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市海嘉雙語學校校長高薇女士 |
12月18日,由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國之崛起 因教而變》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我們採訪了北京市海嘉雙語學校校長高薇女士,以下為訪談要點:
面向群體:外國籍學生、國際家庭學生、國內學生
搜狐教育:請您介紹一下海嘉國際雙語學校的基本情況,面對怎樣的人群?
高薇:海嘉學校是2006年建校的,目前提供從幼兒園,兩歲開始一直到18歲高中階段持續16年的教育。目前我們大概有800名學生,有100多名中外籍的教職員工,外籍教師佔到一半,有60多名。
另外在海嘉學校就學的學生他們大致分為這樣幾種類型的家庭,首先有一部分是外國籍的學生,這些孩子非常希望在這樣的學校能夠學習到原汁原味的國際的全英文的教育,同時又希望藉助在北京這幾年接觸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學習。還有一部分來自國際家庭,父母一方是外國人,一方是中國人,他們對國際雙語教育非常期待。再有一部分是是國內的學生,這些學生現在在海嘉學校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這些家長首先他們非常希望在海嘉學校能夠讓孩子們學習到紮實的中文和中國文化,同時又能夠在未來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希望在這所學校能夠接受比較全面綜合的中英文的教育。這個是海嘉學校整體的一個學生結構和面向的家庭。
"均衡雙語,多元文化"的教學理念
搜狐教育:請簡單介紹學校的教學理念和特色。
高薇:在建校初期,我們曾經提過一個理念叫做"均衡雙語,多元文化"。在這所學校當中,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我們的中英文比例有所不同,那麼在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的階段,我們這個雙語的教育是大約各佔50%左右,我們非常希望給絕大部分的中國籍的學生在他們母語發展最關鍵的時候,最敏感的時候,能夠讓他的母語在這個時間當中得到非常充分的發展和學習,同時又為他們未來接受小學的比較國際化的教育奠定比較紮實的英文基礎,所以這一部分在比例上會比較的平衡一些。
到小學階段的時候,我們保留了國內的基礎教育階段,像語文課、數學課還有包括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構成了我們的中文比例。在英文的部分,我們用的是美國國家課程和加州課程標準,在英文部分現在有8個學科都是用英文來教學,在這所學校不僅僅是學習英文語言,而是用英文作為語言工具,全方位完成各個學科的基礎教育的學習,接受學科教育,同時學習西方的文化,理解到不同的文化,形成他們雙語和多元文化的素質。
到了中學以及高中階段,學生們會持續保持中文母語的學習,保持母語從學前到12年級的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學習,又要加強英文的學習。我們高中未來是要做IB課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英文比例又增加了,幫助孩子順利地進入國外的大學學習。
西方教師的開放思想與中國教師的傳統教育並行
搜狐教育:在雙語模式下你是如何協調中西方教師的工作,互相溝通學習的呢?
高薇:應該說這個是海嘉學校的一個突出的特色,當然它也是一個比較大的一個挑戰,我們的中英文團隊在共同的工作當中有非常非常多的方面可以相互學習借鑑,但同時也有很多因為文化的差異所產生的一些思維方式的碰撞和一些工作方式的差異。我們的英文教師首先他們有非常開放的思想,他們在這個學校發揮著他們以往工作的經驗,在培養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動手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這些方面充分的在用他們的方式,在這所學校提供給孩子非常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學習模式。
我們的中文老師,具備中國傳統教育當中的嚴謹、紮實,把中文的學習的部分能夠扎紮實實的落在實處,所以我們的中英文老師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都在進行溝通、合作,能夠把東西方理念中最精華的部分提供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得到了一種非常有意義地學習。
搜狐教育:您作為創校校長,為什麼想到創辦海嘉雙語學校,談一下發展歷程和遇到的挑戰?
高薇:在當時創建學校的時候,也是受中國的有雙語教育需求家長的影響,既能保證中國傳統文化系統學習,同時又能夠接受到西方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學習的方式方法上重視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以及動手能力、交往能力的培養,擁有更加活躍的空間。在這樣一種建議之下,我們開始了創建這所學校,在創建之初,海嘉學校這樣一個模式並不是被很多家長認同和接受,當時家長還很顧慮,如果把自己孩子送到比較新的教育模式當中,孩子未來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在建校初期,說實話學生人數比較少,幾年走過來也是從零開始,然後從小到大,但是我們發現海嘉學校開放的精神,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快速的執行力讓這所學校在前幾年樹立了很好的口碑,在雙語教育學術研究上摸索出來了清晰的定位和操作模式,我們得到了越來越多有國際化理念又希望保持有紮實中國文化教育的家長的認可,我們發現這兩三年,我們的家長認可度和社會的影響力包括學生人數都是在快速提升和增加的。學校堅持小班化的理念,比如說我們學前教育,幼兒園部分,每個班級不能超過16個學生,我們小學到高中,每個班級不能超過20個學生,我們強調的理念是優質的教育,是小班化加好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一路走過來,我們的團隊非常優秀,每一年加入海嘉學校的教師,他們對於理念認同,用心工作,讓這所學校走得越來越順利,海嘉建校僅有7年的時間,在60多個外籍教師當中,很多老師在這兒工作是6年、7年,他們也非常有成就感,非常愛這所學校,海嘉學校是外籍老師比較穩定的國際雙語學校。
挑戰是發生在每一天,最大的挑戰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還有理念上的有所不同,那麼因此我們學校提倡溝通永遠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鑰匙,老師們每一天都是針對海嘉學校的一個核心的目標來進行非常深度的溝通和合作,最終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的教育的資源和教育的經驗,教育的好的方式方法都應該落實在孩子們身上,所以有了這樣一個統一的目標,中文老師越來越開放,英文老師更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思維方式,東西方深度融合的教育落實在孩子身上。
希望海嘉學校能夠成為國際雙語教育的典範
搜狐教育:請您也談一下對未來學校的展望?
高薇:海嘉學校一直有一些核心的理念在支持整個團隊的努力工作,還是剛才所講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為目標,其中我們有全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要執行和遵守的行為準則,就是四個R,尊重、責任、努力、友情。在這樣共同的行為準則的指導之下,我們最終的願望和目標是希望海嘉學校能夠成為國際雙語教育的典範。我們要幫助在這所學校的每一個孩子,能夠在這個變化的世界當中不斷的進步,讓他們能夠成為雙語文化的榜樣,所以語言學習只是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一個表象工具,而最終他們應該成為雙語的或者是多種語言的文化的榜樣,成為融合多元文化思維的榜樣,成為國際化人才。我們非常希望在海嘉學校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快樂、幸福和非常有成就感的人生,成為優秀的世界公民。
搜狐教育:好的,非常感謝您的分享,也非常感謝您參加本次搜狐教育盛典。
高薇:也非常感謝搜狐教育。
<< 點擊進入《2013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