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告別麥田村,一行人又驅車到了不遠處的河灣村。驟雨初歇,稻田裡的稻穗被雨打後顯得更加飽滿。
沿著臺階拾級而下,繞過密密匝匝的樹林,登上觀景臺,向遠處眺望,在山清水秀的田園中,有一個獨特的村莊,村莊一面臨山,三面被稻田環繞。在青山綠水映襯之下,稻田在各個季節顯示不同顏色,形成了一幅獨特的畫卷。
一個馬蹄形的河灣,眾山環抱之下,一個「U形」的用黑、黃、白、綠、紅5色水稻的如椽大筆竟「畫」出一幅震撼的畫卷,天安門城樓、五星紅旗、蜿蜒的萬裡長城、愛我中華字樣」赫然其中,紅色的城牆、旗幟,黃色琉璃屋頂、五角星,一切都顯得惟妙惟肖,似乎是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U」形稻田環抱之中的則是河灣村,白牆或夯土牆、灰瓦的民居密密層層的排布著,村道上走著三三兩兩觀景的遊客,以及步履匆匆忙於農事的村民,一幅極美的七彩水稻鄉村畫卷在這河谷鋪就開來。
不知何時,觀景臺上來了一個著深綠色攝影馬甲的「老法師」,「長槍短炮」對著稻田,嫻熟的操縱著航拍器,無人機呼嘯著騰挪上升,C弟上前去攀談:「老爺子,一看您就是行家,裝備帶的真全。」「老法師」眼皮子都不抬一下,緊緊盯著屏幕,右手食指快速點擊著快門,咔擦咔擦響不停,慢條斯理說道:「去年稻田裡的苗族美神仰阿莎,引鳳蝶舞,妙不可言。」
白鷺翻飛 稻香魚躍
走出麥田村,順著泥濘曲折的村道沿山而下,進入了另外一個小村落,路邊有大片的菸草種植地,經年無人打理,菸葉瘋長,白色的煙花大喇喇的開滿了整個田野。煙田拐角處,茂林修竹之下,又有一片青綠的稻田,走在田埂邊,不時看見點稻田中有肥美的鯽魚、草魚歡快的搖著尾巴翻騰起水花,正貪婪的吃著香甜的稻花。
眾人正欣喜的看著稻花魚,倏忽間撲稜稜從稻田遠處的樹林中,飛出一隻碩大的鳥來,紅爪白羽長喙,在水面上揮舞著雙翅,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大白鷺,掠過稻田邊鬱鬱蔥蔥的樹林,隨風飛蕩舒展著婀娜的舞姿,停留在一顆大樹之上。
C弟眼睛一亮,默默的念出一句:「漠漠水田飛白鷺……」突然就打住了,畢竟下句沒法道出,王摩詰的詩描繪的是似乎是盛夏,似乎現在已經立秋了,搜腸刮肚一番,竟沒想出好的句子來,回頭看看同行的女孩小Z,竟吃驚的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畢竟妹子第一次見到這大白鳥,自然是覺得又驚又喜。眾人戲謔一番,嬉笑著的繼續前行,畢竟到了中午,前面的農家樂裡定然有著田裡稻花魚做成的美味。
站在百畝稻田之中,微風拂過,稻穗泛起層層漣漪,一尾尾稻花魚在水中穿遊。紅黃綠白黑的各色水稻如果換一個視角,景觀又變得大不同。當晚眾人吃過晚餐,就早早的歇下了,因晚上吃飯時同行中有小夥伴感嘆,走了一天的稻田泥濘路,真累,哪知同行的大叔微微一笑:「明天的行程可能是今天的三倍。」眾人對視默不作聲,搖搖頭徑各自睡去。
蔚為壯觀 哈尼梯田
元陽,一個魂牽夢縈的地方,一個攝影人的天堂。
從幾何起,C弟從《航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最美中國》等幾部紀錄片、各種攝影作品上,一次次看到壯美的梯田:紅日東升,霞光道道,照射在霧氣升騰、層層疊疊的梯田之上,梯田如鏡,映照出七彩斑斕的景象,引人神往……
第三天一早,眾人就早早的出發了,連續6小時的車程,除了一小段高速、國道之外,其餘路程皆是顛簸、盤旋、狹窄之路,尤其是那蜿轉的繞山公路,僅一車之寬,坡度之大令人咂舌。
幸虧一路有曾穿越過中國三大無人區、號稱行程百萬公裡的「老司機」開著越野車,風馳電掣的帶著眾人,行走在茫茫哀牢山間,山路起伏,層巒疊嶂,高山峽谷令人頭暈目眩,雲霧中的元陽梯田朦朧高遠,更加像彎曲的蛇纏在山林之間。一路上眾人昏昏欲睡,幾欲嘔吐,車顛簸不停,休息之暇眾人苦笑:也許這正是應了雲南的簡稱「滇」了吧。
半路眾人在個舊城稍作休憩,啟程後穿過一個狹長隧道,老司機告訴眾人,爬完山坡要開始下坡了,一路之下到紅河谷皆是狹長的下坡,路外更是萬丈深淵。拿出手機看了一下,海拔近 1900米。下坡的路,依舊是蜿蜒曲折,不過車速很快,半個多小時就到了紅河谷,耳朵略感發漲,再拿出手機看看海拔,竟只有200多米了。此時,感覺汗水涔涔,氣溫逐漸上升,紅河谷的炎熱與個舊的涼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所謂「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
午後三時許,眾人抵達了元陽縣多依樹梯田觀景平臺。看著眼前的元陽梯田的大氣磅礴,C弟才真正領略到,唯有身臨其境,才能親眼所見的震撼——哈尼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寫成的蔚為壯觀的偉大山間奇景。
元陽梯田位於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縣境內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築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以一座山坡而論,梯田最高級數達3000級。
到達了多依樹景區,眾人都被梯田的氣勢磅礴震撼到了,從山底到山頂,坡度很都大,但全是一級一級的梯田,層層疊疊,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梯田也就有多寬闊。萬畝梯田映在眼中的震撼,無法描述,畢生難忘。
當年,法國的一位攝影師,就憑一張照片梯田的攝影作品,被評為當年世界七大自然景觀發現之一。
梯田的壯美,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難以想像一代代的哈尼族人是怎樣修建起著成千上萬級的梯田的。老司機說我們來的時間不湊巧,在水稻插秧前來最好:當晨曦綻放彩光之際,梯田每一層都是一道細碎精巧的漣漪,每一疊都是一片清淨如鱗的波紋,輕輕地飄蕩在層層水波上,金色碎片綴滿山體,滿山流光縊彩。
眼前的梯田之上,稻子青黃相間,端的是蔚為壯觀,這對於C弟來說,已經很滿足了,驚嘆於哈尼族人的力量,徵服自然。確切的說哈尼族人不是徵服自然,而是和自然高度和諧,哈尼族梯田是一個協調的生態系統,每一個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著茂密的森林,提供著水、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是層層相疊的千百級梯田,那裡提供著哈尼人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糧食,中間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民族特色的民居組合而成,形成人們安度人生的居所。這一結構被文化生態學家盛讚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正是憑藉此稟賦,千百年來繁衍生息了一代代的哈尼人。
梯田之上 雲蒸霞蔚
為一睹梯田之上的驚豔日出,次日凌晨五時許,C弟被定好鬧鐘的喚醒。滿懷期待的打開了酒店房門,想來山間早晚溫差大,披上外套奔至觀景臺。平臺之上山風呼嘯,C弟裹緊外套,依然被清冽的山風吹得瑟瑟發抖,架好單反,緊握手機,靜等東方天際泛出魚肚白,山間的清晨,萬籟俱寂,僅聽到小鳥、小蟲的婉轉啼鳴。不曾想到,到清晨六時許,東方天空僅投射出一片蛋黃似的霞光,C弟心中默念:不妙,今天是陰天,看不了日出了。
悻悻的等著,天光微亮時,山谷中竟生出一大束的霧氣來,快速向山頂湧動,霧氣在清風的催動之下,愈發的濃鬱,像波濤詭譎的海浪,時而輕輕如絲絹,時而又怒氣衝霄。霧團之後的大山,此時就像是一位蒙著面紗的神秘少女,正跳著山精靈的舞蹈,美麗的面容在山風和濃霧中飄搖,像極了霧中仙子。
C弟倒是希望冬天的月夜再來一次,因為冬天這裡的梯田,稻子收割完畢將灌滿水,月夜之下將映出月的倒影,傳說如果能有幸看到在梯田中倒影出的1000個月亮,就能實現最美好的願望。
看完風景,眼睛大飽口福,胃當然不能被落下,下一次C弟帶你品嘗不一樣的雲南的特色美食。
C弟帶你看雲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