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在節目中兼具父親般嚴厲與母親般慈愛。 節目組供圖
「兩個孩子一條狗」曾經被認為是理想的家庭結構,那「六個孩子六條狗」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行走的育兒教科書」劉濤和新生代演員曾舜晞近期就在節目中體驗了一把「兒童+寵物幼兒園園長」的角色。在可愛的寵物和萌娃背後,愛奇藝綜藝節目《萌寵小大人》想要傳達的卻不僅僅是可愛與萌,總製片人張子彧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從節目設置、嘉賓選擇等角度詳細解讀了《萌寵小大人》的內核與目標。
節目定位 培養挖掘兒童社會能力
親子類節目一直是綜藝市場的重要品類,《爸爸去哪兒》系列曾登上這類節目的巔峰。2017年末,愛奇藝推出一檔結合兒童與萌寵兩大元素的節目《萌寵小大人》,在兒童教育與綜藝結合的思路上,引領了新風潮。《萌寵小大人》已於3月3日收官,從各項數據來看,也顯示出這種嘗試背後的巨大潛力,播出兩期後播放量就破億,播放總量破4億,百度指數則可媲美《爸爸去哪兒5》。
《萌寵小大人》的成功離不開理念創新,總製片人張子彧指出,這是一檔定位於「直擊兒童社會能力培養」的節目,注重實驗性和孩子們社會能力的挖掘。「大部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通常會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忽略「社會能力」的存在,無形之中構成了孩子成長中的一道短板。」所以,每期節目中都會以社會能力的某一方面培養為主題展開,跟專業的馴狗團隊和育兒專家溝通,商討策劃科學合理、寓教於樂的節目內容和任務挑戰。
此外,從《萌寵小大人》節目播出的效果來看,多給一些機會讓孩子和寵物相處,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增強兒童同理心的發展,讓小孩變得更加有責任心。」張子彧說。
兒童嘉賓 囊括多種類型,引發觀眾共鳴
作為一檔內核在兒童教育的節目,兒童嘉賓的選擇非常重要。張子彧透露,節目製作組想儘可能囊括多種類型的孩子,他們性格迥異,但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和弱點。對於觀眾來說,這些孩子身上或多或少有自己或者自家孩子小時候的影子,這樣可以更好地引起共鳴,傳遞兒童教育理念。後期還會把嘉賓一些教科書式育兒的方法整合成tips,給觀看的家長一些啟示。
在萌寵學園「園長」和「副園長」的選擇上,節目組邀請了育兒方面經驗非常豐富的劉濤和經驗暫缺的曾舜晞作為固定嘉賓。對此張子彧表示,曾舜晞代表了新婚夫妻或即將有小孩的年輕父母群體,能夠給這部分群體一些育兒啟發。此外,劉濤在節目中呈現家長式形象,兼具父親般嚴厲與母親般慈愛,能夠給予孩子們充足的保護和安全感。曾舜晞則是兄長一般的角色,可以耐心引導、陪伴孩子們。
兒童教育是每個家庭最核心的議題之一,與曾經只注重「養」不同,如今的家庭早已把「育」放在跟「養」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萌寵小大人》的出現,以一種輕鬆娛樂的方式,向父母和準父母們傳遞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是綜藝節目深度化的重要一步。
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