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震顫一定是帕金森病?|健康闢謠日曆

2021-01-11 瀟湘晨報

每日一則

25

十月

星期天

健康謠言 :肢體震顫一定是帕金森病?

聽音頻,闢謠言!來自健康上海1232000:0000:50

十月二十五日

震顫是人體某一個或多個功能區的節律性、不自主的運動,俗稱「顫抖」,它常是運動神經元異常同步化的結果。

按照病因分為兩類:生理性震顫和病理性震顫。前者主要為正常身體某部分細小的動作性震顫,通常影響雙手,有時緊張會一過性加重,不影響日常生活,不需要處理。後者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震顫(包括帕金森病震顫、特發性震顫、中腦性震顫、小腦性震顫、藥物或酒精誘發的震顫),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需要就醫處理。

健康闢謠日曆

十月神經系統

這是人體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家也可以叫它神經系統。大腦司令部發出的各種指令都可以通過它快速送達全身各個部位。它要是罷工,身體就癱瘓了。

科普來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更多閱讀

發生腦卒中了,一定要躺在床上不要動?| 健康闢謠日曆

定期輸活血化瘀藥物就可以預防腦梗復發了?| 健康闢謠日曆

年輕人不會得腦卒中?| 健康闢謠日曆

突發口角歪斜就是「中風」了?| 健康闢謠日曆

睡覺時手舞足蹈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健康闢謠日曆

【來源:健康上海12320】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是什麼病 這些症狀是帕金森的預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患有帕金森的症狀,那你知道帕金森是什麼病嗎?帕金森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平日裡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帕金森的發生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帕金森是什麼病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痺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
  • 帕金森病早于震顫與僵直的症狀——睡眠障礙
    患帕金森病十年的李先生,發病初期由於晚上睡眠障礙,常常噩夢嚴重影響到患者及家人,初期誤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的晚上睡眠問題,可是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震顫及僵直症狀,才確診為帕金森病。 王世龍大夫說有些人會在睡夢中隨著夢境手舞足蹈。
  • 【健康闢謠日曆】眼睛紅就一定是紅眼病?
    【健康闢謠日曆】眼睛紅就一定是紅眼病?>闢謠日曆2020 11 18健康謠言 :眼睛紅就一定是紅眼病?>健康闢謠日曆十一月五官科作者:沈旻倩、齊璐璐、馮穎本月醫學顧問:沈納、沈旻倩配音:朱延軍原標題:《【健康闢謠日曆】眼睛紅就一定是紅眼病?》
  • 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帕金森如何儘早識別!附家庭康復
    帕金森病是進展性疾病,具有一定遺傳性,通常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概率高於一般人5倍。早期識別、及時幹預是延緩退變的關鍵。要早期識別是否出現帕金森病,可以從前期的症狀或者體徵進行識別:
  • 帕金森病患者「起步困難」如何改善?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遜症,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許多患者因為疼痛首先到骨科、風溼科就診,因為情緒問題到心理科就診,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肢體不靈便被誤診為腦血管病,約15%的患者在患病兩年以上才到醫院診治。帕金森病的起病是隱襲的,初始症狀是輕微的,可以表現為一個手指、手或下肢的震顫,也可以表現為走路前衝,單側上肢的自然擺臂動作消失,日常活動如跳舞、穿衣、翻身下床等動作變慢,受累的肢體發僵發硬、酸痛,刷牙、打雞蛋、擀餃子皮等動作變得困難。此外,抑鬱、嗅覺下降、便秘、夜間睡覺大喊大叫伴手腳舞動墜床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見症狀。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患者應及時就診。
  • 猴子也會患帕金森病
    通過研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帕金森病是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接近2%。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保守估計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給人們健康與社會保障帶來巨大負擔。
  • 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不是一種病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趨嚴重,一些與老化相關的疾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呆板、行動僵硬遲緩、似乎反應也慢半拍,並且在帕金森病晚期可能會出現痴呆等表現。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區別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帕金森病呢?
    帕金森又被叫做震顫麻痺,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則是高發人群,且據統計男性是多女性的。帕金森的典型症狀有肌肉不自主震顫,肌張力增高,伴有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的不協調,病因大多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變,許多老年人患上帕金森後,多數會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生活中預防帕金森是尤為重要的,
  • 帕金森看不見的症狀也要警惕
    帕金森患者的主要症狀是行為上的,帕金森患者常見的症狀有僵直、動作笨拙,肢體震顫、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現的面具臉,帕金森患者兼之說話語調單一,含混不清,音量降低,流口水等,這使帕金森患者感到有失大雅,帕金森患者在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願參加社會活動,不去公共場所,疏於人際 交往。在治療中及帕金森的發展過程中,帕金森患者還會出現一些焦慮、抑鬱、失眠、痴呆等帕金森的併發症。
  • 瘋狂買買買 或許得了帕金森病 喝綠茶減少患病風險
    然而就在大家關注帕金森病患者白天表現出來的活動慢、抖動、僵硬等症狀時,往往忽視了他們的夜間症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商慧芳近日接受採訪時提醒,揭露夜間症狀是帕金森病患者最為迫切卻易被忽視的痛點之一,「因為大家都關注的是帕金森病人白天的抖動,其實他們夜晚的症狀更應該讓人留意,除了對他們自身有影響,還很影響照顧他們的家人。」
  • 並非人類「專利」,食蟹猴也會罹患帕金森病
    戰勝帕金森病,是長期以來人類的夢想之一。帕金森病也叫帕金森症候群,是一種常見而又可怕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也被稱為「震顫麻痺」,多見於老年人。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達到1%,是老年群體中位列第四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  目前,科學家們正嘗試通過實驗動物,向攻克這一人類頑疾的徵途進發。
  • 正確認識帕金森病治療「目標」
    就目前而言,帕金森病還沒有治癒的辦法,但這不代表帕金森病患者只能坐以待斃。現階段雖然不能治癒帕金森病,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和減輕症狀。通過合理的治療,完全可以達到控制症狀,延緩病情發展發目的。多數患者至少在起病的最初幾年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幾十年都可以生活自理。
  • 【醫療科普】手抖、頭抖是什麼病?
    18歲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的右手發抖,當時去唐都醫院看病考慮是特發性震顫,也沒有讓吃什麼藥。後來兩隻手都開始抖了,再去醫院看的時候給開了普萘洛爾,但吃了沒什麼效果。有的醫生說我是帕金森病,但我吃了美多芭也沒什麼效果。現在我雙手抖得很厲害,特別是上肢做動作的時候,目前拿筷子吃飯很困難,飯碗和水杯也都拿不穩,我覺得自己做動作也不靈活。請問我到底是什麼病?有人說特發性震顫會轉變成帕金森病,該怎麼治療?」
  • 【健康闢謠日曆】耳屎要經常自行清理?
    【健康闢謠日曆】耳屎要經常自行清理?>闢謠日曆2020 11 06健康謠言 :耳屎要經常自行清理?>健康闢謠日曆十一月五官科作者:沈納、齊璐璐、馮穎本月醫學顧問:沈納、沈旻倩配音:朱延軍原標題:《【健康闢謠日曆】耳屎要經常自行清理?》
  • 年輕人也會患帕金森病 警惕右手反應遲鈍
    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機械操作時,右手反應總是慢一拍;寫一行字,從左到右竟逐一變小……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不僅僅是手顫。昨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溫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提供的數據顯示,醫院掌握的近300名「帕金森病」患者中,60歲以上佔多數,然而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就有10餘人。
  • 帕金森會影響人的壽命嗎?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這些情況
    帕金森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痺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 帕金森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還可能造成意外傷害甚至致殘,但帕金森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 昆明動物所科學家首次證明:猴子也會患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接近2%。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狀為運動障礙,如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姿勢異常與肌強直。目前,缺乏有效治癒帕金森病的手段。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
  • 國家科學評論:胡新天團隊等發現了首例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
    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保守估計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給人民健康與社會保障帶來巨大負擔。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狀為運動障礙(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姿勢異常與肌強直),其經典病理改變包括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以及磷酸化α-synuclein聚集形成的路易小體(Lewy bodies)與路易突起(Lewy neurites)。目前缺乏有效治癒帕金森病的手段。
  • 早期帕金森病難確診?可做PET顯像檢測
    據陳玲介紹,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誤診,尤其是前驅期帕金森病患者。「手抖、震顫等運動障礙症狀,一般意味著患者進入了臨床期。而在此之前,患者會出現嗅覺減退、抑鬱、便秘等前驅的非特異症狀。」陳玲說,有些患者因為情緒淡漠,會被誤診為抑鬱症。有些患者則因為起步困難、動作遲緩,被誤診為有運動障礙的脊髓疾病。更常見的誤診是將帕金森病當成「帕金森綜合症」,而如果按照後者來治療,無法抑制帕金森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