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成為遷徙距離最遠的動物,只因它們擁有別樣的飛行能力

2020-10-29 養寵那些事

為什麼鳥類要遠途遷徙?

各種各樣的鳥類以不同的方式遷徙,它們幾乎佔有了所有的遷徙之最。毫無疑問,鳥類因為具有飛行能力,讓它們成為遷徙距離最遠的動物。

鳥類旅行"之最"

棕煌蜂鳥,它們的體重只有個小硬幣那麼重,可卻能夠從美國阿拉斯加南部飛到墨西哥中部,遷徒4000公裡。漂泊信天翁的成展可達3米或更多,它們能夠不著地飛行10個月,在南極洲附近的海洋飛行達2方千米,只在水面漂浮著休息。大多數遷徙鳥類都以每小時30-70千米的速度飛行。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澳大利亞的針尾羽燕能夠以每小時170千米的速度飛行,這速度超過了高速公路的限速。

斑尾鷸是不間斷飛行最遠的鳥類之一,它能夠在不進食也不休息的狀態下連續飛行9整天,從美國阿拉斯加到紐西蘭,飛越1500千米。生物學家使用衛星標籤追蹤斑尾鷸,它們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6千米,在飛行過程中,它們通過"關閉"一側大腦進行睡眠,這是一種高明的節省能量的方式。它們的脂肪超過總體重的1/2,來支持遠途飛行之旅。

人們通常認為北極燕鷗的遷徙路線是全世界最長的。它們從北極飛往南極,之後再飛回來。這有什麼好處呢、—它們每年都可以比其他生物享受到更多的陽光,因為它們在北極附近度過北半球夏季,在南極洲附近度過南半球夏季。

為何鳥類要進行遠途遷徙

遷徙的途中危險重重,抵達溫暖的家園需要面對各種挑戰。每年秋天,主要迫於對食物的需求,北美的鳥類和其他動物向南方遷徙,因為冬天北美的大地被白雪覆蓋,它們很難找到昆蟲和水果。一方面,對於大多數鳥類,北美根本沒有足夠的食物;另一方面,南部溫暖的氣候裡,鳥類不需要那麼多能量來保持體溫。

但是,它們也不能常年呆在南部,因為南部本身就有其他的鳥類和動物生存,繁殖期來臨的時候,食物與巢穴之爭將會是恐怖的。尋偶築巢、產蛋並且哺育後代都需要能量和空間,如果各個物種發散分布那麼對於食物和空間的競爭將會大大減弱。當北美的鳥類在陽光燦爛的冬日向墨西哥、美洲中部和加勒比島群遷徙時,它們抵達的將是一個競爭減弱、並且空間增大8倍的區域。

荷爾蒙控制鳥類進行旅行

遷徙時間的確定取決於很多因素,晝長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指標。秋天,晝長變短預示著遷徙季節的來臨;而春日逐漸延長的晝長則提醒著鳥類該飛回北方了。晝長的變化與鳥類體內的變化同時發生,動物體內荷爾蒙(一種幫助平衡體重、生殖等多項指標的化學物質)數量的改變促成了這些變化。

晝長與荷爾蒙可能為鳥類提供了遷徙開始的大體時間,而天氣則決定了遷徙開始的具體時間。鳥類通常都會根據適宜的風力和風向來確定遷徙的開始,風會為它們的飛行提供便利。鳥類可以預知冷空氣的降臨,並且在那之前起飛。或許,在一個月朗星稀、風向適宜的夜晚,夜空中會出現大群遷徙的鳥類。

遺傳引起遷徙本能

即使沒有晝長減短、食物短缺和氣溫下降這些明顯的線索,鳥類也是會遷徙的。它們本能地知道什麼時候起飛、飛向哪裡以及飛行多久。在實驗中,囚禁在籠內的鳥類會出現遷徙興奮的現象。在每年的特定時間內,它們會在籠中上躥下跳。這並不是無序的飛行,而是飛向一個特定的方向。這種行為持續的時間,與它們野外遷徒中的同類飛行的時間大致等同。

在實驗室常年人造燈光照射下的鳥類仍然會展示出遷徙興奮,它們體內似乎存在內部的時鐘機制,預示著遷徙的時間。遷徙興奮說明遷徙是一種強烈的本能,是一種鳥類在出生時就有意識的事情。儘管鳥類會根據日光、溫暖的春天和食物的供給來調整它們的行為,但遷徙的行為卻是固定的。

甚至,鳥類遷徙的方向都是具有遺傳性的。德國的研究者將兩種不同種群的黑頂林鶯進行交配—德國黑頂林鶯和澳大利亞黑頂林鶯。每年秋天,德國黑頂林鶯向西南方向遷徙,到地中海西岸過冬;澳大利亞黑頂林鶯向東南方向遷徙,從地中海東部遷徒到非洲東部這兩個種群的雜交後代展示出遷徙興奮,並且向正南方向上躥下跳中和了它們父母的遷徙方向。

相關焦點

  • 跨過山和大海:世界上遷徙距離最遠的十種動物
    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魚類,昆蟲……動物界內的所有主要物種都在遷徙。它們或為尋找食物、或為逃離惡劣的天氣條件並進行繁衍。其中許多動物在漫長的旅途中甚至跨越了數萬公裡。以下是動物界10種遷徙距離最遠的動物。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它弱小的身軀不足120克,卻創造了鳥類遷徙史上的奇蹟。它們遷徙一趟需要飛行40000多公裡,相當於繞赤道一圈,是地球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這麼長的距離,即便是坐飛機,估計也得飛上50個小時。
  • 鳥類飛行最遠記錄刷新:一隻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一次性直飛紐西蘭
    全世界的鳥類多達9000多種,大部分都會飛行,有些鳥類的飛行技能十分高超,比如飛行速度最快的鳥是雨燕,它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48米,100米的距離它只需要兩秒多一點。那麼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呢?這個的爭議比較大,北極燕鷗的遷徙距離可達2萬公裡,它每年要從北極到南極地區往返一次,也就是說它每年中光遷徙的距離就達4萬公裡,是已知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不過中途的時候它也會停下歇息。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鳥類是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向空中飛行生活演化的一支,是陸生脊椎動物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現存鳥類有11000種。在鳥類中哪種鳥飛得最高?哪種鳥飛得最快?哪種鳥飛得最遠呢?飛行速度比F1賽車還快的遊隼遊隼是鳥類中飛行最快的。 小型鳥類高度不超過300米,大型鳥類為3000-6000米。 如果說飛得最高的鳥,當屬兀鷲和大天鵝,其飛翔高度超過9000米,它們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 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
    為了尋找最理想的生存環境,許多鳥類都會隨季節的變化而進行遷徙,這種鳥被稱為候鳥。候鳥如同超級英雄一樣,有著不可思議的耐力、速度和生存技巧。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吧。最長的遷徙:北極燕鷗北極燕鷗的繁殖地位於北極附近區域,它們會在8月到9月開始向南遷徙,抵達南極洲附近的海洋後在那裡定居4到5個月,然後在5月到6月返回繁殖區。其全部行程有4萬多千米,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北極燕鷗在遷徙時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滑翔,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它們還會俯衝到海面上捕魚吃。
  • 歐非鳥類遷徙大軍的"中流砥柱"—歐柳鶯
    歐柳鶯屬於鶯亞科,這是種以大量種群遠距離遷徙而聞名的亞科鳥類,和美洲的林柳鶯沒有親緣關係。它們由於偏愛柳樹林間的空地而得名,在多數繁殖區域內都是最常見的鳥類,它的繁殖區域在10~22℃的7月等溫線之間,往北可至北極苔原。
  • 盤點進行超長遷徙距離的10種動物
    為了你生存,許多動物都有著漫長的遷徙活動。對於某些鳥類、哺乳動物和魚類而言,從一個棲息地到另一個棲息地的通常運動,往往是為了從冬天或夏天逃離,以獲取足夠的食物或只是為了繁殖。而它們行進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非常之漫長。你知道嗎?鯨魚每年行進25000公裡。接下來,讓我們盤點進行著超長遷徙距離的10種動物。
  • 鳥類的飛行能力:體型巨大,不妨礙運動
    不能飛行的鳥類沒有飛行能力,比如鴕鳥、鴯鶓、可食火雞、美洲駝鳥、幾維鳥和企鵝等,它們賴以生存的能力是奔跑或者遊泳。這些鳥類的許多解剖學特點很清楚地表明,不能飛行的鳥類進化自其飛行祖先。它們仍然保留了巨大的顱骨、變輕的無牙喙、癒合的翼骨、水平狀的股骨,使用膝關節而不是髖關節進行運動,還有鞍形頸椎和尾綜骨,並且,翅膀上已經退化的羽毛的分布模式也與真正的飛羽相同。在鳥類的歷史中,飛行能力的演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鳥類中的許多種類失去了飛行能力後,在安全時便開始探索地面上的情況。利用其長腿,它們很快就成為高效的跑動者,以躲避捕食者。
  • 一隻斑尾塍鷸連續飛行1.2萬公裡,創下最遠飛行紀錄
    全世界的鳥類多達9000多種,大部分都會飛行,有些鳥類的飛行技能十分高超,比如飛行速度最快的鳥是雨燕,它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48米,100米的距離它只需要兩秒多一點。飛得最高的鳥是黑白兀鷲,它曾在11,300米的高度撞上飛機而被記錄在案。那麼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呢?
  • Sbike動植物百科:世界上速度最快、能力最強的鳥類大集合
    鳥類是優雅美麗的空中精靈,除了飛行速度極快外,可您可否知道飛的最高、飛的最遠、效率最高、技巧最高、跑的最快、遊的最快、振翅最快等等,這些超能力鳥類都是屬於那些品種嗎?Sbike動植物百科為您精挑細選,等您來賞!
  • 什麼是鳥類遷徙,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什麼是鳥類遷徙,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在英國各地常見的許多鳥類實際上都是一年中在世界其他地方度過一段時間的移民。其他常見的鳥類在冬季可能會出現,因為它們正從更偏遠的北方遷移到這裡。那麼什麼是鳥類遷徙,為什麼他們這樣做,誰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路線?遷徙的基礎知識。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例如赤腹鷹在日本繁殖,在菲律賓越冬,遷徙時經過臺灣就是臺灣的過境鳥。過境鳥都是旅鳥。旅鳥不一定是過境鳥。所謂的過境鳥,是以鳥類的生活區域劃分的。一般分為:留鳥、旅鳥等。留鳥是長期在某一區域生存,不遷徙的鳥類。旅鳥,是到一定季節就特定的進行大規模遷徙的鳥類。
  • 賽鴿飛行羽毛對飛行能力的影響
    隨著我國公棚競賽運動的發展,有關公棚決賽最優秀賽鴿的出現,為我們研究賽鴿飛行羽毛的結構特徵提供了可能性。相信本文研究和探討有關賽鴿雙翼飛行羽毛的結構特徵的觀點,對於賽鴿運動愛好者根據各地公棚競翔路線和不同地勢條件及天氣條件,選擇那些雙翼飛行羽的結構特徵最適當的賽鴿參加公棚競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鳥類,如北極燕鷗,可以遷徙到驚人的近4萬公裡!但有些只是簡單地移動高度,飛到更低的海拔,那裡的溫度更高。
  • 追蹤鳥類的遷徙路線:原來鳥類是這樣「跑路」的
    斑臉海番鴨是一種潛水鴨,它們在海底捕食貝類動物的時候,可潛入水下1分鐘之久。在美國北部地區,知更鳥預示著春天來了,因為在寒冷的冬天裡它們遷徙至南方,但有些知更鳥卻常年居住在南方。一些鳥類以持續飛行的方式遷徒,而另一些鳥類在中途會停下來休息。燕鷗在遷徙的過程中無法休息,因為它們要飛過海洋,長時間在水面休息會讓它們全身浸溼。
  • 遷徙|動物們的旅行,一場各顯神通的狂歡之旅
    同種動物會在夏季棲息地和冬季棲息地之間遷徙,會在進食區和繁殖區之間遷徒。但不同種動物的遷徒方式卻各不相同,有些動物的方式尤其特別。動物們的遷徙旅程一些動物只沿著一個方向遷徙,再不回到出發點,這種單程遷徙叫做遷出。一些動物的遷出是由於目前的巢穴不能滿足它們的需求,它們急需重建一處能夠找到更多食物的新家。
  • 5000公裡的遷徙,一群蝴蝶的飛行,創造昆蟲界的奇蹟
    "橙色小隊"的5000公裡遷徙之旅很少有昆蟲能夠像黑脈金斑蝶一樣遷徙如此之遠的距離,目前美洲的科學家對這種蝴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墨西哥的自然保護區能給我們提供良好的觀察地點,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這種蝴蝶的遷徙以及習性相對來說比較了解。
  • 世界上進化最成功的飛行動物,它們就是人類的「先行者」!
    在生命世界的萬般生靈中,鳥類也許是最自由自在,最高瞻遠矚,最靈活多變,最無羈灑脫,因而也最為令人神往,使人羨慕的生物。人類自從來到這個星球上,一直對鳥類充滿著好奇,一看到它們,立刻就會激起無窮無盡的遐思。首先,令人類無限嚮往的是,鳥類那對無比神奇的翅膀,可以上下翻飛,自由翱翔,穿雲破霧,居高臨下,不僅其他生物無法比擬,就連高傲的人類,也望塵莫及,自嘆弗如。
  • 蚊子搭載乳膠球進行長距離飛行後還有傳播瘧疾的能力嗎?
    2019年,突破性的研究顯示,甘比亞瘧蚊等蚊子可以乘著高空風飛行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今年7月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證實,在這種飛行後,蚊子仍能保持健康狀態,具有傳播引起瘧疾的病原體的能力。大型非洲哺乳動物穿越坦尚尼亞地區和蘇丹南部的大遷徙是野生動物奇觀,但在薩赫勒(撒哈拉沙漠和熱帶草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地區的上空,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的動物大規模遷徙一直沒有被發現。
  • 鳥類有哪些能力與習性?
    鳥類是一種動物,如同人類,甲蟲,羊和魚類一樣,他們四處活動和覓食,亦需要一個棲息的場所。它們需要尋找配偶來繁衍和照顧後代。 鳥類擅於飛行。它的翅膀是彎曲的,當在空氣中飛行時,翅膀上下不同的氣壓產生浮力,而不同形狀的翅膀適應不同鳥類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