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宋王朝1127年沒被金國滅亡,接下來北宋可能有哪些反金行動

2021-01-09 馬三哥觀天下

1127年,也就是宋欽宗靖康二年,金國(女真人)大軍大舉進攻北宋,由於宋軍戰鬥力低下加之徽、欽二帝昏庸無能,又有朝中主和投降派大臣當道,最終北宋都城東京被金人攻破,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眾多宗室大臣、宮女等被金人俘虜,史稱「靖康之恥」。

今天我們就做個假設,如果北宋王朝1127年沒被金國滅亡,接下來北宋可能有哪些反金行動?

金滅遼與北宋路線

一,如果北宋王朝在1127年沒有被金國滅亡,接下來北宋可能會在兩國邊界線部署重兵,重點防禦金國鐵騎可能的大規模南侵。同時為了增加抗衡金國的籌碼,讓金國在南侵之時有後顧之憂,北宋可能會一改先前「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派人聯絡扶持在金國周邊及境內的原遼國(契丹)宗室殘餘勢力,讓他們對抗金國,襲擾金國後方。

遼國(契丹)軍隊劇照

比如遼末原遼國皇族耶律淳在耶律大石、漢臣李處溫等擁立下在南京(今北京)稱帝,建立北遼,與西夏一起抗金。耶律大石也是堅定抗金分子,因為抗金失敗,才西奔西域,建立西遼。

1212年,趁著蒙古國成吉思汗與金國之間廝殺激烈之際,遼國宗室耶律留哥趁機在隆安(今吉林農安縣)、韓州(今吉林梨樹縣)一帶起兵反金,屢敗前來鎮壓的各路金國軍隊,東北的契丹人紛紛起兵響應,起義軍迅速擴大至十餘萬人。

1213年,金國皇帝完顏永濟任命完顏承裕為元帥右監軍、兼鹹平路兵馬都總管,率領60 萬金國大軍,前去東北討伐耶律留哥。耶律留哥在蒙古人的支援下,大敗金軍。同年三月耶律留哥稱王,建立東遼,為了增強抗金的勝算,耶律留哥投靠了蒙古國的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為遼王。

金宣宗完顏珣即位後,於1214年再派新任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率領大軍討伐耶律留哥,金軍再次大敗。

1216年,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又反叛哥哥與蒙古人,殺死三百蒙古使者,在澄州稱帝建立後遼。後遼可以看作是一個反蒙又反金的原遼國殘餘勢力。

可見從1125 年大遼被金國滅亡到1212年,即使過了87年,原遼國殘餘勢力仍然在金國活躍。更不用說遼亡之初的那幾年了,北宋完全可以聯合利用這部份力量,共同抗金。

金國(女真人)的重裝騎兵

二,北宋可能會停止先前的對西夏戰爭,對西夏從攻勢改為守勢,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營造與西夏的和平氛圍,為雙方後面的和平談判做鋪墊,以便大宋從先前重兵雲集的宋夏西北對峙地區抽調大批軍事力量前往宋金對抗的北方前線。

早在北宋滅亡前的宋哲宗時期,宋朝在「西夏通」渭州知州章楶的精心謀劃下,採取對西夏「經濟制裁與碉堡、潛攻耕作戰」的戰術,逐漸打開了北宋對夏戰爭的局面,在攻勢連連的宋軍面前,西夏不斷丟城失地。

宋軍於1096年就接連攻入西夏的洪州、鹽州,1098年宋軍又在平夏城大敗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率領的30萬西夏大軍。不久北宋佔據部分橫山戰略地帶和天都山,之後宋方則在前線加緊修築了橫山和天都山的防禦工事,沿橫山綿延超過三百裡,將党項人驅趕到沙漠地帶,使西夏處境日益艱困。《宋史》著者評說:「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為之寢兵。楶立邊功,為西方最。」

宋徽宗宋徽宗即位後,繼續對西夏主動出擊,政和四年(1114年),北宋大軍在童貫、种師道二將的率領下,在古骨龍大敗西夏軍。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北宋大軍奪取了全部橫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臨亡國之危,西夏崇宗無奈向北宋表示臣服。

在真實歷史「靖康之變」的第一次東京圍城戰中,南下進攻北宋的金國將領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參與了圍攻東京的軍事行動。由於擔心圍攻中可能會被回援東京的十萬北宋西軍(北宋徵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攻擊,造成自己攻城不利、損兵折將,完顏宗望曾建議金國進攻北宋的西路軍將領完顏宗翰部金兵最好放棄久攻不下的太原,全力以赴用來隔斷北宋從宋夏邊境回援開封的西軍。以此可見宋夏邊境地區由於長年戰爭,那裡北宋部署的都是精兵強將。如果宋夏恢復和平,這部分力量東調抗金前線,對宋金戰局影響還是很大的。這一點連一向彪悍強大的金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而在第二次東京圍城戰中,之所最終東京被金軍攻破,就是因為北宋將領王稟守衛的太原城在被完顏婁室的五萬金軍圍困二百五十多天後終於被攻破,完顏婁室的這部分金軍因此能在城破後南渡黃河,西進洛陽,封鎖了潼關,把宋朝最有戰鬥力的西軍關在了潼關以西,阻斷了其東來救援東京之路。

西夏軍隊劇照

由此來看,北宋對西夏最重要戰略,就是安撫拉攏西夏,讓其不要因為感到北宋巨大的軍事威脅,而倒向北宋的大敵金國,當然最好是能將西夏拉到自己這邊,「聯夏制金」如果能達成,那將能大大緩解北宋北部邊界金國的軍事壓力,因為金國要防禦西南方的西夏,必然要從進攻北宋的力量中抽出一部分來應對。另外西夏倒向北宋,派兵助宋攻金,又大大增加了北宋的抗金力量。

西夏崇宗乾順曾在遼朝末年的1122年三月派5千夏兵援遼,五月又派3萬夏兵前去援救逃入陰山的遼天祚帝。次年正月,夏崇宗再派西夏大軍援遼。從這裡可以看出,西夏曾經是堅定反金的。後來之所以不再反金,是因為看到遼國大勢已去,金國答應把遼國西北一帶的領土劃給西夏,才不再反金。1137年九月,夏崇宗遣使攜帶重幣去金國,請求將熙、秦河外各州劃給西夏。後來金國將樂州(今青海樂都縣)、積石州(今青海貴德縣境)、廓州割讓給夏國。

可見金國讓西夏投靠自己,也並非全是靠武力壓服,更多的也是啖之以厚利收買,北宋為什麼不能呢?

北宋軍隊劇照

三,北宋可能會進一步聯合當時被其稱為「韃靼」的分布於蒙古高原的室韋諸部。因為這些部落也是北宋可以聯合反金的重要力量。

在真實歷史中,這些「韃靼」人他們雖然在原先臣服的遼國衰亡後,被迫先後臣服於金國,但是除了汪古部(「白韃靼」,漠南,漢化程度較深的蒙古語部落)外,大多數部落對金國時而臣服時而叛亂,並襲擾金國的北部邊境,其中尤其以塔塔兒、蒙古(「黑韃靼」,在漠北,離漢地遠,漢化程度較低)二部為甚,金朝為此大感頭疼,不得不花巨大代價修築長城用以防禦。這些反金室韋諸部絕對是北宋可以利用用以削弱制衡金國的又一張好牌。

相關焦點

  • 金國大軍所向披靡,滅亡北宋後,為何就是不能消滅南宋?
    金國的軍隊多為騎兵,而騎兵中的鐵騎主要為鐵浮屠和拐子馬兩種。公元1125年,金太宗發動了金滅宋之戰,他派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分兵兩路從山西、河北南下,最後會師北宋都城開封。此戰,金國騎兵所向披靡,直接包圍了北宋都城。雖然在宋將李綱死守開封的情況下,雙方宣布議和。
  •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蒙難,百年後金國滅亡,南宋是如何向金國復仇的?
    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直接攻破了開封府,不只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還將大量的趙氏子弟妃嬪公主以及王公大臣都虜回金國首都黃龍府。從此北宋宣告滅亡,曾經五胡亂華的恥辱再次上演,趙氏皇族被金人百般羞辱,讓兩位皇帝披上羊皮扮演牲畜在地上匍匐前進,後宮妃嬪更是難逃魔爪。
  • 靖康之恥到底有多慘烈,正史都無法記載,北宋後宮慘遭金人蹂躪
    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
  • 蝴蝶效應:王安石變法引發了北宋的滅亡
    年,當金兵的鐵騎攻破了汴京城之後,正式宣告了建國167年北宋的滅亡。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是由金國的進攻直接導致的。誠然這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造成北宋亡國的深層次原因,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北宋自身。
  • 盛極一時的金國,其滅亡源頭竟是一本書!這本書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北宋末年,女真族誕生於白山黑水間,日益強大崛起。由於不滿足到契丹人控制,受待到羽翼漸豐之時,發動了三次滅遼大戰。公元1127年,金國人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虜徽、欽二帝,更是將3000多位北宋皇室成員,押往北方五國城。因此,北宋末年至南宋中期這段時間,由女真族演變而來的金國,其實力不容小覷。
  • 金國滅亡前有多慘?最後一任皇帝剛登基,不到2小時就被殺
    大金朝依靠完顏氏幾任君主的鼓勵政令,成為延續了近120年的國家。在金朝的100多年歷史中,雖然不是大一統王朝,但也可以說一度掌握了霸權。殲滅遼國,滅北宋,逼迫宋高宗俯首稱臣。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是一百多年後金朝日益衰落。南宋和蒙古組成聯軍共同討伐金朝。
  • 南宋和北宋比,國土面積縮小多少?從黃河以南,變成了淮河以南
    我們只能說,在某一個時期,南宋的國土面積是怎樣的,卻不能斷言他的固有疆土有多大。 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南宋較之於北宋,除了北方分界線在不斷變化外,西南邊界和東南邊界都是沒有什麼太大變化的。
  • 不可一世的大金朝,如何落得北宋靖康之恥的下場?
    他的繼任者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在完顏阿骨打能徵善戰的兒子們諸如完顏宗弼、完顏宗望等人的幫助下,勵精圖治,於1127年成功滅亡了北宋,並血洗了北宋的首都,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也成了他們的戰利品。這是文明民族第一次被野蠻民族徹底擊敗,「靖康之恥」由此而來。
  • 宋神宗向皇后:不鳴則已 一鳴就直接將北宋王朝推向深淵
    不過有時候,這些安分的背後,不鳴則已,一出手絕對是個大場面,一個能將北宋王朝推向深淵的大場面。她,也就是咱們今天要聊到的,宋神宗的皇后向氏。所以,儘管此時的向皇后兒女皆失,宋神宗依然對自己的結髮妻子敬重有加,甚至在立太子一事上,也徵詢向皇后的意見。在向皇后的建議下,宋神宗最終堅定了冊立六子、年僅十歲趙煦為太子,也就後來的宋哲宗。
  • 為什麼遼國和金國都沒有滅亡宋朝?蒙元卻可以滅亡宋朝?
    歷史上,宋朝面對北方的強敵屢屢栽跟頭,先是屈於遼,後又辱於金,最後直接被蒙元滅掉。那麼,為什麼在遼和金的時候,宋朝沒有被滅掉呢?其實,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遼和金沒有那麼大野心。在宋朝以前,中原王朝雖然也經常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比如漢朝時期的匈奴,比如隋朝時期的柔然,再比如唐朝時期的突厥等。但是,中原王朝受北方遊牧民族威脅時,大多是因為中原王朝正處在王朝更替時期或建國之初,等中原王朝完成內部休養生息後,往往會反過來吊打少數遊牧民族政權,拼國力,統一的中原王朝實力雄厚。
  • 為什麼南宋王朝會選擇偏安政策?難道僅僅是因為統治者軟弱嗎?
    燕雲十六州自從公元938年劃入遼朝版圖之後,中原王朝北部地區便少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北宋時期,包括比較銳意進取之君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在內,都時時不忘收復燕雲地區。可惜的是趙匡胤在北伐遼朝年間『壯年早逝』,之後宋太宗趙光義北伐又失敗,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始終處於夢想之中。
  • 北宋太監中出了很多名將 其中一人最終竟然封王
    與其他朝代相比,北宋沒有太監專權之禍,但太監在朝廷政治中的參與度卻很高,《宋史·宦者傳》中有傳的北宋太監竟有43人,比其他任何朝代都多。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在這43名太監中,曾帶兵打仗者多達18人,更是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 如果當年趙構支持嶽飛滅金,能成功嗎?
    這個要求太高了,在當時來看不管是嶽飛得到趙構的多少支持他也不可能在北伐的過程中滅掉金國。以當時的情況愛看,如果趙構支持嶽飛,收復中原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想要滅掉金國,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不是嶽飛的能力大小的問題,是在那個時代滅亡金國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不是宋朝支撐下去的一場戰爭。
  • 為何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朝代更迭以成對的形式出現。比如「西周」後有「東周」,「西漢」後有「東漢」,「西晉」後有「東晉」,「北宋」後有「南宋」。如「唐」後有「南唐」,明後有「南明」,雖然存在的時間都很短,但卻反映出地域變遷的特徵。 楚漢之爭後,劉邦奪取天下,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從公元前202年開始,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結束)。王莽奪取政權後,採取了一系列穩定經濟的措施,但效果卻適得其反,引發了綠林和赤眉大起義。其中西漢皇族的遠親劉秀通過數年努力,剿滅了其他勢力,統一了全國,史稱「東漢」。
  • 不可一世的大金朝滅亡後,後人都去了哪裡?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
  • 當初契丹沒能橫掃北宋、打到汴梁的原因是?不可小看的北宋
    其實北宋前期,軍事力量不弱,至少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公元986年,兩次幽州之戰,君子館之戰,使北宋進入了危險的境地,但是為什麼契丹沒能南下黃河,直取汴梁呢?
  • 燕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唐王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混亂時期,即五代十國時期。 從根本意義上講,五代十國形勢的出現,實質上是唐代一百多年來割據的延續。長城作為中原王朝抵禦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位於萬裡長城以南的燕雲十六州就像堤壩有縫隙,別小看這小小的縫隙一旦決堤就可能引發大災難。 這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