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Amyitis美麗的空中花園)為王后。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裡,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闢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公元前18世紀前半期,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王統一兩河流域,即以此為國都,同時這裡成為祭祀馬爾杜克神的中心。建築了巴比倫城(Babylon)。在今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約90千米處。巴比倫在阿卡德語意為神之門。後成為加喜特諸王的都城。
公元前689年為亞述王西拿基立所毀,不久又經新巴比倫王國重建。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前605~前562),該城達到極盛。新巴比倫人學會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磚建造主要紀念物,所以巴比倫城的色彩令人吃驚。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的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約於公元前539年成為波斯帝國的都城。公元前331年馬其頓軍隊入侵,巴比倫成為馬其頓在東方的首都。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巴比倫城逐漸衰落。古希臘歷史學家對巴比倫城多有記載,其中以希羅多德的記載最早。
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築和雕塑品時,把"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從此以後,"空中花園"更是聞名遐邇。
直到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 出一個不尋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面積約1260平方米。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
1899~1917,對巴比倫城遺址的考古發掘開始進行。根據史料和考古資料,可大致復原尼布甲尼撒時期的城市布局。當時幼發拉底河可能從城的中部流過,主要建築集中在河東。
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兩河之間的地方)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前(5500年前),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還制定了一部法典名叫《漢莫拉比法典》;這個地區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產生了古巴比倫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趨勢。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遊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
亞述人描繪的空中花園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隻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徵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述。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衝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令人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淹沒在滾滾黃沙之中。我們要了解"空中花園",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近代的考古發掘。 不過也有些記載,雖然提到了"空中花園",但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並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敘利亞國王為取悅他的一個愛妃而特意修築的。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實際上指的是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築的皇家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