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伊朗媒體於1月2日發布了一段伊朗軍隊發射飛彈襲擊美軍基地的模擬視頻,視頻的名字叫做「偉大的復仇」。視頻顯示,數枚飛彈飛向美軍基地,美軍密集陣系統攔截失敗,飛彈命中基地後引發爆炸和大火,到處都是濃煙滾滾,坦克、戰鬥機、無人機被摧毀,美軍士兵四處逃命。
這一視頻發布於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領導人蘇萊曼尼遇刺一周年紀念日前夕,其所釋放出的信號十分明顯。那就是伊朗沒有放棄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復仇決心,但迫於種種原因,伊朗現在並不想真的動手,所以只能製作一段視頻來出出氣,同時也可以起到嚇唬美國的作用。伊朗之所以選擇暫時不對美發動襲擊,最重要的原因是川普馬上要下臺了,一旦這個和以色列關係非常好的總統卸任,伊朗所承受的戰略壓力必然將減輕很多,所以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刺激美國。另外一方面,新一屆拜登政府上臺後,美國有可能會重返伊核協議並解除相關制裁,這對伊朗來說是個重大利好,報仇的事自然要往後稍稍。
對伊朗而言,為蘇萊曼尼以及今年遇刺的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報仇,其核心目的並非是出出氣這麼簡單。在伊朗國內整體反美的意識形態背景下,被美國和以色列連續幹掉兩名高層人士,這是伊朗的奇恥大辱,如果不給民眾一個交代,伊朗政府的合法性就會遭到懷疑。但是又不能真的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否則脆弱的伊朗政權搞不好會被美軍直接打垮。所以這個報仇的方式就十分重要,需要做到既能讓國內民眾覺得出了氣,又不會觸碰美國的底線。
表面上看,伊朗人民在宗教領袖哈梅內伊的帶領下十分團結,可實際上伊朗內部的派系十分繁雜。從民族上說,伊朗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亞塞拜然族人,連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屬於亞塞拜然族。而亞塞拜然和土耳其及以色列走的很近,這讓哈梅內伊等亞塞拜然族群體感到很尷尬,一旦伊朗內部矛盾激化,身份認同問題就會成為一個導火索。
從政治上說,伊朗政壇分為世俗派和保守派,雙方除了為女人該不該戴頭巾這種事而爭吵外,還在匯率政策、銀行系統改革等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從霍梅尼時代起,伊朗就有一支混合了軍隊、警察、民兵性質的革命衛隊,這個組織的權力非常大,並且擁有獨立的經濟體系,把控著伊朗的電信、能源、銀行等要害部門,除了最高宗教領袖外,沒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有權監督他們。世俗派的主張之一就是消除革命衛隊在經濟領域的壟斷地位,而這無疑侵犯了保守派和革命衛隊的利益。對於掌握軍隊的保守派來說,如果向美國發動襲擊,要是美國沒有報復還好說,一旦美國選擇報復,僅憑伊朗的軍事力量必然會遭到慘敗,到那時等於是給了世俗派最好的攻訐機會。而世俗派本身就不贊成和美國把關係搞僵,因為這會導致伊朗和外界交往的通道被中斷,所以對報復一事也不怎麼上心,僅做做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