈性,因為他必須遵循著被指定的方向;它們未曾提供感情的宣洩,因為它們未曾給兒童機會來表達他自己的經驗,而舒暢其情感;他們甚至未曾提高技巧和紀律,因為兒童對完美的需求是來自他的表現欲望。最後,它們將兒童局限在成人的概念中,而這會使得他不能獨立的製作,而挫折了他本身的創造欲。



自我表現


「自我表現」這名詞常被誤解,所以我們必須在使用前澄清這名詞的涵義。如果我們認為:「自我表現」是在表現一般所謂的思想和概念的話,那就錯了,而這是使用此語時所犯的最大誤解,思想和概念亦可經由模仿而表達出來。假如一個人覺得他想表現自己的思想,那麼,重要的是表現的方法,而非內容,重要的不是「什麼」而是「如何」。這便是為什麼「塗鴉」或是另一表現的領域中的「牙語」都是一種自我表現,並且可能還是高度的創作;甚至比起較高的藝術形式來——假設藝術從真誠的表現轉為模仿、抄襲時——塗 鴉或牙語還是比較真摯的自我表現方法。我必須指出,愈原始的創造活動愈不受形式的影響或幹擾。我們發現塗鴉或牙語多半是真摯的心靈和情緒的直接表現,比較複雜的藝術形式卻容易受有力的人的影響,以至於雖有完整的技巧,但卻完全缺乏內在的精神或缺乏創造者真摯的心靈和感情。那麼,它們正如沒有靈魂的面具一般,註定要湮滅。這不止針對藝術品而言,同時亦針對「創造者」,因為,他不能用別人的肺來呼吸而生存。雖然受了鼓勵,牙語的兒童亦不能發出正確的音;同樣地,假如逼迫一個塗鴉的兒童畫出「寫實」作品,他不能了解也不能接受他所畫的對象。這兩種孩子將以自己陌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樣不但阻礙了他們,甚至限制他們進一步的發展。此種現象適用於創造活動的各階段和各程度。追求真理的教育便是教人追求最高和最深意義的自我表現。教人自由表達,找尋自我,端賴了解在藝術教育中什麼才是「真」的教育。這便需要先徹底研究在不同年齡和不同心智程度的孩子們會有那些自我表現的方法。



自我調整


人被迫去做一件工作時,都會產生緊張和不滿。當他覺得不能勝任時,他便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無能,自信心的喪失,或甚至產生自卑感。假如藝術教育被誤用了,或者兒童被驅策去做一些不適合他們發展的事,或甚至以兒童程度所不了解的水準去批評他們的作品,上述的情形便會發生。


當一個幼兒對身體活動的控制力,還未發展到足以與視覺經驗相協調時,如果被迫去表現一些「正確」的動作,結果,他不但不能完成指令,反而還會對他自己的表現方法(塗鴉)喪失了自信心,甚至會覺得自己根本不能夠表現任何真實的東西。小孩利用誇張來表現一件東西的重要性(如同埃及人把國王畫得比隨從大一樣),如果根據實際比例去批評他不對,他會覺得迷惑惘然。因為小孩沒有其他方法來表達他對東西的評價,首先他會察覺自己表現力的「不足」,然後會對自己的評價喪失自信,最後就會開始毫無變化地按比例畫,以至於限制了他進一步的發展。被這種刺激限制了以後,這孩子將會完全停止自我的表現,「我不會畫」就是這種沮喪的徵兆。


而孩子在塗鴉時,能適意的表達自己的感情,表現對事物的評價,傳達他的空間觀念(與成人不同),他就能夠充分地、自由地表露出他的自我,而這種創作的滿足使人產生成就感。我們都知道,成就是如何產生了自信;而每一種感情或心智上的困擾幾乎都與缺乏自信有關,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我們就很容易了解,適當的激發兒童去創造,是預防心智困擾的最佳方法。



除了這種自然的自我調整外,還有利用創造活動來治療的心理問題的方法。在此我要先指出,在智能不足或情緒失調兒童的身上使用創造能力作為治療的方法,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1)如何識別這些心智弱點?(2)它們的性質為何? (3) 有何種調整的方法可使用?


從圖畫作品中,我們可以根據兩項特徵來識別這類兒童:


(1)假如在年齡和發展階段間有不正常的距離,那麼便可確定為心智遲滯。假如一個七歲的兒童依舊塗鴉如故,我們便可說他仍然停留在運動感覺的幼稚階段。智力愈低,這種差距愈大,且年齡和智齡的差別也愈大。然而,創造活動的發展階段在年齡和表現形式上都常有很大的彈性,因此,在評量創作的作品時,作彈性的伸縮是很重要的。


(2)假如兒童在情緒上有了障礙,便會有刻板的重複,這顯示他無法表達出他的經驗。我在兩種例子中發現,假如這些缺點植根不深的話,身體經驗的刺激能在短時間內調整這些缺點。有一個極度害羞的女孩,她不太能接近她的玩伴,而且她一再表現出這類定型的反應。我要她接住我拋向天空的球,然後說:「誰能先接住這隻球?你還是我?」這種競爭性的刺激使她較為了解自己所做的事,然後我要她畫下這件事。經過一再的刺激後,她在行動和表現的關係上發現了莫大的興趣,便開始採用所有的經驗來作為表現的資料。透過這種自己和繪間的經常關聯,她便對她周遭的世界產生了較有意識與較自由的關係。這樣,終於幫助她完全克服她的害羞。雖然這個分析並不頂科學,但使用這種治療方法所得到的成功,也值得在此一提。簡言之,我們必須指出:兒童的創造活動,在作為自我表現的方法或僅為模仿之間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們已經界說過:「自我表現」是依據兒童智力的程度去表現。但模仿則是依據成人,或至少外在的標準去表現。假如兒童依照自已的程度來表現的話,他會因為能依照自己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意念,而鼓勵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模仿的兒童則因為依賴他人的思想和表現方式,  而變得不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力較強的兒童,不只是能表達他所思考的事,而且能處理感情或智力上的任何困難,因此他的創作亦是感情宜洩的途徑。



依賴性的思想限制了兒童對主題內容和表現方法的選擇。既然喜歡模仿的兒童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依賴必然導致情緒的挫折。使用創造活動作為感情宣洩的兒童,因為解脫了不必要的緊張,而獲得了自由和適應能力;而感到挫折的兒童就遭到壓抑,結果在人格方面受了限制。但是,在表面上能自由和彈性的表達的兒童,卻能夠毫無困難的面對新情境,經由他表現意念的適應能力,不但能恰當地面對新情境,且能很容易地適應它。受到限制和壓抑的兒童,因為習慣於模仿,則變得只願意跟隨生活中的常模;他不但不能迅速的適應新情境,反而需要依賴別人來協助他。既然大家公認人生的進步、成功和快樂,是基於適應新情境的能力,藝術教育對於人格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就能很容易為人所了解。



以上文字出自《創造與心智的成長》

圖片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

謝謝!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等一下等一下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我們互動

您持續的關注是我們不竭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兒童畫創作:兒童水粉畫
    水粉畫是格水粉頗料用水調和絵成的畫。水粉頗料不透明,如果送用得當,能兼有厚重和鮮明的效果。可以畫在圏畫紙上,也可以畫在木板或畫布上。同吋水粉畫有較強的覆蓋カ,除了可以畫在白紙上,也可以在有頗色的紙上作畫。因水粉畫有較強的表現カ,可以流暢行第,也可以細致刻畫,自然成內孩子幻喜爰的畫紳之一。
  • 【加勒比】六一兒童著色比賽 開始啦!
    加勒比六一兒童著色比賽開始啦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空前火爆!
  • 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
    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這類題目在歷年教師考試試題裡也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攻擊性行為作為幼兒社會性這一章節中重要的知識內容,在以往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考過選擇和案例分析題型。
  • 小貓著色
    小貓著色是一款專門為兒童打造的休閒益智類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採用了五彩斑斕的卡通畫風,遊戲玩法也十分的簡單易上手,小朋友們在遊戲中,只需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為貓咪塗上顏色即可,而且豐富的顏色更是可以豐富孩子們的世界,喜歡的家長趕快下載吧。
  • 上網本和筆記本有什麼區別 上網本和筆記本區別解析
    上網本和筆記本有什麼區別  1、上網本和筆記本的外形   首先從外形上來說,雖然上網本和普通的筆記本看起來相似,但它們的屏幕尺寸會有一定的差別。上網本大多都是7寸——10.2英寸屏幕,而普通筆記本基本上都是在10.2英寸之上。
  • 如何借兒童畫解讀兒童心理
    1.兒童畫心理解讀的內涵兒童畫的心理解讀是以「繪畫投射技術」作為其理論基礎,通過兒童作畫時的反應,了解其情感世界的技術。2.兒童畫心理解讀的原則其原則如下:①關注其誇張和省略的部分。兒童在作畫時,傾向於誇張或省略內心感受中最深、最有意義的部分,因而關注這部分內容能夠了解兒童生活的精神世界。②關注造型和色彩。不同的素材和表現手法反映了兒童不同的動機,如造型有利於傳達觀念,色彩有利於表現情感。③兒童所選用的表達形式與其人格緊密相連。因而,在對兒童畫做心理解讀時,一方面,要了解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對構成作品的種種要素進行分析、了解。
  • 以兒童為本,不簡單的簡單
    鼠小弟》,終於湊齊該系列的29本。簡單,是這套書給我的第一印象。但仔細閱讀,又發現它處處體現了以兒童為本的精巧用心。●質樸、生動的視覺感受該系列的畫面幾乎全以鉛筆繪成,只在一些小細節上——如鼠小弟的紅背心、鼠小妹的蝴蝶結等,特別著色。如此單純的用色讓它在一大堆五彩繽紛的童書中風格凸顯。
  • 兒童畫教程|毛髮的質感練習——彩鉛畫萌萌的小浣熊
    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用彩鉛這一材料來繪畫小浣熊,運用到平塗和排線的技法來表現出小浣熊蓬鬆的毛髮質感,並通過背景和主體的色彩對比來強調和烘託畫面的主體和視覺中心,在感受和練習彩鉛技法的同時,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程吧!情景描述 你瞧!
  • 「你和寶寶說英語」每日一詞:「練習冊、練習本、練字本」英文分別...
    「你和寶寶說英語」每日一詞:「練習冊、練習本、練字本」英文分別怎麼說?(1) 練習冊,即印有習題的冊子,英文是:workbook(學術類),activity book(遊戲類)。(2) 練習本,即印有橫線,沒有習題,供學生們自己書寫的本子,英文是:notebook。(3) 練字本,即印有四線格,用來練習英文字母書寫,或印有田字格,用來練習漢子書寫的本子,英文是:penmanship notebook, handwriting notebook。
  • 少兒線描課程|初級線描第四課-小刺蝟,從兒童畫到線描演變
    本課程讓孩子從兒童畫過渡到線描,(本階段安排10節課過渡課程)。通過剪紙的形式,拉開空間層次,更多讓孩子參與其中,動手加繪畫會讓孩子上課更有趣。(一個半小時讓孩子一直畫,會很枯燥的,加剪紙會調動孩子積極性,剪紙環節需要一個助教老師,可以輔助孩子一起)第一步:線條練習(線條練習把握在5分鐘以內)練習過程中可以跟孩子講一些刺蝟的小常識。
  • 怎樣畫貓:貓的工筆畫法分部位說明,畫貓的幾種著色法,常見的絲毛畫...
    貓頭是貓的重要部分,要畫的準,還要傳神。先以散鋒勾畫整個貓頭的輪廓及斑紋,確定雙眼位置,貓雙眼之間的距離,相當於眼睛長度的一倍半。再畫貓的鼻子。再畫眼、點睛填須,白須一定要畫得沒跟都顯露精神。 貓的眼神十分傳神,很多名家畫貓都有自己畫貓眼的獨特技法,總體來說都是要畫出貓眼的精神和變化。貓眼的結構和功能與照相機形似,光線越強,瞳孔越小,古人用貓眼的變化來定時辰,有所謂「子午卯酉一條線,寅申已亥如鏡圓,辰戌醜未棗核形」的說法。
  • 拼多多上的啟蒙「利器」:兒童凹槽練習字帖
    如果您希望孩子從小開始有一手工整的字跡,那我強烈推薦這款3-9歲兒童凹槽練習字帖!在家裡就能完成的書法訓練,讓你的孩子輕鬆愉快練出一手好字,關鍵是,在拼多多上拼單,價格非常優惠哦!  字帖中的凹槽設計能夠引導兒童正確運筆,幫助孩子培養工整的書寫字跡。
  • 基礎蠟筆畫:教你如何畫一隻可愛的小狗,適合3歲以上兒童學習
    《可愛的小狗》兒童基礎蠟筆畫繪畫步驟繪畫準備:1、24色或以上蠟筆2、素描紙 或 飛童億佳兒童繪畫練習冊好的,現在我們開始畫畫吧……首先,我用棕色來畫小狗的身體,它有腦袋,身體、四條腿還有細長的尾巴。然後在它的腦袋上,有大大的鼻子,圓圓的眼睛,用三角形畫出耳朵,還露出一個彎彎的微笑。這樣小狗的外形就畫好了。
  • 兒童寫字的最佳年齡是在5歲以後,過早練習寫字不符合發展規律!
    其實,過早練習寫字不符合發展規律。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孩子們不需要練習寫字,這一階段的孩子實際上更喜歡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大腦和器官還處於發育階段,自己的控制能力沒有提高,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因此他們很長時間不能接受寫作。
  • 國畫練習:《芥子園畫傳》樹譜,如何畫一棵樹
    大家好,我是小七今天練習《芥子園畫傳》樹譜第一小節畫樹的方法↓↓↓先來看看文字的意思畫樹起手四岐法畫山水必先畫樹,樹必先幹,幹立加點則成茂林,增枝則為枯樹,下手數筆最難,務審陰陽向背左右顧盼,當爭當讓畫山水畫要先學會畫樹,畫樹一定要先學會畫樹幹。樹幹上面加點就成了茂林。多畫點樹枝就是枯樹。剛剛下手的那幾筆最難。務必要分出樹的陰陽相背左右顧盼。該爭搶的地方要互相爭,該讓步的地方要互相讓開。需要繁茂的地方就要多畫,需要稀疏的地方就要簡單畫。
  • 首展被罵成「著色的妓女」,連法國首相都擋不住的全民唾棄
    ,馬奈是畫JI女哪一個。《奧林匹亞》再一次面世,是在1889年的萬國博覽會上,美國畫家薩金特和馬奈的好朋友莫奈,不忍此畫流落他國,兩個人一起集資2萬法郎,買下此畫,送還給法國政府。但是人們似乎並沒有忘記20多年前初展時的憤怒,不肯善罷甘體的報章雜誌更時掀起了一場討伐「著色的妓女」的軒然大波。
  • 克瑞森著色,夯實基礎,注重積累,著色自然水到渠成
    足水足肥,它自然細胞加工的乾物質就多,這是足夠的儲備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當時看不出來,到著色的時候,這些問題往往是無法彌補。3、著色期細胞繼續在工作,細胞既然繼續在工作,那麼必然需要原料供應,也就是說根系、葉片以及根部周圍土壤的營養水平一樣都不能少。有新跟,有葉片,根部周圍營養水平還要高。當然客觀條件也得有---溫度,光照。
  • 慶六一兒童畫 幼兒園兒童節兒童畫
    慶六一兒童畫 幼兒園兒童節兒童畫2016-05-24 09:04: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六一兒童節是兒童的盛宴。在兒童節裡,我們歡慶著屬於自己的時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每一位同學的臉上都掛著欣喜、快樂的笑容。
  • 喜鵲渣渣叫,吉祥如願的《喜上梅梢》工筆畫著色詳細步驟
    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便有畫鵲招喜的風俗。喜鵲被認為是一種報喜的吉祥鳥,而開百花之先,是報春的花,因此喜鵲立於梅稍寓意與喜事相連,表示喜上眉梢。自古以此為題材作畫的人多不勝舉。線稿如下:著色詳細步驟:需要注意的是,喜鵲的固有色本身就是黑色的,繪製時要把握好黑色的的濃淡變化,體現出形體的結構特點。
  • 教你用水粉畫出剪影效果,5歲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練習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兒童剪影畫。整個作畫過程非常簡單,5歲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嘗試練習。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對色彩的實際操控,感知色彩的魅力。參考課時:60分鐘課程類型:色彩感知課工具材料:白色卡紙,水粉或水彩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