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瀘沽湖:護一池碧水蕩漾

2021-01-11 澎湃新聞
【生態】瀘沽湖:護一池碧水蕩漾

2021-01-11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冬日的瀘沽湖

生機勃勃

羽毛亮麗的鳥兒

在青山綠水間嬉戲、覓食

青山、秀水、飛鳥

構成了生動的生態圖景

這是麗江的生態姿容,是麗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麗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規劃引導、保護優先、控源截汙、生態修復、低碳發展為抓手,轉變「環湖造城、環湖布局」的發展模式、「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救火式治理」的方式,建立健全保護治理機制,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向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施治轉變,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省、市、縣、鄉、村五級設立河(湖)長,「河長制」促進「河長治」。2017年6月以來,省級湖長巡湖12次,市級湖長巡湖28次,縣級湖長巡湖34次,共同研究攻克瀘沽湖保護治理的重點、難點,同時全面發動沿湖群眾開展湖灘、河道、村莊、田園等保潔,汙水監管及民族文化保護,一張全民參與、全域治理、全民防治的責任網悄然拉起。

為保證湖面無漂浮物

湖中無障礙物

湖岸無裸露垃圾

瀘沽湖景區從周邊村落

聘請了70餘名群眾

作為專職保潔員

2017年以來先後集中開展

100餘次保潔專項行動,

湖泊水質始終保持一類水,

入湖河道水質不斷提高,

遊客及居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滿意度

不斷提高

瀘沽湖一景。 黃喆春 攝

「現在湖邊幾乎看不到垃圾,大家都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了。」清晨,在瀘沽湖大洛水碼頭撿垃圾的河道保潔員邱志告訴記者,美麗乾淨的瀘沽湖讓人看著就心情舒暢。

為保瀘沽湖湖淨水暢,麗江市實施了「十個一」系統保護治理工程,即「一水」,瀘沽湖供水工程;「一廠」,竹地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永寧片區汙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工程;「一場」,永寧垃圾減量化填埋場工程;「一管」,環湖汙水管網建設工程;「一廊」,湖濱生態廊帶項目;「一鎮」,竹地摩梭特色小鎮項目;「一路」,瀘沽湖機場到永寧二級路和寧蒗縣城到鹽源縣連接路工程;「一修復」,對瀘沽湖上遊水源涵養地老屋基村生態移民搬遷並流轉退出的土地實施生態修復;「一平臺」,智慧瀘沽湖綜合管理平臺項目;「一提升」,對沿湖9個村落實施環境整治、風貌管控及改造、功能配套等。

瀘沽湖 麗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截至目前,覆蓋永寧集鎮及沿湖村落的瀘沽湖供水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明年上半年可通水;竹地汙水處理提標改造項目已投入使用,永寧片區汙水處理廠及收集管網正在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使用;永寧垃圾減量化填埋場工程已建設完成;覆蓋所有村落54公裡的汙水收集管網已建設完成;對除國家傳統村落大洛水村、裡格半島外的沿湖80米生態紅線內160戶民居客棧進行了退出拆遷,隨後將實施生態廊帶建設;瀘沽湖機場到永寧二級路和寧蒗縣城到鹽源縣連接路工程計劃明年底前通車;對老屋基村生態移民搬遷並流轉退出土地實施了生態修復;實行十年禁漁封湖;建成智慧瀘沽湖綜合管理平臺。

「遊客的持續增加給瀘沽湖保護帶來了不小壓力,為了能永保一湖清水,麗江市實施了控湖轉壩工程,摩梭小鎮就是控湖轉壩的核心工程之一。」麗江瀘沽湖管理局局長和振介紹,打造瀘沽湖摩梭小鎮時除了考慮保護瀘沽湖的自然生態及水體外,還主打摩梭文化牌,通過對母系社會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場景再現,打造觀光、體驗和度假旅遊,通過生態保護、文化挖掘提升整個瀘沽湖區域包括永寧壩的旅遊品質,使瀘沽湖區域成為大香格裡拉旅遊圈重要節點。

為進一步加強沿湖經營行為環保監管,麗江市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要求,全面加強瀘沽湖流域環境執法監管,對沿湖10個村400多個餐飲住宿經營戶以及畜禽養殖開展監察,不斷細化、強化環境管理措施,規範治汙設施運行管理和操作規範。建設完善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在瀘沽湖湖體增設3個監測點位,每月對湖體和入湖河流水質開展至少1次監測工作……一系列重拳出擊,直指河流汙染的關鍵問題,效果逐步顯現。

麗江對瀘沽湖的治理

也不局限於一域

寧蒗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在2019年8月27日至28日和2020年12月15日,川滇兩省開展了瀘沽湖巡湖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就瀘沽湖保護治理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並在全國率先建立跨省、跨部門監管與應急協調聯動機制,率先建立跨省湖泊湖長高層次議事協調平臺,以兩省政府聯合下發的共同保護治理「1+3」方案為指導,開展了聯合疏浚、封湖禁漁、疫情防控遊客流量管控、共建環湖汙水管網等工作,協同做好跨省全湖水環境系統治理保護工作。

為實現依法護湖、依法治湖,在多方協調下,推動了川滇兩省區域聯合立法,經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審批,《麗江市瀘沽湖保護條例》於2020年1月1日頒布實施,這是我省首次實踐區域協同立法,破解「一湖跨兩省」「一湖兩標準」帶來的治理難題,開啟了瀘沽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治理的新局面。

來源:雲南日報

撰文:和茜 何嶸

原標題:《【生態】瀘沽湖:護一池碧水蕩漾》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撫仙湖星空小鎮|是一池碧水蕩漾心田,回歸詩意自然的人生
    "萬頃平湖一鑑清,誰教皓魂湧波明?光起碧落通銀漢,影蕩秋風動石鯨。看若全疑瓊宇合,觀濤恍然大悟水晶瑩。虛無無無想念,時而泛仙舟至海魚.」清人李應綏幾筆便將漂泊在雲南省玉溪城的撫仙湖上,一池碧水波光粼粼,描繪得淋漓盡致。
  • 走,去瀘沽湖!相約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
    對於70多歲的摩梭老人來說,海鷗就是冬日裡的寶貝,即使步履蹣跚,他們也總愛去湖邊溜達一圈。連綿不斷的陰雨,令神秘的瀘沽湖更是蒙上了一層迷霧,對於漸入冬天的瀘沽湖而言,海鷗的到來,就像是提前到來的撲簌而下的小雪,是一場精心準備的驚喜,也是一場特有的「雪景」。
  • 「試駕」吉利ICON瀘沽湖試駕之旅
    和吉利ICON一起走進瀘沽湖,如同進入了一個神秘世界, 湛藍的湖水被群山圍繞,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間居住著多情浪漫又勤勞善良的摩梭人。訪女神山、乘豬槽船讓你置身於仙境之中。夢幻般的粉色天空,足以慰藉起早跋涉守候的疲憊。碧水藍天,雲淡風輕……讓時間慢下來,讓心靈靜下來,去發現更多可能。
  • 《旬陽賦》——聽春山潑綠鶯歌盈耳;看碧水蕩漾星落畫船
    《旬陽賦》——聽春山潑綠處鶯歌盈耳;看碧水蕩漾時星落畫船 蜀河古鎮,拾級韻調箏弦,鋪板雲集商賈;紅軍老祖,壁立危崖肅穆,白雲臥於青松;千佛石窟,碑碣寄意禪宗,石樑正誦貝葉;羊山草甸,俯首鐵鎖深澗,仰目一線青天;旬陽文廟,景仰萬世師表,藏物鉤沉舊事;公館奇景,群峰如仙如幻,兩洞飛瀑驚雷;西岱峻岭,入林難得一靜,舉目盡收三省;太極道觀,巧借清風明月,仙真金光妙像;天門浮雲,縹緲身在蓬萊,凝眸遠眺峻極;太極古城,江河盤旋有道,山石自在清修。
  • 經典川西稻城亞丁穿越瀘沽湖環線活動!
    這種立體分布的植物與雄狀奇特的高山一結合,構成了包括五色山在內的雙橋溝八大景觀,下午出景區後住宿在四姑娘山鎮。 這裡風光如畫的碧水青山,碧波如鏡的湖面,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山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體。晚上住宿裡格島,聆聽湖水拍岸的美妙樂章。
  • 金秋川西稻城亞丁穿越卡斯谷至瀘沽湖環線活動!
    這種立體分布的植物與雄狀奇特的高山一結合,構成了包括五色山在內的雙橋溝八大景觀,下午出景區後住宿在四姑娘山鎮。這裡風光如畫的碧水青山,碧波如鏡的湖面,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山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體。晚上住宿裡格島,聆聽湖水拍岸的美妙樂章。
  • 開封這裡,有一池錦鯉!!
    開封這裡,有一池錦鯉!!暖陽灑滿西北湖溼地公園,小徑紅稀,芳郊綠遍,微風輕拂,園中心的春水碧波蕩漾,驚起一池錦鯉,生態和諧、魚水共生的美景引人入勝。市民在西北湖溼地公園餵魚。堅持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理念,打造精品公園,擦亮城市名片。這幅美景源於我市對園林綠化的常態化提升。原書勝 攝疫情形勢持續向好,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散心休閒。
  • 生態碧湖鳥翩躚
    在江西鄱陽湖,候鳥與映在水面上的夕陽相映成趣(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九江10月22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傅建斌)十月金秋,一群群鳥兒翩飛在碧水蕩漾的湖面,成為江西鄱陽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近日,眾多候鳥飛抵江西鄱陽湖溼地越冬,生態溼地成為候鳥的樂園。
  • 《阿果吉曲》「她清澈的眼神,美過瀘沽湖的水」,瀘沽湖有多美?
    瀘沽湖,俗稱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魯枯湖,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裡,意即山溝裡的湖,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瀘沽湖距西昌市258公裡,距麗江縣城280公裡,距寧蒗縣城75公裡,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瀘沽湖水面海拔為2690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這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是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潔淨。宛如一顆潔白無暇的巨大珍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
  • 圖說66天《滇西川西自然生態攝影之旅》(6-6)瀘沽湖&稻城亞丁
    2020.11.3-11.16「詩和遠方」就是「瀘沽湖」!原計劃在瀘沽湖2-3天,當瀘沽湖漸漸映入眼帘時,就已經下定決心,必須在這裡呆上一大段時間!順著「瀘沽湖」東湖岸遊走!「希貝旅苑客棧」下車看看,老闆甚是熱情達理,就住在這裡不走了!環湖公路一圈70多公裡,一步一景,對著湖水發呆都是一種享受!
  • 和桃花水母共享碧水藍天
    臨沂市臨沭縣村民張自強展示桃花水母 進場兩年多來,中鐵十四局四公司嵐羅高速項目部一直將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作為己任,累計投入綠色施工費用近千萬元,全面推進邊坡防護以及復綠復耕工作。同時他們積極創新、變廢為寶,把淤泥合理運用到邊坡植草和路肩培土上,為桃花水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撐起「呵護傘」。 據了解,該項目部修建的龍窩大橋和常林西大橋距離桃花水母棲息地最近距離不到2公裡,都是跨河道施工。其中常林西大橋有半數墩柱是在水中進行施工,項目實現「零汙染」目標難度非常大。
  •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 中南林科大教師跨11省份調查森林生態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中南林科大教師跨11省份調查森林生態華聲在線12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長江經濟帶森林超載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了從源頭守護好一江碧水,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森林超載,是指一個地方的發展需求超過了當地森林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四十出頭的湯旭是中南林科大經濟學院教師、林業經濟管理學博士。近些年來,他痴迷於森林生態安全研究,曾主持、參與一系列省部級課題研究。他通過紮實調研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我省大部分縣市區森林生態安全水平呈下降趨勢。這個問題引起省有關部門重視,對我省森林治理、林業發展和經濟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 瀘沽湖畔摩梭人
    瀘沽湖位於四川鹽源與雲南寧蒗兩縣之間,是川滇兩省界湖,其主景區在雲南。它以其高原湖泊的秀美風光迷人,也因湖邊摩梭人獨特而古老的走婚習俗聞名於世。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當地司機高超的駕駛技術,對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了更深層體會。這樣看著,擔憂著,震撼著,期待著,終於安全抵達了湖邊。
  • 瀘沽湖神秘事件記錄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 湖泊略呈北西一東南走向,湖泊面積50.1平方公裡,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立方米。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屬長江上遊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水系。
  • 神奇的東方女兒國-瀘沽湖
    #客片分享集##老吳今日旅遊分享#神奇的東方女兒國——瀘沽湖瀘沽湖一半在雲南 一半在四川經典路線:環湖75公裡景點#1 走婚橋我認為風景最好的地方,橋兩側是草海,下圖有好幾處在走婚橋拍攝,兩岸村民,走婚的「阿夏」從前通過走婚橋走婚,因此得名景點#2 裡格半島從觀景臺高處往下看湖,可拍到兩個心形的圖案景點#3 情人攤(四川一個雲南一個)適合情侶在沙灘上徒步拍照景點#4 格姆女神山傳說格姆女神的化身,外形酷似懷孕的女子
  • 綠水繞護,落霞翔鶴,廣東最熱垂釣好去處(一定收藏)
    銀湖工程主要有副壩37座(長7.9公裡)和溢洪道、輸水閘等大型配套建築,最大水面積122平方公裡,蓄水量11.44億立方米,與配套的青年運河合稱雷州青年運河工程,是一宗以農業灌溉為主,集工業、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於一體的國家大(一)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水利部一級管理單位。
  • 你知道秋天的瀘沽湖有三種顏色嗎?
    你知道秋天的瀘沽湖有三種顏色嗎? 當地摩梭人將瀘沽湖稱為 「母親湖」亦或「蓬萊仙境」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 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
  • 七星關:禁漁護河 讓綠水青山常駐
    古語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禁漁禁捕,不僅是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更是守護一江碧水的有力抓手。  2020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長達十年的長江禁漁計劃,範圍覆蓋了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所有天然水域。  畢節倒天河屬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六衝河一級支流,系國家農業農村部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所規定的水域保護範圍,同時也是禁漁禁捕的重點關注水域。
  • 水產退養呵護一漾碧水 保護海鹽百姓「大水缸」
    水產退養呵護一漾碧水 保護海鹽百姓「大水缸」2019-06-26 08: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今年5月,海鹽召開生態環境問題「千人大排查&nbsp百日大整治」攻堅行動動員大會以來,立即組織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幹部,對全縣的固廢、水、氣等生態環境問題開展了一次「地毯式」大排查、高標準大整治,對排查出來的影響海鹽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立即進行整改整治。  作為打好碧水保衛戰的重要內容,水源地保護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