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全國柑橘增產、疫情、出口受阻等因素影響,丹江口柑橘銷售壓力增大。在市總工會的倡議下,廣大幹部職工又品嘗到了來自丹江口市的「愛心柑橘」。
其實,對於廣大橘農來說,近年來,一次次「愛心柑橘」的認購,讓他們既感動又無奈。感動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奈的是,因為賣不動、價格便宜才選擇此路,造成的結果是收成不理想。
「愛心柑橘」本為善舉,無可厚非。但已有橘農意識到,這只是權宜之策,不符合市場規律。要想讓「中華名果」武當蜜桔香飄萬裡,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根本之策在於想方設法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橘農的危機意識
初冬時節,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樁子溝村治保主任李進國家的橘園,跟別人家的完全不一樣:別人家的橘園樹幹粗壯、綠樹成蔭,還有少許橘子掛在枝頭無人採摘;他家的橘園樹小葉疏,土壤鬆軟,地膜覆蓋,還有人在田間鋪設抗旱管道,修建農用車道……
如此鮮明的對比,源自李進國做出的一個大膽決定:毀掉老橘園,讓它重獲新生!
去年秋收過後,李進國請來工人,將15畝橘園裡的1000多棵橘子樹統統砍掉,作為柴火,然後除根翻地,改良土壤,打造新橘園。
李進國說,他這樣做,是為了「長痛不如短痛」:「老橘園是我父親40多年前建的,裡面栽的全是興津、龜晶老品種。時間久了,種樹退化,橘子品質逐漸下漸,口感越來越差。加之柑橘產業不斷興起,改良新品種越來越多,老品種沒有競爭力,產值低得可憐,乾脆來個『大換血』。」
在改造後的園子裡,李進國栽種了上千棵適應本地氣候的優質品種九月紅和紐荷爾。
「這兩個品種成熟較早,水分足,口感好,產量雖然比老品種低,但附加值高出好幾倍,還避免了現有的柑橘集中上市、價格低廉的問題。」說話間,李進國算了一筆帳:「老品種遇上豐收年,畝產6000斤,價格好點,毛收入也就七八千元,純賺五六千元。像今年的價格,每畝淨收入能到3000元就算不錯了,還不如外出打工。而新品種畝產可達到4000斤,每斤售價五六元,毛收入兩萬元左右,純利是老品種的好幾倍,幹得還不是那麼累。」
作為村幹部,李進國的舉動觸動了鄰近的橘農。有人認為他不划算,起碼兩年見不到收成;也有人想效仿他的做法,向他打聽一番後,遲遲不見動靜,處於觀望狀態。對此,李進國認為,廣大橘農「小富即安,捨不得砍掉老樹」的守舊思想需要慢慢轉變,「等到我來年見到效益了,不用說,就會有人跟著我幹。」
李進國去年栽的苗子,今年已有部分掛果,收了千把斤又大又甜的九月紅。他沒有賣,送給村裡的橘農嘗鮮,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美味。
「我這樣做,不為別的,只為引導村裡的橘農儘早轉變思想,搶得市場先機。」李進國語重心長地說。
丹江口玉皇頂果園的柑橘又大又甜。
一個果園的示範效應
李進國「毀園重建」的動力,源自村子附近的一個國有果園場——蔡家渡果園場。
蔡家渡果園場佔地近千畝,既是丹江口市最大的國有果園場,也是該市柑橘大鎮習家店鎮內的柑橘生態旅遊觀光園。這裡三面環水,日照充足,土質肥沃,是培育柑橘產業的理想之地,擔負著高品質柑橘的栽培技術示範研究與推廣,先後從外地引進大分、上野、光明早等10多個柑橘品種試種成功,被譽為丹江口市新品柑橘培育的搖籃。
李進國栽種的臍橙九月紅和紐荷爾種苗都是從該園購買的。去年,李進國發現蔡家渡果園場培育的新苗結果了,不僅賣相好,而且口感好。一打聽,他才知道這是該園近兩年精心培育的新品,如獲至寶。
「這兩個新品種,我們已經試種成功,正在園裡大面積種植。近日,在蔡家渡果園場,果園場書記李偉指著幾十畝已經種植成活的九月紅說:「它們有的今年已掛果,產量還比較小,品質可與宜昌產的相媲美。」
在果園場試驗基地,記者看到,除了上述兩個新品種外,還有大風4號、沙糖橘、紅柚等品種也在試種期。
「沒有好品種就沒有話語權,『愛心柑橘』不符合市場規律。作為國有果園場,我們有責任改良丹江口市老化的柑橘品種。」談到丹江口市柑橘產業的發展,李偉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說實話,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華名果、農業部優質產品,丹江口市的柑橘品質的確不錯,但與近些年改良的新品種相比,遜色不少。而且,我們的品種相對單一,九成都是早年種植的溫州蜜柑。品種的單一性和成熟期的集中性增加了銷售壓力,也對柑橘產業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所以,品種改良迫在眉睫。」
李偉說,「十四五」期間,蔡家渡果園場除了改良場內所有的老品種、打造標準化精品果園外,還將建設丹江口市最大的柑橘苗圃基地,把核心技術和優良品種掌握在自己手中,發揮示範效應,助力全市柑橘產業迭代升級。
蔡家渡果園場新基地新希望。
一個產業的再次革命
「武當仙山聳立華夏,丹江蜜橘萬裡飄香」,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柑橘學科奠基人之一的章文才教授在武當蜜桔產地——丹江口市寫下了這句話。
這既是對武當柑橘的誇讚,又飽含著對武當柑橘的期許:願它萬裡飄香,名比武當。
而今, 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丹江口市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種植面積近30萬畝,年產量達20多萬噸。柑橘產業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成為該市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個優勢產業。品牌價值8億多元的「武當蜜桔」已走向全國,遠銷海外。
如何擴大柑橘產業優勢,使之永遠飄香?
丹江口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股負責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進行產業革命,其中兩點尤為關鍵。
一方面,提升產品品質,滿足健康消費需求。「培養專業人才,引進柑橘新品種,開展品種改良,逐步調優品種結構,實現錯峰上市」,這是柑橘產業提質增效的當務之急。同時,必須痛下決心進行老園改造,科學種植、規範管理,建設現代精品果園,讓「無公害、綠色、有機柑橘」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進一步擦亮「武當蜜桔」品牌,千萬百計拓展銷售渠道,通過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擴大市場份額,緩解供過於求的矛盾,使得物有所值。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政府引導、大企業帶動,如今在國內,「武當蜜桔」不僅挺進了東北、華北和西北市場,今年還首次打開了南方市場,幾十萬噸銷往廣州、東莞等地。在國際市場上,「武當蜜桔」多次遠銷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在深加工上,已有兩家企業在丹江口市開發柑橘果酒,一旦打開市場,將大力拉動丹江市柑橘產業發展。
我們深信,在「亞洲天池」滋養的這方土地上,只要丹江口柑橘產業不斷革命,與時俱進,一定能成為富甲一方的「黃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