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第54屆全球野生動物攝影展」在成都博物館舉行了開展儀式。
↑展覽現場
1965年,英國廣播公司野生動物雜誌發起了「野生動物攝影師年賽」,從首屆吸引了361人參加,到每年均能受到超過4萬餘份參賽作品,吸引力持續擴大。1984年,歐洲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參與其中,為這項賽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18年已進入第54個年頭,是極具全球影響力、代表世界野生生物攝影最高水平的攝影大賽。
據悉,本次展覽免費開放,並將持續至9月1日。
全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參賽
作品首次登陸成都
據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95個國家、超過5萬件作品參與競爭。大賽遴選出100幅獲獎作品展出,它們記錄了野生動物的精彩動作瞬間以及動物本身的美妙和自然世界多樣性。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交流部負責人布拉德·埃爾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通過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攝影家的野生動物攝影作品,來喚醒大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讓人類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處。」
本次展覽別出心裁地採用了大型LED燈箱顯示,使攝影作品更加逼真和生動,且所有圖片和展示器材均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出借。展覽策展人王立說:「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力求讓這些攝影作品最原始的色彩,毫無掩蓋地呈現出來,以達到完美的展覽效果。」
展覽現場
87幅作品分為九大單元,分別為「動物行為」「最高獎項」「鏡頭構圖」「生態多樣」「棲息之所」「生態紀實」「年輕攝影者」「新星攝影師」「組合作品」,它們通過探索和頌揚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揭示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以喚起大家對自然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
「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一番故事,它的一番經歷」,王立講到:「本次展覽提現出的多樣性不僅僅局限於生物多樣性,攝影家都多樣性同樣是重要方面。從每個攝影故事中體會攝影家在拍攝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讓大家了解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也是此次展覽的目的之一。」
方寸鏡頭定格大千世界
最小獲獎者不到10歲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比賽特別設置了「年輕攝影師」組別,均為17歲以下的攝影師作品。
這些年輕參賽者的拍攝技藝高超,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向人們展示了下一代來看待自然世界的視角。本次獲獎的攝影師中,10歲以下的就有3位,別有趣味的《管中窺鴞》就是其一。攝影師Arshdeep來自印度,在與父親一同驅車穿越這座城市的途中,看見一隻小鳥消失在一根廢舊的汙水管道中。他叫停了車,跪在座位上,將父親的照相機和長焦鏡頭架上半開的車窗,高度和視線齊平。沒過多久,一隻橫斑腹小鴞出現了,身後緊跟著另外一隻。兩隻小鴞一同直勾勾地看向他。Arshdeep迅速地拍下了這一幕。照片成功捕捉到小鴞一瞬間的動態,同時也揭示了此地區因森林遭到過度砍伐,動物不得不選擇在城市裡築巢的生態現況。
↑攝影作品《管中窺鴞》
布拉德·埃爾文對攝影界的年輕力量也大加讚賞:「每一代攝影人的拍攝思維都不同,從年輕攝影的作品中,我們除了關注作品本身的內容之外,更可以探索出未來攝影的新趨勢,新潮流。」
據悉,為了讓觀眾能對照片所展示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每幅作品的說明牌上詳細介紹了相關物種的信息、拍攝過程、以及攝影師的感受,儘可能給予觀眾關於作品的完整信息,展現人與自然的關係,深刻反思人類活動對野生生命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實習生李瀚林
編輯 陳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