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柔媽,國家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工作多年,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歡迎關注我。
近年來,網紅遊戲「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這類網紅遊戲不僅有線上也有線下,線下多出現在繁華,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商城、大型超市等地方。
這款遊戲主要以驚險,刺激,恐怖,探險,闖關等為主題,來吸引挑戰者的眼球。很多體驗者因為好奇而去嘗試,卻忽略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經常有人體驗完被嚇到發燒,失眠,吃不下飯等等。
近日有位12歲的男孩,和同學們一起玩了密室逃脫而被嚇到昏迷,住進了醫院。
王女士的兒子小明(化名)和同學一起去商場玩密室逃脫,在玩的過程中,小明就出現了害怕膽怯,但怕同伴們笑話就索性堅持下去。
遊戲時間比較長,需要三個小時封閉在一個充滿恐怖的環境中,等遊戲結束,小明已經嚇得滿臉蒼白,面無血色。
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手腳冰涼癱坐在路邊的石凳上,被一名計程車司機發現,計程車司機把小明送回家。王女士和老公趕回家發現兒子嚇到昏迷,趕緊送往醫院。
醫生說孩子昏迷是驚嚇過度導致的,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小明在醫院心理治療了四天康復,但仍不能聽到鬼神之類的語言。
據調查,54%的網友表示玩「密室逃脫」恐懼的遊戲會出現心理問題,留下心理陰影。
(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教,是你方法不對,趕快訂閱下方專欄,學習吧。)
心理專家建議:不要嘗試過於驚險刺激的事情,尤其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多半都是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當突發事件或者刺激因素出現的時候,就會表現出驚慌失措,嚴重的還會上升到生理反應,比如噁心,嘔吐,心慌難受等。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不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孩子會留下心理陰影,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心理疾病,嚴重的還會精神失常。
那孩子被嚇到,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親身經歷的治療方法:
我的外甥在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就和同學一起玩了密室逃脫,他們玩到一半就都感到害怕,馬上跟工作人員聯繫,選擇終止遊戲。
回到家,我外甥也是嚇得不輕,跟媽媽說:我以後再也不玩了,太嚇人了,太恐怖了,太血腥了。我知道後,幫他心理疏導。
一、幫助孩子從恐懼回到現實
不能讓孩子繼續在恐懼中體驗,越是回憶恐懼過程,越是害怕,所以趕緊想辦法把他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來。
那就是要爸爸媽媽陪著孩子身邊,不停地給他說話,聊其他內容,分散他對恐懼的注意力。
當他不再體驗緊張恐懼的時候,精神狀態就放鬆下來了,慢慢地孩子就忘記了那個感覺。
二、重新認識恐懼
當孩子回想起恐懼的時候,不再出現過於緊張的情緒,家長可以給他分析,那只是個遊戲,不是真實的,全是幻想出來的。
在遊戲中看到的恐怖情景也都是人為布置的,甚至鬼神也是工作人員扮演的。孩子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就不再害怕了。
三、恢復時間兩到三天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能夠恢復,如果時間再長,老是晚上做噩夢,談起就色變,儘早找心理醫生治療,以免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家長儘量不要帶孩子去玩這類刺激恐懼的遊戲,把孩子嚇壞得不償失啊。
在你的成長經歷中,有過被驚嚇的體驗嗎?你是如何自行恢復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感謝讀者關注我,轉發和分享。你有育兒困惑,可以訂閱專欄,找到最專業的育兒方案。趕快戳下方專欄卡片,訂購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