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簡單來說是物理過濾的問題,一些魚友把矛頭指向了循環泵或生化過濾,其實是想的複雜了。
引起魚缸水質渾濁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生物渾濁,生物渾水就像魚缸裡到了牛奶,水呈現奶白色,非常的渾,缸裡的微粒像霧一樣,非常容易分辨。這種情況多半在新開缸、魚缸大量換水以及大範圍清洗濾材後容易出現。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讓細菌慢慢穩定下來就可以了。
另一種是物理渾濁,物理渾濁就不同於生物渾濁,魚缸水大體上去是清的,關燈時看起來很通透。但開燈後,從側面觀察會有輕微的霧狀,遠看看不出問題,近看會看出缸裡有微粒懸浮。而這種情況又分兩種,一種是微粒非常多,比較明顯,另一種是微粒較少,大體看上去像空氣缸。前者多數是物理過濾的問題,後者則是一個正常魚缸的表現。
既然判斷出微粒是物理過濾引起的,那麼解決物理渾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強物理過濾。不需要換循環泵也不用換濾材,而是想辦法給過濾增加更多的濾棉。
第一,如果你的過濾有乾濕分離,那就加棉,如果沒有就得想辦法加一個乾濕分離。雖然乾濕分離會產生噪音,但事實證明,有乾濕分離放過濾棉是比沒有乾濕放過濾棉的效果好很多。
第二,關於過濾棉的選擇,很多魚友認為過濾棉越密越好,物理過濾必須要靠棉的密度去隔離垃圾。可最終的結果是,無論你用多少密的過濾棉,效果還是不盡人意。而高密度過濾棉,很容易堵要經常洗。
正確的物理過濾應該是松密過濾棉結合使用,先用松棉把垃圾從水裡分離,再通過松棉上的細菌(不是硝化細菌)把垃圾從物理狀態分解成化學狀態。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細菌的存在,魚友們很難看到過濾棉上面的魚便。
經過松棉上的分解,大部分垃圾都被分解乾淨,至於一些無法分解的成分就需要用密的棉進行過濾。所以只要松密濾棉結合使用,基本上能消除大量的微粒。
第三、調整完物理過濾,生化過濾也不能放過。如果是底濾,在乾濕分離下方也就是過濾缸的第一格,可以選擇放毛刷,放毛刷的前提是生化過濾的體積已經滿足魚缸水體的十分之一。如果沒有條件放毛刷,就放生化濾材。優先選擇中間帶孔的濾材,比如陶瓷環和或生化環,不建議用細菌屋。因為帶孔小型濾材會使整格水路複雜化,更有利於培菌。同時,要把每個過濾格的底部墊高,使用網格板墊高2~3cm,使過濾格裡流下來的垃圾再進一步的沉澱。
最後,就算你把上述的每一點都做到,魚缸也不會立即清起來,你需要給它時間,讓過濾棉上培養出分解垃圾的細菌。這也是為什麼過濾棉一般都要放兩到三層,洗棉只洗其中一到兩層的原因。
魚友問答
怎麼選擇濾棉,什麼樣的算松什麼樣的算密?
松棉密棉是相對的,你可以觀察手頭上現有的棉,容易堵水的棉就是密棉,然後以你的棉作為基準去找比你的棉松或密就可以了,
松密過濾棉如何搭配比例?
開始可以1:1的比例使用,然後結合使用情況及時調整,這東西本來就不是死的,多了就減,少了就加。比如說你的密棉多了一天就堵水,那密棉就減少一層,加一層松棉,再堵就再減一層,達到每周洗棉一次就行。一般最上層的一層松棉不泡水,不堵水算比較適合的比例。
怎麼快速的培養過濾棉上的分解細菌?
一種傳統方法就是在過濾面上放死魚死蝦,死魚死蝦在過濾棉上腐爛會產生大量分解細菌,有了分解細菌分解出氨氮,就能培養出硝化細菌,這是傳統的開缸手法。另一種就是添加EM菌,EM菌對分解有機物還是比較有效果的(我不是在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