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上元二年,花敬定因平亂有功,居功自傲,不僅放任士兵大肆搶掠百姓,而且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特贈了這首《贈花卿》予以委婉的勸諫和譏諷。
《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首小詩明白如話,但它的詩意並不能只看表明,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首一首精美的樂曲讚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指點是成都;絲管是樂器的代稱;紛紛,是指很多的樣子。這一句是說成都府裡,日日管弦,音樂時時相聞。「紛紛」二字,用了通感的手法,用視覺效果來寫聽覺感受,則寫足了樂聲的輕揚。不僅如此,在詩人的感受中,這樣美妙的樂聲是「半入江風半入雲」。好似有一半隨風飄灑在江面上,連江中的魚兒都欲跳出清澈的水面、伴樂而「舞」了;江邊的柔柳繁華更是按耐不住,說不定早已隨風輕舞飛揚了;那微泛的漣漪,不也正和著節拍一圈一圈的向外蕩漾嗎?那另一半樂聲呢,似乎已經飛上雲端,在藍天迴響它的旋律,在白雲間自在穿梭呢!我們常用「行雲流水」來形容曲聲的流暢和諧,其美妙程度,大概也不過如「半入江風半入雲」吧!
在一番具體形象的描繪之餘,詩人似乎找不到更合適的語言去形容了,轉而直接抒發感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說這樣絕妙的樂章,應該只存在於瑤池仙境啊,在反間又有誰能有這番榮幸,得以「僭越」,略飽一回耳福呢!
若單寫樂曲,詩作即止於此,但杜甫的詩作,似乎並非如此簡單,我們從兩個方面可窺端倪:
1、詩題。題目是「贈花卿」,花卿是什麼人呢?他是成都府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亂立功,但居功自傲,目無朝廷。以杜甫的性情為人,在這種人面前,即使不得已而為之,也不應該如此阿諛過當。若沒有其他含義,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2、中國文字的雙重意蘊。「天上」「人間」為仙界凡間的代指,也用以指朝廷和地方。「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可既然身在人間,卻不僅得聞,而且還」日紛紛「,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後來注家的評議讓我們豁然開朗。明楊慎《升庵詩話》中說:」花卿在蜀頗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詩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清朝名句沈德潛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由此可見,讚樂為詩意的第一層,有所譏諷乃是第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