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天牛對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015年6月17日在學校的構樹上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天牛,捉回寢室跟著昆蟲協會的學長學著製作標本(標本仍保存至今)也正是因為這隻天牛激起了我對昆蟲的熱愛。
2015.06.17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業大學南區(構樹)
2015.06.17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業大學學生宿舍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野外尋蟲經驗的不斷積累才知道,這種白條天牛很常見,發生期在寄主上能撿到很多,慢慢的對它們產生了視覺疲勞,因為實在太普通。
之前一直以為這種就是雲斑白條天牛(因為鞘翅上有雲形斑紋)後來結識了欲水、天牛傅、七記、mingfei等蟲友,才讓我對白條天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白條天牛不僅僅只有雲斑白條天牛,鞘翅有雲形斑紋的白條天牛並不一定都是雲斑白條天牛。
分類地位:
天牛科 Cerambycidae
溝脛天牛亞科Lamiinae
白條天牛族Batocerini
白條天牛屬Batocera
白條天牛屬(Batocera Castelnau,1840)
體腹面兩側由複眼之後至腹末節各有一條等寬的白色縱條紋。
2018.04.28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業大學(楊樹)
基本結構如下
1.橙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davidis (Fairmaire,1878)
【鑑別要點】
體黑褐色至紅褐色,鞘翅被青褐色細毛;
觸角3至11節深紅褐色至紅褐色,雄性觸角十分長於體,觸角3至10節具稀疏的刺,第九節內端角具三角形齒突;雌性觸角略長於體,觸角第九節無齒突;
前胸背板具分開的斑紋、小盾片被濃密白毛,鞘翅斑紋白色至橙色。
【寄主】油桐
【分布】
國內: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陝西、江西、湖南、福建、浙江、河南、臺灣
國外:越南、寮國、新加坡、美國(夏威夷)
2018.04.30蟲友七記攝於廣東惠州
2018.04.30蟲友七記攝於廣東惠州
2018.06.01吳哥攝於陝西省安康市旬陽
上圖為漢中小韋提供
橙斑白條天牛雌雄觸角比較
上圖為漢中小韋提供
2.黃八星白條天牛
Batocera rubus(Linnaeus,1758)
【鑑別要點】
體黑色,體背被灰色或褐色絨毛;
前胸背板具一對分開較遠的呈倒八或括號狀紅色、黃褐色斑紋,小盾片被密白毛;
鞘翅常有八個較大的呈黃色或白色且近圓形斑紋和數個小圓斑,幾乎排列在一條直線上;
雄性觸角顯著長於體,觸角第九節端部內側具刺突,雌性觸角略長於體。
【寄主】榕樹
【分布】
國內: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重慶、臺灣、香港、四川、江西、福建、陝西
國外: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等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搜索,博主@如意有點黃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搜索,博主@伍木讛
2018.06.10橘子DMC攝於廣東深圳
2018.07.07蟲友七記攝於廣州黃埔區
上圖為蟲友mingfei提供
3.圓八星白條天牛
Batocera calana Parry,1844
【鑑別要點】
體黑色或深褐色,體背面被淺褐色絨毛;
前胸背板具一對分開的淡黃色或紅色斑紋;
鞘翅具八枚較B. roylei 小的近圓形斑紋幾乎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呈淡黃色至紅色;
雄性觸角顯著長於體,雌性略長於體。
【寄主】?
【產地】
國內:海南、雲南、廣西、臺灣、福建
國外:緬甸、寮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等
2018.06.05 蟲友雲F 攝於雲南金平
2018.06.05蟲友 雲F 攝於雲南金平
2018.5.15子淳老師攝於海南五指山
上圖為蟲友欲水提供
圖源:https://www.zin.ru/Animalia/Coleoptera/images/batpar_z.jpg
4.芒果八星白條天牛
Batocera roylei(Hope,1833)
【鑑別要點】
體漆黑色具光澤,體背面被稀疏褐色短毛,觸角黑色;
前胸背板半圓形斑紋常相連,呈黃色;
鞘翅具八枚較B.calana 大的圓形斑紋,活體斑紋多為黃色,幹制標本處理不當常會褪色。
【寄主】芒果樹
【分布】
國內:海南、雲南
國外:越南、尼泊爾、緬甸、寮國等
2018.07榕樹葉攝於雲南盈江
2018.07榕樹葉攝於雲南盈江
圖源:https://apps2.cdfa.ca.gov/publicApps/plant/bycidDB/oldimages/B/Batocera_calana_(Parry_now_Batocera_parryi_Meiying.jpg
圖源:
http://www.coleoptera-atlas.com/IMG/jpg/bato_roylei_sm01.jpg
圖源:http://www.cerambycoidea.com/public/imgforum/nasa/2015119165450_Batocera%20roylei-m1.jpg
5.赤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rufomaculata(De Geer,1775)
【鑑別要點】
鞘翅基部顆粒狀瘤突分布在基部1/3區域;
前胸背板斑紋括號狀紅色,小盾片被密白色或淡黃色毛;
鞘翅斑紋有紅、黃兩種色型,斑紋不排列在一條直線上。
【寄主】辣木
【產地】
國內:雲南、海南,西藏;
國外:土耳其;巴勒斯坦;緬甸;以色列;伊朗;伊拉克;馬來西亞;
東南亞;烏拉圭(特立尼達拉島):美國(加勒E匕海):英國(維京群島);印度(波多黎各,安達曼群島,比哈爾,中央邦,馬德拉斯,馬哈拉施特拉邦);巴貝多;非洲東西部;非洲(衣索比亞,塞席爾群島,馬達加斯加島,模里西斯);
下圖為赤斑白條天牛幼蟲
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張永科老師提供
經過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張老師及其學生的飼養,下圖為剛羽化的赤斑白條天牛(足上的蛹皮還未蛻掉),首次記錄了赤斑白條天牛的寄主之一,辣木。
2018.09.11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張永科老師提供
拍攝於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寄主:辣木)
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張永科老師提供
https://www.visoflora.com/images/original/coleoptere-photo-n-1-batocera-rufomaculata-visoflora-44706.jpg
圖源:http://www.gxny.gov.cn/special/cxtd/zzgd/201803/t20180305_653775.html
http://www.coleoptera-atlas.com/IMG/jpg/bato_rufomaculata_Inia_sm01.jpg
上圖為蟲友mingfei提供
6.鏽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numitor Newman,1842
【鑑定要點】
觸角基部兩節黑色或深褐色,其餘節紅褐色,第1—11節被淺褐色絨毛和稀疏的黑色中長毛,3—10節下緣具向後彎曲的棘刺。
前胸背板具一對分開的深紅色或鏽紅色腎形斑,小盾片被濃密白毛,鞘翅斑紋深紅色或鏽紅色。
鞘翅基部1/6具顆粒狀瘤突;雄性觸角顯著長於體,雌性略長於體。
【寄主】?
【分布】
國內:雲南、海南
國外: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菲律賓、泰國、尼泊爾等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4/Batocera_rufomaculata_StPaul_0312.jpg/350px-Batocera_rufomaculata_StPaul_0312.jpg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搜索,博主@瓶子hananaa
圖源:http://www.cerambycoidea.com/public/imgforum/nasa/2015119165233_Batocera%20numitor-m1.jpg
上圖為蟲友mingfei提供
7.雲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lineolata(Chevrolat,1852)
【鑑別要點】
前胸背板具一對較分開的白色、紅色、橙色或黃色腎形斑紋,有時十分退化;
小盾片被濃密白或黃毛,鞘翅具白色、紅色、橙色或黃色斑紋(由於寄主、生境等的影響)待幹透後會褪色,中胸後側片密被白毛;
鞘翅基部1/5—1/4具顆粒狀瘤突;鞘翅常具4個主要斑紋,第1斑不規則,位於瘤突區;
縫角較B. horsfieldi長且明顯。
【寄主】楊樹、懸鈴木、白蠟樹
【分布】
國內:河北、江蘇、浙江、湖南、安徽、江西、廣西、廣東、臺灣、上海、陝西、山西、湖北、福建、四川、貴州、山東、河南、雲南、西藏。
國外:寮國、韓國、緬甸、印度、夏威夷。
2018.05.06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大後山
2018.07.12漢中小韋攝於陝西漢中南鄭區胡家營鎮
2017.05.21戰略忽悠局局長攝於江西農大(懸鈴木)
上圖為蟲友欲水攝於河南鄭州市中原區陳伍寨公園(白蠟樹)
2018.04.28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大(楊樹)
2018.05.19貼吧IDwstjoy攝於北京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博主@上海植物園
通過對比發現雲斑白條的縫角較多斑白條明顯。
上圖為漢中小韋提供
圖源:http://images.naturalis.nl/original/91767_thh_2015-11-04-batocera-lineolata-02_ps_254-repextended.jpg
圖源:http://www.cerambycoidea.com/public/imgforum/nasa/2015119164915_Batocera%20lineolata-f1-1.jpg
8.多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1839)
【鑑別要點】
體黑色,體背面被褐色或灰白色絨毛,觸角黑色。
前胸背板具一對分開的白色或淡黃色腎形斑紋,常相距較近。
鞘翅斑紋變化較大,成不規則連片斑紋或具4個主要斑紋,形狀為不規則長型,端斑長形,幾乎伸至鞘翅末端,斑紋多為白色、黃色。
鞘翅基部1/5具顆粒狀瘤突。
雄蟲觸角顯著長於體;雌性觸角略長於體。
縫角較B. lineolata短。
【寄主】柳
【分布】
國內:江西,上海,河北,貴州,四川,雲南,河南,重慶,江蘇,新疆,廣東,廣西,浙江、湖南、陝西
國外:日本;越南;韓國;印度;錫金;緬甸
2016.05.05漢中小韋江西農業大學南區(柳)
2016.05.05漢中小韋攝於江西農大南區(柳樹)
2018.06.10羅鵬採於江西農業大學擺拍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博主@瀟灑輕停
上圖來源於新浪微博博主@丁卯
上圖為漢中小韋提供
多斑的縫角與上文的雲斑對比區別很明顯。
上圖為漢中小韋提供
9.牛島氏白條天牛
Batocera ushijimai Ohbayashi,1981
【鑑定要點】
體黑色。體背面密被灰色軟毛,觸角基部3節被稀疏絨毛;頭頂中線凹槽處具一條狹窄的白色線條;
前胸背板具兩個相當寬且十分接近的腎形斑紋,前緣具一個明顯的小白斑,有時退化,小盾片密被白毛,鞘翅具許多不規則傾斜、延長的白斑,中胸後側片被稀疏灰白絨毛。
【分布】臺灣
圖源:https://b.blog.xuite.net/b/7/5/1/17555588/blog_822454/txt/40099343/0.jpg
10.臺灣白條天牛
Batocera punctata Schwarzer,1925
【鑑別要點】前胸背板具一對新月形紅色斑紋,相隔較開。鞘翅基部顆粒狀瘤突不十分明顯。鞘翅端部圓形。鞘翅被灰綠褐色絨毛。每鞘翅具5個不明顯的桔黃色圓形斑紋。
【分布】臺灣
11.麻櫟白條天牛
Batocera quercinea
【鑑定要點】
體褐色或黃褐色,體背面密布黃綠色細毛。前胸背板有一對黃綠色腎形斑紋。
每側鞘翅具10個大小不等的近圓形白色毛斑。鞘翅基部1/4處密布光滑粗顆粒。
【寄主】麻櫟
【分布】模式標本產於雲南龍陵海拔1600m。
上圖為麻櫟白條天牛新種的文獻記錄
簡單的總結了白條天牛屬,對八種相對常見的白條天牛的前胸背板及鞘翅部分做了對比圖。
附:雲斑白條天牛羽化出洞(拍攝者王松)
首先感謝廣大昆蟲愛好者提供的圖片素材以及蟲友的幫助與支持。白條天牛屬,算的上是國內的大型天牛,其斑紋的形態及顏色多變,令部分昆蟲愛好者著迷。
本文基於白條天牛屬分類相關的文獻及昆蟲愛好者的記錄,編輯的一篇總結性文章。文中的寄主總結於自身採集經驗以及昆蟲愛好者的採集、觀察記錄,當然還有很多未知的寄主需要繼續探索。文中記錄的最後三種白條天牛文獻資料少,圖片素材匱乏故只輸入了文獻中的鑑定要點。鑑定白條天牛不僅僅要對照形態區分,更重要的根據是其產地以及寄主來判斷。
在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
棲息著未被命名的白條天牛,
觸角隨著林間的清風擺動著,
啃食著鮮美的枝條,
咯吱咯吱
.......
----漢中小韋
參考文獻:
[1]劉瑩, 熊賽, 任傑群,等. 中國白條天牛屬比較形態學研究(鞘翅目,天牛科,溝脛天牛亞科,白條天牛族)[J]. Zoological Systematics, 2012, 37(4):701-711.
[2]中國白條天牛族分類及比較形態學研究[D]. 西南大學, 2013.
[3]王容玉, 張乃琴. 白條天牛屬一新種記述:天牛科:溝脛天牛亞科[J]. 山東林業科技, 1993(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