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之一,鼠 , 被尊敬的稱為子神。唐代的柳宗元又有文章《三戒·詠某氏百之鼠》中寫道:「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又禁僮勿擊鼠。」
老鼠也被稱為「坎精」。《坎》卦有隱伏、勞、陷等義,在幹支中當「子」,因稱鼠為「坎精」。《新唐書·王孝傑傳》:「初,進軍平州,白鼠晝入營頓伏,皆謂『 鼠,坎精,胡象也,白質歸命,天亡之兆 』。及戰,乃孝傑覆焉。大家一看便知其意思,老鼠是不好的代表,是道坎,得要我們去跨越。
《哀氏易傳》吳方言稱鼠為「老蟲」.包天笑《衣食住行度的百年變遷》∶「老蟲即老鼠 , 北方人稱耗子∶蘇滬間人稱老蟲」。為什麼叫老蟲呢,顧名思義,蟲子古時吃稻米,老鼠也是喜歡吃糧食,但是老鼠的個頭比較大,又有鬍鬚,吃起稻穀像小老頭一般,所以稱為老蟲。
廣東人把老鼠叫做「家鹿」。在明朝時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嶺南人食而諱之,渭之家鹿」。嶺南人吃的老鼠是田鼠,是老鼠的一種,比較有肉的一類。
老鼠在古時,是被一些貴族所喜愛,因為封建時期,顯示自己的富有是以糧食的多少來衡量的,老鼠多的人家,糧食就多,常常被地主、富戶作為比較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