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他行事果斷,不似宋江總是猶豫再三,瞻前顧後;他做事魯莽,但也粗中有細,不像李逵莽莽撞撞,經常錯殺無辜之人;他生性率真,嫉惡如仇,不像林衝性格裡有一絲軟弱的成分,被人騎到了頭上還不肯還手。他在水滸這本人物繁多的書中活出了肆意,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圓滿。他是三十六天罡之一,是倒拔垂楊柳的花和尚魯智深,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
拳打鎮關西,打出的是一個「義」字。為救金老父女,也為一解心中之憤,當時尚為提轄的魯智深在肉鋪前拳打鎮關西,打得「鹹的、酸的、辣的齊出」,打得「紅的、黑的、絳的齊滾」,打得「磐兒、鈸兒、鐃兒齊響」,卻也打出了正義,打出了民心所向,打出了大快人心。
大鬧五臺山,鬧出的是一個「真」字。因著打死了鄭屠戶,魯智深不得不在五臺山上剃度出家。但他卻不守清規戒律,幾次下山喝酒吃肉,醉了便在寺中大鬧,最後只能轉投別寺。可仔細一想,這些舉動的背後,也體現了魯智深的率性自然。他不喜歡被清規戒律所束縛,只想讓自己過得快活。而他也並非不講理之人,見到長老時也會恭恭敬敬地口稱「師父」。雖說行為魯莽,但比起一些心思不純之人還是要好上許多,也無怪乎長老說他「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
倒拔垂楊柳,拔出的是一個「勇」字。講到功夫,魯智深在水滸眾好漢中絕對是排得上號的。單說他那根舞得飛起的禪杖,便有六十一斤重。但他又不僅僅只有匹夫之勇,倒拔垂楊柳既是為了展示他的力氣之大,也是為了威懾那幫潑皮無賴,使得他們心甘情願地跟在魯智深背後做小弟。想想也知道,能讓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拍手稱讚的人,定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說到魯智深,便會想到李逵。比起魯智深,李逵更為質樸與單純。他認了宋江做哥哥,便會一心一意地對他好。但李逵卻又質樸得過了頭,每次殺得起興了便是揮著兩把大板斧一路殺將過去,管你該殺不該殺通通砍頭。
也許在李逵的眼中,掉了腦袋可能真的就只是「脖子上面碗大個疤」。反觀魯智深,他更精通人事世故,在處理事情上也更為成熟點。雖行事魯莽,但也粗中有細。打鎮關西時,他等到金老走了才動手,不想把自己的個人舉動與金老扯上關係。當鄭屠戶倒地時,他還記得假意說一句「你詐死,洒家和你慢慢理會」才轉身離開,為自己贏得了逃跑的時間。甚至在大鬧野豬林救下林衝後,魯智深還特意把林衝送到了滄州,使其倖免於難,做到了救人救到底。
魯達其人,心情灑脫,率性自然,不拘小節,行事魯莽卻又粗中有細,重承諾,講義氣,舞得一手好禪杖。每每想起他,總覺得李白的一句詩於他十分貼切,正是: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