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湖姐姐
「看上去單單薄薄的,性格之堅韌,她能堅持,想好了不回頭,這種勁兒,你信不信東北女人就少很多?所以我對南方女人反正是充滿了一種崇敬,反正她們太有力量了,讓我震撼。」
這話是《三聯生活周刊》採訪中關於馬伊琍的評價,卻恰巧表達了我對剽悍老鐵凍菌的感受——聲音柔和,南方長大的她,卻有如火山爆發的逆襲力量,能死磕,能堅持!
太喜歡她的這股勁兒。可是,她又明明是那麼溫和的一個人。
別不信,還真是!不信,你往下讀——
1、尋找生命裡的光,讓夢想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小時候的凍菌就是個讓人覺得秉性「古怪」的孩子。
5歲時,因為學琴練譜總做不好,「啪啪啪」直扇自己耳光。
死磕精神早在童年就可尋到痕跡。
10 歲開始玩籃球、排球和網球,在球場一待就是12 個小時,不間斷運動,直到關節受傷;
16 歲著迷於讀書,放學常跑到書店讀書,讀完後,才回家做作業,往往學到凌晨 4 點睡覺,然後 7 點起床上學;
大學因為學不懂高數,但又想拿高分,於是苦背數學,背步驟,一個月瘦了 12 公斤。
22 歲,參加激烈的企業應聘考試,從大四下學期開始準備半年,每天除了睡覺6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做練習,最後以筆試和面試第一的成績得到工作 OFFER。
類似的卯足勁折騰,凍菌就沒少鬧。
她說:「我自幼好強,認準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也會逼迫自己完成,如果做不好會給自己懲罰。」
唯獨畫畫這一愛好,她無需死磕。
沒有接受過專業繪畫方面的培訓,全靠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去畫。畫天空、畫植物、畫生活中遇到的場景,畫學校的黑板報等,同學們喜歡她畫的畫,逢年過節她便畫各種小卡片送給同學們。
高中時,作為學校記者站聯繫人,有機會向報社投稿畫連載漫畫,一幅圖50元,一周一次4幅,一個月掙800元。
一方面可以成就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夢想;另一方面還可以賺錢。這曾成為凍菌特別開心的事。
但因為要面對高考,畫畫這事終究被迫放下。
沒想到一放,就放了12年。
大學有出國讀研的目標,工作有買房買車的目標,而作為愛好和天賦的畫畫,卻不知不覺被現實塵封。
2016年下半年,陸續有不少兒時的同學在微信朋友圈發圖@她,定睛一看,原來是她小時候給大家畫的各種祝福卡片。
一瞬間,一顆心立刻燃燒起來,想起自己曾經的夢想,曾經的驕傲,看到自己已到而立之年,過得渾渾噩噩,於是當即制定計劃,決定重拾畫筆。
一個人一生需要有點初心需要有點夢想,這樣才能持續往前走。把自己腦中天馬行空的想法畫成小畫,就像生命裡的甜甜圈,讓30歲的凍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
凍菌的30年,一直很死磕也一直很用力,
經過了不斷用社會的衡量標準去塑型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她慢慢體會到:「做自己愛的事情,便不需要依靠意志力完成。」
也許在每個人的一生之中,都要經歷一段夢想由無光到微光再到發光的歲月,因為驕傲,我們會堅持、會死磕,逐漸走向尋找生命裡那一道光的路途。
這條路或許遙遠,但比遙遠更可怕的,是丟掉了那個原本驕傲的自己。
2、機會,永遠留給那些隨時準備的人
人能否精進,能否真正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打雞血喝雞湯勾搭到牛人,而是吸收到那些真正可以改進自我思考方式和行動標準的信息和觀點,正確的方法才能快速進階。
2016年底,凍菌加入了剽悍江湖。
在剽悍江湖中,凍菌並不是很活躍,大部分時間,她都在閱讀剽悍一隻貓在群裡的留言,學習貓老師的做事方式,並在剽悍江湖陽光成長的氛圍中默默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剽悍江湖裡,她連接到了許多優秀的知識工作者,比如對她影響深遠的海峰老師和阿翔老師。
通過進入阿翔老師的課堂,凍菌學會精進不可急於求成,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練習方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通過加入海峰老師的社群,凍菌明白傾其所有的分享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自我能量提升。
2017年的凍菌打了一個漂亮的仗。
年初,她看到了知名腦圖大咖的訓練營。經過慎重考慮,於開課前繳了學費參加學習。既然要學習,就要學出成效。於是21天的訓練營,凍菌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完成腦圖繪製,成為優秀學員。
這是凍菌第一次聽到思維導圖這個概念。由於沒有進行過相應思維方式的學習,理解訓練營布置的作業都成為了一件燒腦的事情,於是除了上班,凍菌的業餘時間都在繪製腦圖,準確理解作業,升級思維模型,表達自我創意成了凍菌21天的主旋律。在高強度的注意力和思考練習下,有時候凍菌腦袋都想疼了,是那種大腦肌肉的疼痛感。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全情投入做一件事時,那就是做這件事最好的時機。
凍菌不但成為優秀學員,掙回了自己520元的學費,還收到成為大咖助教的邀請。
演員黃渤時常調侃自己:「演員有偶像派,有實力派,我屬於第三種,體力派的。」
對於凍菌來說,自己也是「體力派」,最初在思維導圖領域的進步,全源自於自己百分百的死磕。
每天花大量時間畫圖、學習,除此之外,閱讀大量思維導圖相關書籍,有關思維方式、視覺呈現的書與雜誌也讀了很多。
結果,畢業一周,國內某知名教育平臺便邀請她成為其思維導圖核心講師。
有人羨慕她運氣好,連結大咖不久,就能實現知識變現,而且是和大咖一起幹活。
可是,如果沒有凍菌的死磕精神,沒有過去在畫畫以及思維方式上的積累,沒有隨時準備作戰的「精氣神」,也就不會有凍菌今日的好運。
這對她也是一場硬戰,需要持續不斷學習,並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進行強輸出。
2017年3月10日,她正式成為了一名思維導圖講師。截至目前,她培養了數萬名學員,深度輔導數千位學員。
或許,真正塑造我們的,正是抓住機會以及利用機遇打一場漂亮仗的能力。
3、命運,永遠賞識那些有股狠勁的人
從2017年3月10日開始,凍菌在思維導圖斜槓身份上越奔越遠。
在課上她竭盡所能地分享她所知道的知識和她所實踐的經驗。在課下,她組建社群,培養講師,為學員點評作業,解決學習上甚至是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疑惑。
同期思維導圖社群最多時候有8個,每個都接近500人。從思維導圖,到思維方式訓練,到怎麼學習,各種各樣的諮詢應接不暇。
那段時間,凍菌自己要學習,同時也需要運營社群,培養講師,解決學員個性化的需求,批改作業——
每次批改上百幅作業,輔導不同個性的講師磨課,在社群中盡力做到有求必應是一件十分耗能的事情,因為不但要一針見血地指出學員的學習問題,還需要對講師的心態以及課件做輔導,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能。
在平臺完成授課後,為了盡力引起大眾對思維導圖的興趣點,她又與更多的平臺合作教授思維導圖;到國內各類線上和線下學習社群做公益授課;和國內老牌培訓機構合作,搭接橋梁到多個企業進行授課,把思維導圖引入職場。
有人問過凍菌,你累嗎?
其實累,又不累。
她說:普通人做時間管理,牛人做能量管理。
利用思維導圖,凍菌的信息解碼速度非常快,學習高效,對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十分清晰,常常進入"心流"狀態。對她來說,時間不再是長度的概念而是變得有厚度,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學習工作娛樂,一樣不落,十分充實地掌控屬於自己的人生。
既然要教學,就要對學生負責,持續增加學習的專業性刻不容緩——
在2017年,凍菌到北京見了全球思維導圖推廣極大成者東尼博贊先生,在中華學君連瑞廷教授的授課下,她更加明確成為思維導圖布道者的決心。
為了將思維導圖應用學精學透,她又尋覓到思維導圖法權威孫易新老師,參加他的師資培訓,成為他的嫡傳弟子。在孫老師這裡,凍菌學到了最專業的知識,了解了思維導圖理論的底層邏輯。
凍菌不僅向大師學習請教,更在學員培訓需求旺盛的時期,堅持放下商業類運作的知識變現方式,帶領曾經的學員一起閱讀思維導圖經典書籍,並要求大家根據剽悍晨讀的內容繪製思維導圖。短短一個月,打卡人次突破2000+。目的只是讓學員們明白學習知識需要學會慢下來,不是不斷向外索取,而是靜下心來,踏實練習才能精進。
「人生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自我實現。於我來說,我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使命,認清了我在這世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這是件十分歡喜的事。」
不想隨波逐流,有實力就能脫穎而出。人生逆流而上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但逆流向上的姿態卻是美好的。對於凍菌來說,成為思維導圖的推廣者,讓她很好地實現了現實與情懷的平衡。
這一路的見識與能量累積,助力凍菌開啟了一扇又一扇門,不但助她在思維導圖專業講師路上越走越遠,也讓她獲得了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感。
4、 比精進更難得的,是精進後的清醒
撇開思維導圖講師角色來看,凍菌也是一個十分有感染力的人。
她的這種感染力不僅是因為她是一個有能量的人,還在於她的情懷和取得某種成績後的清醒。
她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全力精進的同時,有所取捨,有所堅持。
正如她說:「江湖裡需要的不僅是才品,更是人品。這個人品不僅僅是道德、原則、愛心、善良還有思維模式。就像我在剽悍江湖,學到的可不僅僅是文章怎麼寫,演講怎麼講,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為人」的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讓她習得做人與做事的方式。於她來說,一個人的咖位再高,榮譽再多,名氣再大,但如果有某些品德上的瑕疵,她也會避而遠之。
或許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精進而不冒進,重人品而不是才品的清醒。她在與人連結,與人交流時,從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會因自卑俯視對方,而是平視交流。
這不是說她有多牛,而是首先她在連結對象上就已經做了取捨, 她會選擇能和自己價值觀產生共鳴和共聯的人勾搭,而不是現實中賺錢很厲害的人。對於厲害的人,首先吸引凍菌的還是老師們身上發光的品格。
對凍菌影響深遠的幾位老師,比如傳授技能的孫易新老師,阿翔老師;幫助人們改變自己的剽悍一隻貓與海峰老師;以及純粹做自己的香港名店Visage one店主阿Ben。
他們都有一顆純粹的心,凍菌也是如此,先讓自己沉浸在學習領域的精神世界,變成自我發光體,再去補給別人,而不是一味索取。凍菌很高興自己能夠成為知識信息流的傳遞者,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的推廣思維導圖。
人活一世,其實是一場物質與精神的對壘。當大多人忙著追求物質的盛宴時,忙著讓知識兌現,忙著爆炒自己時,這一位保持初心,默默傳播知識的姑娘,讓我感受到了她的澄澈。
有人問過凍菌,你忙得過來嗎?
其實忙得過來,又忙不過來。
她說,圈圈老師的一段話,她特別喜歡,那就是:"脫離了對自己的了解,對事情的判斷,對未來的信心,對目標的渴望,精神是永遠不會有的。相反,有了長遠的策略,對每件事情都有正確的方法去做,在過程中不斷找到發揮自身優勢的機會,精神自然會來。"
讓我們祝福這位從剽悍江湖出發的姑娘,在今後的道路上,完成外在我和內在我的追求與統一。
PS:剽悍江湖的創始人是剽悍一隻貓,剽悍一隻貓是誰?
暢銷書《一年頂十年:個人財富與影響力升級指南》作者,第六屆噹噹影響力作家。
社群商業戰略專家、個人成長戰略深度研究者&踐行者。微信公眾號矩陣有百萬讀者。
他是樊登讀書首席社群顧問、磨鐵文化集團首席圖書品牌戰略顧問。
他還是學習型社群「剽悍江湖」創始人、極致踐行者大會/社群商業牛人大會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