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程慧) 昨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位於長安區鳴犢街辦鳳棲山公墓旁的西安市殯儀館遷建工程, 截至目前已完成整體封頂工程量的70%,計劃於9月底將全部封頂。新館建成後,西安市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將擁有殯儀館,分別在臨潼區、戶縣、長安區和高陵縣。
新遷建的西安市殯儀館於2010年初正式奠基動工,新館距南三環約9公裡,距鐘樓約23公裡,交通便利。一期佔地900畝,二期600畝,總投資2.7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6000平方米。
老西安市殯儀館位於三兆塬上,佔地500餘畝,年火化遺體1.5萬具,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殯葬場所。建於1953年的老館已有56年歷史,火化設備陳舊,承擔了城區80%的火化任務,隨著城市發展,規模和火化能力已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隨著城市骨架迅速拉大,人口數量急劇增長,曲江新區、航天產業園區、滻灞新區迅猛發展,市殯儀館所在區逐漸處於城市核心區內,產生的汙染等影響制約了曲江新區及周圍地區進一步發展。
與位於三兆塬上的老殯儀館相比,建成後的新館功能更完善,設有業務接待及喪屬服務區、殯儀服務區、守靈區、骨灰寄存區、祭奠區、停車場等其他附屬配套設施。計劃年處理遺體35000具,能滿足西安未來30年的遺體處理和喪葬需求。
記者獲悉,新遷建的西安市殯儀館初步計劃於明年6月底開始試運行。目前,新館建設和市殯儀館老館運轉不衝突,新館建設好後,老館將逐漸過渡,在此期間不會影響市民喪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