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裡的文化課 諸暨米果果小鎮成農旅融合文化創新代名詞

2021-01-16 浙江在線

2019-07-09 16: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王曉銘 李廷巧 編輯 趙仙芳

文化的魅力是神奇的。

7年前,諸暨山下湖鎮解放村的那一片土地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湖畈區。米果果小鎮的建設者以文化創新改變了這片土地,把一個既無自然景點、又無歷史沉澱且拋荒嚴重的傳統農業湖畈區,打造成為國家旅遊4A景區和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進典例,創造了江南特色的農業田園綜合體奇觀。

如今,米果果小鎮已成為農旅融合、文化創新的代名詞。

農耕文化觸及心靈 

進入暑期,一批批學生來到米果果小鎮的夏令營,呼吸來自山野的涼風,採摘大自然饋贈的果實,撒下一串串歡樂的笑聲……在蝦蟹垂釣、珍珠工藝、種植採摘、特色土灶、農業科普等眾多適合青少年的遊樂項目中,玩得不亦樂乎。

2016年6月,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照米趕到紹興市教育局,要求審批素質教育培訓基地的辦學許可證。

陳照米說:「現在的孩子親近大自然、接觸大自然成了一種奢望,許多孩子連一日三餐糧食和蔬菜都認不出來,有的孩子連草都不敢碰。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為孩子補上農耕文化這一課。」

很快,米果果集團成立了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組建了一支有實踐經驗的素質教育團隊,與教育部華中師大開展合作,為基地定製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品質提升計劃,量身打造一系列新時代農耕文化研學課程。

從此,米果果小鎮的廣袤田野成為孩子們參與實踐的好課堂。每當新學期一開始,數以萬計的中小學生輪流走進米果果小鎮,下田體驗各種農村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農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初步認識「三農」。

這幾年,米果果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已開發出7大類近100個農耕文化實踐課程,其中包括大地種植、手編草藝、歡慶豐收、果蔬育苗、古法捕魚、挑水灌溉等等,還有包粽子、細磨豆腐、趣味陶吧等動手課程,米果果小鎮在田野上建起了80多個教室,真正把課堂「搬」到了大自然中。

2018年,一位來自上虞的小學生來到米果果小鎮。因父母離異,他的性格有些孤僻,與家人和同學的關係相處也不融洽。他在米果果小鎮參與了一系列的傳統文化課,特別是聽了孝德文化課後,內心有所觸動。在一次串珍珠加工課中,他突然提出要親手串珍珠手鍊送給母親作為禮物。校長激動地對陳照米說:「米果果短短幾天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心靈產生了震撼。」陳照米聽了特別高興,後來還特意到上虞去看望這個學生,與他約定好好學習,長大成材。

鄉村氣息的民俗文化活動

「老寧東西」「起翹頭」「烏毛蠶」「溫吞鱉」「拗起拗倒」「白頭亂念」……這些諸暨方言,許多諸暨年輕人都已陌生,卻出現在米果果小鎮紫藤長廊的一塊塊展板上,讓外地遊客感到很新奇,也讓諸暨遊客頗有興趣。

米果果小鎮把中國農業的發展歷程和民間傳說故事收集,作為「鄉愁」精心展示出來,還精心策劃舉辦各種具有鄉村氣息的民俗活動。  

迎春廟會,俗稱「會場」,是諸暨傳統的農村物資交流會。米果果小鎮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會舉辦迎春廟會。會場期間,諸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農耕趣味活動、猜燈謎、特色美食小吃火龍果年糕、草莓採摘等,吸引人們觀賞體驗。

農耕季節,米果果小鎮定期舉辦稻草文化節。園區準備了大量精心設計的稻草人,擺設在道路兩側及通景公路旁。稻草人以卡通形象以及人們熟知的人物、動物為原型製作,充分展示了小鎮景區的稻草文化。

米果果小鎮還有一個知名的「鄉村記憶館」,館內收藏著諸暨地方的老物品。在這裡,有村民自發捐獻出來和陳照米四處收購來的歷代農具、生活用品、古老家具、字畫、龍燈、戲服、道具、老照片等,那些犁、耙、水車、獨輪車、石臼、石磨……是農耕文化遺留的寶貴記憶,成為米果果小鎮的「鎮館之寶」。

田野裡的中華文化大觀園

這幾天,米果果小鎮幾十名員工頂著烈日施工,抓緊建設「百菜園」「百果園」「農業嘉年華」三個展館。陳照米的夢想是要讓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米果果小鎮「落地」。

如何讓土地產生更大的效益,就必須讓農業園區「好吃好看又好玩」。在陳照米看來,「文化是農業園區的根與魂,也是農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在他的精心布局下,米果果小鎮在景點設計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把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實物、雕像、圖片、文字展示出來。走過5000平方米的大廳,猶如穿越5000年中華文明的隧道,可以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七夕、端午、元宵、中秋、重陽節……還有十二生肖,孝文化等等。

據悉,展館將在今年十月份建成。這也是國內首個建在田野裡的中華文化大觀園。

1562660680000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從種植園到國家4A級景區,米果果小鎮是如何打造的?
    【廣振按】從種植園到國家4A級景區,米果果小鎮成為了浙江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樣本。觀其發展歷程,米果果小鎮從觀光遊向體驗遊、研學遊轉變,蓄力打造集「商、養、研、閒、情、奇」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小鎮,實現農旅融合,以旅帶農,開闢了鄉村振興的新境界。
  • 米果果小鎮陳照米:一個現代農業踐行者的「鄉愁」
    2018-12-12 15: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甘居鵬陳照米的辦公室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特別,只是在角落裡多了一頂圓草帽、一套灰色的工裝和幾雙沾滿泥土的鞋子。陳照米不是農民,也非基層幹部,他是紹興諸暨綜合農業開發綜合體米果果小鎮的創辦者。這身行頭已經陪伴了他五年,他說這五年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
  • 看鄉村帶頭人如何突破米果果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困局!
    如果說西施殿是諸暨人文景觀的濃縮;那麼米果果田園綜合體就是諸暨田園交響樂的代表。經過短短幾年的規劃和建設,小鎮突破早先單一種植水果難以為繼的困局,立足火龍果產業,大膽探索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七年如一日,埋首其間,最投入的便是這位鄉村帶頭人—陳照米。
  • 「米果果」:田野上的變革
    「米果果」在浙江諸暨山下湖鎮,是一個集果蔬種植、農事體驗、產品深加工、休閒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為一體的農業開發綜合體,也是一個集「商、養、研、閒、情、奇」等「新旅遊六要素」為一體的綜合性功能小鎮。    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陳照米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雖未正式開園,但今年春節期間,小鎮遊客接待總量就達25萬多人次,高鋒時每天大約有5萬人次。
  • 全省首家沉浸式禁毒教育體驗館落地米果果小鎮
    浙江日報由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三級聯合建設的省級禁毒教育基地落戶諸暨米果果小鎮,於今年正式開館,預計今後每年將會有5萬名學生來展館體驗。米果果禁毒教育體驗館項目啟動於2019年,是諸暨市創建「浙江省禁毒示範市」的一項重要載體和展示窗口,體驗館建設面積420平方米,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學生。
  • 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規劃出爐
    以橘為媒,推動農旅產業發展,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黃巖區中華橘源小鎮總體策劃和概念規劃項目正式出爐。通過構建「四大體系」、打造「四大中心」、落實「四大舉措」、實施「四大工程」,將黃巖蜜橘核心產區打造成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的大型田園綜合體,以橘為媒,提升黃巖蜜橘、東魁楊梅、黃巖枇杷、黃巖紅糖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的文化內涵,推動農旅產業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 光明小鎮「亮相」文化城鎮博覽會
    10月16日,中華文化促進會第三屆文化城鎮博覽會(簡稱ICTE「鎮博會」)以「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啟幕。走進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7號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明集團歡樂田園的當季油葵花海,金色的海洋連接天際,讓人心生歡喜,向觀眾呈現依託自然生態資源升級打造的國際知名農業生態旅遊小鎮的美好初印象。據了解,華僑城光明集團以光明小鎮為主要抓手,以現代農業提供農業產業支撐,以新型產業園區釋放土地資源,推進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戰略落地,提升城市價值。
  • 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照米一行到惠水縣考察
    6月9日上午,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照米一行到惠水縣考察。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在浙江省諸暨市東北部下湖鎮投資建設了米果果小鎮,米果果小鎮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體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科技部科技創新單位」、「教育部實踐基地品質提升計劃示範單位」等。米果果小鎮是一個集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休閒旅遊、教育培訓、創新創意發展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觀光園區,是一個農業與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的綜合觀光園區。
  • 這個諸暨市的米果果小鎮,不僅有獨特的鄉村特色,還有田園風光
    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位於浙江諸暨市的米果果小鎮。這個充滿個性名字的米果果小鎮,是怎麼樣一個小鎮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它吧,這個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的小鎮,與中國最大的淡水珍珠市場華東國際珠寶城相鄰,因此也造就了這裡熱鬧的景象,現如今已經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為米果果小鎮充滿了鄉村特色,是一個放鬆休閒的好地方,因此也吸引了眾多遊客的前來。
  • 【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米果果小鎮:小朋友的童趣樂園 大農業的...
    無人機航拍米果果小鎮入口的愛情長廊 魏煒攝影央廣網杭州5月28日消息(實習記者魏煒)大片大片的火龍果,獼猴桃、藍莓、草莓、葡萄……,這要你想得到的水果蔬菜,在米果果小鎮都有。在浙江諸暨,山下湖鎮解放村最明顯的地標,就數米果果小鎮了。
  • 蓮田疊翠,詩畫田園——來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過上嚮往的生活
    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屬於漫川旅遊度假區的一部分,位於法官鎮東南,北依天竺山,西鄰漫川古鎮。面積4平方公裡,以「奇山秀水、蓮田疊翠」的秦嶺原鄉山水田園而聞名,先後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中國美麗宜居鄉村」「陝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陝西省十大旅遊惠民村」「陝西省生態村」等榮譽稱號,2017年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體驗摸魚、釣蝦、住民宿……國慶資陽晏家壩村和高洞村農旅融合...
    還不用出遠門「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資陽市蜀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部長秦磊告訴記者,示範點已完成柑橘博覽園、高洞食堂、核心區數字管理平臺、72戶民房風貌改造等項目建設,預計國慶節將開園迎客。
  • 精河「紅果果」成了「金豆豆」
    近年來,精河縣按照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發展理念,在打造高標準綠色種植模式,推進枸杞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方面不斷探索,枸杞產業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紅果果」成了農民致富的「金豆豆」。突出「質量優勢」得益於枸杞產業提質增效,精河縣的枸杞種植戶張項升的日子過得美滋滋。
  • 「本土網紅」直播按下諸暨旅業回暖「快進鍵」
    「咯件就是阿公公,蜜道好咯,籠山籠野統是……」(諸暨方言,意思這個就是蓬虆,味道好,漫山遍野都是)4月28日,諸暨本土幾大「網紅」諸暨玩樂哥、嗨諸暨等聚集在喜盈天獼猴桃種植基地,用諸暨本土方言直播採野果、餵家禽等各種農趣。
  •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蒼南全力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的「福德灣模式」
    蒼南縣開展礬山鎮福德灣景區文化進景區標準化建設試點,經歷一年多來的探索實踐,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效應已明顯顯現,將在「浙江省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創建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蒼南改革經驗。一、文旅融合樣板效應凸顯。
  • 自貢市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富民惠民
    來源:四川日報 近年來,自貢市大安區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總體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深度挖掘「鹽龍燈食」文旅資源,爭創天府旅遊名縣,通過打造政策環境、特色品牌、新型農業、特色項目和活動,文化旅遊富民惠民效應凸顯。
  • 特別報導|大邑·新安仁的小鎮美學
    隨著古鎮南岸打造的錦繡安仁花卉公園、安仁·南岸美村藝術林盤、林盤莊園田園綜合體等項目逐步呈現,古鎮「文旅引領 + 社區驅動 + 農旅支撐 + 生態示範」的發展模式也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檢驗。PART 01小鎮之美今年 10 月 20-21 日,以「新型城鎮化與康旅產業」為主題的第五屆安仁論壇在安仁古鎮如期舉行。
  • 綦江:「三養」鑄品牌 旅遊融合大發展(組圖)
    地處城市發展新區的綦江區搶抓機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旅遊發展規律,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大力營銷農旅養生、醫旅養老、文旅養心的「三養」品牌,助力全區旅遊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5年4月24日,綦江區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提出要全力以赴加快推進城郊休閒旅遊度假區建設,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為綦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這標誌著綦江旅遊發展再次步入「快車道」。
  • 【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永寧鎮:促進農旅產業深度...
    【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永寧鎮:促進農旅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全鎮經濟發展質量 2021-01-1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籤了
    「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籤了 2020年03月20日 10:10:00來源:縉雲新聞網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3月19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施瑾 陶旭錢) 3月19日,縉雲縣溶江鄉通過浙江省臺辦扶貧對接與臺資企業上海意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籤署關於「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