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小李白天幫家裡送瓦斯,夜裡就跑去餐廳唱歌。家裡人希望他能自食其力,但從不覺得唱歌是個正經營生。
所以李父對他的態度是:「喜歡唱可以去,但畢業後還是回家來送瓦斯吧。」
沒想到,木吉他合唱團不但在臺灣校園民歌大賽中連連獲獎,嶄露頭角,還在1980年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出了一張《木吉他作品全集》。
慢慢地,李宗盛開始對音樂有了一點想法,開始覺得自己並非那麼一無是處,人生開始長出了一些堅實的東西。
原本晦暗的日子,變得明亮了一點。
據臺灣樂評人馬世芳回憶,他年幼時,臺灣民歌運動的參與者經常在他家聚會,李宗盛也是其中一員。那時小李其貌不揚,卻頻頻逗樂,似乎是在用健談來掩飾內心的自卑。
直到有一天,等其他人都走了,李宗盛還跟馬世芳的母親談到深夜,滿臉憂慮。
李宗盛走後,馬世芳看到了留在桌上的一張成績單,上面的分數慘不忍睹。或許從那時起,李宗盛就認準了未來的方向。
然而前途究竟是渺茫的。
因為服兵役關係,木吉他合唱團最終解散。為了拿到畢業證,李宗盛還在學校裡苦苦煎熬。熬到最後,實在念不通,只能肄業而去。這一回,真的是只能老老實實幫家裡送瓦斯了。
每天背著一把吉他,馱著瓦斯罐穿越北投的大街小巷,送完瓦斯後,又匆匆趕去西門町的民歌餐廳演唱。
那時的李宗盛,不過是個不知名的小嘍囉,要說靠音樂養活自己,無異於痴人說夢。這種分裂而無望的生活,直到他24歲那年才算徹底結束。多年以後,他把這段經歷,寫進了《阿宗三件事》。
幸好1980年,小李遇到了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