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在程十髮美術館聽一場音樂會,讓音符與色彩共振
儂好!小康!到上海中心,看看「小康生活」的模樣
程十髮美術館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女高音獨唱訴說林風眠生命的坎坷和幸福,鋼琴家用音樂的「印象」致敬美術的「印象」……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圖說:孔祥東和吳睿睿在程十髮美術館演出
時下,文藝的跨界、融合與破圈並不鮮見。昨天本報報導了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的第十一屆上海書法篆刻展,優秀的書法作品配上了花藝、茶道、洞簫,展廳變身獨特的文人空間,營造出唯美的意境。上個月,在無界美術館的科幻互動光影中,上交的音樂家用大提琴、長笛、單簧管的音符勾勒出無形動線,用旋律描繪出數字藝術美術館的「導覽圖」。
美術館裡的音樂會打破了臺上臺下的界限,也打破了人們聆聽音樂和參觀展覽的常規模式。視覺加聽覺,甚至觸覺、嗅覺……全感官的體驗讓人沉浸其中,得到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
圖說:第十一屆上海書法篆刻展裡的茶道和洞簫表演
跨界融合還不僅僅限於專業美術展館。上海中心B2藝術長廊是上海地標公共空間,這裡正在舉辦上海市民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200多件來自普通人之手的創作,把國金中心、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軌交2號線等人流如織的公共空間變成了一條明亮的「小康之路」,賞心悅目。
黑格爾說過,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想像力不僅僅屬於藝術家。不同門類藝術的融合,讓許多藝術作品不再高冷,更易於親近,也為現代人生活提升了想像力和審美維度。同時,不同領域藝術的交流互動,無疑會撞擊出更多的靈感火花。林風眠的作品《鮮花》觸發了孔祥東的創作熱情,他現場即興演奏了一首近7分鐘的鋼琴曲,就是最好證明。(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