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於1903年出版的小說《野性的呼喚》是頗為成功的文學名著,也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近期上映的《極地守護犬》(The Call of the Wild)則是最新的一部,本片娛樂性上乘,成功讓經典作品再度於螢幕上發光發熱。
故事的主人翁巴克是只生長在美國南方的大型混種犬,原本過著幸福安逸生活的它,某日卻被人拐賣到北方的阿拉斯加,並先後輾轉於三位不同的主人間,期間巴克還曾轉型成雪橇犬,與一對郵差夫婦成為好搭檔。不過在北方的生活,也漸漸喚醒了他內心潛藏已久的野性,最終徹底擁抱大自然。
許多以動物為第一主角的影視作品為了深入刻畫動物的心境,都會運用人類的配音與動物角色來做搭配。不過,《極地守護犬》並未採用這種較方便的方式,僅偶而運用旁白適時地做輔助,大部分的劇情都純粹靠狗主角的行為與神情來演繹,呈現的效果也相當成功,能夠讓觀眾充分融入情境,也體現了本片在動物CG特效技術上的高竿。
就故事的層面來說,電影剛拉開序幕時,巴克還只是一位法官所飼養的寵物狗,儘管它此時的生活還相當平凡,不過電影仍將巴克的這段經歷刻畫得頗有趣味性。一方面透過種種橋段體現巴克調皮的一面,借著寵物狗的脫序行為創造不錯的喜劇效果;另一方面,也充分將巴克體型龐大、頗有重量的一面彰顯出來,其在法官家中橫衝直撞時所呈現出的力量感,便十分有氣魄。就首幕戲的安排來說,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巴克被不肖之徒拐賣去北方的戲碼,是故事的轉捩點,雖然難免讓人對巴克的未來感到憂心,不過這類較悲傷的氛圍並未在電影停留太久。在巴克剛抵達北方時的橋段,本片的塑造並不會讓人沉浸在與主人分離的悲傷,而是以相對輕鬆的基調,讓人對狗主角的未來感到好奇。因此就故事風貌來說,本片仍算較為討喜。
狗主角牴達阿拉斯加後,被一位黑人佩羅買下,準備讓巴克擔任雪橇犬。佩羅與印地安人妻子一起擔任郵差,對待狗相當友善的兩人,很容易就給人留下良好印象;這對郵差夫妻還擁有不錯的火花,足以為電影增添亮點。在這樣的設定下,巴克在新主人手下的生活,也足以讓人抱有正面期待。
然而,巴克畢竟未曾受過任何雪橇犬的訓練,因此首度與其他雪橇狗合作拉雪橇時,也尷尬地成為團隊中扯後腿的角色。《極地守護犬》對此的刻畫相當有趣味性,將雪橇狗菜鳥初次出任務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十分具體地呈現在觀眾們面前,相關情節的刻畫,都讓電影的娛樂性有基本保證。之後的種種情節,也足以體現巴克的日趨專業,對新身份越來越得心應手,在有關角色成長的刻畫稱得上成功。
以往狗被迫與主人分離的故事,往往以人與狗的艱苦重逢為主軸,《極地守護犬》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向,自然保證故事的內涵與高度。或許本片未必是原著小說最成功的改編作品,但質感已堪稱上乘,相信足以讓原著小說愛好者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