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歌劇院之一,舊金山歌劇院的梅若拉歌劇項目每年夏天會在舊金山地區舉行眾多歌劇演出活動。每年登臺的20多位梅若拉藝術家們,都是從世界各地近千名優秀歌劇音樂家中甄選出來的。其中不乏有許多著名華人歌唱家曾入選過,如高曼華、袁晨野等。2020年,林揚成為這個項目自1957年成立以來,首位入選的華人歌劇音樂指導。今年他還受邀成為美國堪薩斯城抒情歌劇院的駐院藝術家,擔任音樂會鋼琴伴奏和歌劇音樂指導。
音樂世家打磨出「歌劇耳朵」飄洋過海活躍於北美舞臺
1991年出生的林揚,是標準的「歌劇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母和父母,都是上海歌劇院的知名音樂家——爺爺是歌劇院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奶奶是合唱團鋼琴伴奏,父親是著名指揮家林友聲,母親是著名女中音楊清。
自小在音樂的海洋裡浸泡長大,林揚不僅3歲起即開始學習鋼琴,還被環境打磨出一雙「歌劇耳朵」。從小,他在家寫作業,父親則在一旁備譜、聽錄音;在歌劇院的草坪踢球,耳邊傳來的也永遠是歌劇音樂。這些經歷無形中造就他如今豐富的歌劇曲目量積累。
在經過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歌劇音樂指導專業本科學習之後,林揚於2014年漂洋過海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協作鋼琴專業碩士和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歌劇音樂指導專業藝術家文憑。
本身具備的天賦、從小的耳濡目染、正統的學院派學習、綜合的音樂素養和其不懈努力,讓林揚迅速得到美國眾多音樂專家的賞識,甚至成為他們的「御用」鋼琴伴奏。在給著名英國戲劇女高音、葛萊美獎獲得者、華格納曲目專家簡·伊格蘭的音樂會擔任鋼琴伴奏後,林揚便受到簡的高度稱讚,成為她的「御用」鋼琴伴奏。在2018年美國匹茲堡歌劇節中,他們共同合作了一場華格納專場音樂會,被當地的主流媒體《匹茲堡郵政公報》評價:「用一架鋼琴演奏樂隊化風格的華格納作品是極具挑戰力的,但林先生演奏得準確無誤十分精湛,並注重色彩和細節,一個人一架琴,完美彌補了一個缺乏大型樂隊伴奏的演出。」
此外,林揚還曾與多位知名音樂家合作,並登臺獻演於北美多個著名音樂節。2012年和2013年,林揚曾在中國國家大劇院工作,成為著名指揮家呂嘉和李心草的鋼琴伴奏。2014年曾與韓國歌劇導演李庚敏、美國歌劇導演伊莎貝拉·米蘭斯基等人在上海合作歌劇大師班和情景歌劇項目。2015年至2017年間曾受邀三次登臺於美國阿斯彭音樂節。2018年,林揚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加拿大聲樂藝術節中,與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保羅·納德勒合作,作為鋼琴伴奏和歌劇音樂指導參演了馬斯涅的歌劇《灰姑娘》。2018年和2019年曾兩次受邀作為美國匹茲堡歌劇節的駐節藝術家。
他讓這部新歌劇更高效更完美地創作出來
如果說,對於傳統經典歌劇的演繹展現了林揚紮實的基本功,那麼用自己過人的專業能力在現代歌劇的創作過程中做出突出的貢獻,則說明了林揚具有與眾不同的傑出才華。
2018年末,美國辛辛那提歌劇院委託被《華盛頓郵報》評為世界35大女性古典音樂作曲家的蘿拉·卡明斯基創作新歌劇《波斯特威爾:從家鄉走向世界》。林揚也被邀請加入這部新歌劇製作團隊的鋼琴伴奏和歌劇音樂指導。
一些傳統歌劇經過幾代音樂人的演繹,基本已經被打磨得非常成熟了,可排演一部新歌劇,要面臨的困境就非常多了。首先就是為了更方便和高效地改進樂譜,作曲家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僅有鋼琴伴奏在場,完整編制的樂隊只有在演出前一天才會介入,作曲家需在聽到真實樂隊聲音效果前完成所有樂譜修改。這時,就需要一位具有樂隊化演奏風格的鋼琴伴奏在場。林揚的才華恰恰如此,他通過自己傑出的能力和經驗,能夠在鋼琴上模仿演繹出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等不同交響樂隊聲部的音色,作曲家蘿拉隨時通過他樂隊化的演奏風格,感受到了自己作品的真實效果,以便隨時修改樂譜,達到所記的樂譜能表達出作曲家真實的構思和想法。
其次,為了作品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此次排練創作過程中,作曲家每天都會列印出新修改好的樂譜版本,並立即發放入排練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林揚高超的視奏讀譜能力,以及把控和溝通全場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演奏新音樂,比傳統音樂作品難得多,除了需要用鋼琴演繹出戲劇化的音樂張力和樂隊化的色彩厚度,給聲樂演員更好的支撐,還要快速通過樂譜捕捉和領會作曲家本人真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林揚表示,他也是這麼做的——每日拿到作曲家蘿拉修改的新譜之時,林揚都無需佔據劇組日程花費額外時間練習熟悉樂譜,憑藉著過人的視奏讀譜能力,能夠立即將新版樂譜演奏出來,並真實地表達出作曲家修改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整個劇組的排練效率,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最終,蘿拉·卡明斯基的《波斯特威爾:從家鄉走向世界》這部全新歌劇在2018年12月16日辛辛那提歌劇院做了全球首演,演出大獲成功並獲得了業內巨大的關注。
舞臺上的演員光彩照人,但正是因為像林揚這樣的傑出幕後工作者默默地奉獻熱情和才華,讓歌劇藝術的光芒和魅力更加奪目。(新時報記者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