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12日訊郜餘淮,現任濟南市消防支隊培訓基地教導員,他的母親張明蘭,今年65歲,江蘇金湖人。張明蘭雖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生活樸素,但卻有著傳統中國婦女的善良與勤勞。她心系消防,教誨兒子成長,時刻都發揚著勤儉持家、愛國擁軍的傳統美德。在兒子從軍的二十六年中,她無時無刻不關心著消防部隊的建設和發展,全身心的支持著兒子的工作,用自己的雙手,撐起家庭和生活的重擔。她常常說起一句話:「既然選擇了做軍人母親,也就選擇了做部隊的後盾,我之前不後悔,將來更不後悔!」
    
    張明蘭證件照
    
    張明蘭生活照
    
    張明蘭生活照
    做為一名軍人的母親,她付出的要多得多,別人的孩子工作後,就可以在生活中給予母親很大幫助,可在生活中她幾乎「靠」不上什麼,有時還會為兒子操心。在兒子剛入伍的那段時間,她對部隊了解不是太多,只是知道部隊的規章制度非常嚴格,消防官兵肩上的責任十分重大,工作環境危險而複雜。作為一個母親,內心是牴觸的,她不願意兒子在這麼危險的地方工作,時時刻刻去面對生命的威脅,她無時無刻都在掛念著遠方的遊子平安與否。所以,每當她看電視、看報紙,甚至和鄰裡聊天,總會不自覺的去搜尋消防官兵的消息,無論是兒子所在的山東還是全國,每一條、每一段有關於消防官兵的消息都不曾遺漏。
    1997年6月的一個清晨,隨著兩個小生命的到來,張明蘭的內心欣喜萬分,「我當奶奶了!還是一對龍鳳胎!」她激動的拉著老伴兒的胳膊,口中還在不停的說著。她那雙因操勞而粗糙的雙手不停地抹去浮現在眼角的淚水。從醫院回到家中,她拿出抽屜裡前不久兒子寄來的一封家書。兒子在信中除了說他在部隊很好,請父母不用擔心意外,還提到了在一個搶險救援行動中,他救出了一名被困兒童,在千鈞一髮的時機把那個孩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腦中孩子那雙驚魂未定的眼睛,耳邊孩子父母感激的言語不停地在自己心中迴蕩,從那一晚開始,他對他所在的崗位、他肩上的使命感,他心中的榮譽感有了全新的認識。初讀兒子的這封家書,她還憂心忡忡,為兒子的安危擔憂,如今再細細品味其中的感情,她好像理解了兒子的感受,她理解了消防官兵的工作,她理解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因為兒媳娘家母親的身體不好常年需要照顧,兒媳只能選擇留在金湖,而孫子孫女尚且年幼在濟南無人照看,為了家庭的穩定,張明蘭毅然決然來到濟南。兒子本不想讓她來,一是因為舟車勞頓、路途遙遠,二是她自身身體也並不是太好,最終還是拗不過母親的堅持妥協了。每每提起這件事,張明蘭總是平淡的告訴兒子:「家裡的事你不用操心,有媽在家裡,你安心工作吧,一定要實現你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要虛度這一生光陰,不要辜負你這一身戎裝。」簡短的話語,激勵著郜餘淮在部隊中沒有後顧之憂的進步與成長,與戰友們並肩戰鬥,克服種種困難,踏踏實實地執行著任務。
    一位普通平凡的母親,一位偉大崇高的母親,這本是矛盾的兩個形容詞,放在她的身上卻恰到好處,沒有一絲的冗餘和不當。從孫子孫女上幼兒園開始,她來到了濟南,一待就是十幾年,年復一年含辛茹苦的撫養著兩個孩子,操持著整個家庭,義不容辭地支持郜餘淮的工作,她一個人承擔起整個家庭的事務,從不讓兒子在工作上分心。在她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培養下,孫子孫女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不管家裡有什麼事情,只要郜餘淮在工作崗位上,她從來不打擾他,這也正是郜餘淮作為長子,對上了年紀身體狀況也不太好的父母最愧疚的一面。曾幾何時,在郜餘淮的記憶裡,母親的頭髮是黝黑黝黑的,是健康的油亮色,可是如今,這滿頭的黑髮卻因為歲月的堅守,家庭的操勞抽成屢屢銀絲,那是歲月滄桑的寫照,也是一位軍人母親的真實寫照。
    郜餘淮從軍二十六年,他胸前累累的軍功章證明了他的優秀,除了部隊的培養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母親張明蘭的諄諄教誨和全身心地支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常在張明蘭的嘴邊,這樣一句樸素而深沉的話深深地影響著郜餘淮的一生,也正是這句話,激勵著他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凡事都認真對待,肯下真功夫,肯用真心學。當有人問起是什麼促使他取得今天的成績時,他每每都會默默地指向那些獎章,因為每一個獎章上都深深的刻著他母親的名字——張明蘭。
    在日常生活中,張明蘭也熱心於公益事業,用心處理好鄰裡之間的關係,時常幫助同在一個小區居住的老人,雖然她自己的身體也並不是特別好,但當有其他老人遇到困難時,她會義無反顧的去幫助那些老人,逢年過節給街坊鄰裡送點家鄉的水果,誰家有喜事了她還會用自己純熟的手工活幫忙出工出力,是小區裡名副其實的熱心腸,每當有人問起她為什麼這麼熱心,她從來都只說一句話:「我的兒子是軍人,作為軍人的母親,不能給孩子,不能給部隊丟人!」在小區裡,張明蘭身體力行的宣傳黨的「雙擁」政策,宣傳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每當「八一」前夕,她都會聯繫軍屬家庭,組織擁軍、愛軍活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整個小區送去快樂和溫暖。
    每一個為了消防事業放棄休息、忽略家庭的官兵背後,都有一個無私奉獻的母親。張明蘭用自己二十多年的默默堅守與付出,不僅溫暖了她的家庭,更撫慰了一個個軍屬們的內心,讓人們深切的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感受到了作為軍屬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