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影視演員的片酬受到了全社會空前的關注,影視行業內,「全行業為明星打工」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在一些劇組,幾百位工作人員的薪酬合起來還抵不過一位主演的片酬。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現象,是因為長期以來,視頻網站和電視臺這樣的播出平臺在購劇過程中,高度關註明星效應。作品沒有大牌明星,就賣不上好價錢,甚至賣不出去,當演員可以作為標準來決定整部電視劇價格時,他們的片酬自然就會在和片方的討價還價中一路水漲船高。
行業內外遏制「天價」片酬的呼籲已經喊了多年,但這個現象不但沒有逆轉反而愈演愈烈,直到明星的「天價片酬」終於超出了接盤者承受的極限。今年4月,不堪重負的三家視頻網站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聯合發布《關於規範影視秩序及淨化行業風氣的倡議》,提出要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現象。
如何對付「天價片酬」,視頻網站想到了一個方法:培養新人。
在上海電影電視節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上,愛奇藝CEO龔宇提出,演員「高片酬」是因為供需關係的不平衡,所以要「讓供給更大,讓新人出來」。
視頻網站自產自銷,在自製劇項目中主控力強,轉向也最快。於是出現新的行業現象,網際網路自製劇在前兩年砸錢「拼咖」之後,又開始嘗試大規模推出新人演員擔綱主角。上周,法醫題材網劇《法醫秦明》第二季回歸,劇迷發現這一季的三位主演大換血,飾演法醫秦明的劉冬沁是演藝圈的新人,兩年前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在主演《法醫秦明》之前甚至沒有一部像樣的代表作。劇中女一號、飾演法醫助理的於莎莎此前主演過一些搜狐視頻自製的喜劇短片,而在演員身份之外,於莎莎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搜狐視頻的主持人。劉暢在劇中飾演刑警隊隊長林濤,他的演藝經歷更為簡單,兩三年前,他還是一位出入T臺的職業模特。
之所以「推陳出新」,有縮減演員片酬開支的考慮在裡面。《法醫秦明》第一季捧紅了主演張若昀、李現,他們現在的身價無疑今非昔比。於是起用新人,讓演員片酬與電視劇製作支出配比合理,成為保證劇集品質的最佳選擇。
在2017年,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中,就要求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在前不久的搜狐視頻春夏推介會上,搜狐視頻CEO張朝陽表示,今後在自製項目上,會放棄對大牌明星的重金投入,搜狐視頻將以小而美的創新內容突圍大製作,把更多的錢花在製作本身。
不為「天價片酬」買單,已成為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共識。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也在網絡視聽產業論壇網絡劇分論壇上提出,唯大咖論已過時,故事和劇本才是第一位,如果一個影視製作公司還拿一個堆砌大咖明星的PPT來做方案溝通,從騰訊視頻的角度講,不會被忽悠。王娟坦言:「有些演員因為拍了一兩部劇突然走紅,他的經紀團隊就覺得自己的藝人有這樣的號召力,有這麼大的粉絲量,你就應該追著買單。當這種膨脹超過我們平臺長遠健康發展的天花板時,你再高也不過是一個數字。對我們來講,可能你很熱,演技也很好,但我還是要忍痛割愛。」王娟覺得,現在整個行業已經逐步回歸理性。
「可能以前吃過虧或上過當,但是不會一直持續。」大優酷事業群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也有同樣的感受,她表示現在演員成本大於製作成本的項目,都會被評估為高風險。馬筱楠以最近製作的一部劇為例,該劇選擇了一位新人演員,沒什麼名氣,但很適合角色、演技也不錯。馬筱楠說:「未來主控的項目中,我們會起用更多新演員。有很多沒有名氣但非常適合角色的演員,他們的精彩表演一樣可以回報平臺。」
起用新人的市場風險同樣不可忽視,就像《法醫秦明》第二季主演大換血,或多或少會給老劇迷帶來不適感。對此愛奇藝CEO龔宇認為:「當然初期是有代價的,需要我們平臺也好,製作方也好,冒更多的風險把資金投入到新人身上,雖然你投資風險大,但是給他們機會,讓供給方變大,自然能解決絕大部分高片酬的問題。」同時,也能「讓供給方更遵守規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