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觀察」:「佛菩薩暴露身份就要入滅」是邪說歪論

2021-01-16 學佛新視野

不知曾幾何時起,佛教界流傳一種說法「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份,身份一暴露,立刻入滅;身份暴露還不走就是招搖撞騙,絕非諸佛菩薩應世。」

甚至有全球著名某法師說,佛門的規矩是身份暴露一定要走,我們才相信是真的;身份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騙世人。

如此絕對語氣的說法靠譜嗎?這真是「佛門規矩」嗎?

佛史以來難道就沒有公開身份住世渡生的真正佛菩薩嗎?

要想撥開迷霧,我們需先了解這些說法的依據是否正確。

1、「身份暴露,即刻入滅」傳說的依據

應該說,「菩薩羅漢身份暴露就要入滅」的「佛門規矩」,在佛教界流傳已久,大部分法師和居士都知道。抑或筆者寡聞,未見有人質疑這一「規矩」的由來和正確性。不僅因為很多著名法師都如是說,許多人也就自然接受,還因為這一「佛門規矩」引用《楞嚴經》的一段經文為據——

經曰:「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也就是說,在末法時期,菩薩羅漢們來此世界,現種種身份渡生,始終不會自稱自己是菩薩羅漢,除了臨命終時才可透露真實身份。

其次有佛門公案為證。在中國佛史裡就有多位佛菩薩再來人,在身份暴露後即刻入滅,離開人世。

比如:唐末「五代十國」時的高僧,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在參加了吳越國國王舉辦的「千僧齋」大法會後,因其阿彌陀佛化身的身份暴露,遂與燃燈古佛化現的「大耳朵和尚」先後入滅。

又比如:唐代的豐幹和尚和寒山、拾得二禪師分別是阿彌陀佛降世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後來,台州知府閭丘胤知道了他們的身份後就先後消失了。

還有古時,浙江奉化有位「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的應世,他作偈透露自己是彌勒菩薩再來後就圓寂了。

似乎事實就是,只要眾生知道了佛菩薩身份,祂就會離開。但事實又並非如此絕對。因為,佛菩薩住世渡生的因緣千百億種,並非「不是一就是二」,也非「身份暴露不入滅就是騙子」那麼簡單、絕對。

2、「暴露身份,即刻入滅」實為邪說歪論,而非佛意

是的,《楞嚴經》中佛陀留下遺訓,末法時期羅漢菩薩不能以羅漢菩薩自居,不能透露身份,除臨命終時。

但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云:「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這不是矛盾了嗎?假若末法時期,某國土眾生應以佛陀身份而得渡,觀世音菩薩豈不是無法以佛陀身而為說法嗎?因為一旦暴露了佛陀身份或闢支佛、聲聞身就要入滅,否則就是假的,就是欺騙世人啊,既要入滅又何來說法渡生呢?

難道是《普門品》經義不符合《楞嚴經》教戒?或《楞嚴經》否定了《普門品》?若做如是認知,那真是罪莫大焉啊。其實,佛陀所說法沒有絲毫矛盾。

——首先,我們當知:

在佛門中,誰有資格對佛菩薩的住世和入滅定「規矩」呢?

《楞嚴經》所說羅漢菩薩應世「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是世尊悲意,為防止末法時期,妖孽邪師騙子假借羅漢、菩薩名號身份眾生,故勒令羅漢菩薩應世不能自稱羅漢菩薩,更不能未證言證,犯大妄語戒,更不會「潛行貪慾,破佛律議」,而是要時時刻刻抱「慚愧心」渡生。這才是經文原意,事實也是如此。

世尊滅度後至今,來此世界的佛菩薩在眾生知道祂身份後,一般會選擇消失,或圓寂前才透露身份,不僅有上述「豐幹和尚」等公案為證,更有真正佛菩薩或羅漢們繼續住世,也決不會自稱自己是什麼佛什麼菩薩什麼羅漢,他們的行持都非常內斂謙遜,時時以慚愧心而為眾生說法。

比如,有人以聖境所知詢問太虛法師、印光法師是否是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化身時,均遭祖師呵斥阻止。但若把祖師們根據因緣選擇「不承認身份」的謙遜本質,作為「不能暴露身份」的依據,則不僅牽強附會,也在藐視祖師不通經教。

再者,《楞嚴經》本身就有好幾個版本,究竟哪個版本才真正是釋迦佛陀當年所說的呢? 楞嚴咒也有上百個版本,究竟哪個才是釋迦佛陀所傳的楞嚴咒呢?而貫穿《楞嚴經》原文上下,根本就找不到 「暴露身份,即刻入滅」的佛陀教言。

有人說「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就是「暴露身份,即刻入滅」的意思,這更是歪曲經義的笑話。

《寒山拾得豐幹圖》

——其次,我們當知:

佛菩薩來此世界不是來旅遊,不是來逛街,更不是來做「不能暴露身份的地下工作」的,而是為渡一切有緣眾生而來的,佛陀降世更是「以大事因緣」而來。

就上述佛菩薩入滅公案來分析。豐幹和尚作為阿彌陀佛降世,怎麼可能明知「不能透露身份」,卻故意向台州知府透露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再來,而致兩位菩薩匆匆入滅離開呢?假如這兩位菩薩渡生因緣還未盡,豈不因為豐幹和尚的「彌陀饒舌」而破壞了菩薩的渡生事業嗎?這怎麼可能呢?

由此可推斷,三位佛菩薩再來人先後入滅的根本原因是,祂們住世渡生因緣已經結束,才出現彼此「饒舌」,互說身份的緣起。並非因為「暴露身份,即刻入滅」所謂規矩。

試想,如果佛菩薩住世渡生因緣尚未結束,而僅因身份暴露就要離開,就要入滅,國土中那些該以佛陀身份或菩薩身份得渡的眾生,由誰來渡化呢?難道佛菩薩會因為身份暴露問題而無視這些眾生的成就解脫嗎?這顯然有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本質嘛!

再從眾生學佛信心和依教奉行角度來說。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讓眾生知道自己師父是佛菩薩再來人,對眾生學佛成就的信心是增益還是減損呢?是更有利於眾生依教奉行還是更不利呢?

或者說,如果眾生不知道自己的師父是佛菩薩再來人,而將真正的聖者師父視為凡夫。那就產生兩個問題:一是,他無以判斷師父所講的對與不對,如果他都能如理如法判斷師父講的對不對,那他就不需要跟師父學了。現今社會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眾生被邪師騙子所誤導和欺騙了。難道不是嗎?而現實情況,恰恰是眾生的剛性我執會讓他經常質疑、不依聖師所教。明知師父是聖者,是佛菩薩再來人,他還不好好修行,更何況他不知道師父是聖者呢?二是,學佛是為「轉凡入聖」,自然要跟著聖者學才更有信心。何以相信一個凡夫能帶領眾生「轉凡入聖」,走向解脫呢?

是故,「萬法皆因緣」。佛菩薩來此世界住世多少年?現何相?白衣相還是僧人相?顯何身份?揚何名號?說哪些法?渡哪些人?何時公開身份?這一切都由眾生得渡因緣,眾生善根福德所決定的,與佛菩薩身份是否暴露並無本質關聯。因緣該如何就如何。身份暴露,即刻入滅,是一種應世因緣;身份暴露,依然渡生,也是一種應世因緣,哪裡是「非此即彼」「不入滅就是騙子」「一佛世界無二佛並出」那麼簡單片面的認知啊!再者,「初地尚不知二地事」,凡夫又豈能看懂佛菩薩的事呢?

可見,「暴露身份,即刻入滅」的所謂「佛門規矩」是不符合佛菩薩渡生因緣的偽規矩假佛戒,是邪說歪論而非佛意。因為,除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沒有任何聖者或祖師有資格對佛菩薩住世和入滅定「規矩」的。誰說自己有資格,定是邪魔無疑。

3、至今是否有身份公開後依然住世的佛菩薩或羅漢?

第十世班禪大師

現代社會,就有很多身份被公開後依然住世度眾生的佛菩薩再來人。

比如:第十世班禪大師,在世時就被公認為是「無量光佛」化身,廣為人知。但祂的渡生事業到1989年才結束,圓寂後肉身不壞。

又如:被譽為漢地第一高僧的清定法師,在回到成都昭覺寺時,就被公認為是「道魁祖師」再來,又在1993年6月的一次火供法會上顯現了「地藏王菩薩」,但清定法師在暴露身份後是到1999年才坐化圓寂的。

再如:被世人譽為「世界僧王」「觀音老人」的世界佛教僧伽總會主席悟明長老,在公元2000年的一次法會上顯現了「雙面菩薩相」也並沒有馬上圓寂,而是到2011年7月19日「觀音成道日」才坐化圓寂,證得肉身不壞成就。

還有:當今世界赫赫有名的第四世多智欽法王是蓮花生大師化身,也是整個藏密至高大圓滿化虹身之法龍欽寧體之唯一持掌人;被譽為「西藏第一大」的阿秋法王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藏傳佛教覺囊派總教主吉美多吉法王是香巴拉國月賢王之轉世;夏珠秋楊仁波切是十萬空行尊主那諾巴祖師的轉世;現今西藏著名的藏密大聖德唐東迦波仁波且被公認是唐東迦波大菩薩轉世……

上述這些真正的佛菩薩再來人都是暴露身份而不入滅,難道祂們也是違背「佛門規矩」的騙子邪師嗎?只有魔子魔孫、邪師騙子、愚痴無知之人,才會惡意誹謗詆毀顯、密佛教和住世佛菩薩。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末法時期,魔強法弱,邪師遍野,騙子橫行,他們常常打著什麼菩薩轉世,什麼佛陀化身,什麼羅漢再來的名號欺騙壓榨眾生,致眾生慧命岌岌可危,苦不堪言。也確實如羌佛所說「做一個好人都困難,哪有那麼多佛菩薩」。但若以「身份暴露,即刻入滅」的絕對觀點來評判住世佛菩薩,則很容易顛倒正邪,佛魔不分,謗佛謗聖,自己永墮輪迴惡道。

由此可見,「暴露身份,即刻入滅」 的所謂佛門規矩,實為混入佛教隊伍中的波旬魔王子孫故意歪曲經義所自創。其目的就是要以此假佛戒,阻止眾生向住世的真正佛菩薩學習佛法,讓眾生無以分辨知見正邪,真假佛法,在盲修瞎練中,徒耗一生而不得解脫,最終墮落。

這正是邪魔殘害眾生慧命的陰招之一。可憐諸多佛門弟子乃至著名法師不做深究,以訛傳訛,上了魔的當,種了墮落惡道因自還不知。

4、如何判斷「暴露身份而不入滅」者是否真聖?

普賢菩薩像

如何判斷某人是否真正是佛菩薩再來人呢?筆者以為,「聽其言,觀其行,核其境」三個環節的判斷必不可少。

一是「聽其言」。真正佛菩薩再來人必然是顯密具通,所言法義必然符合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法。但由於許多人看不懂佛經,也就無從判斷那些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師父所說是否如法。有一種更簡單的鑑別法就是用羌佛所說法《淺釋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的「128條知見」作為「照妖鏡」去對照。在這個「照妖鏡」面前,一切邪魔外道,騙子邪師必然原形畢露,凡其知見行為落入「128條知見」中1條邪惡知見或2-3條錯誤知見而沒有改正的,必非真聖。

二是「觀其行」。真正的佛菩薩再來人一定具有大慈大悲和內斂謙遜的德量,必具勝義菩提心,慈悲而慚愧的心行,也不會自稱吹噓自己是某佛或菩薩。但又必須明白的是,「不自稱」不意味著「不能稱」,也不意味著「不能承認」。猶如賈伯斯,自稱或不自稱,他都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又猶如微服私訪下江南的康熙皇帝,自稱或不自稱,都不會改變他的皇帝身份。

佛菩薩如語、實語、不妄語,所做一切皆依眾生得渡因緣而應機教化。自稱或不自稱,承認或不承認都在祂所觀照的因緣之中,關鍵是祂要真正具有佛菩薩的證德和證境。

三是「核其境」。正如一位聖德所說:「從古至今,從顯教到密乘,真正的佛陀來渡生,一旦身份暴露,只有這兩種情形:要麼入滅,要麼展顯相應覺量,不會再有第三種狀況。」

也就是說,既然公開了聖者身份,那就擺明了是要住世渡眾生的佛菩薩,那就只有一個選擇——展顯佛菩薩應有的聖證量,即「顯密圓通(或具通),妙諳(或具足)五明」和超凡的聖體聖力!

值得警惕的是,現今佛教界,一些法師、活佛、法王最害怕的,最反對的也是「聖證量」這一點。他們或名氣遠播,全球著名,或廟宇廣闊,氣勢磅礴,或信徒眾多上百萬,或具亮麗傳承……他們或高坐法臺「講經說法」;或著書立說,網上授課;或煞有介事灌頂傳法,或接受弟子頂禮膜拜,大收供養……即便他們口不自稱自己是佛菩薩,其實內心也早已默認自己是佛菩薩,他們的種種行為,是在不露聲色中以「聖者」自居。只可惜,他們正是《楞嚴經》所說「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潛行貪慾,破佛律議」的假聖。

假聖們自然害怕眾生皈依真聖,學到真佛法,是故必然反對真聖,以假佛戒來恐嚇和蠱惑眾生遠離、誹謗真聖。假聖們自然無法展顯聖證量,是故會把聖證量說成是展顯神通而予以排斥,甚至斷章取義佛經義理來誹謗聖證量,蒙蔽眾生。

韋陀菩薩像

殊不知,佛菩薩展現聖證量,不是單純的顯神通,而是表相應的法義。「六類師資」每一類都有相應的、不同的「師資境」。法義規定,師父在給弟子傳法灌頂時必須展露這個「師資境」,沒有展露或展露不了,證明灌頂不成功。展露了相應的「師資境」,弟子就會知道這個傳法的師父是什麼級別的聖者,才會認真修學所傳的法。而除此「師資境」外,阿羅漢果位和初證地菩薩的師父則不能公開顯神通,否則,這個師父在三年之內要離開這個世界。

反之,凡無法展顯聖者「師資境」或「五明智慧」,也沒有聖體聖力參加超過世界大力士的「拿杵上座」檢測者,就無有超凡可言,那就是真正自稱的「佛菩薩」,無疑就是以凡充聖的邪師騙子或妖魔。

總之,在這樣一個紛紛擾擾,正邪難辨,邪師橫行的末法時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絕對不可能置眾生疾苦、墮落於不顧,一定會以最契合這個時代和眾生因緣的方式應世人間,普度眾生。那麼,這些依然住世的,真正的佛菩薩在哪裡?這需要所有誓求解脫的佛弟子們遠離一切邪說歪論,虔誠尋覓求證。緣熟時自然得遇真聖,學到真正能解脫成就的佛法。

——END——

撰稿:佛前燈

相關焦點

  • 龍樹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如何斷「變易生死」念佛往生
    菩薩達至「不退轉地」,就是修行達至「不動地」的八地菩薩,標誌著此位菩薩跨過了成佛的第二關,即了斷「變易生死」,除了位不退、行不退,連念也不退;又即是進入「正定聚」,成佛指日可待,必至滅度(證入涅槃)。龍樹菩薩提出的「論證」────念佛往生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續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本願如是」,顯彰阿彌陀佛的大願已經成就,願以成力,力以就願;由願成力,因力願成,所以「如是因,如是果」,成為因果自然和必要的真理,真實不虛。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如嘉祥法師《三論玄義》卷下載:百一十六年外,有舶主兒,名摩訶提婆,端正聰明,作三逆罪,後入佛法。凡有二事:一者取諸大乘經,內三藏釋之——諸阿羅漢結集法藏時,已簡此義(按:指大乘經義),而大眾部用此義,上座部不用之,因而起諍,遂成二部……這被認為是部派佛教根本分裂的一個主要因素。至佛滅二百年際的大眾部中,上述不同的觀念業已形成鮮明堡壘。
  •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有哪些呢?
    佛菩薩名號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才知道佛法教學方法的圓滿,在佛門講的善巧方便,是最高的藝術境界。諸佛的名號、塑像,是代表我們的性德。菩薩名號菩薩像,代表修德;告訴我們日常生活,怎樣修學,能使我們的性德完全顯露出來,在生活裡得到受用。
  • 佛說彌勒菩薩上生經
    文殊師利法王子,與其眷屬五百菩薩俱。天、龍、夜叉、乾闥婆等一切大眾,睹佛光明皆悉雲集。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放千光明,一一光明各有千色,一一色中有無量化佛。是諸化佛異口同音,皆說清淨諸大菩薩甚深不可思議諸陀羅尼法,所謂阿難陀目佉陀羅尼、空慧陀羅尼、無礙性陀羅尼。大解脫無相陀羅尼。爾時,世尊以一音聲說百億陀羅尼門。
  • 佛門中設立四大菩薩用意很深
    文殊菩薩最後一位老師普賢菩薩,教什麼?所以普賢菩薩是實踐,普賢菩薩做榜樣,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才是真正幸福人生,真正快樂無比,讓我們法喜充滿,生歡喜心。文殊菩薩四大菩薩等於四個大學學院,所以佛門真的是一個法界、虛空界的最高級的學校、學院。
  • 佛有三不能,不能滅定業,怎麼地藏菩薩卻宣說了滅定業真言?
    佛門大德說,佛有三不能。不能滅定業,不能度無緣,不能盡眾生界。這三點雖是大德口說出,但在佛經中卻也都能找到依據。不能滅定業。這個太多證據了。佛陀自己有頭痛、背痛、足下出血之厄。佛陀也不能挽救釋迦族脫離刀兵滅族之劫。佛陀也不能讓信徒夭折的孩子起死回生 。可知佛陀不能滅定業是真的。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功德利益
    ,投生佛國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奉紹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大菩薩萬二千人俱,及諸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會說法。  顛倒女人悲號重白:我聞智者說如是言,若造諸惡,值佛及僧,懺悔即滅。設所命終,入諸地獄,造小福者,還得生天,於意云何,願為我說。  普光正見如來,告顛倒言:若有眾生,造諸重罪,遇佛及僧,至誠懺悔,不復更作,罪得消滅。
  • 《華嚴經》|信、解、行、證·「四不壞淨」
    一眾往禮大佛過後,來到殿前石旁椅子坐下歇息,友人們靜觀遊人百態,餘則藉此機會,沉思碑上「信解行證」之種種意義。「信解行證」是佛教之學習次第,惟不見於古代佛典,傳說乃唐朝華嚴宗祖師清涼國師為《華嚴經》作注時所提出之綱領,後來成為大乘佛教菩薩踐行過程之說明,復因此四字清晰易記,將學佛之道簡潔概括。
  •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談此真言的力量,兼說如何受持此咒?
    如眾生恭念滅業真言,「定能拔三障苦,施三德樂」。(收錄在 《 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九華山志〉)除了堅定和專心持誦此咒,要能滅定業,拔三障,應有正知正見。所以大師特別強調眾生要「明識是非,了達邪正……深信因果,解第一義」。地藏王菩薩有大慈悲心,「地藏菩薩法身咒」亦因廣度眾生而傳世。
  • 封神演義:論地位他是闡教十二金仙的上司最後為何跳槽去了佛門?
    神舞虹霓透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靈鷲山下號燃燈,時赴蟠桃添壽域。這個道人是誰?燃燈道人是也,他到底是不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無法證實不過在十絕陣裡和趙公明打照面的時候,趙公明倒說了這麼一段話:「……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般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
  • 海濤法師「《彌勒菩薩心咒》念出來,所吃所殺皆超度!」
    「兜率天主彌勒菩薩」,我們也叫「兜率天冠彌勒」,因為菩薩頭頂上有個寶冠,手結轉法輪印。第一個,我們要來讚歎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禮讚偈》:「大慈大悲智慧彌勒佛,盡除貪瞋無明諸闇鈍,眾生怙主一生補處佛,頂禮當來下生彌勒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心咒》:「嗡 瑪地 瑪地 薩米地 梭哈」。
  • 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金仙,五人由道入佛,真實意圖你想不到
    封神之戰中闡教大勝,截教基本瓦解,按理說該是闡教一家獨大的時候,那為什麼封神大戰之後,以燃燈道人為首一共五人要由道入佛呢?先說說是哪五個去了佛門:為首的自然是燃燈道人,由道入佛之後成為燃燈古佛,三世佛之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
  •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被使世俗淺薄,官法荼毒,賤役煩重,百姓窮苦,求取難得,良由信邪倒見,獲如是苦,唯願世尊!為諸邪見眾生,說其正見之法,今得悟解,免於眾苦。佛言:善哉!善哉!無礙菩薩,汝大慈悲,為諸邪見眾生,問於如來正見之法,不可思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天地八陽之經,此經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佛今說。
  • 成佛妙道: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佛說法句經·親近真善知識品》 佛語須菩提:「佛天中天,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者,教人入是經中,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很多人總是說,為什麼佛菩薩不來我們這裡示現呢?佛菩薩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示現、去度生,都會先用法眼觀察那裡的眾生。眾生該以何種形象得度,就示現何種形象;該以何種方式得度,就運用何種方式。已成熟眾生,令其得度;己種善根者,令其增長;無善根者,令種下善根。
  • 人死之後燒為灰燼,入骨灰盒而入墳墓,靈魂在哪,阿難曾經問過佛
    人死之後燒為灰燼,入骨灰盒而入墳墓,靈魂在哪,阿難曾經問過佛。在我國有三個比較特殊的日子,即是清明、中元、和除夕。清明的前一日為「寒食節」。舊時,家家戶戶到祖塋添土上墳,俗稱「春祭」。素有「東(立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墳土」之說,以示給祖先修繕房屋和悼念之情。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所有一切種類的眾生:若是卵生、若是胎生、若是溼生、若是化生;若是有形象、若是沒有形象;若是有思想、若是沒有思想、若不是有思想也不是沒有思想,我都使他們入到無餘涅槃的境界而滅度。這樣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際上卻沒有眾生得到滅度的。因為什麼緣故呢?須菩提!若是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