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屬於身體極為重要的關節,是股骨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窩關節的重要連接點。人們生活中所做的走、跑、跳以及推等多種動作,都需要髖關節參與才能完成,是身體速度最大的能量來源。當髖關節受到損傷或出現炎性病變時,患者關節部位就會有疼痛、腫脹或突出等異常症狀出現,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活動能力以及生活。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做好髖關節的保護工作,同時多了解關節病變的相關常識,早發現早應對疾病。
髖關節響且疼
髖關節伴隨有響聲同時有疼痛的情況發生時,表明關節裡面出現炎症了。關節表面不平與另外關節摩擦後,就會出現響聲。疼痛的產生是由於關節裡面的炎性因子無法自行吸收消失,對關節造成刺激性反應後所誘發的。
當髖關節部位有聲響且伴隨有疼痛的症狀出現時,表明患者的關節已經出現了損傷,多見於髖關節炎或者股骨頭壞死等病變。此時多需要患者去醫院做X光片檢查,或進一步做磁共振檢查,明確具體病變,讓患者得到更為準確的診斷,為後期更準確的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
髖關節出現病變後,會伴隨有許多症狀出現,其中關節部位出現疼痛是患者最為主要的症狀表現。疼痛可發生在前側、外側和後側,以前側疼痛最為常見。患者可表現為夜間疼痛,也可為白天疼痛,部分患者白天夜間都會有疼痛的症狀存在。更為常見的是患者處於休息狀態時疼痛明顯,活動後疼痛症狀明顯緩解。以上多為關節存在炎症的症狀表現。
患者第二類症狀為跛型。患者髖關節部位疼痛程度比較強烈時,就會出現走路跛型的情況。此時患者走路會瘸,需要藉助拐杖或支具輔助完成走路動作。
第三類症狀為患者雙腿長短不一。
第四類症狀並發有腰部、膝關節部位疼痛的症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