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北醫院急診室收治了一名被蜈蚣叮咬的女士,被蜈蚣叮咬的她一度出現昏迷休克症狀。專家提醒,「五一」假期,很多市民會選擇出門踏青,但在遊玩的同時一定要提防四種蟲子叮咬。
■病例——
野外遊玩遭蜈蚣叮咬,出現休克症狀
42歲的吳女士,在一國企上班。上周末,吳女士和3位女伴,相約來到西區郊外遊玩。
吳女士回憶說,當時她坐在草地上,請朋友幫她拍張側面照。「突然感覺撐在地上的右手劇烈疼痛,低頭一看,竟有隻蜈蚣在手上。連忙將蜈蚣甩掉,卻發現手已經被咬了。」回到家中,吳女士被叮咬處的疼痛還在持續,更為嚴重的是,她還出現了一些幻覺,呼吸還越來越急促。吳女士坦言:「下午在家突然失去知覺,一度休克了。」家人看到吳女士不太對勁,急忙將她送到蘇北醫院急診室。
蘇北醫院皮膚科專家朱曉芳檢查後發現,吳女士被蜈蚣叮咬後,出現了急性過敏症狀。隨即,為她實施了藥物治療,排出體內毒素。小小的一隻蜈蚣,只咬了人一口,為何會休克?朱醫生分析說,蜈蚣分泌的毒汁含有組織胺和溶血蛋白,當人被它咬傷時,其毒汁通過它的爪尖端,注入人體而中毒。
朱曉芳告訴記者,人體被蜈蚣叮咬後的症狀因人而異,這與各人的敏感度差異大小有關,有的人被蜈蚣叮咬後可能只出現傷口紅腫,而有的人被蜈蚣叮咬後則可能過敏、休克。
■調查——
草坪裡藏有蜱蟲,曾有市民被叮咬
蜈蚣咬人,會使人昏迷休克。還有種名為「蜱蟲」的黑色硬殼小蟲,也不能小覷。去年春季,蘇北醫院曾收治過一名被蜱蟲叮咬的6歲女童。該院皮膚科專家林向飛回憶說,女童母親發現孩子的腰間突然多了一個黑色的半球形物體,起初以為是顆黑痣。但第二天洗澡時,卻發現黑痣變成了扁平狀,居然還有小腳在動。
「我們取出後進行研究,確認這是蜱蟲。」林向飛介紹說,蜱蟲和一般的蟲子不同,它會吸食人的血液,一旦叮咬人體後,蜱蟲就將頭部和腳深深地埋進皮膚。據悉,蜱蟲自身攜帶83種病毒,叮咬人體後,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
林向飛認為,有些蜱蟲在吸血過程中,其唾液還會分泌神經毒素,可導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她提醒市民,蜱蟲一般藏在草坪裡,市民外出郊遊不要坐在草地上,避免被蜱蟲盯上。
【提 醒】
「五一」出門踏青
謹防這4種蟲子叮咬
1.蜈蚣 蜈蚣多出沒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它分泌的毒汁含有組織胺和溶血蛋白。當人被它咬傷時,其毒汁通過它的爪尖端,注入人體而中毒。嚴重者出現休克昏迷時,要緊急送醫。
2.蜱蟲 蜱蟲叮咬人後,會引起人體感染萊姆病。萊姆病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受損和慢性、遊走性紅斑。皮疹多發於肢體近端及軀幹。一些人被蜱蟲叮咬後,會出現繼發性感染,甚至器官衰竭而死。
3.蜜蜂 春季也是蜜蜂採蜜的時候,有鮮花的地方就可能有蜜蜂。專家提醒市民,要告訴孩子不要試圖去招惹小蜜蜂,以免被蜇傷。一旦市民被蜇傷,要設法將毒刺拔出,用嘴吸出毒汁,然後用肥皂水洗敷傷口,服用止痛藥。如果在郊外,也可將馬齒莧等搗爛外敷。如果蜇傷嚴重,要立即到醫院治療。
4.蚊子 蚊子咬人也不可小瞧,有些蚊子攜帶細菌,咬人會引發瘙癢等。專家提醒市民,首波蚊子已經到來,市民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