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是走程序清點選舉人票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不僅是遭遇了共和黨參眾議員聯名上書抗議,同時還被萬千響應領袖川普號召來華府「勤王」最終衝進國會山的抗議者徹底打亂,兩院領袖和國會議員紛紛出逃避難。
截止到美國時間1月6日晚上六點左右,姍姍來遲的國民警衛隊和聯邦執法人員才幫助早就人力不支的國會警察恢復了國會大廈的秩序,暫時還不知道何時能重新開始清點選舉人票的程序。(八點重新開始)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大批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來到國會進行抗議,其中有人衝進國會內部,使得國會確認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暫停。
在國會山大戲頻繁上演的同時,民主黨憑藉著昨日在喬治亞雙份參院選舉的出色發揮拿走了該州全部兩個參院席位,一舉奪回了參院的多數黨地位。這一變局使得華盛頓未來兩年之內都會處於民主黨全面執政的局勢,保證了拜登不會一上任就處於跛腳的尷尬狀態。
然而,這一重磅新聞,相比於華府正在上演的「全員武鬥」,似乎根本就不算啥。川普選舉後兩個月一直炒作的選舉舞弊陰謀論,終於在他的盟友和支持者的幫助下釀成了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天。
清點選舉人票一月六日,按照憲法第十二修正案和1887年選舉計票法,本該是召開由參院議長/副總統主持清點各州選舉人票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往年清點選舉人票只是走個過程,無聊到幾乎沒有多少人去關注,能打開CSPAN看這個的,基本都是政治發燒友。但是到了2020年大選周期,出於川普的各類騷操作和在憲政邊緣的不斷試探,對美國大選感興趣的吃瓜群眾人均成為了憲法學專家。1月6日這個總統大選程序中的最後一環,自然就變成了不少人口中的重要日子,也是川普及其支持者在輸掉大選,多次起訴選舉舞弊無果之後最後可以努力的翻盤點。
顯然,川普本人和他的支持者是這麼認為的。在1月6日之前,川普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過去四年作為他忠實副手的副總統彭斯,應當在主持會議時勇於「勤王」,主動拒絕他認為有爭議州派出的民主黨選舉人,推翻選舉結果。然而,即便是彭斯忠心耿耿,他也被自己的領導夾在了一個擠其尷尬的位置。
一方面,希望有一日接過共和黨大旗的彭斯,無法開罪於對共和黨基本盤有絕對控制權的川普,這促使了他一直在態度上和公開場合和川普保持一致。但另一方面,深知川普早已敗選,現在一切不過是痴心妄想垂死掙扎的彭斯,又無法真的替川普出頭,推翻民選結果毀掉自己的名聲。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副總統彭斯主持確認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聯席會議。
更何況,彭斯作為參院議長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權力和操作空間,根本不是川普和其盟友所想像的那種,其實和奧斯卡上宣讀獎項歸屬的主持人一樣都是扮演花瓶角色,並沒有多大的自主權。
按照美國憲法和選舉法規定,1月6日參眾兩院聯席會議在總統大選中所扮演的角色,僅僅只是清點開封由各州選舉人團寄來的選舉人票。選舉的程序早已結束,國會所扮演的角色,僅是認證各州發來的選舉人票是否真實可靠、填寫正確,而並非考量辯論早已結束的選舉結果。
而作為會議主持的副總統彭斯,理論上能做的只是引導四位兩院行政委員會的兩黨負責人按字母順序清點50個州和DC的選舉人票,同時對兩黨議員提出的異議進行甄別。每當異議有參眾兩院各一位成員聯署時,兩院會暫時中止聯席會議,分別就這項異議進行最多兩個小時的辯論,然後各自進行投票。也就是說,在民主黨控制眾院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推翻選舉結果的可能。
鬧劇的醞釀但是,憲法程序上的結構性障礙,顯然無法阻止川普和其黨羽動腦筋。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川普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向彭斯施壓,並威脅他如果不替自己出頭便是「背叛」。另一方面,在川普的鼓舞之下,多達120位共和黨眾議員和12位共和黨參議員響應了領袖號召,準備在1月6日向6個拜登贏的搖擺州選舉人票提出異議。
過去的大選中,也不是沒有過反對黨議員提出異議,中斷選舉人票清點程序的案例。千禧年的布希戈爾大選爭議不斷,導致了民主黨多位眾議員試圖在清點弗羅裡達選舉人票時提出抗議,卻缺乏響應的民主黨參議員無法達成必要條件,被當時主持會議的戈爾駁回。
2004年小布希連任,清點選舉人票時民主黨加州參議員鮑克斯和她幾位眾院同僚一起質疑了俄亥俄州的選舉結果,目的是為了凸顯大選中存在的「壓制選民「現象。參眾兩院經過短暫的辯論之後迅速駁回了鮑克斯的動議。
所以,共和黨一大票國會議員所要做的事情,並非沒有先例,只是從來沒有這麼聲勢浩大的議員團隊「揭竿而起「,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川普對共和黨基本盤的掌控力。這些議員深知異議舉動不可能成功,這一切作為明顯只是為了向領袖表忠心,為自己謀得政治利益積攢政治資本。可見,即便是在輸掉了總統大選之後,川普的餘威在共和黨中依然強盛,未必會比他在位時減弱多少。
然而,被擠到牆角的彭斯,實在是想不出兩全的脫身之術。今日之前一度傳出了彭斯想效仿68年拒絕出席主持會議的副總統漢弗萊先例,把主持的工作轉嫁給參院臨時議長(President Pro Tempore),來避免開罪川普。只是,認為逃避是最大程度背叛的川普,並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親自發表聲明敦促彭斯「出手「。
於是,忠義難以兩全的彭斯只能披掛上陣,但登臺之前發表了聲明拒絕川普讓他「主動操作「的舉動。這一切,發生在川普接見成百上千響應他號召前來DC的「川粉團隊」的同一天。果不其然,過去幾個月的醞釀,最終促成了抗議者衝擊國會引發騷亂的鬧劇。
失控的局勢按照之前的劇本,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清點到第三個州亞利桑那時,由德州參議員克魯茲牽頭的共和黨議員提出異議,兩院各自開啟了相關的兩小時辯論。
就在兩黨議員開啟一如既往的嘴舌之爭時,局勢發生了變化。原先在國會山大廈外部抗議的川普支持者,開始突破了國會警察所設的警戒線,入侵了國會大廈。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大批川普支持者來到國會進行抗議。
事情的經過目前還沒有特別準確的復盤,但可以肯定的是,川普的支持者用了各類手段(包括爬牆在內),最終闖入了國會山內部,導致了在國會山的兩黨議員被迫就地避難。副總統和眾院議長等憲法官員則被特勤局迅速送入了安全地帶,國會的辯論也被迫中斷。
自從1812年戰爭之後,國會山就再也沒出現過被佔領的情況。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再次出現國會受到衝擊被迫休會的情況,竟然是被本國公民組成的「抗議組織「一手導演的。混亂的局面,不僅導致了槍擊事件的發生,令1人死亡,同時還破天荒的讓警察在國會山內部使用了催淚瓦斯來試圖恢復秩序。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大批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來到國會進行抗議,其中有人衝進國會內部,使得國會確認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暫停,國會議員從眾議院撤離。
由於國會警察人手不足以驅逐抗議者/佔領群眾,國民警衛隊和聯邦執法機構的介入就十分必要了。然而,是這一期大亂「禍首」的川普,絲毫沒有做出反應的意思,只是在推特上譴責了暴力,並繼續鼓吹選舉舞弊的陰謀論。
最後,據報導稱,是副總統彭斯的命令讓DC的國民警衛隊出動,加上維吉尼亞和馬裡蘭兩州的國民警衛隊協助才在六點鐘左右驅逐了抗議者,平息了「暴亂」。
警察在國會山內部使用了催淚瓦斯
而作為全國領袖的川普,他的沉默和推特引發了國會共和黨的巨大反彈。就連原先和他高度一致的阿肯色州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Bryant Cotton),都敦促他接受選舉結果。不少原來準備參與異議的參議員,也不再堅持原來的立場,準備翻篇。等待他們的,估計會是川普的怒火和來自川普忠臣的初選挑戰。
憤怒的民主黨人,甚至提出了二度彈劾川普的想法,即便成功的可能性極低。至於消失的川普,他因為繼續在推特上火上澆油,破天荒的被推特公司封號了12個小時。
川普推特帳號被封12小時。
目前,局勢仍一片混亂,沒有人能預料接下來會是什麼樣,而川普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後續操作,也沒人能知道。只是,竟然能在美國見到這樣的事兒,確實讓人瞠目結舌。
喬治亞撬動參院另一方面,喬治亞州昨日參院的結果在華府一地雞毛的同時正式出爐。民主黨兩位候選人奧索夫和瓦諾克最終雙雙擊敗了共和黨對手,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為民主黨奪回了參議院的控制權。
這一結果出人意料,考慮到喬治亞州近二十年的政治歷史和民主黨在喬治亞州第二輪選舉中的連敗紀錄(不是沒贏過,但就贏過一次),沒有多少人真的認為民主黨能憑藉這喬治亞州的兩席奪回參院的控制權。但在川普時代的變局推動之下,總是能出現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情。
民主黨候選人奧索夫和瓦諾克雙雙擊敗了共和黨對手
前瞻的文章中已經系統性闡述了民主黨為何長期在喬治亞州第二輪選舉面臨困境,在非裔選民往往投票率下滑的情況下,共和黨在第二輪選舉中總是十拿九穩。沒想到的是,在11月選舉後,重要性暴漲的喬治亞州雙份選舉,帶來的是極高的投票率。
現在不完整的數據顯示第二輪選舉總票數接近450萬,達到了11月大選90%的水平,甚至超過了2016年大選的總票數。非裔選民同樣也沒有遵循往常的慣例,反而傾巢出動,幫助民主黨兩位參院候選人抹平了在11月和共和黨參院候選人差距,反敗為勝。
喬治亞州第二輪選舉票數統計
就地區投票數據來看,共和黨的失敗,核心原因在於共和黨核心選民的投票率比民主黨核心選民的投票率下滑幅度要嚴重許多。特別是在共和黨佔壓倒性優勢的喬治亞北部,許多共和黨郡縣只有11月選舉85%左右的投票率,低於全州的平均水平,更比不上超過平均水平的亞特拉大城區。
造成這一滑鐵盧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大部分國會共和黨人的共識——川普過去兩個月對喬治亞州選舉過程的不斷攻擊削弱了共和黨選民對選舉程序的信心,導致了他們無法獲得核心選民的鼎力支持。與此同時,川普的出格舉動促使了民主黨選民在贏得大選之後依然繃緊了神經,動員能力絲毫沒有減弱。此消彼長,進而導致了共和黨兵敗喬治亞。
這一說法自然有其道理,但未必就是正確答案。事實上,如果從整個第二輪選舉的高投票率來看,共和黨並非是動員能力出了巨大問題,只是個別環節不敵民主黨而已。或許,如同中期選舉一樣,許多大選中支持了共和黨的選民,只在川普出現在選票上時前來助威,並不會專程去支持共和黨其他候選人。而這種解釋,未必沒有道理。
從長遠角度來看,前者其實對共和黨比較有利,而後者可能會給未來中期選舉和後川普時代的共和黨選情造成負面影響。當前選民重組的一個潛在後果,就是民主黨丟失勞工階級換來的城郊選民,過去是投票率較高的一個族群。這種較為穩定的投票群體,如果持續反對共和黨,那麼作為在野黨的共和黨也未必能在中期選舉中處於必勝的狀態。
政黨重組,顯然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功
回到喬治亞州的具體情況上,兩位民主黨候選人中瓦諾克比奧蘇夫的表現要高出一環,符合了選前的預期。這主要反應的,是他們兩位共和黨對手質量的差別。相對缺乏爭議的普渡和並非真實現任議員且醜聞纏身的洛夫勒一比,更能被城郊選民接受,客觀上造成了奧索夫的選情結果更接近。
與此同時,瓦諾克作為黑人的種族優勢,使得他在拉動農村黑人帶選民時有先天優勢。奧索夫和瓦諾克兩者合流選舉的策略和他們多次到訪農村黑人帶郡縣的競選策略,讓他們在這些郡縣拿到了比拜登還要高的票數。在選情焦灼的情況下,控制差距非常重要。奧索夫和瓦諾克依然在大部分農村地區敗北,但他們相對的進步足以保證二者獲取勝利創造歷史。
取得了兩年任期的瓦諾克,是歷史上第一位來自於深南州的黑人民主黨參議員,而年僅33歲的奧索夫,則是自拜登以來最年輕的民主黨參議員。命運之輪的轉動,讓川普時代的第一個「輸家」奧索夫,親手為川普時代的選舉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讓人感嘆,這就是命啊。
參院換手意義重大不管怎麼說,喬治亞州的選舉結果徹底改變了下屆國會的權力格局。民主黨憑藉著這兩場勝利拿到了半數參院席位,憑藉著下任副總統為賀錦麗的先天優勢,拿回了參院的控制權。
儘管大部分自由派和進步派憧憬的議題,在民主黨僅以微弱優勢控制兩院的情況基本沒有實現的機會,但全面執政的意義絕不是空談。議會政治中,議程控制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哪怕是席位優勢再微弱,多數黨就是多數黨,掌控著委員會和投票章程的核心權力。
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意味著拜登絕大多數內閣候選人都不會遭遇多大的挑戰,有利於迅速完成權力的交接。同時,麥康奈爾不再是多數黨領袖,則給予了民主黨安插自由派法官的機會。
2020年12月20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在國會大廈。
一個直接的例子,就是拜登在今天早晨選擇了DC上訴法院法官加蘭德而不是一路領跑的前阿拉巴馬參議員瓊斯出任司法部長,就是為了一箭雙鵰,既任命一位缺乏政治色彩的司法部長來重塑司法部的獨立性,同時又空出了一個寶貴的聯邦法官席位可以交棒給年輕的自由派法律人才。
民主黨控制國會兩院的局面,也允許民主黨在一些可能有廣泛支持的議題上採取主動權。前兩天卡殼的2千刀救濟金法案,就被參院民主黨人列為第一件要辦的大事。過去幾年空喊了半天的大規模基建計劃,也可以被提上日程。
最重要的是,未來兩年中,民主黨還可以通過每財年一次的預算協調程序(Budget Reconciliation)來繞開參院冗長議事阻撓,兩次通過本黨所提倡的議題。這一走後門的方法雖然限制多多,但也是兩次通過重大法案的機會。在美國當前高度分裂,選舉周期間鐘擺效應嚴重的今天,這兩次機會或許是民主黨推動己方議程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了。
總而言之,未來兩年的主旋律,又將回歸府院一致對抗反對黨阻撓的老套路。對於民主黨來說,中期選舉的常態說明他們大概只有兩年的作為時間,而暫時失勢的共和黨則會積蓄力量準備兩年後捲土重來。籠罩著這一切的,則是最大未知數:前總統川普,會怎麼樣度過他的後總統生涯呢?
結論今日華府的暴亂局面可謂是百年一遇的奇觀,不由得讓人把美國和其他香蕉共和國做起了比較。遲遲不肯出門平息局勢的川普,不僅遭遇了社交媒體的禁言,同時還面臨他成為共和黨領袖以來最大的黨內「逆流」。就連往常十分老實的川普內閣,現在也出現了閣員討論第二十五修正案的傳言。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其支持者遊行,並在白宮前向示威群眾講話。
未來兩周內,川普又將何去何從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嵐目」)(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