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記者到一個剛喬遷新居的女友家作客。在參觀廚房時,女友指著一千多元的電飯煲、高檔豆漿機等不無得意地向記者炫耀:「看沒看見,這幾樣東西都是加油加來的!」看記者面露疑色,女友的在某事業單位當司機的老公解釋道:「現在的不少加油站都開有便利店,用單位給充值的加油卡就能買東西。其實,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良好的初衷:加油站開辦「便利店」方便百姓企業增效據了解,上面所說的「加油站便利店」是我們通常在加油站所看到的小型超市。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石化)加油站開辦的「非油品業務」,是兩大巨頭從單一的油品零售商向加油站綜合服務網絡運營商轉型過程中的創新業務。既方便了百姓購物,又增加了企業效益。
上世紀90年代末,中石油、中石化開始嘗試引進這種新鮮的營銷模式,在所屬的加油站開始增設便利店,開拓「非油業務」。據了解,截止2009年,中石油在其旗下6638座加油站不同程度開展了非油經營業務,中石化新增便利店3477座,累計達到8773座。在哈爾濱,僅中國石油已經在道裏區、南崗區、道外區、香坊區及哈爾濱周邊各外縣的所屬加油站開設123家便利店,提供24小時服務。
對於加油站推出的便利店服務,一些消費者比較感興趣。在新浪網「愛問知識人」中有網友詢問:「辦了張中石化的加油卡,不知道能不能在中石化的便利店用加油卡買東西啊?」得到的最佳答案是:「《中石化加油卡章程(2009年版)》規定:加油卡充值後可用於在中國石化所屬的加油卡聯網加油站消費。不記名卡可在中國石化聯網的便利店消費,個人用戶卡可自願選擇是否開通便利店消費業務,單位卡和個人多用戶卡不能開通便利店消費業務。」這樣看來,對單位卡消費還是有所限制的。
變味的執行:個人在加油站購物單位埋單作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創新業務,加油站內的便利店既方便了百姓又增加了其自身的收入,實為一舉兩得。但現實如何,記者從多方面進行了調查。
記者調查之價格篇:普遍高出一般超市二至四成在加油站買過東西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加油站便利店的東西比較貴,記者在實地調查採訪中證實了這一看法。
在一家加油站便利店,記者注意查看了便利店的商品價格標籤,許多商品價格高於商場等其他購物場所。如,樂百氏脈動飲料,加油站便利店價格分別為3~4元,一般超市為1.9元;農夫山泉550ml礦泉水,加油站便利店價格為1.5元,一般超市為1.15元;娃哈哈維C類飲料,加油站便利店價格分別為3.5~4元,一般超市為3.2元;冰紅茶飲料,加油站便利店價格分別3~3.5元,一般超市為2.2元……通過粗略計算,便利店售賣商品價格大致高出一般超市20%~40%。
記者調查之諮詢篇:銷售人員出招幫你「中飽私囊」一周前記者得到線索,在友誼路上的一家加油站可以用加油卡買豆漿機等商品,記者先撥通了該加油站的電話進行諮詢。接電話者態度很熱情,介紹有某品牌豆漿機,可用加油卡購買。
4月24日中午,記者來到友誼路的某加油站加了300元的97#汽油。在加油站一角,開票子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內,記者看到擺放著各種商品,有小食品、飲料、咖啡、巧克力、香菸、方便麵等菸酒食品類,也有鑰匙鏈、指甲刀和車上裝飾品等小物件,更有壓力鍋、豆漿機、電飯煲等廚房用具。記者詢問工作人員後得知,電飯煲等廚房用具的價格在298元至1398元不等。記者看著這些東西,與工作人員進行了以下對話。
記者:這些豆漿機呀、電飯煲呀牌子倒是挺好的,但就是挺貴呀。
答:這你還不明白嗎?也不用你那啥。(工作人員會意地看了看記者)
記者:那得怎麼辦呀?
答:刷卡就行,刷加油卡。
記者:要是開票子得怎麼辦呀?
答:那得處理一下。如果是買大東西、貴的,就得分著開;如果是小東西,湊個整數就行,或者少加些油再買些東西。反正每次不能超過一箱油的價格,不然的話,報銷不是麻煩嘛……
此時,一位駕駛員抱著開到單位加油票子裡的一箱礦泉水往外走。
4月26日晚6時左右,記者來到南直路某加油站,加了200元的油。在開票子的約20平方米的房間裡記者看到擺著幾排貨架,液態奶、乾果、菸酒、高檔紙巾、零食飲料等商品琳琅滿目。一位工作人員善解人意地介紹:「要買東西呀?買吧買吧,買完了再說……開到一起……」記者特意問:「是開到加油的票子裡嗎?」工作人員點點頭。
記者調查之實際操作篇買商品開出單位名頭的加油票子4月29日一早,記者乘坐朋友的私家車在道裏區經緯街某加油站用現金加了100元的油,購買了一瓶礦泉水、一瓶口香糖,加油站按要求為記者開具了名頭為「某某單位」的110元的加油發票。
記者調查發現,以上現象並不止出現在一兩家加油站,從其他幾家加油站記者所暗訪的情況來看,這種允許購買非油商品開單位名頭加油發票的現象也都存在,而到加油站買東西並開成成品油發票的絕大部分是企事業單位的公車。
記者調查之相關反饋篇貪佔行為滋生腐敗幾年前,在醫院和藥店開出電飯鍋、高壓鍋等生活日用品的新聞被曝光,此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之所以一些人熱衷於在加油站購物開汽油發票或者是直接用加油卡購物,其主要原因是加油發票可以報銷或加油卡是單位的,買東西不用花自己的錢。靠著這種方式,一些人把加油站當成了私人的「公款購物站」,而一些加油站為了增加效益也為這種違規行為大開綠燈。
就這一現象,記者詢問了一位正在加油的司機。他坦言,「這種情況其實一直存在,是公開的秘密,開車的人幾乎都知道,說到底就是佔公家點便宜。」
對此,記者又隨機採訪了幾位私家車主,他們說,加油站開便利店是發展的需要和趨勢。但需要對用加油卡購買商品的行為進行區別對待,既要考慮加油站的利益和百姓的便利,又不能損害單位利益。
好事要辦好:加油站管理亟待規範以便利店為代表的非油業務前景廣闊,在國外非常普遍和盛行。以美國為例,約有12萬座以上加油站配有便利店等非油品服務,佔全部加油站的68.9%;在歐洲,這一比率更是高達80%。這些發達國家在建設加油站時,快餐、咖啡廳、零售店等設施往往一併規劃,經營上一般也是採取「加油站+便利店」的模式。開展的便利服務包括清洗、檢修、保養車輛、回收廢油、銷售生活用品、汽車配件、農用肥料、寵物飼料、報紙雜誌、出租VCD等服務,非常全面。應該說,無論是從經濟價值還是從社會配套完善角度來看,開辦加油站便利店都是好事,大有可為。
今年2月,商務部正式發布《商務部關於促進加油站非油品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大加油站「積極發展非油品業務」,毗鄰社區、位於高速公路、省道的加油站,要優先考慮發展非油業務經營,建設加油、購物、用餐、休息、汽車保養與維修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商務部提出此項要求後,中石化、中石油集團都表示要大力發展非油品業務,促進盈利能力整體提升。看來,即使在中國,「加油站只負責加油」的傳統觀念也已經徹底被顛覆,非油業務已經成為石油巨頭的新利潤增長點並獲得了政策支撐。
那麼,在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向好的大背景下,加油站便利店這件事應當實實在在地辦好,而不能違規操作。針對當前非油業務中存在的「刷加油卡購物」和「買普通商品開加油發票報銷」等問題,有關管理部門更應該加強管理和規範,使本意為拓寬經營渠道、方便百姓而開展的非油品業務,不要蛻變成一些人借為公車加油之機從事為個人「揩油」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