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9日,新浪新聞發了一條讓人髮指的新聞。
山東理工大學一名大四學生虐殺流浪貓。
在貓尚還存活的情況下,用剝皮、掏腸、火燒、電擊等殘忍的方式虐待。
並拍攝視頻通過網絡宣傳販賣。
其中遇害小動物大多數為學校流浪貓,兩個月內虐死了80隻。
圖片來源:網絡
事件被曝出來後,引起廣大網友們的憤怒與譴責。
以虐貓為樂趣,並且煞費苦心地創新出多種虐待流浪貓的酷刑。
一邊滿足自己畸形的掌控欲,一邊拍攝視頻在網上販賣。
這種可怕的產業鏈背後,讓人感到人性的邪惡與可怖。
不少網友表示,新聞視頻加了如此重的馬賽克,依舊看得心驚肉跳,難以看下去。
對於一個在兩個月內,用多種殘暴方式活活虐殺流浪貓的人,實在是讓人感到害怕。
這種人是否會在以後對人感到不喜時,殘害同胞呢?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網絡宣傳這種血腥暴力的視頻並進行販賣,所帶來的影響不單單只是表面上從新聞中看到的,殘害80條生靈那樣簡單。
在網絡中傳播這樣的視頻,很容易誘發有犯罪心理的人實施犯罪行為。
那些原本隱性的惡意,很有可能會因為這樣的視頻被激發為顯性。
同時,還會給無意間點開視頻的人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
試想一下,假如你的弟弟妹妹或者孩子,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不小心點開了一條連結。
結果彈出如此血腥暴力的恐怖畫面,這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心理陰影?
事情爆發後,儘管虐殺80隻流浪貓的當事人,在網絡上發布了致歉書,卻並沒有真的對自己所犯下的惡行感到悔意。
短短275個字,輕飄飄地將自己的罪行一語帶過。
之前有網友私信他還被對方辱罵、威脅。
最搞笑的是,他還在微博簡介中,將自己的性別設置為女性。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2
哲學家康德曾說過,長期對動物施行殘忍的行為,將導致人的同情心被弱化,使其將來在其他人面臨類似遭遇時變得冷漠,不願伸出援助之手。
通過研究發現,傾向於暴力犯罪的人往往也會虐待動物。
而且再次發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也比較高,若不加以遏制,長期下去容易滋生人的暴力傾向。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不將小動物的生命當生命,是對生靈的一種蔑視。
通過虐殺流浪貓給自己帶來掌控的快感,以此來滿足自己掌握生殺大權的變態滿足感,是一種畸形的狀態與反常規且不合理的畸形心理需求。
而這種心理需求,會在作惡者手段越發殘忍中,逐步增加閾值。
直到單純的虐殺動物難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後,就會升級受害對象。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殘酷地對待動物會使人變得殘忍。」
由結果追溯初始會發現,大多數殘暴的連環殺人案兇犯,曾經都有虐待動物史。
美國聯邦調查局,用計算機分析連環強姦犯和連環殺人犯時,發現這些人通常都會具備一個共同點:童年時曾虐待動物。
聯邦和各州監獄,以及精神病犯罪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
幾乎所有暴力犯罪人在童年都有過虐待,其中70%以上都是從虐待動物開始他們的暴力行為。
將「虐待動物+殺人」這兩個關鍵詞組合,點擊搜尋引擎,你會得到很多這樣的新聞。
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史上著名的連環殺人犯、食人狂Jeffrey Dahmer。
從小就熱愛殘害小動物,從昆蟲到貓狗,從肢解屍體到活體虐殺。
圖片來源:網絡
殘忍殺害了13名手無寸鐵的婦女的「波士頓扼殺者」Albert DeSalvo。
在童年時就熱衷於將貓貓狗狗這類毫無反抗能力的小動物,囚禁在盒子裡,然後用箭將其一一射死。
圖片來源:網絡
這樣的案例實在是多如牛毛。
儘管我們生活在一個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然界。
肉食動物不會對自己的獵物善良,但也絕不會去虐殺自己的口糧。
因為殺害與虐待有著本質區別,前者是捕獵者為了生存,後者是變態為了取樂。
3
倘若這樣的事情持續發酵,等其蔓延不管,最後會使得作惡的人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殘忍。
東野圭吾曾在《惡意》中寫道:
好人再多的善良和仗義,也填不滿壞人內心的黑洞與惡意。
一旦封鎖著人性之惡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所帶來的後果是難以預料與估計的。
為什麼一定要保護動物?
因為,保護動物、防止虐待動物的本質,其實是在保護人性的價值。
法國哲學家史懷澤曾說過:
倫理不僅與人,而且也與動物有關。
動物和我們一樣會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懼死亡。
如果我們只是關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就不會真正變得文明起來。
真正重要的是人與所有生命的關係。
「人性」與「獸性」屬於對立面,前者代表了理智,而後者意為野蠻殘暴。
有人說,和人呆的時間越久,就越喜歡狗。因為狗永遠是狗,而人卻不一定一直是人。
保護動物,防止虐待小動物,其實也是在為我們的人性增加一道枷鎖。
一旦人的同理心與倫理湮滅,那麼這樣的人將不再有溫度,同時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擇手段。
律法、道德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根本不存在,沒有道德框架的約束,將會成為冷酷的、為了達到自己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殺人機器。
這樣的人一旦多了起來,那麼我們的社會文明將不復存在,而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可怕嗜血。
正如甘地所言:「從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及其道德是否偉大與崇高。」
雖然這樣說可能會有些許誇大,但是一旦極端事件成為常態,那麼野蠻社會也將捲土重來。
4
被那名山東理工大學大四學生,虐殺的80隻流浪貓,這個數字的背後,我看到的是80個不負責任的人所造下的孽緣。
虐殺流浪貓的那名大四學生讓人可惡,可拋棄貓使有主的家貓成為流浪貓的棄貓者,也不見得有多好。
我相信有的棄貓者確實有苦衷,迫不得已拋棄陪伴了自己一段時間的伴侶寵物。
可是如何歸置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偏偏選擇了最為省事也最不負責任的拋棄?
作為伴侶寵物的貓貓狗狗們,大多對人類持有極大的信賴與愛慕,它們可以一輩子就只愛它們的主人。
而相較於人類,動物往往顯得更為長情,因為它們從不計較且沒有得失心,天真單一且容易滿足。
猶記得當初看《忠犬八公》給我帶來的感動,原來平等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狗的相處也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圖片來源:網絡
同樣是生靈,世間萬物都該受到同樣的尊重。
而正是基於這樣的相處模式,才會有後來主人去世後,八公依舊等待著他回來。
圖片來源:網絡
人與寵物等同於人與自然,只有我們對萬物生靈持有平等、尊重的態度,才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
只有我們敬畏生命,哪怕只是流浪貓狗的生命,才會更加懂得愛的真正含義。
願世界上的流浪貓狗逐漸減少,也希望那些讓人髮指的虐待動物事件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