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盤,編碼盤工作原理是什麼?
編碼盤或編碼尺是一種通過直接編碼進行測量的元件,它直接把被測轉角或直線位移轉換成相應的代碼,指示其絕對位置。這種測量方式沒有積累誤差,電源切除後位置信息也不丟失。
一、 工作原理
編碼盤或編碼尺是一種按一定的編碼形式,如二進位編碼,二—十進位編碼、格萊碼或餘三碼等,將一個圓盤或直尺分成若干等分,並利用電子、光電或電磁器件,把代表被測位移量大小的各等分上的編碼轉換成便於應用的其他二進位表達方式的測量裝置。下面以接觸式編碼盤為例說明其工作原理。
圖4-24是一個4位二進位編碼盤,圖中塗黑部分是絕緣的。碼盤的外4圈按導電為「1」、絕緣為「0」組成二進位碼。通常,我們把組成編碼的各圈稱為碼道。對應4個碼道並排安裝有4個電刷,電刷經電阻接到電源正極。編碼盤的最裡一圈是公用的,與4個碼道上的導電部分連在一起,而與絕緣部分斷開,該圈接到電源的負極(地)。編碼盤的轉軸與被測對象連在一起(如工具機絲槓),編碼盤的電刷則裝在一個不隨被測對象一起運動的部件(如工具機本體)上。當被測對象帶動編碼盤一起轉動時,根據與電刷串聯的電阻上有無電流流過,可用相應的二進位代碼表示。如圖4-24(b)所示,若編碼盤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就可依次得到0000,0001,0100,…,1111的二進位輸出。
用圖示二進位代碼做的編碼盤,由於編碼盤製作方面的誤差以及由於電刷的安裝不準確,有誤差,個別電刷微小地偏離其設計位置,將造成很大的測量誤差。
圖 4-24 編碼盤
圖4-25是圖4-24的4位二進位編碼盤的展開圖。當電刷在圖4-25(a)所示位置時,該讀數應是由1011向1100過渡。
若各電刷嚴格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且編碼盤製作無誤差,讀數也就無誤差;若電刷安裝不準或編碼盤製作有誤差,如電刷安裝位置如圖4-25(b)中白色所示,則讀數可能會由1011先到1000,再到1100。類似於這種情況,對於4位二進位編碼盤,由於電刷錯位會產生從0(0000)到15(1111)之間的讀數誤差,一般稱這種誤差為「非單值性誤差」。消除這種誤差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採用雙電刷,即在編碼盤的不同位置上分別安裝一組電刷,並且當一組電刷位於過渡線上時,另一組電刷一定位於兩個過渡線中間。這樣,根據兩組電刷的空間位置和測得的編碼值進行比較判斷,可推算出正確的測量值。另一種方法是採用特殊代碼即循環碼。圖4-26表示的是一個4位二進位循環碼的光電
圖4-25二進位循環編碼盤
編碼盤,循環碼是無權碼,其特點為相鄰兩個代碼間只有一位數變化,即「0」變為「1」或「1」變為「0」,這樣,由於電刷安裝不準確而產生的誤差最多不超過一個編碼單位,故誤差大大減小。4位二進位編碼盤的一個編碼單位所對應的角度為360°/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