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飛蛾」破繭化蝶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烏蒙「飛蛾」破繭化蝶

春蠶吐絲作繭之後化為了蛹,蛹突破繭殼的束縛就變成了蝶,這是宿命;一個名叫飛蛾的村莊,突破貧困的桎梏,展翅而飛,這是使命。

平均海拔1900米的飛蛾村曾是威寧自治縣玉龍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該村總人口398戶1667人,其中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20戶509人,歷史貧困發生率為30.53%。

「以前兜裡揣兩塊錢去趕集都是緊張兮兮的,還不知道要咋個整。」談起過去的日子,正頂著烈日為烤菸鋤草的76歲村民卯照榮放下手中的鋤頭,打開了話匣子:「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山溝水,趟的是毛溝路……」多少年來,擺脫貧困成為了當地群眾的共同渴望。

窮則思變。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一條條寬闊硬化的通村路打破了飛蛾村通往外界的束縛,15.6公裡的組組通水泥路串通了各個村民小組,在牛棚鎮鄧家營水庫至玉龍的水權交易項目覆蓋全村的基礎上,修建312個小水窖、4個提引工程解決了飲水難問題,歷年來實施的危房改造項目370戶全部完成入住,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

變則通,通則達。「現在兜裡揣個200來塊錢,我都懶得去趕集,一戶人的生活水平至少是以前的30倍!」得益於基礎設施改善,卯照榮把烤菸種植面積發展了30畝,保守估計,除去生產支出,今年淨收益將不低於15萬元。

在飛蛾村,像老卯一樣勤勞苦幹的群眾不在少數,然而,「缺少發展思路」成了許多村民脫貧摘帽的桎梏。脫貧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如何讓黨組織站到脫貧攻堅「前臺」?重在擂勁鼓出重拳,通過黨支部引領來為脫貧攻堅插上「硬翅膀」。

2019年6月,55歲的肖冰主動請纓來到飛蛾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玉龍鎮黨建辦負責人何達躍也被選派至飛蛾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我們通過微夜校、教育培訓等方式讓黨員幹部熟悉政策,再通過務實的工作作風來帶動大家一起參與脫貧攻堅。」肖冰說,這次調整,徹底改變了組織的渙散形象,盤活村支兩委班子,全面提振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精氣神,幹群擰成一股繩,齊心戰脫貧。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村子上下幹勁十足,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成立飛蛾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全村120戶貧困戶、部分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加入合作社,進行抱團發展。

有思路才有出路。合作社養殖生豬269頭,通過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種植尤加利200畝、辣椒120畝、烤菸80畝。此外,還利用生豬養殖項目的收益部分資金購買一臺混凝土攪拌機和一臺裝載機,選取懂建築、懂機械的人員負責管理,負責村內群眾院壩硬化、串戶路硬化以及對外承包經營,三個項目的利潤全部按比例用於貧困戶。

合作社的崛起和發展給飛蛾村帶來了福音。「經過一年發展,村集體經濟從幾乎為零上升到了130萬元,合作社也實現盈利30萬餘元。」何達躍介紹,2020年第一季度給貧困戶分紅54000元,第二季度給貧困戶分紅55900元,解決了本村65戶92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為全村貧困戶戶均增收4100元。

截至目前,全村已全面高質量補齊「3+1」短板,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所有貧困人口都達到脫貧標準,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900元上升到現在的12000元。與此同時,飛蛾村黨支部也被評選為全省公示表彰的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曾經的「飛蛾」撕下了貧困落後的外衣,華麗蛻變成蝶,向著全面小康展翅高飛。

相關焦點

  • 破繭化蝶繪新卷
  • 陳鋼以交響詩曲《情殤》回應《梁祝》60年,再次「破繭化蝶」
    所以,當同時演出《梁祝》和《情殤》的時候,我很自信地覺得這個作品可以對得起《梁祝》,不僅僅是回顧,而且是破繭化蝶,是又一次重生……」——陳鋼接受上音出版社採訪時表示陳鋼於1935年生於上海,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交響音樂作曲家。早年,他師從父親陳歌辛和匈牙利鋼琴家瓦拉學習作曲和鋼琴。
  • 黃聖依化蝶裝破繭成蝶,露鎖骨完美好身材,滿身蝴蝶超美超仙兒!
    #黃聖依化蝶妝#」。黃聖依穿著白色仙氣兒裙子,左手撐著臉,赤腳蜷縮在一個柴火堆成的窩中,破繭成蝶的主題,一開始要在窩裡。接著,黃聖依站了起來,披散長發,穿著白色長裙,露出完美的鎖骨,生了兩個孩子的黃聖依,身材依然好到爆。黃聖依招來很多的蝴蝶,畫面超級美,超級仙兒!經過苦痛的蛻變,才能享受蛻變後的美好。
  • 撫州市總工會運用「3+3」模式 讓貧困村破繭化蝶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徐 巍、徐忠平報導:撫州市宜黃縣圳口鄉固源村為「十三五」省級貧困村,作為掛點幫扶單位的撫州市總工會運用「3+3」模式,讓貧困村破繭化蝶。
  • 強村富民「同頻共振」 休閒宜居「破繭化蝶」
    近年來,旅順口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美麗的發展理念,不斷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強村富民「同頻共振」,休閒宜居「破繭化蝶」。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領導,鄉村振興組織體系不斷強化。
  • 《毛茸茸的飛蛾》八臂那吒-協助拍攝
    生物學家發現,飛蛾在由蛹變成幼蟲時,翅膀萎縮,十分柔軟;在破繭而出時,必須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堅韌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飛翔。毛茸茸的飛蛾【第1幅圖】此作品由貴陽攝影愛好者倪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
  • 震澤:彩鋼板破繭化蝶「衝擊波」
    今年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該鎮裝配式建築製造企業「聚指成拳」,在技術上提檔升級,在市場上抱團出擊,傳統產業破繭成蝶,形成衝擊波效應,今年有望實現銷售額70億元,一個百億元產業呼之欲出。
  • ...去高原草場避暑,在19度的綠野仙蹤撒歡,吃烏蒙放養的黑山羊
    烏蒙大草原位於盤縣烏蒙鎮與坪地彝族鄉境內,海拔2000米至2857米,是西南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草場。 烏蒙大草原距離貴陽大約340km,自駕去烏蒙大草原,從貴陽到盤縣都是高速,從盤縣到烏蒙大草原只有一小段山路,路況還行,但還是需要小心點駕駛。
  • 13個關於飛蛾冷知識,看完後你會對這種生物另眼相看
    有些飛蛾一生都在挨餓。可憐的月形天蠶蛾破繭而出後沒有口器,無法吃喝,只能挨餓。它們的壽命只有一周,在這短短的幾天內找到異性交配產卵就是所有的任務。沒有飛蛾,我們就沒有絲綢了。很多昆蟲都能產生絲,但只有飛蛾化繭時吐出的絲才能製作成絲綢。
  • 會結繭,然後「破繭而出」的神奇寶貝
    在我們的自然界,許多昆蟲都會結繭變蛹,然後變出截然不同的模樣,而在神奇寶貝的世界中,也有許多神奇寶貝會進化成繭或蛹,然後再破繭而出,變成一隻全新的神奇寶貝,其中都有哪些呢?1、綠毛蟲綠毛蟲進化為鐵甲蛹,再進化為巴大蝴,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蟲系神奇寶貝進化了。
  • 「空中牧場」宿烏蒙大草原,遊烏江源
    或許在烏蒙,你揮一揮衣袖,真能帶走一片雲彩。當時節已經進入秋天,這裡還是一副夏天的光景。而城市的秋日依然燥熱、乏悶,烏蒙大草原卻涼爽到不超20℃。西南空中牧場烏蒙大草原如果說壯麗秀美的烏江源給了你的是秋日的閒適,那天高地廣的烏蒙草原,則是另一種在遼闊中生機勃勃的秋。
  • 「唱響烏蒙」昭通旅遊歌曲徵集大賽公告!
    「唱響烏蒙」昭通旅遊歌曲徵集大賽公告!唐代之後,宋封烏蒙,元置烏蒙路,明置烏蒙府,清改烏蒙為昭通。民國時期,昭通在雲南政治上的影響深遠,是當時的第二大城市,第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小昆明」之稱。【勝利起點】
  • 圖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過程,蠶的一生​歷程是怎樣的?
    蠶蛾(成蟲)圖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生長過程蠶寶寶也叫桑蠶、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桑葉為食,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和生理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圖示詳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生長過程。
  • 我們對飛蛾到底有多少誤解?
    飛蛾和一些昆蟲總愛聚在燈光周圍,往往不是被捕食者吃掉,就是被炙烤而亡,為什麼它們不惜冒著死亡的威脅,也要在燈火處翩翩起舞呢?有人說,那是因為一些昆蟲有趨光性,說到光!太陽光更大,為什麼它們不齊刷刷地飛向太陽呢?但飛蛾沒有考慮到現代人類社會的介入:一天24小時,亮著的燈火隨處可見。
  • 蝴蝶與飛蛾
    □駐馬店實驗小學三(6)班 關墨璇飛蛾總是羨慕蝴蝶有美麗的顏色,受人喜愛,
  • 榮蓉《完美偶像》殺青 「化蝶」母親重建圓滿家庭
    在與夢蝶父親表演《梁祝》時墜入愛河,夫妻感情甚篤,在丈夫因意外離世後,她的感情始終處於化蝶狀態。而她化蝶的方式,是不斷的追求和更換男人。除此之外,就是在麻將桌上輸錢和給牌友們,講述她一個個化蝶的風流韻事。久而久之,大家把「蝶皇」的稱號送給了已經繼承她衣缽的大女兒莊夢蝶,而榮蓉則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洋盤兒」。?
  • 好大的飛蛾(圖)
    飛蛾翅膀上的花紋像蛇頭。文/圖記者辛平實習生高波濤本報訊 近日,記者在西安市長安區香積寺村的馬女士家見到了一隻稀奇的飛蛾,這隻飛蛾足有巴掌大小,而且有美麗的花紋。  馬女士說,7月19日早上,她在村口的一個木棚子的雨布上發現了這隻飛蛾。它全身呈棕黃色,飛蛾完全展開後在兩翅的翅尖處赫然有兩個像蛇頭一樣的東西,「蛇頭」呈藍色夾雜著黃灰,兩隻黑色「眼睛」炯炯有神,似在警惕地尋覓獵物。馬女士測量了一下,雙翅展開後最長處有12釐米多,而飛蛾的身體卻只有2釐米長。
  • 夢繭化蝶 《陰陽師》全新SR階式神於菊蟲即將降臨
    夢繭化蝶 《陰陽師》全新SR階式神於菊蟲即將降臨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三隻魚時間:2018-10-22 分享到: SR階式神於菊蟲(CV.羽飼真梨)在白天總是耐心地教導、激勵著小蟲子們,為有朝一日能成功化蝶而努力地食用桑葉
  • 「80後」詩歌創作:飛蛾和蝴蝶都要有自己的方向
    飛蛾和蝴蝶都要有自己的方向——「80後」詩歌創作縱橫談  作者:馬慧聰  「80後」詩人已經開始慢慢向文學舞臺的中央走來。這麼一個群體,在創作上有著怎樣的突出特點?他希望「80後」能像破繭一般,無論最後成為飛蛾還是蝴蝶,都要確立自己的方向。  《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0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