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建立在從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腹部提取DNA的想法上。
雖然乍一看這似乎是可能的,但科學家在蚊子化石中找到可用的恐龍DNA的可能性很小。
科學家們需要一個非常特殊的樣本--一隻雌性蚊子,它在降落在樹膠中之前剛剛消耗了大量的恐龍血液。
由於琥珀中的化石是比較罕見的事件,因此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相當小。
缺乏可能的樣本並不是唯一的問題。
在琥珀中發現的大多數昆蟲化石也太年輕,不能含有恐龍的血液--當昆蟲被困住的時候,恐龍已經滅絕了。
許多昆蟲在被困住後由內而外腐爛,裡面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可供科學家嘗試提取。
最後,樣品必須非常乾燥,因為DNA在有水的情況下會很快分解。
但是,如果研究人員真的發現了一隻保存完好的蚊子,身上充滿了恐龍的血液,提取它的DNA仍然是困難的。
帶有恐龍DNA的血液會被昆蟲的身體包圍,而昆蟲有自己的DNA。
琥珀中也可能有來自其他細胞的DNA,這可能會汙染樣本。
當然,還有實驗室本身的DNA--還有進行提取的科學家體內的DNA。
「侏羅紀公園」中的虛構科學家試圖通過結合恐龍DNA和青蛙DNA來繞過這些困難。
但這就像是試圖用來自兩個不同拼圖的數十億塊拼圖拼湊一個拼圖。
此外,青蛙可能不是提供替代DNA的最佳候選者。
今天,關於恐龍命運的最流行的理論之一是,有些恐龍進化成了鳥類,而不是青蛙。
最重要的是,今天在動物身上使用的最常見的克隆形式涉及到核移植。
科學家在摧毀第二個細胞的細胞核後,將其中一個細胞的細胞核放入同一物種的第二個細胞中。
沒有恐龍細胞或恐龍蛋可以容納一組新的DNA。
研究人員將不得不找到一種不同的方法,讓DNA成長為一隻活的恐龍。
所以「侏羅紀公園」的方法已經過時了--但是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恐龍復活呢?
從琥珀中提取DNA的想法並不局限於電影。
第一次在現實世界中取得成功的報導發生在1992年,當時科學家報告說,在多米尼加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已滅絕的蜜蜂的DNA。
緊隨其後的是其他成功提取的報導。
然而,圍繞這些發現存在一些爭議。
在某些情況下,其他研究駁斥了最初的發現。
在另一些情況下,研究人員根本不能複製原始的DNA提取。
猛獁象與恐龍克隆。
2005年3月18日,在日本長古特的全球之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區發現的一頭凍結的猛獁象。
除了使用困在琥珀中的昆蟲的DNA,還有幾種關於科學家如何克隆恐龍的理論。
一種是在骨骼化石中發現DNA樣本,而不是在昆蟲體內。
這個想法的問題是,DNA是一個複雜、微妙的結構。
石化的過程包括用礦物質取代動物骨骼中的有機組織。
這有效地破壞了可能含有DNA的細胞。
然而,一組古生物學家在暴龍暴龍的骨骼中發現了似乎是軟組織的東西。
這是一個沒有人能預測到的發現--在那之前,科學家們認為所有的軟組織都在化石過程中被破壞了。
然而,研究小組還沒有從軟組織樣本中提取出任何DNA。
雖然這一發現並不一定保證研究人員會在化石中找到完整的DNA,但它使這個想法比幾年前更有可能。
另一個吸引人的想法是,研究人員可以對恐龍的DNA進行排序,並重建必要的DNA鏈。
在這一點上,這是不可能的。
例如,人類基因組的測序花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最終的產品不是研究人員可以用來複製人的東西。
重建完整的恐龍DNA鏈將需要遠遠超出現有技術的技術。
這就留下了可能僅次於克隆恐龍的事情--克隆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比如猛獁象。
猛獁象化石比恐龍化石要年輕得多。
它們只有大約3萬年的歷史。
這種年齡上的差異使得DNA分解的時間要短得多。
但是,猛獁象克隆計劃仍然需要保存完好的標本。
猛獁象的組織不可能經歷過冷凍和解凍的循環,也不可能在極低的溫度下保存,這可能會損害DNA。
然而,拼湊這些證據來了解猛獁象基因的想法並不是完全不合理的。
2005年,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已經對猛獁象的部分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讓哺乳動物復活的第二種選擇可能是使用化石精子使相關哺乳動物的卵子受精。
由此產生的動物將是一種雜交動物,其遺傳密碼只有一半來自其雄性猛獁象父母。
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在2006年提出了一個項目來實現這一點。
古生物學和基因技術的這些進步使得克隆恐龍的想法在遙遠的未來的某個時候變得更有可能。
但這仍然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
還有一個離奇的想法,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也可能小行星撞擊時會有一些恐龍片段被拋進太空,如果落在月球上,甚至恰巧落入兩極的隕石坑,根據那裡的條件恐龍DNA會得到完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