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太原像一支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欣喜。這不,今天一早,攝影愛好者劉忠國就告訴我們,他在北中環橋和勝利橋之間的一個小島上,看到幾十隻蒼鷺成群結隊地在覓食、嬉戲,他趕忙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這和諧的一幕。他說自從太原市加大生態環境和城市治理力度以來,在他的相機裡像這樣的「小欣喜」已經積累了不少。
當記者按照劉忠國的指引來到北中環橋段的溼地公園時,遠遠地看到汾河中間有一座鬱鬱蔥蔥的小島。順著劉忠國手指的方向看去,高大挺拔的樹冠上有若干個白色小點,劉忠國說,這是一群飽餐之後正在休息的蒼鷺。這些蒼鷺錯落有致地站在樹梢上,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伸長脖子四處張望,還有的站累了,扇扇翅膀在河面上翱翔。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以前這個蒼鷺不多 現在蒼鷺越來越多了 都在這居群了 而且其他的鳥也隨著都過來了 這個環境就是好)
劉忠國說他拍攝汾河的時候,太原剛開始修建汾河公園,那時候水量不多,水質也渾濁,兩岸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偶然有人經過也是掩鼻、匆匆走開。可是自從1998年起,太原陸續啟動四期汾河城區段治理工程,目前已經完成33公裡。通過嚴格流域節水、改造大型灌區節水、治理13個超採區等措施,實現了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汾河入黃口水質去年也穩定退出劣V類。與此同時,汾河兩岸的綠化帶建設更從無到有,實現了質的飛躍。這一系列的變化也悄悄地藏在了劉忠國的照相機裡。
【一系列鳥類畫面+音樂】
劉忠國說,他平時拍攝最喜歡到勝利橋與攝樂橋之間的溼地公園,這裡沒有過重的人工雕琢痕跡,人與自然能更親密地融合在一起,宜居的環境也能吸引更多的小動物來這裡安家,白鷺、天鵝、啄木鳥、野鴨、鳳頭等等,有的叫得出名字,有的是從未見過的新面孔,它們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現在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 對鳥類保護意識越來越重了 人們不再驚擾它們了 所以這些鳥都願意在這個地方嬉戲 居住 繁衍後代)
鶯啼燕囀,綠樹陰濃,荷塘倒影、撲鼻花香,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不僅僅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更是一座城市治理理念的紮實落地。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很多老太原人出去了以後 看到我們的照片 都喜歡都想回太原來看一看 希望我們太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