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打造出或能大規模量產的類壁虎腳材料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壁虎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對象。由於它的腳有一種自然的附著力,這使其幾乎能抓住任何表面。雖然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模仿出壁虎的這種粘性,即利用橡膠條來抓取和釋放物體,但大規模生產仍無法實現。

現在,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製作受壁虎啟發的粘合材料,這種方法比目前的方法成本效益更高。這項新發現將使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並將基於壁虎粘合劑的膠條引入製造業和消費者。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聚合物是用壁虎的附著表面製成,這種表面可以用來製作用途廣泛的鉗子,其能在同一條裝配線上夾起各種物體。

另外,這種粘合材料還可以讓掛畫變得更容易。科學家們還相信,有朝一日,壁虎機器人能替代人類清理高層建築為的外牆。研究人員Michael Varenverg指出,,除了聚四氟乙烯之類的東西,這種壁虎粘合劑可以粘在任何東西上。

研究人員說,使用壁虎附著和製造的抓取器有著一個明顯的優勢--在能抓取目標之前無需為特定的表面做準備。這種粘合劑可以將盒子等平面物體和雞蛋、蔬菜等曲面物體放在同一條線上。目前裝配線上的抓取器使用夾子、磁鐵和吸盤等物品,但只能抓取有限範圍的物體。

此外,受壁虎啟發的抓取器是乾燥的,不含膠水或粘稠物質,它可以替代許多抓取器,同時還能填補其他抓取器留下的能力缺口。製作材料的方法是將原料倒在模板上,讓混合物發生反應形成一種柔韌的聚合物,然後將其從模具中取出。研究人員創造的新方法則是將這種原料倒在光滑的表面,而不是在一套模具制定對應形狀。遺憾的是,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材料商業化的時間表。

相關焦點

  • 美研究人員發明新型「壁虎靈感粘合劑」手爪 有助於柔性機器人的...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機器人「手爪」(又稱「抓取器」),這種手爪結合壁虎腳趾的粘附特性與空氣動力柔性機器人的適應性,抓取範圍比現有技術能做到的更廣泛。研究人員將於5月21~25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2018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
  • [視頻]研究人員打造出一款能跳到1.6米高的「蟑螂機器人」
    (原標題:[視頻]研究人員打造出一款能跳到1.6米高的「蟑螂機器人」)
  • 美工程師發明「仿生壁虎腳」 飛簷走壁或成現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4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師最近用一種新型黏合劑,給機器人裝上仿生壁虎腳,讓它們飛簷走壁如履平地。 斯坦福研究設計中心副主任、機械工程教授馬克·卡特科斯基領導的研究小組和美國其他大學合作,經過研究壁虎腳趾的構造,歷時5年製造出一種黏腳機器人——Stickybot,其能在光滑的玻璃牆壁上行走自如。壁虎腳趾包含很多學問,堪稱一種乾性黏合劑。
  • 前沿洞察丨像壁虎一樣,擁有超強附著力!
    一起來看看吧:受壁虎啟發,研發的機器人夾手粘合材料在機器人行業不可缺少的應用設備就是抓手夾爪,而壁虎則是重要的產品模型研究對象。由於它的腳有一種自然的附著力,這使其幾乎能抓住任何表面。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製作受壁虎啟發的粘合材料,這種方法比目前的方法成本效益更高。
  • 貴州茅臺鎮發現大規模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光明日報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張蕾)來自中美德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10日宣布,他們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下侏羅統發現了大規模的恐龍足跡群,並確認這是一群蜥腳類恐龍在不同時段留下的,是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
  • 科學家研製出「壁虎抓手」清理太空垃圾
    新華社華盛頓6月28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28日報告說,受壁虎吸附牆壁原理啟發,他們研製出一種能夠抓住太空漂浮物體的機械抓手,有望用來清理回收威脅日益增大的太空垃圾。  這項成果當天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
  • 研究珊瑚礁 科學家打造出可適應外力的新材料
    同時,在古生代研究和地殼運動研究等方面,它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珊瑚礁帶給人類的啟發並不僅限於此。由於人們總能在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中發現一些新知識,因此對於珊瑚礁的研究也總會迸發出新的科學火花。近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就基於對珊瑚礁性能的研究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材料。
  • 7月19日Nature封面:壁虎竟跟貽貝粘到了一起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兩位生物醫學工程人員成功將壁虎一樣的納米結構與貽貝(mussel)所採用的進行水下粘附的化學方法結合起來,這種集二者優勢於一身的粘附材料名為geckel,在溼態和幹態中都具有強的可逆的粘附性,且粘附周期超過1000次。詳細研究內容刊登於7月19日Nature雜誌。本期封面所示為一隻壁虎趴在一個貽貝的殼上。 這種罕見的情景源自這兩個物種向某種東西上粘附的共同本領。
  • 福特研究壁虎腳趾,開發新型粘合技術
    因此,該公司將目光鎖定在了壁虎等爬蟲類的腳底特性上。 福特汽車為了開發新型粘合技術,與美國寶潔公司(P&G)共同對壁虎仿生技術展開研究。
  • 如何像壁虎一樣漫步?這個小蟲子給了科學家大啟發
    由於腳上存在特殊的粘附物質,壁虎、蜘蛛和甲蟲等動物可以「飛簷走壁」。仿生學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模仿和控制這種生物功能,實現新技術應用。《先進材料》和《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近日載文稱,受到甲蟲們的啟發,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提高了一種矽橡膠的粘附性——他們先根據甲蟲腳在微觀尺度上構建了材料表面,然後用等離子體對材料進行處理。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結構材料彎曲程度的改變,其附著力會產生顯著變化。這一成果將對微型機器人和抓取設備的研究有所幫助。
  • 壁虎機器人:現實生活中的「蜘蛛俠」
    南京溧航仿生產業研究院裡的「大壁虎」,紅點處設置了影像系統,可以第一時間給控制人員傳來影像實況(關鹿鳴/攝)在首屆南京創新周即將拉開帷幕之際,鳳凰網江蘇來到南京溧航仿生產業研究院「我跟壁虎握過手,壁虎的腳摸上去黏黏的,實際上卻什麼也沒有。」江蘇省仿生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南航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所長戴振東說。高倍鏡下,壁虎腳掌的秘密被揭開——密密麻麻的剛毛像頭髮絲兒一樣豎起來,在每根剛毛的末梢,還有上千根更加細小的毛髮分枝,每根毛髮分枝的前端又有一個分叉,這些毛髮的吸力能夠產生驚人的力量。「這屬於範德華力。」戴振東介紹道。
  •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蜥腳類恐龍是蜥臀目蜥腳形亞目的一個類群。長脖子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也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無法出其右。即使身長超過30米也不是個事,可它們的腦袋很小,頸和尾很長,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巨大軀體。  研究表明,它們與肉食性恐龍和原蜥腳類恐龍是近親,在侏羅紀早期進化,侏羅紀晚期達到鼎盛,在白堊紀時期滅絕。
  • 受壁虎啟發,材料公司Felsuma研發一種能黏在任何材質表面的「壁虎...
    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官網開始出售該「壁虎皮膚」。 日前,材料公司Felsuma受壁虎啟發,研發了一種命名為「壁虎皮膚(Geckskin)」的新材料,它幾乎能夠將任何東西都黏在任何材質的表面上。
  • 南京壁虎機器人生出第六代:可在牆面爬行
    在研究人員的帶領下,記者在仿生物實驗室裡見到了這個長得真的很像壁虎的機器人。機器「大壁虎」通體由白色鋁合金組成,長150毫米(不連尾巴),寬50毫米左右,而且在不包含電池的狀況下的重量只有250克!不光和真壁虎一樣有「四肢」,還有一條同樣為鋁合金材質的長尾巴。實驗室研究人員介紹,「大壁虎」採用的是可充電的鋰電池來提供電源,通過晶片來進行控制。
  • 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 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社(袁原):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
  • 粘合劑製作新進展:「壁虎」時代或將到來
    日前,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粘合劑」的論文。文中提到,基於壁虎腳趾的黏性特徵,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生產一種新型膠,它可輕易地抵抗重力。
  • 研究發現狼蛛可以用腳吐絲
    研究表明,對於同樣直徑的蛛絲和鋼絲來說,蛛絲要比鋼絲結實得多。  然而,蜘蛛俠的吐絲方式一度遭人詬病,因為蜘蛛俠從指尖而非腹部吐絲,而現實生活中的結網蜘蛛是從腹部吐絲的。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克萊爾·林德等人發現,一些不結網的狼蛛(比如斑馬狼蛛)會從腳部噴射出蛛絲來,而且它們是一邊行走一邊噴絲。
  • 石墨烯基重防腐塗料已實現規模量產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研究員王立平帶領的海洋功能材料團隊研製的石墨烯基重防腐塗料已實現規模量產並進入大規模示範應用階段。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研究表明,它們與肉食性恐龍和原蜥腳類恐龍是近親,在侏羅紀早期進化,侏羅紀晚期達到鼎盛,在白堊紀時期滅絕。巴塔哥尼亞新出土的化石,即屬於蜥腳類恐龍,研究人員把它命名為「巴瓜爾黎明」。「巴瓜爾」源自具體出土位置阿根廷巴瓜爾峽谷,「黎明」表示這種恐龍生活的年代很早。
  • 新壁虎家族共有103個品種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貝爾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州的維拉諾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個新壁虎家族,是一類迷人大眼睛的壁虎,它們有103個品種,廣泛分布在北非、中東、南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半乾旱和熱帶地區