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程序化開發流程,指出目前市場中大多數模型都是基於指標組合,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同質化現象,然後筆者提出了引入數學物理中模型改進程序化模型,研究了將自適應算法應用於區間突破模型,並給出了算法性能效果和績效曲線,研究算法的參數敏感性,整體上模型具有不錯的效果,在研究過程中同時可以發現數學之美。
近年來,程序化交易發展愈來愈火爆,傳統的程序化研究一直致力於各種指標的組合,如將MACD和布林指標結合起來,在各種期貨合約品種上應用,尋求最佳的共振效果;另外還有投資者利用自己對交易長期的熟悉和了解,建立個人自定義的指標;然而隨著市場越來越多地程序化研究越來越深入,程序化交易方法基本是從市場K線價格和成交量持倉量信息出發,通過數學計算,構建程序化交易模型,這也是造成模型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因為大家建模的出發點過於一致。目前市場對於程序化研究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深入,宏觀方面,投資者可以基於更多的市場信息開發新型的交易模型,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基本面數據建模。可以從CPI、PPI、貨幣發行量等宏觀經濟指標出發,建立擇時交易系統,這種方法為多為機構應用。對於期貨市場,每個品種都有供需方面的統計數據,投資者可以結合對這些數據的理解,使用數學方法分析數據,形成多空判斷;
第二,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新聞事件,在深入分析可能造成市場異常波動的事件基礎上,把握交易時機,獲得超額投資回報;
第三,基於現貨市場的走勢,比如,對於建立在滬深300指數上的股指期貨,可以利用指標股的走勢建模,選擇對指數影響大的權重股,構建領先指標進行交易。
微觀方面,筆者認為,可以講傳統的指標組合方法進行升華,引入在物理數學中成熟的數學模型,改進傳統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如運用數值計算中的蟻群算法和模擬退火算法等,本文介紹的是自適應算法。
自適應(self-adaptive)方法, 是指處理和分析過程中,根據處理數據的數據特徵自動調整處理方法、處理順序、處理參數、邊界條件或約束條件,使其與所處理數據的統計分布特徵、結構特徵相適應,以取得最佳的處理效果。
自適應的概念來源於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是指在運行環境發生改變情況下,適當地改變原系統的結構或參數以保持系統的良好運行特徵。自適應系統由於具有自動學習和自動調整的功能,往往比固定的系統要更靈活。在股票和期貨交易中,雖然價格長期波動是有序的,但是局部的波動往往由於市場的投機性顯得比較隨機無序,因此如果可以自適應地適應大部分行情,跟隨市場的波動,那麼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是區間突破系統,然而這種系統面臨的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市場波動比較小時,會造成多次無效信號;2.行情波動非常大時,造成大幅盈利回吐,基於這一現狀,筆者考慮引入自適應算法,改善傳統區間突破系統。
基於自適應算法的區間突破統主要過程如下:
1. 首先確定基準價格,以該品種上市第一天開盤價作為基準價S;
2. 從最近的行情統計波動率,確定真實波動率TR;
3. 確定突破區間為 ,區間上下幅度設置最小值限制;
4. 突破上區間做多,突破下區間做空;
5. 進場後基準價與每根K線開盤價比較,在做多時,S會不斷變大,做空時,S會不斷變小;
6. 區間波動幅度也與最近波動率相關,窄幅震蕩時,區間波幅會相應放大,寬幅震蕩時,區間波幅會相應縮小。
從算法流程中可以看出,自適應主要應用於兩個方面:基準價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跟隨開盤價呈現有效變化;區間波動幅度會自適應修正。
在交易開拓者中實現自適應區間突破系統系統,測試螺紋鋼指數期貨30分鐘合約,測試時間為:2009.03.27—2015.07.26,手續費設為每手5元,主要效果如圖1和圖2所示:
從測試效果來看,將自適應算法應用與改進原來的區間突破系統後,策略效果表現良好,總體績效曲線呈現穩步向上的走勢,從具體交易信號來看,每次進出場信號比較及時,能抓住幾乎每一波大趨勢,同時也過濾了市場中的噪音信號,總體交易次數比較少,具體策略指標如圖3所示。
從策略指標來看,盈利能力不錯,總體盈利額達到八萬多,交易次數適中,三百多次,因為採用的周期是30分鐘,總體來說交易不算頻繁,算法勝率不錯,有50%的勝率,相當於每兩次交易至少有一次是正確的信號,每手利潤有256,因此即使在交易時出現滑點,仍然有不錯的盈利效果。
模型中有兩個參數X和Y,分析兩個參數對於系統性能影響,如圖4和圖5所示。
從圖4和圖5中可以發現,參數在一定取值範圍內均有較好的表現,必然是其吻合了品種價格波動的某些特性,因此筆者可以大膽認為在該取值範圍內的參數可以使得模型優異的表現在未來具有可複製性,同時亦可以說明策略性能無過度擬合效果。
從本文的實例看出,自適應算法可以應用於改進傳統的區間突破模型,自適應方法主要是統計最近行情波動,不同行情下獲取不同波動值,同時系統區間中值隨著行情波動而波動,且只向有利方向波動,這樣可以實現儘快止盈和止損效果,讓整體利潤和風險相應減少。
程序化交易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尤其是過去兩年,程序化交易在國內期貨市場發展的速度,超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而傳統的程序化系統使用者越來越多,市場中策略不可避免會出現同質化現象,造成策略失效。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通過引入數學物理中經典算法改進原有交易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更好的效果,而在其中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數學之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王雪冰 HF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