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美景惹人醉 蒼鷺棲汾河

2020-08-02 太視新聞綜合頻道


太原:美景惹人醉 蒼鷺棲汾河

盛夏的太原像一支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欣喜。這不,今天一早,攝影愛好者劉忠國就告訴我們,他在北中環橋和勝利橋之間的一個小島上,看到幾十隻蒼鷺成群結隊地在覓食、嬉戲,他趕忙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這和諧的一幕。他說自從太原市加大生態環境和城市治理力度以來,在他的相機裡像這樣的「小欣喜」已經積累了不少。

當記者按照劉忠國的指引來到北中環橋段的溼地公園時,遠遠地看到汾河中間有一座鬱鬱蔥蔥的小島。順著劉忠國手指的方向看去,高大挺拔的樹冠上有若干個白色小點,劉忠國說,這是一群飽餐之後正在休息的蒼鷺。這些蒼鷺錯落有致地站在樹梢上,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伸長脖子四處張望,還有的站累了,扇扇翅膀在河面上翱翔。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以前這個蒼鷺不多 現在蒼鷺越來越多了 都在這居群了 而且其他的鳥也隨著都過來了 這個環境就是好)

劉忠國說他拍攝汾河的時候,太原剛開始修建汾河公園,那時候水量不多,水質也渾濁,兩岸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偶然有人經過也是掩鼻、匆匆走開。可是自從1998年起,太原陸續啟動四期汾河城區段治理工程,目前已經完成33公裡。通過嚴格流域節水、改造大型灌區節水、治理13個超採區等措施,實現了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汾河入黃口水質去年也穩定退出劣V類。與此同時,汾河兩岸的綠化帶建設更從無到有,實現了質的飛躍。這一系列的變化也悄悄地藏在了劉忠國的照相機裡。

【一系列鳥類畫面+音樂】

劉忠國說,他平時拍攝最喜歡到勝利橋與攝樂橋之間的溼地公園,這裡沒有過重的人工雕琢痕跡,人與自然能更親密地融合在一起,宜居的環境也能吸引更多的小動物來這裡安家,白鷺、天鵝、啄木鳥、野鴨、鳳頭等等,有的叫得出名字,有的是從未見過的新面孔,它們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現在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 對鳥類保護意識越來越重了 人們不再驚擾它們了 所以這些鳥都願意在這個地方嬉戲 居住 繁衍後代)

鶯啼燕囀,綠樹陰濃,荷塘倒影、撲鼻花香,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不僅僅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更是一座城市治理理念的紮實落地。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採訪 攝影愛好者 劉忠國】

(很多老太原人出去了以後 看到我們的照片 都喜歡都想回太原來看一看 希望我們太原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太原汾河溼地,白鷺戲舞
    然而,太原汾河景區溼地公園裡,卻上演著熱烈的「冬日風情」。河岸邊,黃黃的蘆葦隨風搖曳;碧波上,嘴裡叼著泥鰍的鸊鵜在水面「蹚」出串串清波;斑嘴鴨的頭頂上,盤旋著伺機掠食的白鷺、蒼鷺,每年入冬,越來越多的候鳥「鍾情」於此,為太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顏值」和「活力」。
  • 太原有隻獨腿蒼鷺 人稱「鳥堅強」
    在太原汾河溼地,有這樣一隻堅強的蒼鷺,它僅剩一條腿,仍在空中飛翔,它舞動著殘缺的翅膀,在水中與泥鰍搏鬥。去年這個時候,這隻蒼鷺的一條腿已受傷折斷,它吊著斷腿在天空遊弋時被攝影人發現。當時從它艱難飛行的情形看,許多人都認為由於腿傷失血和感染,會造成它捕食的困難,加之天氣寒冷,這隻蒼鷺大約活不過冬天。
  • 太原:七十餘種珍貴鳥禽「戀」汾河
    「這些都是在汾河景區拍攝的鳥禽,近5年,僅在汾河景區我就拍到了有七十餘種。」高秋生是太原鳥圈裡出了名的拍鳥人。什麼季節有什麼鳥禽,是候鳥還是旅鳥,鳥禽叫聲怎樣?問他,無一不知。可真正讓高秋生上心、將拍鳥作為攝影興趣培養的當屬2015年底山西省太原市北中環橋汾河邊「作客」的一隻黑鸛。
  • 山西汾河溼地清徐段迎來大批白鷺!(高清組圖)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導:初冬季節,山西省汾河溼地太原清徐段迎來大批美麗的「生態鳥」——白鷺,它們三五成群,或駐足棲息,或在淺灘沙洲悠然閒步,或在藍天碧宇展翅翱翔,或在河水間嬉戲覓食,或在岸邊樹木上棲息。白鷺在河邊嬉戲婀娜多姿的白鷺山西省汾河溼地太原清徐段迎來大批美麗的白鷺白鷺展翅,如同一名舞者白鷺在岸邊駐足棲息白鷺在河水間覓食潔白美麗的白鷺白鷺翩躚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
  • 白鷺金雕都來汾河過冬了
    11月18日,初冬的太原汾河公園近年來,太原市持續推進汾河綜合治理,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沿岸汾河溼地吸引了白鷺、蒼鷺、金雕、鳳頭鸊鷉等多種水鳥、猛禽。其中,到太原越冬的白鷺數量逐年增多。
  • 又見汾河流水譁啦啦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又見汾河流水譁啦啦新華社記者 高敬「汾河流水譁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這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昔日汾河兩岸的秀美風光。然而,這條山西的「母親河」一度不堪重負,水量少、汙染重。
  • 劍網3太原汾河挖馬草分部哪裡多 劍網3馬草哪裡挖的多
    導 讀 劍網3太原汾河挖馬草寶地分享,是不是還在為了一株馬草和別人大眼瞪小眼,小編今天告訴你一個地方,讓你不用再和其他人爭,也可以輕鬆挖到大量馬草,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劍網
  • 太原有隻「鳥堅強」
    太原有隻「鳥堅強」 在太原汾河溼地,有這樣一隻堅強的蒼鷺,它僅剩一條腿,仍在空中飛翔,它舞動著殘缺的翅膀,在水中與泥鰍搏鬥。去年拖著傷腿的蒼鷺。顧桐 攝 去年這個時候,這隻蒼鷺的一條腿已受傷折斷,它吊著斷腿在天空遊弋時被攝影人發現。
  • 太原飛翔的白鷺,鸕鷀,夜鷺 蒼鷺,銀鷗
    #太原身邊事#受到了拍鳥的朋友勸告:在頭條上發鳥片,不要再發詳細地址,有很多不道德人用彈弓打鳥。真的不能理解,不管你喜歡幹什麼,總有一個道德底線。大概玩彈弓的也有群吧,沒有群規嗎?我們拍鳥在太原有個大群,首先要求拍鳥人首先愛鳥之人,不能為拍鳥破壞鳥的棲息地,不能為拍鳥禍害鳥。在此也向用彈弓打鳥人敬告請自重。
  • 太原的文化符號——太原八景
    由土堂村沿汾河上溯,在汾河東岸的蘭村東岸,即是太原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位於汾河峽谷出山口的烈石山富含巖熔水,大小泉眼噴湧而出,匯成一池清潭,因為泉水寒徹徹骨,因而謂之寒泉。
  • 汾河溼地的白鷺美
    太原天氣晴朗,氣溫較暖。汾河溼地的白鷺比較活躍,有捕食的、有飛翔的、還有戲水的,形態各種各樣,它們是一群可愛的小精靈。
  • 招商銀行「悅跑悅開薪」 300餘人汾河熱跑健身
    > 5月7日,太原汾河公園躋汾橋邊
  • 太原治「九河」(人民眼·生態治理)
    「九河」,是指汾河在太原市區的9條主要支流,其中北澗河、北沙河、南沙河從東匯入汾河,風峪河、冶峪河、虎峪河、玉門河、九院沙河、小東流河則西入汾河。「九河」曾因生產生活汙水直排河道而受到汙染。圍繞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太原市近年來實施「九河」綜合治理工程,控汙、增溼、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
  • 太原暑期5個主題10條線路,等你來打卡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太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夏季的太原山青水秀,綠樹成蔭,多次被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評為中國避暑旅遊城市。爽爽的太原等待你,清涼太原歡迎你,錦繡太原擁抱你!
  • 驢友實拍:冬天的太原石千峰和壁虎山
    太原西山,一直是驢友們青睞的目的地之一。易達的幾位朋友就是資深驢友,每禮拜天都會轉一轉太原周邊的「名山大川」。這不,本周六、周日兩天,朋友們又去了太原西山,周六石千峰,周日壁虎山。圖片中就是石千峰山上的標誌——無名石刻了。太原石千峰,位於西山杜爾坪,一半屬於古交。大家都知道太原那幾天也下了點雪,但市裡面已經看不到一點雪了。山裡則不同,圖片中可以看到,驢友們在石千峰山裡就是在爬雪山。
  • 太原「古晉陽八景」令人痴迷,全見過的,一定是標準老太原
    烈石冷泉、汾河晚渡、雙塔空、巽水煙波、堀圍紅葉、土堂神柏、天門雪、蒙山曉月…以上被稱為「太原八景」,太原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晉陽」,又被稱為「古晉陽八景」,是太原有名的文化遺產風景區,我們都聽過太原八景,但是,太原八景的由來,故事和風景怎麼樣?
  • 到太原溼地公園看白鷺輕舞
    到太原溼地公園看白鷺輕舞】太原身邊事近日,在太原溼地公園攝樂橋附近,一群白鷺正在覓食、嬉戲,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外形美麗,姿態優雅。隨著太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選擇在太原汾河沿岸棲息、越冬。
  • 蒼鷺們再度光臨上海動物園
    >每年8月底9月初,都會有2—4隻蒼鷺準時出現在上海動物園天鵝湖周邊,它們或在島上的樹冠頂部停棲,或停在湖中竹筏上,與白鷺夜鷺混居在一起。今年,蒼鷺們又如期和大家見面啦!蒼鷺如果沒有發現食物,蒼鷺會站在淺水處一直等候著,有時甚至會等數個小時之久,因此蒼鷺又得名「長脖老等」,就是描述蒼鷺等候食物的狀態。
  • 太原曾經最大的城中村:被稱「舊貨交易村」,如今只剩門樓
    在山西太原沒有城市建設之前,你知道太原最大的城中村嗎?小編依稀記得,那個時候的太原最熱鬧的就是後北屯、彭村、南屯了,其中彭村是最大的一個城中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這裡呢?說到這個村名字的由來也比較有意思,據了解整個村子沒有姓彭的人,只不過是因為緊挨汾河,而汾河的水經常出現泛濫澎湃的現象,所以這個村就得以「澎村」,後來慢慢的人們就把三點水給去掉了,所以有了現在的名字。
  • 太原萬畝生態園,啟春閣、香水溝、水牛溝,處處均是美景
    太原萬畝生態園,可是西山改造的大工程,以前的西山,空氣品質差、路面坑窪、住在西山的人都苦不堪言,可是現在,改造後的西山成為了遊覽勝地,空氣品質好、有採摘園、還有能看到太原市全景的啟春閣。西山旅遊公路的建成,更是吸引了很多騎行者前來觀賞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