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的「智慧消防」新期待
——專訪公安部消防局原副局長、總工程師杜蘭萍
「目前,一個底層消防大數據支撐平臺和N個基於消防大數據架構下的應用場景在江蘇建成,以數據驅動、精準治理、服務實戰、便捷高效為特徵的消防工作新機制已初露端倪。」2017年12月7日,公安部消防局在江蘇南京召開「智慧消防」建設暨火災高危單位防控工作推進會,一部部「智慧消防」建設專題片詳細地向與會者傳遞著不一樣的信息。那麼,在新時期如何推進智慧消防建設,全國各地又是如何讓智慧消防落地生根?為了給讀者帶來更多對「智慧消防」的解讀,讓大家對這項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本刊記者2017年12月13日對時任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杜蘭萍少將進行了專訪。
杜蘭萍給人的感覺直爽而不失熱情,採訪伊始,她就開門見山地說:「『智慧消防』是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手段,根植於消防工作,打造基於『一張圖』『大數據』的火災預測、預警、預判、指揮平臺。」她對「智慧消防」的這番解釋,回答了很多人迫切關心的問題,也由此開啟了此次專訪的話題。
頂層設計謀篇布局
積極適應火災防控新形勢
幾乎就在「智慧消防」建設推進會召開的同時,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了第二次集體學習。「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深刻分析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結合我國實際對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出部署要求,為用好大數據、主動贏得新時代發展的戰略指明了方向。
這既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消防發展與國家大勢的「不謀而合」。
「從國家發展層面出發,主動學習研究這些新興技術信息手段,既是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也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對於消防工作來說,我們建設『智慧消防』的目的,是要提升社會防控火災的水平,提升滅火救援的指揮科學化水平,是實現傳統消防向現代消防轉變的過程。其實更深刻的內涵,正如公安部李偉副部長在去年『12·7』南京會議上強調的,智慧消防建設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防安全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杜蘭萍信心滿滿地說。
事實上,公安部消防局早在兩三年前,就開始謀劃推進「智慧消防」建設,2016年6月公安部消防局在湖北宜昌召開「創新社會消防管理暨2016防火監督工作會議」時,有一些省市已經在「智慧消防」建設方面取得成效。如:宜昌市依託「智慧城市」建設,構建了「一庫三網」(開放共享的消防信息資料庫、齊抓共管的消防責任網、適時響應的火災防控網、智能精準的滅火救援網)智慧消防新格局;安徽省蕪湖市建立了全市統一的大數據中心,強力推進政府各部門數據共建共享,解決了政府各部門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等問題;江蘇省無錫市專門制定出臺了《消防設施監測系統運維單位考評規定》,定期對聯網單位情況進行核查測試;上海市政府頒布《上海市建築消防設施管理規定》,讓新興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有法可依……
2017年10月10日,公安部消防局下發《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本著突出精準防控、突出協同共治、突出服務實戰、突出服務民生、突出警地融合的基本原則,按照《消防信息化「十三五」總體規劃》要求,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智慧消防」建設,全面促進信息化與消防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社會火災防控體系,打造符合實戰要求的現代消防警務勤務機制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提升社會火災防控能力、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和隊伍管理水平,實現「傳統消防」向「現代消防」的轉變。
杜蘭萍表示,「南京會議」對指導意見作出進一步明確部署,各地將圍繞「五大項目」,即建設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基於「大數據」「一張圖」的實戰指揮平臺,高層住宅智能消防預警系統,數位化預案編制和管理應用平臺,「智慧」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系統等任務來著手實施。這是公安部消防局在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急需先建、內外共建」的方式,推動「五大項目」建設,以實現動態感知、智能研判、精準防控,從而更好地為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提供信息化、科技化支撐。
主動擔當成效初顯
努力開啟「智慧消防」新模式
南京會議」當天上午,與會人員聽取了江蘇省公安消防總隊的經驗介紹,觀看了湖北、天津、北京、安徽、遼寧等消防總隊以及松原、貴陽、東莞、湖州、宿州等消防支隊的專題片。下午,北京、上海、山東、河南等消防總隊介紹了「一高一低一大一化工」火災防控經驗做法。
「盯住了重點、抓住了關鍵,值得各地學習借鑑。」這是與會領導的肯定。
「我們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啟發。」這是與會人員的感受。
杜蘭萍指出,各地經過實踐運用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既為我們提供了可靠可行的參考模板,同時也開啟了「智慧消防」建設的新模式。如今,我們不斷尋求新的手段破解消防工作難題,這次「南京會議」可以說是近年來開展「智慧消防」建設的一次總結和交流,更是對於「智慧消防」應用成果的探討和推廣,總體來說,「智慧消防」建設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智慧消防」建設實現了社會資源共享,為消防工作社會化提供了新抓手、新渠道,形成了具有科技含量的群防群治新格局。江蘇構建消防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共享政府部門、公安警種信息資源,打造了「警務上雲、數據匯集、預知預警」社會消防治理新模式;湖北、安徽宿州建成「智慧消防」政務平臺,實現了政府和行業部門消防管理網上部署、平臺流轉、精準督辦;浙江湖州、貴州貴陽結合智慧用水、用電、用氣建設,對消防供水、安全用電用氣實施遠程監控管理;廣東東莞建立基層消防工作協同共治「一張網」,有效落實了最末端消防安全責任。
「智慧消防」建設改變了傳統的消防監管模式,前移了火災防控的關口,構建了全覆蓋、立體化的消防管理網絡。江蘇、湖北利用數字地圖、預警技術建立火災風險預測模型,劃分紅黃藍風險區域開展精準防控,特別是針對「小火亡人」多發和「三合一」場所、群租房、彩鋼板建築等隱患治理的短板弱項,通過WIFI流量監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測算定位、精準治理,提升了火災防範效能;吉林松原打造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升級版,實現報警反饋、壓力監測、自動巡檢、分析研判,對單位消防工作實施動態監管;天津利用視頻、紅外熱成像技術打造「火眼系統」,實現了早起發現火警發現、第一時間調集撲救力量。
「智慧消防」建設通過信息技術與地理系統有機結合,實現了「一張圖」滅火救援指揮,開啟了精準化研究作戰訓練的新模式。江蘇運用智能調度指揮、警情動態管理、數位化預案、化工數據共享等技術,為作戰指揮提供了全要素支撐;安徽建成城市重大事故、地質性災害救援兩大應急通信系統,實現了複雜環境下的通信覆蓋、網絡延伸和裝備輕便化;北京建立智能綜合警務指揮體系,山東開發應用基於位置、人員、裝備分析的大數據作戰系統,遼寧利用三維立體建模製作數位化滅火預案,為指揮員科學決策、精準指揮提供了制勝先機。
共建共享不斷實踐
更好滿足消防安全新需求
談到「智慧消防」這幾年來的發展,杜蘭萍感受頗深。她說:「安全是群眾的一項基本需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這次『南京會議』上,各地的實踐經驗中,不乏用『智慧消防』解決當下消防安全突出問題的實例,成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就是『智慧消防』建設的立足點。」
在面對「高大密」社區消防治理難題時,貴州省以貴陽市花果園社區為試點,採取政府投資開發軟體平臺,建設、物管單位投入安裝物聯設備的模式,推廣運行社區「智慧消防」管理平臺,用大數據技術將人防、物防、技防高度融合,實現物聯監控、智能管理、一鍵調度、分析預警四大功能。利用全時段、全角度監控消防設施、電氣設備、燃氣設施、疏散設施,讓「數據」說話,工作任務自動下達、檢查巡查自動記錄、隱患整改自動跟蹤、工作績效自動考評,開啟智能「指揮」,火警信息早期預警推送、消防力量自動調度處置、人員疏散自動組織引導,平臺分析「研判」,運用「雲計算」技術,遠程智能監管,通過社區公共服務APP,精準提示送達,有效解決了城市高層建築密集區域消防管理難題。
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作為湖北省「智慧消防」建設的一部分,立足於新形勢下消防安全需求,遠程在線監控重點部位、設施狀態,在火災防控方面成效明顯。荊門市在易燃易爆場所安裝傳感終端,實時掌握設備、管道的溫度、壓力以及區域濃度等關鍵數據,精準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在古建築群安裝消防水池儲水量監控,研發「無源智能開關」,實現全時段監測水位、管道、閥門狀態、智能化實時補水,該項技術已獲國家專利;襄陽市在221家福利機構安裝滅弧式智慧用電安全監管系統,通過智能傳感器,將電氣安全數據實時傳送至系統,對電氣問題分單位曝光、分點位曝光、分參數曝光,實現電氣安全隱患統一監管;鹹寧市在全市720棟高層建築電纜井安裝火災報警裝置,第一時間推送報警信息,實施有效處置。
同時,「智慧消防」在解決「一高一低一大一化工」消防難題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杜蘭萍認為,「智慧消防」將高新科技、信息技術與消防工作結合起來,既可以對「一高一低一大一化工」等重點單位實現遠程監控,數據匯聚,及時預警,掌握火災防控工作的主動權,也可以為滅火救援工作提供指揮研判,科學調度。
科技強消任重道遠
著力打造「智慧消防」新特色
公安部副部長李偉在南京會議上強調,「智慧消防」建設經驗表明,把高新科技、信息技術與消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帶來無窮的戰鬥力和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消防工作注入前所未有的創新力,使我們更好地掌握火災防控主動權。同時他也指出,儘管近年來我們在推進智慧消防建設、創新社會消防治理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還處於試點起步階段,系統建設統籌不足,數據採集和實戰運用不足,缺乏高素質的專業隊伍,一些主要領導同志尚未真正樹立科技強警的理念,還沒有養成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習慣。因此,與新時代新形勢相比,與當前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期待相比,與中央和公安部黨委的新期望相比,還存在許多亟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對此,杜蘭萍表示,「智慧消防」建設是大勢所趨,是應對新形勢、新挑戰下的新課題、新機遇,誰先發展誰就佔得先機。同時,「智慧消防」的模式可以複製,但是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和需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建設模式,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直接套用。像安徽宿州、浙江湖州、廣東東莞、吉林松原等地,從各自面臨的消防工作難題、難點等方面著手,依託政府資源,找準突破點,建設出了特色,有效提升了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