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驍,8月30日捷克議長維特齊訪問中國臺灣,會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還在議會內發表演說,稱「我是臺灣人」。這句話起源於前美國總統甘迺迪當初在柏林的演講,甘迺迪在演講時用德語說「我是柏林人」表達對西德的支持。
事情一出,我方強烈譴責,9月6日,捷克總統澤曼也批評參議長,表示他不再邀請議長參加外交政策會議。其實今年以來,捷克政客屢屢摻和到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中。比如1月份布拉格放棄北京,和臺北籤姐妹城市,8月前參議長想訪問臺灣,結果猝死,這回訪臺的是新議長。讓人覺得很疑惑,因為首先捷克總統和中國關係很好,非常好,特別好。另外中國和捷克離得很遠,兩個國家也沒什麼恩怨,中國國內民眾甚至對於捷克的整體感觀還挺正面。那為啥政客這麼跳呢?對於這種充滿了碎片化的國家,我就會特別關注。這次就帶大家把關於捷克的碎片全部串起來,看完這期節目,爭取你下次看新聞可以得到和同學同事朋友們吹牛的談資。那麼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捷克。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捷克是第七大工業國。各位要記住,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說排名,因為對於獵奇的看客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識,而只是想要直觀的刺激。其實當你看排名的時候,一定要糾結一下標準是什麼。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做第七大工業國?
鋼產量,煤產量,工業品產值?其實標準很多。其實這個記憶多數是來自於老一輩,因為老一輩鬧革命的時候用過捷克的武器。那麼捷克工業強不強呢?的確不錯,但是並不全是捷克的功勞。這我就要聊聊歷史了。先看看地圖,今天的捷克是一個中歐內陸小國,和德國、奧地利、波蘭和斯洛伐克。羅馬帝國滅亡以後這個名頭大家還是都很喜歡,所以在中歐就有了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帝國的主體涵蓋了今天的德國、和義大利北部,部分法國和部分中歐地區,捷克就在其中。神羅是一個鬆散的貴族聯盟,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從幾個選帝侯裡頭選出來的。跟今天的馬來西亞比較類似。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把境內幾個主要選帝侯的都控制在自己手上了,間接壟斷帝國皇位。而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範圍就包括捷克的前身波希米亞王國。學過歷史肯定知道30年戰爭,導火索之一就是擲窗事件,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捷克首都布拉格。1806年天降猛男拿破崙把神羅解散了,皇帝弗朗茨退而求其次,變成了奧地利帝國,1867年,為了防止民族獨立運動,在妥協之下變成了奧匈帝國。這個帝國還是非常大,捷克依舊是其中一部分。奧匈帝國是個列強,在一戰前奧匈的機械製造業僅次於美國德國和英國,位列世界第四,其中軍火製造業尤其發達。家電、電力工業、還有發電設備製造量和出口量甚至超過英國位列世界第三。你猜奧匈帝國的工業基地在哪裡?捷克。比如斯柯達,我們一般聽得最多的是他的汽車品牌,它其實是20世紀歐洲最大的工業集團之一。1859年就成立了,早起是做機器廠、鋼鐵還有軍工的。主要就是因為奧匈帝國是列強。而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獨立,自然繼承了這個超好的工業底子。一說斯柯達,很多人會想到汽車,其實他們1925年才開始做汽車,那個時候奧匈已經解體了,捷克已經獨立了,所以給人一種斯柯達是捷克人自己努力的錯覺。並不是,這其實是工業資本集團的實力體現。所以所謂捷克是工業大國,其實一方面要靠捷克人的努力,但是也要考慮到奧匈皇帝的進程。
因此,捷克的經濟從來就不應該從捷克單個國家去考量,不然一點意義都沒有,甚至會給你一種捷克人均經濟猛男的錯覺。它本來就是依靠,嫁接到一個更龐大的市場,實現的經濟奇蹟。捷克的資本集團本身也不能單單依靠捷克的市場或者捷克的勞動力來實現成功。1918年奧匈解體,捷克拉上鄰國斯洛伐克一塊獨立,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我們歷史課都學過,慕尼黑協定,歐洲怕打仗,搞綏靖政策,結果納粹就把捷克斯洛伐克給拿下了。二戰以後,捷克斯洛伐克歸東歐社會主義陣營,60年代經歷經濟衰退後,新任總書記杜布切克在1968年選擇改革,推出「人道社會主義」體制。蘇聯老大哥不滿,把坦克開上布拉格街頭,推翻杜布切克,換上親蘇的胡薩克,史稱布拉格之春事件。捷克民眾從此和蘇東陣營離心離德。到了80年代末,捷克爆發天鵝絨革命,推翻蘇聯傀儡,改換親西方的精英上臺,所以在捷克的政治傳統中,反共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1991年蘇聯垮了,所有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都要做選擇,到底是俄羅斯,還是歐美主導下的歐洲一體化。捷克自然是後者,他們也進行了休克療法。這招在俄國玩崩了,但是捷克在付出一定的轉軌代價以後,經濟好起來了,甚至發展很快,成為所有斯拉夫民族國家中經濟情況最好的國家。但是由於經濟太好,產生了地區差距,加劇了民族衝突,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家了。2004年,捷克正式加入歐盟,2006年,捷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2015年GDP增速還可以達到百分之4.4。而貧困率只有百分之5.6,是在經合組織中倒數第二,一切表現良好。還記得我前面說的嗎?捷克作為一個小國,不能只靠個人奮鬥,還要大市場。此前它發達是作為奧匈帝國的領土,而今天捷克的發達是由於它投身德國經濟圈。簡單來說,就是捷克找準了自身的定位,給德國做產業配套,現在德國是捷克最大貿易夥伴,捷克總出口的三分之一都是去了德國。捷克主要生產大眾汽車和配件,佔總出口量五分之一,每百人生產10.7輛汽車。根據2017年數據,德國投資佔捷克FDI比例達到4成以上,主要投資方向也是汽車和金屬加工。 說白了,捷克就是德國造車廠,實質上的經濟殖民地。
問題來了,歐洲一體化在促進了捷克經濟,但也限制了捷克發展,歐洲一體化在經濟上要求打破邊界,企業自由競爭,按照西歐標準管理等等。實際上屬於新自由主義經濟那套,降低政府對經濟的監管,提高歐洲經濟一體度。落實在改革上,就是去公有化,凡是能賣的統統賣掉。當年執政的公民民主黨,經濟政策主張新自由主義,執行起來自然格外賣力。平心而論,捷克私有化過程相當不錯。政府強勢主導,私有化收入拿來投資社保、基建和環保,換來現在的低基尼係數。一體化在早期也為捷克發展帶來大量投資,讓捷克經濟快速增長。
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是先發國家對後發國家快速轉移資本、經驗和科技的過程。但資本不搞慈善,為尋求利潤,必然要求控制後發國家企業。他們依託直接投資,收購股份並控制國有資產,進而取走大部分利潤。斯柯達汽車就是個例子,1990年捷克宣布私有化招標,大眾在1991年控股三成,1994年達到6成,成功控制斯柯達汽車。所以有人說,東歐的資本主義是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誰是「資本家」?德國。舊東歐產業基本上都落入德資,希特勒沒辦到的事情,默克爾辦到了。
如果說留下的蛋糕夠大,被下遊國家切走一部分還可以接受。但捷克小蛋糕屬於歐盟大蛋糕,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捷克自私有化後經濟一路高歌猛進,在私有化初期,八成公民都參與了私有化進程。2008年人均GDP到達23000美元,金融危機一來,大氣候就壓倒了小氣候,歐盟萎靡不振,捷克經濟也一路震蕩,至今沒有重大突破。旁邊西歐一票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3萬美元以上,而捷克卻被卡在一萬九。時間一長民眾就有了被剝奪感,進而對現有體制和歐盟不滿。哎,發達國家居民的煩惱。但是事實就是,捷克民眾越來越反感歐盟,信任度下降了百分之17。
另外雖然收入高,但是居民普遍負債,18年末捷克債務危機爆發,根據路透報導,捷克積壓了467萬扣押令,約1成國民面臨財產扣押。債務問題讓民眾普遍不滿。格拉斯哥大學捷克研究專家Janulík點出:「難怪人民不信任現政權,而去支持民粹,「民主機構」已經發展成債務奴隸制」。所以總結下來就是,捷克經濟狀況很好,整體社會水平也不錯,但是個人債務高企是發達經濟體通病,捷克摸到發展的天花板。歐洲一體化後,外國資本收購國有資產,同時轉移走大部分利潤,刺激了民眾。經濟和西歐發達國家差距太大,造成民眾不滿。
好,經濟情況和民眾心態說清楚,就可以說政治了。有不滿,就投票,既然親歐洲的精英不行,那就選「人民代言人」。捷克,乃至整個東歐的民粹政治自08年後都快速崛起。民粹政客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選票決定屁股,目前捷克政壇已經沒有說得上話的親歐派政治集團了,掌控權力的都是民粹集團。而捷克政壇現狀就是草根民粹VS精英民粹。而代表著兩個政治勢力的政黨就是不滿公民行動黨ANO和公民民主黨ODS。下面會多次出現這兩個名字,覺得亂的可以做筆記。
捷克以前是議會制共和國,總統更多是儀式性職務。但是2013年,總統成為民選制,所以總統權力開始擴張,形成了和法國俄國相似的半總統制。總統可以任命總理,而議會反而影響力有限。捷克目前有四大首腦,總統、總理、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目前的捷克總統叫澤曼,2013年捷克實行總統民選,他借著民粹主義的東風崛起。選票主要就是來自於經濟重創地區的貧窮與年長選民的支持。他是個現實主義者,既然不相信歐盟,那就要找其它的經濟大國做夥伴,於是他瞄上了中國,澤曼上任以後也極大推動了中捷關係的發展。
澤曼的政治盟友就是ANO,這是眾議院最大黨,也是一個草根民粹政黨。作為眾議院最大黨,眾議長自然是自己人。而澤曼任命了該黨創始人巴比什出任總理。很諷刺,ANO宣稱代表草根民粹,但是創始人巴比什是捷克第二富豪,在捷克私有化過程中,控制了捷克石化產業。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川普可以代表美國紅脖子,那麼巴比什也可以代表草根,其實政治就是一場遊戲,你選一個票倉,然後使勁砸錢就是了。所以他2011建立ANO,不問意識形態左中右,只要你反精英就能來,所以號召力極強,僅用兩年殺入議會。隨後富豪又收購主流媒體給自己造勢。2017年一躍成為最大黨,拉上左翼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成為徹底控制了眾議院。
精英集團方面的領軍者就是這次竄訪臺灣的參議院議長維特齊,他隸屬於公民民主黨,簡稱ODS,前身是「公民論壇」,由各路「異見者」組成,不少出身文藝界,首任領導人哈維爾自己就是個作家,領導了天鵝絨革命,當年是個妥妥的親西方政黨。但是現在公民論壇已經改組成為ODS,而且高層也已經成了疑歐派,唯獨精英範得到繼承,現任黨首菲亞拉和維特齊本人都曾是大學教授,半路出家搞政治,但是參議院不受大眾歡迎,選舉時投票率只有三成。雖然是四駕馬車,但沒有多少實際權力,只能靠做姿態博出位。精英要想獲得支持,必須賣力表演,獲取外部支持。哎,看到了吧,要表演。我們此前說過捷克有反共的傳統,然後民粹帶有民族主義色彩,最後肯定是你支持的我反對。巧了,中國三個都沾邊。蘇聯垮了,中國成了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和捷克人長相差距也大。最後他們的對手澤曼還親華。所以臺灣到哪都是棋子,這枚棋子不單單美國人要下,連捷克人也要下。與其說訪問臺灣是為了支持民進黨分裂集團,不如說是為了表演給選民看。
1月份前參議長就要竄訪,結果猝死。現在8月繼任者又竄訪。為什麼要前僕後繼,飛去不可?因為此次疫情,澤曼政府做的非常好,反應迅速,全國一千多萬人,死亡總數只有400多人。澤曼的支持率在百分之50多,而ANO的基本盤也非常穩定,ODS反而下降了。最後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維特齊挑現在訪臺。主要還是和疫情有關,現任捷克政府抗疫有力,在野黨只能另尋突破口。捷克政府對新冠反應非常快,3月11日關閉學校,3月13日關閉邊境,比英國提前十天。政府及時發布信息,推行口罩令和強制社交距離。這些措施下,捷克抗疫進展順利,全國1千多萬人中,死亡人數只有440人不到。反應在政治上,執政黨支持率維持穩定在3成,ODS反而有所下降,急了嘛。
說的差不多了,說點題外話,都是個人觀點。有些朋友看國際新聞的時候,喜歡把國家擬人化,什麼老美,老毛子的。其實國家是對特定領土和人民主張控制權的組織,裡面有大量利益不同的社會集團,而國家自身有時會追求一些不符合利益集團的目標。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導致我們過激反應,就會造成在國際關係發展上不可挽回的損失。國際關係是一場遊戲,大家作為觀棋者,要看的不是情緒,而是體系怎麼運作,基本權力結構是什麼,主導意識是什麼,有哪些利益集團,各個集團動機是什麼。對於那些離我們十萬八千裡遠的國家,一旦有問題,不要直接上升到國與國,而是要扒開來看。你一輩子認識幾個捷克人,為什麼要因為一條新聞把自己弄得爐火中燒,喊打喊殺?同理,普通捷克人一輩子認識幾個中國人,他們為什麼要反華?所以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們要抓妖。再說一個,有些人說要制裁捷克,很遺憾,正如我剛才所說,捷克的經濟問題是發達國家想要更發達,整體經濟情況其實很好,是一個工業國,貿易順差國,主要貿易夥伴都在歐盟內。2018捷克對華出口26億,進口260億,也就是說中國一年有200多億順差,強行制裁,中國吃虧。只發展經濟影響力,不發展政治影響力的結果就是這樣,關係如何全屏別人心情。不過我可以給大家一條制裁的好路子,捷克首富皮特·凱爾納,在中國搞小額貸,中國是他的主要陣地,捷信公司目前是中國最賺錢的消費金融公司。最後,我從實用角度分析一下,目前捷克當權的都是民粹,都疑歐,所以無非就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只要他當政了,就得找出路,而中國就是出路,從實用角度出發,不會太反華。
好了,本期就是用一些很簡單的國際關係工具幫大家分析了一下捷克這個國家。其實只要掌握了分析方法,然後願意下功夫查資料,讀論文,花時間,那麼就不存在不能分析的國家。目前我和B站合作了一門課程,《美國背面研究》,在B戰搜觀察者網,王驍,美國,中美關係這幾個關鍵詞,就會出現課程的入口。這次課程就是以美國作為一個研究對象,然後用我所說的簡單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來和大家一起研究這個國家。有些人說王驍你飄了,這不是什麼大師課,也不是什麼高深的思維,我就伴隨大家一起成長,所以這次課程本身也是和大家分享方法和思維的過程。很基礎,你買了,你看了,你學了,你真的花了點時間在上面。目前大家可以享受半價優惠,68元,一共12節,之後還會推出加更內容和Q&A環節。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最後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博、B站還有微信公眾號,全部都叫王驍Albert。其中微信公眾號會將節目文稿收錄在上面,供大家查閱。很高興今天又可以和大家聊天,我們下周再見。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