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溫度高達6000℃,如果它突然冷卻,地球會發生怎樣變化?

2021-01-07 科學領航號

想像一下地球內部有顆巨大的火熱鐵球,而它正漂浮在地球內部熔化的金屬海洋中旋轉,不過速度比地球上外層快上許多,地核就是如此,地球的內核是一個高密度的金屬球,而它的厚度有1200公裡,這長度大概就跟紐約到芝加哥的距離差不多。整個內核都是由鐵和鎳所組成,地球的外殼則是一片融化的金屬海洋,要抵達外核,那你得在地表上,挖出一條大約5950公裡長的隧道,但想來絕非易事,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核心溫度高達61000度,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要高。

另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外盒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三倍,這表示你的體重將增加三倍。若人類能夠利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作為能源,世界將徹底解決用電問題,那地核突然冷卻導致熱量消失的話,地球會發生什麼呢?1.地球磁場將消失,地核自轉產生磁場,彼此能夠抵禦太陽風,就像是地球的全方位盾牌,如果磁場消失的話,太陽宇宙輻射就會穿過大氣層,電力運作將會變得相當不穩定,可能會導致電子產品破壞,手機沒電信號斷開,衛星也停運,這表示我們再也沒有GPS可以用,人們無法撥打電話等任何網際網路行為。

即使現在有磁場保護,太陽的閃焰也會產生磁暴,不僅會破壞電子設備,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有些人於磁暴很敏感,可能會在磁暴發生的時候感到頭痛,如果磁場完全消失,地球上所有人以及許多動物都會產生嚴重的頭痛症狀,科學家將必須發明出特殊的頭盔來消除磁暴對人類的影響,人類也無法辨別方向,指南針失效。你會看見天空的鳥像是發瘋一樣亂竄,它們不知道在冬天的,時候該往哪個方向飛行,因為南方已經不見,世界上再也沒有動物夠進行遷徙。

但是也有好的一面,人們再也不用去北極看極光了,它將出現在世界各地。2.板塊移動停止,地球上再也不會有地震,但這只是表面現象。板塊運動會在地球表面上產生斷層,這些斷層富含重要的礦物,沒有板塊運動的話,石油將不再產出,油價將成為天價,交通工具也將換成牛馬或者羊,火山也不會再噴發了,大型災難不再發生。但這也有不好的一面,火山中含有大量有益的物質和礦物質,對於農產品非常好,所以火山消失,人類將面臨食物短缺。

3.人類被輻射灼燒,這是最糟糕的事,人類將長期暴露於輻射中,這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傷害,輻射的時間越長,人類得癌症的機率會越高,產生變異的機率也越高,到時人類必須建造特殊的防護原理來阻擋太陽輻射,在這充滿輻射的世界中具有特殊的密閉運輸系統中,才有辦法在城市之間移動,人類也需要穿著防護服,最終人類將在地下居住,植物與動物也會出現問題,植物暴露在高強度的輻射下,再也無法繼續生長茁壯,畜牧動物再也吃不到青草和乾草,最終因為食物短缺而死。

4.大氣層被剝離,磁場不僅可以保護人類,還可以保護我們的大氣層,冷卻的地核,再加上沒有磁場的保護,太陽風可能在數百年內,就會將大氣層破壞殆盡,地球的環境將徹底改變,人類在沒有人造大氣層的情況下是無法生存的,地球將成為第二顆火星,變成一顆紅色星球,沒有海洋和湖泊,一片荒涼。某些科學家認為火星之所以一滴水也沒有,正是磁場消失,在沒有磁場的保護下火星失去了大部分大氣層,太陽蒸發了地表上所有水體。

當然這只是眾多理論之一,事件發生在數十億年前,沒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願地球不會變成第二顆火星,湊近看地球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星球如此美麗,它在宇宙中顯得有多麼與眾不同。地球有著適宜的環境來孕育生命,這裡是包括人類在內多達千萬個物種的家園,而且是唯一的家園。在目前已知的無數顆行星中,唯獨地球存在生命,讓地球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星球,雖然地球從遠處看非常普通,但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而言,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無可替代的。

相關焦點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地核的旋轉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其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之前我們已經探討了地殼和地幔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繼續向地球的深處來進行研究,來聊聊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
  • 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地球上的動植物,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如果我們的太陽突然熄滅會發生什麼呢?一個小時、一個月或者是整整的一年,人類會發生什麼呢?一個小時以後真正的恐慌在地球上出現了,電力和通信的中斷在整個地球上傳播下來,各處的氣溫都下降了幾度,地球表面開始慢慢的冷卻,但是地球內部的地核仍然在散發著熱量,24小時後,黎明沒有也不會再到達,恐慌和混亂籠罩著整個世界,人們正在試圖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同時應對大規模的電力和供水中斷,表面溫度降至五至七攝氏度之間,也就是華氏41到45攝氏度,現在已減少到15到20攝氏度了,那是一個大約華氏
  • 如果老鼠突然滅絕,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本文探討的話題就是,假如老鼠都滅絕了,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簡單了解一下老鼠全球目前鼠類大約有480種,其中我國有34種,體型呈現錐形,行動敏捷,通常出沒在下水道、垃圾堆等帶細菌偏潮溼的地方。簡單了解完老鼠後,我們接下來就好好討論一下,如果老鼠突然滅絕,地球會怎樣?
  • 如果地球引力突然消失5秒會怎樣?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球引力牢牢地把我們束縛在地球上,它是地球萬物得以存在的保障。如果地球有個控制引力的開關,想像有一天,地球跟我們開個玩笑,決定把引力關掉會怎樣?換言之,如果地球的引力突然消失會怎樣?即便只消失5秒會怎樣?什麼是引力?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幔:地球表面火山活動的巖漿來源地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地幔是指地球內部圈層中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也就是位於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地幔的起點位於地殼的底部,也就是地表以下平均17千米處,一直深入地球內部,到大約2900千米深處的古登堡界面為止,其厚度大約為2900千米左右,約為地球半徑的一半。
  •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消失了,那麼將會發生什麼?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一些行星可能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影響,特別是當原軌道內部的行星比外部行星運動的更快時,那些內部的行星可能會「追上」外部行星。在地球白晝一面的居民被推入黑暗幾秒種後,暗夜那面的居民仍不會注意到什麼變化,直到月亮因為沒有了太陽的反光而突然消失了。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被立即甩出去?你錯了!
    地球生命那麼如果太陽系的核心、我們的母恆星突然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人類會怎麼樣?太陽系會怎麼樣?想要知道答案,我們得先知道太陽的孩子們為什麼會繞著太陽轉。太陽引起的空間彎曲介紹完了地球繞太陽轉的原理,接下來就可以和大家聊一聊,假設太陽一下子突然消失,會發生什麼。可能很多讀者朋友會認為,太陽消失,那麼地球馬上就會被甩出去,就像運動員扔鐵餅一樣。
  • 假如地球所有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奇異變化?
    那麼世界上海洋水極為豐富,如果這些鹹的海水全部變為淡水,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開天闢地篇4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此時地球上並沒有海洋水,水以結構水的形式存在於礦物和巖石中。接下來地球開始不斷演化和分化,水從巖石和礦物中釋放出來,此時所有的水都是淡水。由於水是流動狀態,地球上的水不斷流動,水會帶走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質。
  •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麼樣的?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
    地球內部的結構十分複雜,科學家通過對於地震波的研究,推測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是最薄的部分,平均厚度大約為17千米,陸地地殼相對較厚,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海洋地殼相對較薄,平均厚度僅為6千米。
  • 孫和平:重力場的時間變化與地球動力學
    在日月等天體力源和各種區域及全球物理場變化的作用下,地球各圈層內的物質將不停地遷移,引起地球各圈層間自由或受迫的運動,所有這些將導致重力場的潮汐和非潮汐變化。主要表現為固體地球潮汐、地球自由振蕩、地球自由(和受迫)章動、地球極移效應和錢得勒擺動、液態地核自由振蕩、固態內核平動振蕩和各種核模、構造運動和地殼長期形變、海平面變化、地震過程及其重力與海洋和大氣的耦合效應等等。
  • 地核邊緣兩個超大神秘巖石團塊令科學家迷惑 或影響了5億年前物種...
    如果你把它們帶到地表,上帝保佑,它們包含的物質足夠覆蓋整個地球,形成一個大約100公裡深的熔巖湖。「這就像在天空中冒出一個物體,然後問,『那是月亮嗎?人們會說,不是。『那是太陽嗎?』不是。『那這是什麼? 』我們不知道!」馬裡蘭大學的地震學家Vedran Lekić說,「不管它是什麼,它與地球的進化密切相關。」
  • 假設太陽消失,人類的命運將會怎樣?或許我們會帶著地球去流浪!
    太陽,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它不斷燃燒自己,給予地球生命和溫暖,但在50億年後它會慢慢死亡,並最終成為一顆黑矮星。事實上,在廣袤的宇宙中,任何恆星都逃不過死亡的宿命,多數恆星的壯年時期大概為100億年,在能量耗盡後它們便會進入老年階段。
  • 為什麼溫度會影響鋼筋網片
    混凝土具有熱膨脹和收縮的特性,當外部環境或結構溫度變化時,混凝土將變形。如果控制變形,則結構將受到應力。當應力超過混合拉伸強度時,可能會發生溫度開裂。在某些大跨度橋梁中,熱應力可能會達到或超過活荷載應力。溫度裂縫的主要特徵是,隨著溫度的變化,它會擴張或閉合。
  • 科學家對地球的內部的結構到底有多少了解
    地球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個天體,但是我們對它任然知之甚少。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殼(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 全球氣候變化下,未來的我們將會與山火共生,我們要如何才能應對?
    來自於地球內部的能量主要是熱能,地球的溫度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到了地核處,溫度可能高達6000℃,這麼高的溫度,讓地殼之下的部分物質融化形成了巖漿,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地球內部的模型看作是一個燒水壺,地心處不斷加熱液態的巖漿(我們簡單把巖漿理解為液態就行,實際上很複雜,我們有機會講),在初中我們就學過熱的氣體會上升冷的氣體會下降,巖漿也類似,被加熱後的巖漿向上翻湧,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但因地月系統的潮汐作用,最終演變成月球如隕石般砸向地球。當然,這個事太遙遠,我們沒必要為之擔心。如果有朝一日,天空裡沒有了月球?地球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如你所看,這是一個腦洞。或許很多人會說,沒有月球就沒有了中秋,可能吃不到月餅……沒有月經……雖然月球本身不發光發熱,但它對我們地球的生命及生態環境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下面分兩種情況瞎扯一下。
  • 你不知道的地球冷知識 人類對自己家了解的還是太少
    每年大約有4000噸流星xiu~xiu~xiu~的撞擊著地球,與地球親密接觸。然而似乎從來沒有人被人隕石砸到過,當然位面之子劉秀的隕石不算。 不僅天上,在地上你隨便挖起一勺的泥土,你肯定想不到,這看似這有一勺的泥土裡,它的有機生物含量居然要比地球上的人類還要多的多。
  •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馬裡亞納海溝,再往下是什麼?離地心有多遠?
    如果兩個板塊的厚度以及密度一致,那麼它們會在力的作用下,逐漸拱起形成褶皺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就是這樣形成的。但如果兩個板塊的厚度以及密度不同,那麼密度較大的一方會滑入密度較小一方的下面。我們知道,亞歐板塊是大陸板塊,地質厚,但密度低;而太平洋板塊是大洋板塊,地質薄,但密度高。
  • 若地球停止自轉一秒會怎樣?科學家用慣性解釋物質變化,顛覆三觀
    隨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越來越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地球赤道的自轉速度為465米每秒,每小時運動1674公裡。於是有人腦洞大開地提出一個問題:倘若地球停止運行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假如在一個勻速自轉的圓片上放置一個物體,圓片突然停止運動時,該物體就會因為慣性而被甩出去,那麼當地球突然停止運動時,我們也會被甩出去嗎? 科學家表示,倘若地球停止運動一秒,那麼我們周圍的事物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是質量最小的雲層,天空中的雲層會因為慣性以4638米每秒速度彈射出去,處於大氣層底部動植物(包括人類)都會受雲層的帶動而高速運動,類似於高速移動的汽車急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