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內戰禍及中國「石油存在」

2021-01-10 搜狐網

  中國在南蘇丹石油利益受損始於這次內戰前,這次內戰充其量是「雪上加霜」。由於中國資本在南蘇丹「家大業大」,內戰雙方不論誰得勢,都勢必仍將設法去尋求「中國友誼」。

  自2013年7月開始激化的南蘇丹總統基爾和前副總統馬查爾的矛盾,在12月15日一場所謂未遂政變之後演化為兩大部族(丁卡族與努爾族)間的大規模內戰。除了首都朱巴的總統衛隊中發生的火併,雙方還圍繞本提烏、博爾、馬拉卡勒等戰略要地展開激烈爭奪,個別地方還上演了坦克戰。截至今年1月初,戰火已造成逾千人死亡,20多萬人流離失所。

  南蘇丹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國家,2011年7月10日剛剛實現南北蘇丹分治和國家獨立;它也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小學教育普及率僅2%弱,全境鋪設路面的公路裡程僅38公裡,產婦死亡率為全球最高。毋庸置疑,內戰最大的受害者,是南蘇丹本國及其人民。

  那麼,這場內戰最大的海外受害者是誰?

  一些輿論認為是中國。

  中國是最大海外受害者?

  日本《外交家》雜誌去年12月25日文章稱,南蘇丹內戰將令其石油生產、出口受到極大損害,而最終最大的受害者,註定只能是在南蘇丹石油產業投入最多、從南蘇丹石油進口量最大的中國。

  南蘇丹的石油產業,直接繼承於南北分治前的蘇丹。蘇丹直到上世紀末,仍是個石油淨進口國。上世紀80年代,法國道達爾公司率先進入南蘇丹勘探,但收穫不大。1995年,中石油進入蘇丹,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工作,短短幾年時間便發現和開採了大量石油。至1999年,蘇丹成為石油出口國和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2011年的南北分治,讓原本「一盤棋」的前蘇丹石油產業被割裂成兩半。分治後南蘇丹原油產量、儲量,約佔分治前整個蘇丹的3/5強。如今的南蘇丹,最高峰時原油日產量高達24.5萬桶,按照官方說法,該國石油產業收入佔整個國民經濟收入的95%,非官方統計更高達98%之多,其中60%左右石油系輸往中國。

  作為南蘇丹、乃至整個蘇丹石油產業的實際開拓者,中國在這個國家的石油投入和「石油存在」是可觀的。

  據《摩洛哥財經》披露,在蘇丹南北分治前,中國在原蘇丹南北方共有12家和石油相關的大型企業,和南蘇丹官方的關係則始自2008年,即獨立前3年。中國在南蘇丹2011年獨立前,累計向其投資200億美元以上,但其中許多為醫院、學校、道路、水電站等非石油項目投資;2012年4月基爾訪華,有消息稱南蘇丹獲得中國80億美元投資,其中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石油產業。

  根據南北分治前蘇丹石油部的數據,位於南蘇丹境內的石油區塊共6個,其中西部的第一、第二、第四區塊由蘇丹大尼羅河石油作業公司經營,該公司的股本結構為中石油40%,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30%,印度ONGC25%,蘇丹國營Sudapet僅5%;東部的第三、第七區塊由Petrodar公司經營,該公司的股本結構為中石油41%,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40%,Sudapet8%,海灣石油和Al Thani各5%,B區塊原本由法國道達爾中標,但該公司因「客觀原因」中途放棄,改由一家名為Jarch, Ltd,有朱巴政府背景的公司託管。

  2013年1~10月,中國從蘇丹進口石油190萬噸,同比增長14%。由於蘇丹和南蘇丹共用一條輸油管(自南蘇丹至蘇丹港,長達750公裡)和一個石油輸出港口(蘇丹港30萬噸級油碼頭),且上述設施均系中資投入、參建和控股(股份比例同樣是40%),蘇丹石油對華出口中過半比例為南蘇丹所產,中國在南蘇丹的石油利益,是一目了然的。

  蘇丹內戰爆發後,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利益業已受到損害。

  去年12月24日,5名南蘇丹石油工人在內戰中成為犧牲者,這5人都來自大尼羅河石油作業公司,如前所述,中石油是其最大股東;12月25日,中石油宣布,從上尼羅河州各油田作業點撤出近八成中國員工。儘管中石油和大尼羅河公司等均表示「將最大限度維持油田生產」,內戰雙方也宣稱要「保護油田」,但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此次內戰的肇因之一,正是基爾和馬查爾兩人均有意爭奪石油產業控制權,所謂「保護」,只恐是開門揖盜,抱薪救火。

  一些業內機構,如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子公司維德什等,認為內戰爆發後,南蘇丹石油日產量大約減少了15%,而非洲當地媒體則更加悲觀(儘管南蘇丹石油部去年12月30日宣稱「石油生產一切照常,日產量維持在20萬桶以上」)。去年曾有分析家預測,2014年南蘇丹石油收益應可恢復到15億美元/年的戰前最高水平,如今看來已前景渺茫。

  損害並非始自內戰

  然而《外交家》雜誌的說法,恐怕只說對了一半:南蘇丹內戰固然令中國在當地石油利益受損,但這種損害事實上早已開始。

  在蘇丹石油開發早期,中國秉持「尊重他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傳統原則,一直站在喀土穆當局一方。2005年1月9日,阿迪斯阿貝巴協議達成,南蘇丹獲得高度自治權,並計劃在2011年1月9日舉行獨立公投,中國開始和由蘇丹人民解放軍控制的南蘇丹自治政府、也即南蘇丹政府前身正式接觸。2008年9月2日,中國駐朱巴總領館開館;次年10月24日,領事籤證業務揭牌。2011年南蘇丹獨立時,中國和朱巴當局的關係已有了長足發展,甚至開國典禮上升起第一面南蘇丹國旗的旗杆,也是中國贈送的。

  但在南蘇丹當局、尤其基爾看來,中國和喀土穆當局仍維持良好關係,由兩國控股的大尼羅河公司在南蘇丹石油開發中佔據關鍵地位,這對急欲掌握石油產業龍頭地位的基爾構成現實利益威脅。不僅如此,在基爾看來,「一根繩子上吊死」是危險的,南蘇丹經濟已不可避免吊在石油這一根繩子上,而這根繩子的大頭,又掌握在北京-喀土穆手裡,開採的「龍頭老大」是「大尼羅河」,身為內陸國的南蘇丹,石油出口要靠中國人修的管道、港口,從蘇丹境內運出,煉油設施大多數修在喀土穆等蘇丹境內城市,最大的買家也還是中國,這實在是不保險得很。

  正因如此,自獨立以來,基爾在國內,不斷試圖用自己控股的Jarch, Ltd,取「大尼羅河」而代之,在國際上則一方面多次和蘇丹發生齟齬、摩擦,甚至兩度交戰、停產、停止石油出口,另一方面屢屢揚言,要修建南蘇丹朱巴-肯亞拉穆港的新輸油管,從而一勞永逸地擺脫對蘇丹的依賴,結束所謂「南蘇丹產油,喀土穆分錢」(2009年蘇丹石油收益25億美元,北方分得14億,南方11億,此後歷年分配比例大體相當,南蘇丹對此十分不滿)的「不公平狀態」。

  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損害中方利益。這種損害不僅體現在對「大尼羅河」的打壓,對南蘇丹-蘇丹港輸油管的威脅,以及多次停產、停止出口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也體現在其它方面。

  去年2月下旬,基爾政府突然宣布,勒令Petrodar中方負責人劉英才72小時離境,理由是「未經南蘇丹政府同意,擅自挪用南蘇丹石油收益向喀土穆當局支付石油過境費」;不到兩個月後,基爾卻又大談「中國-南蘇丹友好」,暗示希望中國成為朱巴-拉穆港輸油管的最大投資者,並為此專程訪華。

  南蘇丹石油大多數產自南北蘇丹邊境附近,2012、2013年,南北蘇丹在邊境地區幾度交火,導致主要石油產區—上尼羅河州、北加扎勒河州、聯合州等地局勢動蕩,石油生產、出口幾度被叫停;南蘇丹因「石油過境費」和石油出口收益分配比率等問題,多次以停止出口、停止石油生產為法寶,向喀土穆當局叫板;此外,基爾最初的構想,是尋求中國以外的外國資本投資修建朱巴-拉穆港輸油管,以平衡中方影響。所有這一切,事實上業已對中國在南蘇丹石油利益構成極大損害和威脅。與之相比,此次內戰的影響充其量是「雪上加霜」,甚至可以說,並非最主要、最嚴重的消極影響。

  危機影響和中方的應對

  從全球能源市場格局看,2014年供需平衡正向著有利於需方的方向發展,南蘇丹原油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但並非關鍵,且如前所述,內戰雖是新的,危機卻早已存在,中方自早有準備,足以控制危機所造成的影響。

  自2009年自治、尤其2011年獨立後,南蘇丹當局一直致力於吸引國際資本投資本國石油產業開發,尤其是投資規模大、成本周期長,卻對南蘇丹擺脫石油經濟過度依賴喀土穆通道至關重要的煉油產業和新輸油管項目。但效率低下、貪腐橫行的政府治理,惡劣的南北蘇丹關係,和朝令夕改的政策,已令外資望而生畏,而內戰的爆發,更直接威脅外國公司資產、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如前面所言,石油是南蘇丹賴以養家餬口的經濟支柱,也是各派政治勢力的「吃飯飯碗」,戰爭是最花錢的遊戲,離了石油這隻幾乎唯一的「飯碗」,兩家誰也打不起、打不長。儘管國際斡旋下的阿迪斯阿貝巴和談今年1月3日再生波折,被推遲舉行,但迫於生存壓力,各方最終仍不得不尋求妥協—哪怕只是暫時的。誰也離不開石油,而石油生產、出口,又都離不開中國,這是近期內難以改變的現實。

  不僅如此,內戰所帶來的不穩定局勢,註定令本就對南蘇丹投資經營環境提心弔膽的各國資本望而生畏,非但煉油設施建設和朱巴-拉穆輸油管之類令基爾和馬查爾等南蘇丹「大佬」不約而同朝思暮想的「大手筆」將成可望不可即的鏡花水月,就連恢復戰前產能,回到靠石油勉強餬口的日子,恐怕都只能是一場夢。在這種情況下,內戰雙方不論誰得勢,都勢必仍將設法去尋求「中國友誼」,因為,相對於尚未被「深套」的其它外國資本,中國資本在南蘇丹「家大業大」,即便不願追加「大手筆」,也勢必不能把現有的基礎和投入一併割捨。

  由此可知,中國資本、企業和石油利益,還將繼續在南蘇丹存在下去—既是「受害」下去,又何嘗不是「受益」下去?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古人誠不我欺。

  而最大的「害」,莫過於內戰雙方不戰不和、且戰且和、時戰時和,將這場危機斷斷續續卻曠日持久地拖延下去,從而令南蘇丹投資環境和石油作業遭到持續性、永久性損害。倘如此,受害的又何嘗止於中國在當地的「石油存在」?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117/n393672389.shtml business.sohu.com false 《南風窗》雜誌 陶短房 http://www.nfcmag.com/article/4510.html report 4783 中國在南蘇丹石油利益受損始於這次內戰前,這次內戰充其量是「雪上加霜」。由於中國資本在南蘇丹「家大業大」,內戰雙方不論誰得勢,都勢必仍將設法去尋求「中國友誼」。自

");}

相關焦點

  • 堅守海外最美固井人--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在海外的人一直堅守,在國內的人心生牽掛,無論石油人在哪裡,都有著同樣的美麗。  大慶鑽探鑽技一公司南蘇丹3/7區項目部的將士們,從年前就停下了歸家的腳步,堅守生產施工,做好自身防控,人人攢著勁幹,在海外長時間奮戰。截至3月5日,南蘇丹3/7區固井項目一共施工作業18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 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組織防衛演練
    新華網瓦烏10月10日電(賈方文 駱金峰)「作戰值班室,作戰值班室,我是3號哨位,有20名不明身份人員持有武器正向我營區逼近……」「按照預定方案執行……」  當地時間6日8時許,隨著一陣響亮而急促的警報驟然響起,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工兵分隊展開營區安全防衛演練。
  • 南蘇丹五千難民衝擊維和軍營 中國軍隊全副武裝
    當地時間6月24日18時左右,南蘇丹瓦烏市南郊出現密集槍聲。據悉,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在此爆發激烈衝突,直至夜間21時才趨於平穩,但零星槍聲仍然不斷。25日早上7時許,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瓦烏基地南側3至5公裡處再次發生激烈交火,並伴隨著手榴彈和迫擊炮爆炸聲,安全形勢急劇惡化。
  • 日本自衛隊南蘇丹宿營地曾槍戰 海外出兵受質疑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日媒報導,南蘇丹首都朱巴今年7月發生大規模戰鬥時,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PKO)的日本陸上自衛隊宿營地附近一幢大樓曾發生了兩天的槍戰。南蘇丹政府軍的發言人日前向日本媒體展示了現場。報導稱,19日是日本安全保障相關法獲得國會通過一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目前正在研究是否交派自衛隊基於安保法的「馳援護衛」等新任務,應否參加PKO的問題或將再次受到質疑。
  • 大慶鑽探336名海外員工保石油生產:隆隆鑽臺寄相思
    中新網哈爾濱10月8日電 題:大慶鑽探336名海外員工保石油生產:隆隆鑽臺寄相思  全攀峰 李新龍 中新網記者 史軼夫  「老婆、女兒我終於快見到你們了。」宋千騫站在大慶鑽探工程公司伊拉克艾哈代布項目鑽井平臺上眺望著東方,那是中國的方向,家的方向。
  • 敘利亞打了8年內戰,龐大軍費哪裡來?背後有3個強大靠山
    導語:敘利亞打了8年內戰,龐大軍費哪裡來?背後有3個強大靠山眾所周知,敘利亞擁有悠久的歷史,曾經見證了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輝煌,是個世界古老文明的發源地。敘利亞位於石油資源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是敘利亞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如今敘利亞的石油也面臨的枯竭的情況,人口又是高速增長,導致國家失業率逐漸增多,國家的矛盾惡化。在2011年至今敘利亞就一直在發生國家內戰,敘利亞反動派和敘利亞政府軍展開了8年的內戰,本來應該會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富國,卻硬生生被打成一個戰亂、貧窮的國家。
  • 自主創新 支撐氣舉發展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近年來,氣舉試驗基地作為中國石油氣舉特色技術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和對外合作交流平臺,堅持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戰略,從產品引進、「輸血」起步,到自主創新、「造血」立身,對標國際,服務國內外市場,完成氣舉採油技術國產化、自主化的嬗變,打造了中國石油自主氣舉技術研發中心和氣舉試驗基地,為國內外油氣田高效開採、低成本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 坍塌的敘利亞:內戰十年,敘利亞經濟還剩下幾成功力?
    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十個年頭,給這個中東國家帶來的傷害是毀滅性的。特別是在經濟領域,十年的內戰導致敘利亞經濟損失1.6萬億美元,相當於俄羅斯一年的GDP總量。坍塌的經濟支柱敘利亞雖地處中東,但是石油儲量一般,有800多個油氣構造,已探明儲量為25億桶,同周邊的伊拉克、伊朗等國相比並不算豐富。但是除了自用外,也能對外出口。敘利亞的油田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產油,80年代末開始對外出口。此後,石油工業一度成為敘利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其主要外匯來源。
  • 中國石油九成加油站完成雙層罐防滲改造
    來源:經濟日報截至2019年底,中國石油銷售公司覆蓋面最廣、工程量最大、安全環保要求最高的民生工程——加油站雙層罐防滲改造工程已有1.8433萬座提前完工。這標誌著中國石油90%的加油站全面實現了油品的全程雙層化與夾層滲漏的集中報警,以及油氣從油庫到油站再到油庫的全密閉運、銷、存管理,實現大氣零排放,土壤、地下水零汙染。中國石油加油站防滲改造工程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實施。
  • 蘇丹殺害中國石油工人罪犯被執行絞刑
    3月17日,蘇丹對2004年殺死4名石油工人的兩名罪犯實施了絞刑,4名受害者中有兩名中國工人。據悉,這兩名犯罪分子曾在蘇丹南科爾多凡省殺害4名石油工人並搶劫了他們的車輛。這4名工人來自一家中國石油公司。當地媒體報導稱,絞刑是在蘇丹北科爾多凡省中心城市歐拜伊德的監獄裡執行的。由於蘇丹能源豐富的地區地處偏僻地帶,安全狀況令人擔憂,石油工人遭到殺害的事件屢屢發生。
  •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擬轉設為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2020-12-25 15:42:45 來源: 中國山東網 舉報
  • 中國石油集團特等勞動模範、勞動模範名單
    34.譚文波 試油公司工程技術研究所新技術推廣分公司高級技師35.高維明 吐哈鑽井公司50638鑽井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鑽探工程有限公司36.康 輝 第三鑽井工程分公司40505鑽井隊隊長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37.張 勇 川西鑽探公司工人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若當年沒打內戰,「中國駐日佔領軍」能否如願佔領日本?
    日本投降後,中美經過進一步具體磋商,擬定中國方面的駐日佔領軍為一個師,駐紮在愛知縣名古屋。後來,中國「駐日佔領軍」未能成行,那麼這支精銳部隊去了哪,結局又是如何呢?若當年沒打內戰,我們就真的能佔領日本嗎?
  • 為什麼美國敢出兵敘利亞,但中國內戰卻不插手幫國民黨呢?
    不過既然美國能出兵幫助自己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那為什麼中國內戰時,不直接出兵幫助蔣介石呢?首先,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還有一塊民主遮羞布,也是因為這塊民主遮羞布,美國政府不敢毫無理由的真正出兵幹涉中國內戰。
  • 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將大量石油倒入海中,到底有啥作用?
    美國最喜歡的幹的事就是介入他國內戰,比如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不過在上世紀末期,美國倒是難得作為一個正面選手,帶著聯盟軍發動了海灣戰爭,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現身教學了如何運用現代化體系作戰。當時的伊拉克還是中東的小霸王,軍事實力就算放到國際上也有排名,光是兵力就近百萬,可惜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時,簡直就是被壓著打,讓薩達姆整個人都驚掉了大牙。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中國石油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並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中國物理學會主辦)、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國化學會主辦)、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主辦)、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
  • 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環保工作透視
    每一座煉廠都似花園  廣西石化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和諧相處的場景,只是中國石油煉化企業與自然相生的一個縮影。  北回歸線以南的地理優勢,讓欽州植物種類繁多。即便如此,這家煉化企業還是把自己打造成百草園中的小花園。在這裡,你甚至能發現黃花梨這樣的珍貴苗木。
  • 中石油股票:中石油和中國石油有什麼不一樣
    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屬於同一個公司在兩地掛牌上市,中石油為在香港掛牌,代碼0857,2007年回歸A股,中國石油在上海掛牌,代碼601857。中石油和中國石油有什麼不一樣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英文縮寫「CNPC」,中文簡稱「中國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